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 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英語教學方法,社團語言學習法在高職英語教學實踐中已有成功案例,并取得了一定數(shù)量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以實踐經(jīng)驗總結為主,內(nèi)容主要是依托學校專業(yè)特色進行具體探索或者將社團語言學習法運用于不同知識類型的課堂教學,形式多體現(xiàn)為單篇論文,多呈現(xiàn)為實證研究的特點。缺點是只停留在經(jīng)驗總結層面,尚未進行進一步的模式、規(guī)律探索,沒有形成植根于高職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系統(tǒng)理論,難以推廣。
關鍵詞: 社團語言學習法;高職英語;回顧與展望
社團語言學習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初創(chuàng)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由美國學者柯倫(Curran)提出基本理論?;舅枷胧鞘懿∪伺c醫(yī)生的關系啟發(fā),將外語學習過程比作病人就醫(yī)咨詢、尋求醫(yī)生幫助的過程,認為外語學習者在外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心理與患者和醫(yī)生之間的心理咨詢極其相似,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借鑒醫(yī)患之間的處理與交流方式,緩解外語學習者因為努力學習又遇到挫折或精神上受到壓力時出現(xiàn)的緊張情緒,消除消極心理因素對學習者造成的心理傷害,保證學習的正常高效開展。
社團語言學習法源于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人本主義的本質理念是尊重學生的個人需要及個人情感,推崇具有真實個人意義的學習,提倡包含情感和認知在內(nèi)的全人教育(whole-person education)(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Berden,2000:F14)。人本主義重視全人教育;重視建設和諧的師生關系;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張慶宗、吳喜艷在《應用語言學導論》有相對精到的總結:
社團語言學習法將心理咨詢理論和方法應用于外語學習,重新解釋了教師和學生在語言課堂上的角色……社團語言學習法推崇全人教育理念,學習是學習者個人的發(fā)展過程,教師要為學生服務,幫助他們實現(xiàn)學習目標。Curran認為課堂學習氣氛是一個決定性因素,他提出了SARD的方法,側重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情緒……其中S代表安全感,A代表注意和進取,R代表記憶和反思,D代表辨別。
安全感(Security):在教學過程中要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使學生產(chǎn)生集體學習的安全感——只有當學生有了安全感時,才能更好地學習。
注意——進取(Attention-Aggression):注意是信息加工的前提。學生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處于進取狀態(tài),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記憶——反思(Retention-Reflection):當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中時,記憶的東西會內(nèi)化為知識的一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安排一段沉默時間,讓學生思考、反省所學課程內(nèi)容。通過發(fā)現(xiàn)、再認、記憶、思考等學習步驟,學生對語言材料的記憶保持得更長久。
辨別(Discrimination):指學生對自己和其他同學使用外語知識時具有的辨別正誤和差異的能力,能憑借語言材料類推語言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功能和屬性等,學生的分辨能力越強,越能將課堂上學到的語言知識運用到實際交際中[1](163)。
一
社團語言學習法自引入以來,在英語教學界反響熱烈,許多本科院校的英語教學進行了較成功的實踐性探索。近十年來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逐漸引入社團語言教學法,并以實踐為基礎,取得了一定數(shù)量的研究成果?,F(xiàn)有整體研究成果看,關于社團語言學習法在英語教學中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普通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成人高等教育英語教學和中學英語教學三個領域,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領域雖然已經(jīng)開始社團語言學習法具體教學改革實踐,但相關理論總結還沒有大量出現(xiàn)。從已有研究論文看,現(xiàn)有研究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特點:首先,以實踐探索類文章為主。其次,成果內(nèi)容主要是依托學校專業(yè)特色進行具體探索或者將社團語言學習法運用于不同知識類型的課堂教學,形式多體現(xiàn)為單篇論文,多呈現(xiàn)為實證研究的特點。再次,研究成果產(chǎn)生時間相對集中,主要集中于最近十年。最后,從研究方向上看,基本沒有取得大視野、綜合性的研究成果。
從內(nèi)容方面考查,目前研究成果還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社團語言學習法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這一專題下,代表性研究成果有:
楊培華在《社團語言學習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中分析了社團語言學習法的高職口語課堂教學原則及教學過程中的學生角色、教師角色、教材角色,主要強調(diào)了社團語言學習法中學生與教師的合作性質,指出學生學習的成功是師生合作的結果,不單單取決于學生的個人行為,不只是個人的成功。這種學習法對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提出較高要求:教師首先必須對母語和英語之間的具體差異了如指掌,在知識方面做到不犯錯;其次,具有一定的心理學常識,對活動中的學生心理有較準確的理解,尤其是具有對學生的“同情心”;最后,要轉換教師角色,從傳統(tǒng)教學教師“講”的程式中解脫出來,學會接受、鼓勵、引導,讓兩種語言和文化的融合變得更容易。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化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情感障礙”,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提高學習效率[2]。
李璘的《社團語言學習法在旅游職業(y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析》在前述論文的基礎上,將社團語言教學法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一步縮小至旅游類專業(yè),對此類特征明顯的專業(yè)英語教學改革進行深入探索[3]。
王鐵銘的《高職英語社團教學法實證研究》通過對具體教學實踐案例的分析,論證了社團語言學習法在高職類院校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
與以上三篇相比,呂曉娟《社團語言學習法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一文的論述顯得較全面與客觀,論文首先指出,社團語言學習法的優(yōu)點在于創(chuàng)造了更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更輕松地談論感興趣的話題,具有更明確的參與感與更高的成就感。其次,讓英語學習在母語創(chuàng)設的文化和心理環(huán)境中展開,調(diào)動了學生的發(fā)言積極性,讓英語學習中母語和外語之間的“鴻溝”變得不再難以跨越,使二者之間的有效“過渡”成為可能[5]。最后,論文分析了社團語言學習法的不足之處,認為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不但對教師的翻譯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師的指導作用。翻譯能力不足,可能會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誤譯”,導致更大的知識性錯誤;指導作用的削弱,教學的隨意性過強,給教師備課增加了負擔,教學質量難以保證[5]。針對以上問題,作者從教學內(nèi)容選擇、教師的課前準備、具體教學過程中的教法選擇及話題引導諸方面探討了具體的應用方法。
縱觀這類研究成果,不難發(fā)現(xiàn),撰寫者都是工作在教學一線的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專職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論文中所寫關于社團語言學習法在教學中的應用大都出于自身的教學改革實踐,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可信性。這些研究一般將社團語言學習法作為具體的教學方法運用于英語課堂教學中,以期改善當前的英語教學。當然,現(xiàn)有成果的不足之處非常明顯:內(nèi)容局限于教學實踐的經(jīng)驗總結,沒有上升到教學理論與模式總結的層次。
二
如果將研究視野進一步拓寬至社團語言學習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這一范圍,就會發(fā)現(xiàn)研究成果涉及的內(nèi)容更豐富了。其中有兩個方面值得特別關注:
首先,是結合時代需求將社團語言學習法運用于英語教學新模式探索方面的文章,特別具有借鑒意義的是黃雅彬的《基于社團語言學習法理論探索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論文以普通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為討論對象,認為隨著社會進步,時代的要求不斷變化,目前正在實行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難以適應不斷更新的社會需求,無法真正滿足時代的新需求。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亟須改革,結合時代需要,尋找一種更能滿足時代和學生需求的新的教學模式,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分析,認為“通過運用社團語言學習法及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知識,結合里維爾斯的交互性語言教學的研究,探索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新模式”[6]。
其次,是在特殊學生群體或英語專題課程施行相關教學實踐。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如:陳梅松的《社團語言學習法與成人英語教學》,論文認為,成人英語學習的“實用性”目的和“工具性”特點,使學習的目的性、針對性和主動性表現(xiàn)出一定的獨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對語言學習具有促進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因勢利導,利用好這些特點,讓“教學步驟能夠讓成人學生說出所想學的內(nèi)容,使教學內(nèi)容從一開始便有了針對性”[7]?!坝捎诔扇送庹Z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因素影響,而情感因素又占有相當重的比例,無論外語研究者還是學習者,都不能忽視情感因素,應該盡量克服情感因素給語言學習帶來的負面效應,化弊為利,提高成人學習外語的效率”[7]。
屈亞媛在《社團學習法在交互英語視聽說課教學設計中的應用》中探討了如何將社團語言學習法成功運用于交互英語視聽課的教學中。論文闡述了“新交互英語與社團學習法的關系,認為基于‘全人教育的社團學習法的教學理念在新交互英語視聽說課的教學設計中為學生營造了自主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8],指出“社團學習法在教授大學英語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主學習空間;建立了他們的學習信心,并能增強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交際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全面發(fā)展學生整體素質、強化英語教學成果的有效途徑”[8]。
王佩源的《社團學習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通過系統(tǒng)的理論分析和具體教學實踐跟蹤,認為“社團語言學習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明顯增強了初中生的英語表達技能和寫作能力,同時,社團語言學習法還有助于降低學生面對英語寫作課的焦慮,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于英語寫作的興趣和熱情”[9]。
總體來看,關于社團語言學習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現(xiàn)有成果中,對英語社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社團語言學習法在英語教學中的輔助功能,從不同層面討論了英語社團學習法的性質及功用、開展模式等具體問題。這些研究,作為社團語言學習法的基礎,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關于社團語言學習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問題,現(xiàn)有研究多數(shù)針對專業(yè)特色較強的高校展開,研究內(nèi)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為高職英語教學中社團語言學習法的應用研究提供了極好的參照體系和經(jīng)驗坐標。
三
綜上所述,我們對高職英語教學中社團語言學習法應用的未來研究方向有了大致明晰的認識:
首先,以教學實踐基礎,充分借鑒已有的多方面實踐經(jīng)驗,完善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在模式和方法上合理吸收,打造真正適合高職英語教學的獨特范式。
其次,注意理論的總結和升華。這是現(xiàn)有研究的最大短板?,F(xiàn)有研究基本停留在經(jīng)驗總結的層面,未進行進一步的模式、規(guī)律探索,沒有形成植根于高職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系統(tǒng)理論,這一缺陷使現(xiàn)有研究成果難以推廣,我們要從實踐中認真總結,認真閱讀相關理論著作及涉及的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理論成果。以理論為指導,從實踐經(jīng)驗中抽繹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
最后,注意研究的系統(tǒng)性。一方面表現(xiàn)為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如何克服目前研究的低層次重復問題,關鍵在于提高高職英語教學人員的理論素養(yǎng),增強研究能力,讓這些可貴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能夠及時得到理論提升,以便在更大范圍內(nèi)推廣。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全面覆蓋。高職英語教學效果的強化,不能僅靠課堂這個陣地,應該和英語活動的設計、實施結合起來,和各種英語考試結合起來。課內(nèi)與課外有機互補是應該著重探索的命題。
參考文獻:
[1]張慶宗,吳喜艷.應用語言學導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
[2]楊培華.社團語言學習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12(1).
[3]李璘.社團語言學習法在旅游職業(y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廣西教育,2013(9).
[4]王鐵銘.高職英語社團教學法實證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23).
[5]呂曉娟.社團語言學習法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2015(3).
[6]黃雅彬.基于社團語言學習法理論探索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4).
[7]陳梅松.社團語言學習法與成人英語教學[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1).
[8]屈亞媛.社團學習法在交互英語視聽說課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2(5).
[9]王佩源.社團學習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