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素芳
(開封大學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河南 開封 475004)
2019年,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汲取智慧滋養(yǎng),以創(chuàng)新理念拓展教學方法與模式”[1],要求思政課教師“思維要新”,要善于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高效運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并熟練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講好思政課,幫助學生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立場、觀點及方法,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新時代中國發(fā)展問題的能力,提高運用科學理論指導學習與工作實踐的水平,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學生開展三個層次的教育任務,即知識傳授、世界觀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承擔著把學生培養(yǎng)成知識、素質、能力三者相統(tǒng)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務。對學生開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的核心內(nèi)容,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
思想政治理論課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一方面,不能只是停留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上,因為思政課課程中的許多內(nèi)容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習,如果一直在大學依舊是著重于知識教育的話,勢必會引起學生的抵觸和反感,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要著重于將方法論內(nèi)化在理論教育之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偟膩碚f,思想政治理論課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觀點、方法“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恩格斯更是一再強調(diào):“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xiàn)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盵2]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系統(tǒng)的知識進行講解,更要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意義,讓學生掌握其精神實質,幫助學生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與基本方法運用于分析社會現(xiàn)實問題,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出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誠如1895年恩格斯在《致威納爾·桑巴特》信中所言,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如果忽視這一特點,“就會把馬克思主義變成一種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東西,就會抽掉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會破壞它的根本的理論基礎——辯證法”[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既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各門課程既有章節(jié)與內(nèi)容自身的完整性,又應重視課程之間教學的內(nèi)在邏輯性和有機關系。從當前思政課教學實際看,雖然大多數(shù)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各課程內(nèi)部的整體性教學呈現(xiàn)方式。但很多教師往往容易忽略各門課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導致在思政課教學中存在著不同課程各自為戰(zhàn),幾門主干課程之間銜接不夠、課程之間內(nèi)容重復等問題。由此可以看出,著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由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推進課程的整體性教學,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大趨勢。但要推進各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探索整體性教學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整體性教學的作用,就必須找到足以支撐思政課整體性教學的重要平臺。思政課的幾門主干課程雖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著重點不同,但均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其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個性特色是尋根問祖,立論在真理;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個性特色是說古論今,問求在規(guī)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課個性特色是求真協(xié)理,關注在實踐;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個性特色是厚德載物,重點在教化;形策課個性特色是醍醐灌頂,講究在政治。幾門課程或者立足于引導學生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分析社會、分析歷史,或者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所以思政課教師從整體角度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發(fā)展,展現(xiàn)在面前的必然是系統(tǒng)的、科學的、完整的、立體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要研究如何把握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本質特征并努力體現(xiàn)和發(fā)揮其整體性的特征,把握住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原理、原理運用與理論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高要求。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開展思政教育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實現(xiàn)互相銜接、推進整體性教學的重要突破口。
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與主渠道??梢哉f,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目標定位,涉及到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根基和共同理論基礎,關系到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所以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的共同特點就是知識性與意識形態(tài)性的辯證統(tǒng)一。而有效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性與意識形態(tài)性統(tǒng)一的主要途徑就是準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開展思政教育,既科學引導他們掌握正確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又著力于增強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并培養(yǎng)他們具有較高政治素質、雄厚馬克思主義素養(yǎng)和理論功底理論,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能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新時代現(xiàn)實問題和難點問題。因此,教師以思想政治理論課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切入點,緊密結合新時代的主要矛盾的變化和戰(zhàn)略任務,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學體系與基本內(nèi)容,把握學生的思想迷茫和困惑,關注社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這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今日的中國作為世界的一部分,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當今世界風云變幻莫測,世界格局的不斷加速演變產(chǎn)生了諸多復雜深刻的現(xiàn)實問題與困惑。要認清和把握這些問題,就必須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方法。習近平指出:“我們看世界,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guī)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4]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開放性,它能讓學生站在科學和時代的制高點上觀察事物的發(fā)展和現(xiàn)象的本質。讓學生看到世界多種多樣的普遍聯(lián)系,超出自身狹隘的眼界,把握真實的世界,確立自己在世界與社會中的合理定位,并給予學生透視時代變換的犀利目光和廣闊胸懷、高遠站位與寬廣視野。除此之外,馬克思主義還能為學生提供展望未來世界的長遠眼光。大學生只有在世界與社會的發(fā)展中先行一步,眼光超前,才能在諸多變化中立于不敗之地,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思政課教師在各門課程中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實際上就是為學生提供了一把極其鋒利的觀察當代世界變化的認識武器。
新時代,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于高校思政課應著重體現(xiàn)課程的“實踐性”,立足原著本身,著力思政課的“時”“事”“勢”,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變”與“不變”,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因事而化。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qū)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5]可以說,實踐既是馬克思主義及其基本原理的理論品質,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應有品質和目標指向,“實踐性”應在思政課教學中得到充分的凸顯。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要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密切結合實踐,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基本觀點進一步做出更為準確的解釋,同時能結合時代和具體的國情要求作出新的闡釋,防止生搬硬套、斷章取義、片面理解。列寧曾經(jīng)說過:“馬克思主義者必須考慮生動的實際生活,必須考慮現(xiàn)實的確切事實,而不應當抱住昨天的理論不放,因為這種理論和任何理論一樣,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東西,只能大體上概括實際生活中的復雜情況?!盵6]因此,教師只有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于認識與解決實踐中的問題中教育學生,才能使其從復雜多變的社會現(xiàn)象中,緊抓本質,掌握大局,堅定方向,不斷提高認識這個世界和改造這個世界的能力。
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原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源體現(xiàn),更是廣大思政課教師學習、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寶庫。習近平指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jīng)典涵養(yǎng)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盵5]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原著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源和基礎,體現(xiàn)著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立場,蘊含和集中體現(xiàn)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論源泉、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基礎,更是人類文明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思政教師開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立足原著本身教授和解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有效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因為,學生通過課堂上的學習,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與基礎。但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實質與精髓,需要進一步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背后的理論根源,原理產(chǎn)生的歷史與社會背景,立足原著本身來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有利于學生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原著之間源與流、本與末的辯證關系,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來龍去脈與邏輯演進過程。而且,學生在研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的過程中,可以增加對其語言魅力、邏輯魅力、真理性、科學性的有效感知與認同。所以,思政課教師要善于立足原著加強學生對經(jīng)典的關注與認識,這是學生完整地、系統(tǒng)地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需要,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應有之義。
“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是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對新形勢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任務要求,這個要求同樣適用于思政課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第一,因事而化。從學生教育認可發(fā)生的教育心理機制來看,他們的認可更容易在鮮活生動的故事講述與傾聽中生成。新時代,“中國故事”的內(nèi)容極其豐富多彩和生動鮮活。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飽含了中國人民最美好的發(fā)展期許,是當代中國最精彩、最值得驕傲的故事;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紅色文化中蘊含著中華民族最深沉、最遠大的精神追求,是當代中國最獨特、最感人的故事;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的實踐中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最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當代中國最具有真情實感、最接地氣的故事。因此,思政課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簡練、精彩、鮮活的故事為承載物,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凝聚其中,為學生展現(xiàn)真實、豐滿、立體、全面的中國,啟發(fā)教育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對社會主義的認同、對國家治理的基本理念和思想的認同,并使學生對其心之向往,將這些認同升華為自覺的行為與實踐,行亦趨之。第二,因時而進。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特定的時代主題和特殊的歷史使命。因此,新時代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應隨著時代變化而形成的育人環(huán)境的變化而與時俱進、應勢而發(fā)、順勢而為?!靶聲r代的中國正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盵7]這個時期“最鮮明的時代主題,就是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8]。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一定要深度符合這個時代主題,教師要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告訴學生,他們生活的時代是個怎么樣的時代,生活于其中的中國是個怎么樣的中國,世界是個怎么樣的世界。當學生明確了這一切時,對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認同便是水到渠成之事。第三,因勢而新。近兩年,國家出臺了許多政策和措施,彰顯了對思想政治課的高度重視。對此,思政課教師要自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融合進行發(fā)展的生動實踐,自覺響應新時代對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急切要求,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歷史使命高度統(tǒng)一中創(chuàng)新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教育。
正確把握“變”與“不變”是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于思政課的重要途徑。要讓學生認識到“變”主要指的是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具體論斷,它們會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發(fā)展實踐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相結合而形成的新的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具有變動性、條件性和特殊性?!安蛔儭?,指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他們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真理。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使學生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中“變”與“不變”。第一,思政課教師要著力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性和真理性進行解讀,把握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相對穩(wěn)定層次,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思維、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把握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必然趨勢。第二,思政課教師要著力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與開放性進行解讀,幫助學生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成果。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tǒng)一?!盵8]“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觀點與實踐極大地擴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內(nèi)涵,教師要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學生,在“變”中領略“不變”的真理的魅力,以豐富的社會實踐豐富“不變”的內(nèi)涵,真正學會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來觀察時代、解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