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林
(包頭市中心醫(y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慢性胰腺炎與胰腺癌均是臨床上比較多見的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一般多是急性胰腺炎發(fā)展而來,發(fā)病率較高。因兩種疾病在臨床癥狀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在臨床診斷時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借助輔助檢查進行確診,CT檢查可清楚了解患者胰腺組織的詳細情況而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1]。研究對患者應用CT影像學診斷,為醫(yī)生提供了有效的診斷依據,內容如下。
本次研究時間為2018年9月~2019年9月,樣本是來我院治療的2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與20例胰腺癌患者,其中慢性胰腺炎患者男性13例,女性7例,患者年齡35~67歲,平均年齡(50.35±2.6)歲;胰腺癌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12例,患者年齡36~68歲,平均年齡(51.45±2.4)歲。所有實驗對象均簽屬知情同意書且自愿參與本次實驗,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經本院學術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兩組病人均應用第三代雙源CT(Force,Siemens Healthineers,F(xiàn)orchheim,Germany)對胰腺與肝及脾、胃及其周圍組織進行平掃。
慢性胰腺炎的CT直接影像:胰體尾萎縮,胰頭增大,邊緣清楚,胰腺鈣化。胰管假性囊腫,粗細不均,此特點是與胰腺癌診斷的區(qū)別要點。慢性胰腺炎的CT間接影像:患者胰周邊的筋膜與腹腔粘連,增厚,腎旁前的間隙有積液,或者是膿腫;有脂肪層,膽道梗阻,發(fā)生擴張,腹部的淋巴結腫大,腹水很少見。胰腺癌的CT直接影像:病變區(qū)胰頭有腫塊,邊界模糊,胰體尾癌時,腫塊不明顯,但胰體尾部僵硬平直,增強掃描可見病變區(qū)內有液化的壞死灶,胰管擴張。胰腺癌的CT間接影像:膽道梗阻性擴張,程度重,胰前后脂肪層模糊消失,胰周大血管受累,腹腔動脈與腸系膜上的動脈的淋巴結呈結節(jié)形狀,局部淋巴結發(fā)生轉移,肝脾轉移有腹水。
慢性胰腺炎20例患者中,CT檢查確診為19例,確診率為19/20(95.00%),以胰腺縮小,胰管擴張與鈣化斑為主要特點;胰腺癌20例患者中,CT檢查確診為18例,確診率為18/20(90.00%),以胰腺實質性腫塊,周邊組織侵犯與胰管擴張為主要特點。
慢性胰腺炎是臨床上消化內科的一種多發(fā)疾病,臨床表現(xiàn)是患者有惡心,嘔吐與腹脹,疼痛,腹部有壓痛、發(fā)熱為特征,而胰腺癌則是一種惡性腫腫瘤,其臨床表現(xiàn)為黃疸,腹痛,腹部有包塊,腹水,消瘦,兩種疾病在臨床診斷上極易發(fā)生誤診,必須借助其他的輔助檢查才能進行確診,一般胰腺癌發(fā)現(xiàn)均是晚期,預后效果極差[2]。經CT檢查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體積與形狀變化明顯,有的患者胰腺萎縮;有的患者胰臟體積變化不明顯,有的患者則表現(xiàn)為胰管擴張,其導管呈串珠狀,不規(guī)則,有的患者導管內充盈導致導管狹窄,有的患者胰腺體與胰管內有鈣化斑,胰頭增大,但外形沒有分葉,而胰腺癌的胰頭也增大,有分葉;這是此兩種種的明顯區(qū)別之處[3]。對患者進行增強CT掃描時慢性胰腺炎周邊血管與相鄰器官沒有不良侵犯,而胰腺癌則是侵犯性浸潤;胰腺癌伴有腹膜后轉移性的淋巴腫塊,而慢性胰腺炎腹膜后沒有轉移性淋巴腫[4]。本研究隨機選取2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與20例胰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40例患者均采用CT掃描,研究結果為:慢性胰腺炎的確診率為95.00%,胰腺癌的確診率為90.00%。
綜上所述,對于胰腺癌與慢性胰腺炎患者采用CT檢查,可為患者提供準確的確診依據,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