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云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仙村鎮(zhèn)中心小學 廣東廣州 511300)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其中包含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等多種藝術形態(tài)的知識與技能,也是我國社會不斷發(fā)展的根本依據。小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社會未來的建設者、國家未來的領導者,更需要對傳統文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學習,才能保證傳統文化不斷傳承與發(fā)展下去。
傳統文化作為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寶貴智慧結晶,對我們的國家、社會以及小學生的未來發(fā)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學科,也應當將傳統文化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讓小學生與傳統文化充分接觸,培養(yǎng)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理解傳統文化和傳承傳統文化的能力,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才能保障傳統文化在我國未來的發(fā)展中能夠一輩接一輩、一代傳一代地傳遞下去。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對小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格外看重,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也使小學生學習壓力倍增,造成學生的知識面過于狹窄[1]。而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入,將為小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文學習途徑、學習素材和新鮮知識,增添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新鮮感,激發(fā)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調動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也有重要、積極的促進作用。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認識到將傳統文化帶入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尋找適合小學生學習的傳統文化內容,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促進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理解,最終幫助小學生傳承傳統文化。
新課改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雖然已經融入了傳統文化,但依然存在許多影響小學生傳統文化學習的因素,給小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帶來了障礙,急需教師解決。
第一,小學語文教師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育理念和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影響,在教學中過分注重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一時之間難以徹底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態(tài)度。并且,絕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對傳統文化教學和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都缺乏足夠的教學經驗和正確的教學認識。教師教學專業(yè)水平不達標,直接導致小學生不能全面、正確地對待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并最終導致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效率下降。
第二,雖然新課改著重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但在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仍未得到凸顯,課堂更像是教師的“一言堂”[2]。這樣的情況就會導致小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下降,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習效率止步不前等。并且,教師在傳統文化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手法和教學內容逐漸偏離學生實際學習所需,最終導致小學生喪失了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無法收獲預期的教學結果。
第三,課堂的教學時間和教學空間畢竟有限,想要在保證完成常規(guī)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中去,并給予學生學習、了解傳統文化的機會,十分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而且,課堂上的40分鐘遠遠不夠學生深入學習傳統文化,學生必須利用課余時間。教師該如何保障學生課余時間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如何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教學指導,都是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轉變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學習出發(fā),完善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
例如,在學習“古對今”這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就本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延伸、擴展,將《對子歌》融入教學中:“上對下,小對大。前對后,左對右。多對少,老對少。來對去,男對女。黑對白,里對外。高對低,粗對細……”這將讓學生對傳統文化中的“對對子”產生更深入的了解。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這個道理放到小學語文傳統文化的教學中也同樣適用。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豐富自身教學手法的基礎上,充分激發(fā)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主動學習與了解傳統文化,并深入探索、思考,提升傳統文化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端午粽”這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橡皮泥這樣簡單、易操作的教學工具,請學生在課堂上用橡皮泥制作粽子。除了粽子,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制作橡皮泥龍舟。通過這樣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充分激發(fā)小學生對傳統節(jié)日的學習興趣,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
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時間和教學空間畢竟有限,教師為了讓學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學習傳統文化,就要適當拓展教學范圍,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3],讓學生有機會對傳統文化進行更深入、更全面的探究,進而提升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培養(yǎng)小學生傳承傳統文化中優(yōu)秀藝術、寶貴思想和優(yōu)良品質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童年的水墨畫”這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請學生利用周六日的時間,在父母的幫助下,臨摹一些簡單的水墨畫。在充足的時間里,深入了解和學習水墨畫,體會水墨畫的巧妙與魅力,能激發(fā)小學生學習、傳承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小學生傳承傳統文化能力的提升。
除了以上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在校園中組織開展一些教學活動,讓小學生有機會將自己通過傳統文化學習收獲到的知識與技能展示出來,增強學習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并在校園中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學習與傳承氛圍,吸引更多學生來了解傳統文化,推動傳統文化的不斷發(fā)展與代代相傳。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校園中組織開展“小學生藝術節(jié)”,設計“國畫展示”“書法展示”“古琴展示”和“舞蹈展示”等諸多板塊,讓小學生都能有機會一展所長,收獲大家的贊賞,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既是順應新課改教學要求的必然選擇,也是促使小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理解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