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雙紅
[摘 要] 小學時期是學生重要的過渡階段,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的地位相當重要,基于此,本文對自主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進行詳細的說明。
[關(guān)鍵詞] 自主學習模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而教師更偏向于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身份,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教師要采用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方式進行教學,注重多元化教學,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的規(guī)劃目標。語文閱讀教學涉及感性與理性的雙重思考,通過這個思考過程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然后自主地去學習、去了解、去探索,教師要主動去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性格,教師要有耐心,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小學生的想法都很單純,你給予了他充分的尊重,那么學生一定會更加尊重你。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針對性地采取學習方式,創(chuàng)新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從主體教學的角度出發(f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保障。
一、把握課前預(yù)習,創(chuàng)設(shè)自主學習氛圍
課前預(yù)習是課堂教學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提前預(yù)習可以幫助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有個大概的了解,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涉及的內(nèi)容比較多,教師要做好學生思想上的引導工作,如果一篇需要精讀的文章放在學生面前,那么學生必須提前預(yù)習才能逐漸掌握文章的脈絡(luò),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如學生在預(yù)習《漏》時,首先引導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這篇課文的故事性比較強,學生應(yīng)該很喜歡,就順勢引導學生邊讀邊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對于課前預(yù)習,因為小學生對很多事情還沒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預(yù)習方法,讓學生少走彎路。如:閱讀課文之前,首先打開課文目錄,根據(jù)目錄的提示選擇性地閱讀重點,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最好能用自己的語言把課文內(nèi)容復(fù)述下來,然后在閱讀過程中深度思考,自主學習。預(yù)習的時候,對于不懂的詞語或句子,用筆勾畫出來,做好筆記,如果學生閱讀到的一些詞語、句子與自己的想法相悖,可以提出質(zhì)疑,然后對詞語、句子背后的意思進行思考,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習,可以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效率。
小學語文閱讀要有針對性,語文閱讀并不是盲目的,學習一篇課文,我們要有一個目標,沒有目標的閱讀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如學生在預(yù)習《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時,就要有一個目標:慢性子和急性子這兩種性格相反的人之間究竟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呢?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通讀課文,當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再解決本課的生字詞語,這篇課文是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三年級學生的理解領(lǐng)悟能力還不是十分全面,他們往往只對故事本身感興趣,當故事能夠吸引他們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進行認真閱讀,認真概括,當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把課文內(nèi)容復(fù)述下來時,這篇文章的脈絡(luò)就清楚了,我們定的學習目標學生也就完成了。再說,當學生有了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之后,就比較容易進入閱讀狀態(tài),然后通過自主思考挖掘閱讀的意義。自主學習是教學模式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推動學生進步的主要因素,老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shè)自主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情感的共鳴,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養(yǎng),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如在教《窮人》時,教師可以選擇性提問,通過預(yù)習讓學生講講閱讀文章后的感受,因為是提前預(yù)習過的,再加上小學生的表現(xiàn)欲都比較強,所以學生都會積極舉手回答,教師選幾個學生起來回答,然后把學生的這些回答進行一個全面的整合,梳理出整篇文章的脈絡(luò)結(jié)構(gòu)、中心思想,進而引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根據(jù)閱讀感受定下自學方法,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自學時間,這種選擇性學習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二、注重多維感悟,品味語言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一篇文章,如果過于刻意去感受,反而很難有那種感覺,只有學生經(jīng)過多次閱讀,把握朗讀節(jié)奏,通過語氣變化和情感融入才能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意義。如在引導學生朗讀《圓明園的毀滅》時,讓學生先選擇性地挑選句子,找出情感共鳴最強烈的句子進行朗讀,然后與其他同學共同交流探討。有位小學生選擇的句子是: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在讀的過程中,這位同學對情感和語調(diào)的把握非常平衡,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剛剛這位同學的朗讀具有非常強烈的節(jié)奏感,語氣時重時輕,語速時快時慢,那么我們請這位同學再次朗讀一遍,同學們認真聽,找出其中的情感點和節(jié)奏點,分析為什么要這么讀,這么讀的好處在哪。在該學生朗讀完之后,教師先暫停學生的交流談?wù)摚閷W生到講臺上來朗讀一遍,通過多次感受和實際朗誦,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句子的理解。還有,一篇文章中不乏精彩句段,要學生對這些句段理解得透徹,就要在反復(fù)朗讀的基礎(chǔ)上先把這些句段背誦下來,再體會其中的情感,如在教學《花鐘》時,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講的是作者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一天之內(nèi)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這一自然段語言非常優(yōu)美,排比手法的運用特別明顯,當學生帶著歡快的情感多次朗讀品味之后很快就能把這些句子背下來,如果能把這些優(yōu)美句段背下來,學生的語言品位就上升了一個檔次,背誦精彩語段也不失為一種品味文章語言的有效方式。
三、注重自讀感悟和激勵評價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發(fā)散思維去理解文章的含義。語文閱讀更是如此,建立聯(lián)想是非常重要的,學生需要自主想象,在內(nèi)容的理解方面,通過閱讀理出文中的知識結(jié)構(gòu),加深記憶。閱讀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調(diào)整,有時候是小學生自己一個人閱讀思考,有時候是通過與他人的合作學習達成閱讀目標,學習并不是單方面的,它具有多重選擇性,明代學者顧炎武說過:“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边@充分反映了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閱讀目標后,要把閱讀過程中的問題總結(jié)出來,然后通過與小組成員的交流探討找出答案,如果小組成員對某個問題沒有達成一致,那么就把問題反映給老師,讓老師做評判者,當然,老師可以選擇性地進行提示,讓學生再仔細想想,如果學生能夠自己想出答案,那么教學效果無疑是非常好的。
不管處于任何學習階段的學生,都很在乎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和鼓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亦是如此,或者說這種鼓勵的效果更直觀,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和贊賞,會在某種程度上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在不同的場合教師也要采取不同的鼓勵說辭,比如在對學生朗讀的評價過程中,不能采用“讀得不錯”這類過于片面化的語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真誠的鼓勵,對于學生回答的問題,要耐心點撥,糾正其中的錯誤。如果學生長時間沒有回答正確或回答不出來時,教師要轉(zhuǎn)變提問思路,給學生正確的提示,不能逼迫學生,這樣會讓學生產(chǎn)生壓力,導致對這部分內(nèi)容產(chǎn)生排斥心理。同時,教師不能忽略成績差的學生,沒有學生愿意落后于人,成績差并不是他們想要的,這是受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教師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這類學生,上課時可以讓這類學生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一點一點重拾對學習的信心。說到這里,筆者想起了班里的一個學生,他就屬于那種特差生,可有一次上課,筆者引導學生對《棗核》一文中棗核這個人物的結(jié)局進行續(xù)寫,沒有想到他的續(xù)寫最具有浪漫色彩,說是棗核最后變成了英俊的王子,還娶到了公主,從此之后筆者就經(jīng)常鼓勵他,他也努力地一點一點改變自己。所以,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一定要真誠,不能直接否定學生,讓學生從心理上認同老師,在這種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會讓學生更加主動去學習,有效提高其教學效率。
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老師要從多方面做好教學準備工作,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觀。自主學習是學生邁向高層次學習必須具備的能力,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曹慧,劉光輝.自主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山東師范大學,2018(33):29-30.
[2]康葵,劉必渝.淺析自主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yīng)用[J].廣西師范大學,2018(22):174+176.
[3]王林,何?,?自主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學習,2018(33):7-8.
(責任編輯:呂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