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新理念要求人們不斷探索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小學生處于認知發(fā)展的低級階段,不能很好進行抽象思維,理解文章重要信息。對文字不太敏感,具體思維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法,枯燥的文段無法引起學生興趣,適當?shù)膱D片可以強化學生的思維和積極性,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圖片與教學;思維訓練
引言:
圖片是直觀形象的教學原則的良好貫徹可以展現(xiàn)豐富的生活氣息,聯(lián)系實際,文字中的圖片可以讓學生進行描述,以增加其興趣,使其能夠多角度理解文章,加深印象。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書本信息,提高效率,不讓學生強行理解,用圖片不但不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學生真正參與進課堂,使其主動性得到激發(fā),可以訓練思維健康成長。探索運用圖片對語文課教學的積極影響,以及有針對性的運用。具體如下。
一、圖片引出課堂,展現(xiàn)語文的有趣
圖片就像文章的鏡子一樣,讓學生找到文章的主和次,矛盾和精神。布魯納提出要了解每個學科的知識結構。任何學科內(nèi)容都可以以不同的結構教給學生。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探索需求。小學語文教材有很多圖片,看圖識文是教材編寫的意圖之一。教師看到圖片作為語文結構的靈活組成部分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內(nèi)容的方向,進而達到教學預期完成教學目標。巧妙的呈現(xiàn)圖片可以讓學生眼前一亮,表現(xiàn)出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不是總以讀課文開始一堂課;學生沒有消極的傾向,就有利于達到較好的效果。導入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開始,也是讓學生形成對這堂課的固定反饋。導入的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就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外活動,轉入到課堂內(nèi)容的學習,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課堂開一個好頭。良好的開端可以促進全局的成功,只有巧妙的設計,重視構思強調(diào)導入才能使學生專心于學,認真反饋,圓滿完成課堂。導入是設計的第一步,老師要抓住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意識,讓知識服務于學生,讓課本活起來,讓文章內(nèi)人物,立意都鮮明起來。小學學生認知發(fā)展不夠充分,講授占大多的導入不能有效的使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有益的知識,缺乏生動和形象的導入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學生不了解課堂所進行的任務,也就不會很好的代入課堂。使運用的圖片全面或重點突出的呈現(xiàn)內(nèi)容更符合學生對美和藝術的追求,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充分顯露。圖片也讓學生思考看圖片的目的,直觀伴隨著語言講解,孩子問題出現(xiàn)的同時,問題被重視學生獲得滿足感,趣味增強??茖W的把圖片代入課堂,學生興趣提高,大大地增加了對語文的認同改變了對語文的認識[1]。幫助養(yǎng)成好的習慣。
二、圖片表達文本,習得文本內(nèi)容
語文是對所記錄世界的文字的解讀,自己記錄文字,別人讀之,得以欣賞自己的內(nèi)心表達各自的生命。不同文字記錄不同自然的流露,文的文得其法和意,語與語交其神,得其情于心。學生與文章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不能沒有點播,解釋,老師是一座橋梁,如果語文是機械記憶和強行灌輸,老師的任務沒有完成。簡單的羅列知識只求全不求精,只分割不整合,只求表不求里。一堂課時間交給了講不完的知識,學生只是學了很多,但對本文的精神內(nèi)涵一竅不通。文章不斷變化,學習無法短時提要。能力不能全面提高。重識語文的工具性忽視人文性。學生單一學習文章,會導致過度依賴講解,很難用自己的感受評判文章,也就難以教學自我提升。新課標強調(diào)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性。閱讀要有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要引導學生學習閱讀,讓學生自行充分進行閱讀活動,通過閱讀加深感情的理解和體驗,使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思考,從閱讀中了解自己,獲得自信。重視學生對閱讀的獨特體會。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初中的階段。很難獨自理解深奧的文意和復雜的情感。語文教學生要重視學生的認識能力發(fā)展。圖片是特殊組織的信息,可以表達出文字無法有效傳遞的信息,給學生立體的感受,學生可以從圖片中獲得大量且直觀形象的信息,讓學生突破自身的局限全面深刻的理解文章如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火燒云》圖片表達了火燒云的壯觀景象。如若沒有圖片,學生很難也可能不相信云如文中描寫的一樣,會導致其不能深入課文,無法適徹理解。通過搜集火燒云的圖片并配以音樂對火燒云進行了解。圖片和音樂可以給學生有力的沖擊,學生親眼看到火燒云,這樣能夠加深對文字藝術的感悟,也更能走入文本,學生自然喜歡課本,驚嘆于自然。圖片讓學生全方面了解文本,與作者站在同一高度,激發(fā)自己的天性和熱情,真正理解文章,養(yǎng)成語言文字審美。
三、圖片培養(yǎng)思維,啟發(fā)誘導
圖片有構圖,內(nèi)容,設計的美。由人設計滲透人的情感,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學生理解不是眼觀就可以的,學生要不斷發(fā)揮想像力,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重要,因為想像力是無限的,而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力是學生珍貴的東西,是其認知世界的主要方式,是最不應該受約束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總是會給人們帶來驚喜,總是會使它接觸的東西變的不同凡響。圖片是傳遞信息的一種的特殊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書中的插圖是與課文一致的第一材料,老師也可以搜集針對性和教育性的圖片和視頻,豐富課堂的內(nèi)容,刺激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和聯(lián)想。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發(fā)揮自主學習的能力,達成語文教學的目標。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我是中國人》,通過56個民族一起在天安門下歌舞的圖片,讓學生從題目開始聯(lián)想題目的意義,人學生了解圖片構造成分,認識到文章字句的音律和情感。從圖片出發(fā)朗誦文章可以讓學生以自己的情感理解深刻的內(nèi)涵[2]。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個性的理解??梢宰寣W生靈活掌握語言,培養(yǎng)語言的思維能力。
四、結束語
圖片是傳遞和包含信息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水平和思維能力。合理利用圖片,圖片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智慧。學生成了發(fā)現(xiàn)知識的探求者,語文教會孩子獨立快樂健康的成長。我們要為課文尋找圖片,改變文字的教學方式,把圖片做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用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用圖片條理化文章,增強教學的有趣性,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主動尋找問題答案,促進學生語文鑒賞能力和各方面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賈紅彩.給小學語文教學一個新天地淺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A]《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者》組委會2013年6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3:2.
[2]楊維靖,陳媛媛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影像資料[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7:105-106
作者簡介:鄧剛強(1976.10-),男,漢族,四川省射洪市人,二級教師,??茖W歷,射洪市涪西鎮(zhèn)中心小學校工作,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