何中文
(忠縣馬灌鎮(zhèn)中心小學校)
馬灌鎮(zhèn)中心小學校在忠縣“忠義忠州,現(xiàn)代教育”區(qū)域品牌的統(tǒng)領下,因校制宜,全面開展品格教育。
我國對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的界定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品格教育是研究如何通過把品格認知、品格情感和行為訓練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把品格教育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結(jié)合起來,把教師、學生和家長聯(lián)合起來,形成了一種全方位、多視角的品格教育頂層設計和實施路徑,促進兒童良好品格的形成,讓品格的力量影響兒童一生。
品格教育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和人類共同崇尚的價值觀為基礎,通過梳理學生成長過程中需要具備的基本品格,形成專注、有序、友善、感恩、愛國、責任等四級24個品格,用良好的行為品格為孩子們的精彩人生奠基,成就孩子的美好未來。
學校圍繞“好習慣伴一生”的辦學理念,確立了“立足馬灌抓習慣”的辦學策略。其意義是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品格,為成就美好人生打下堅實基礎。學校組織了全體管理人員、班主任教師到成都市觀摩學習,把品格教育引入學校,并列為特色品牌進行打造。
首先,學校成立品格教育課題組和品格教育工作室,組建研究團隊。其次,采取了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jié)合的方式開展工作,提升能力。先后組織到成都市樹德小學和雙流縣西航港小學進行考察學習,派出分管領導、骨干教師到成都、涪陵等地參觀學習;同時邀請成都市品格教育專家、骨干教師到校進行理論輔導與實作培訓。
學校堅持將品格教育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扎扎實實地從七方面來建構品格教育模式。
一是上好品格教育課。每周一節(jié)課時固定下來,用于閱讀品格故事,認識品格小精靈,開展品格游戲與訓練,分享品格成長故事等。
二是把品格教育植入到班級和校園文化的建設中,營造濃濃的品格教育氛圍。每班辦好品格文化墻,內(nèi)容包含品格故事、品格明星、品格約定、品格商店、品格成長營等。教學樓廊道也成了“品格長廊”,每一層樓都有一個品格主題,包含有品格小精靈、行為表達、經(jīng)典故事等。
三是將品格教育納入德育的日常管理中。
把品格教育與流動紅旗評比相結(jié)合,制定了品格行為的要求。有序品格要做到集合集會、出操有序;收拾物品有序,物有定位,物歸原位等等。
四是將品格教育融入到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中。訓練專注,就要讓學生養(yǎng)成專注聽課的習慣,教師在課堂上都要訓練“專注五要”:“1”閉嘴不說話;“2”坐直不駝背;“3”放好手不亂動;“4”腳踏實地;“5”側(cè)耳,認真聽。
五是將品格教育容入大課間活動。我們把手語操《感恩的心》、《國家》編入大課操,讓健身與陶冶情操相融合。
六是將品格教育做納入到對學生、班級、班主任的評價考核中。每周、每月、每期堅持評選出“品格明星”,張榜表揚,發(fā)給榮譽證書。每學期評選并表彰“品格教育先進集體”和“品格教育先進個人”。
七是成立了“品格銀行”,發(fā)行品格存折、品格印章、品格幣,存儲品格財富。
各班建立家校品格QQ群、微信群、釘釘群,家長與老師定時通過網(wǎng)絡探討,解決實施中的問題,分享品格訓練成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
經(jīng)過幾年來的實踐與探索,我校品格教育特色品牌已經(jīng)形成。學校榮獲“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德育示范學?!薄爸貞c市平安校園”縣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
學校編印了校本教材——品格教育系列叢書、《班級管理暨品格教育經(jīng)驗集》、《品格手抄報畫集》。
師生的良好習慣得到養(yǎng)成,優(yōu)良品格得到培養(yǎng)。孩子們上課更“專注”了,提高了學習效率;活動更“有序”了,保證了學生安全;行為更“友善”了,生活更知“感恩”了……重慶移動電視臺、忠縣電視臺先后進行了宣傳報道,還受邀到忠縣電視臺錄制了專訪節(jié)目,《品格周刊》多次登載了學校及師生的文章。這些都產(chǎn)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培養(yǎng)良好品格,塑造美好人生是我們的追求。我們還將行在走品格教育的大路上。請相信:品格教育一定能讓你我遇見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