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敏
[關鍵詞]小學英語;活動化教學;學生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可見,“活動”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英語課堂同樣如此。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英語知識,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而在以往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直接將英語知識生硬地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對所學英語知識無法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師應扭轉(zhuǎn)這一局面,要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建立“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英語、運用英語和領悟英語,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追求至善至美的教學境界。
一、設計游戲活動,喚醒求知欲望
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對孩子來說,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笨梢?,游戲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它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大動力。在英語課堂中,引入游戲,可以滿足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增進學生獲取新知的內(nèi)驅(qū)力,取得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注重為學生設計游戲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熱情,使學生時刻保持興奮、愉悅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英語課堂中,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學生輕松、愉悅地掌握和理解所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4《Wheresthe bird?》時,教師運用事先準備好的遙控小鳥,帶領學生做“尋找小鳥”的游戲。教師讓小鳥落到桌子下面,詢問學生:“Wheres the bird?”學生們看到小鳥在桌子下面,但又不知道用英語怎么表達,許多學生用手指著桌子下面,急切地想知道“在…下面”用英語怎么說。這時教師引出單詞under,學生們一下子明白了,大聲回答:Its under your desk.教師及時表揚學生們的正確回答。接著讓小鳥落到門后面,問學生:Wheresthe bird?進而引出單詞behind。教師不斷變換小鳥的位置,學生們積極尋找著,并快速反應用英語怎么表達小鳥的位置。學生們在快樂的“尋找小鳥”的游戲中,輕松地掌握了un-der、behind、on、in等方位介紹。
英語并非我們的母語,小學生學習起來難免會感到枯燥,無法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因此,教師要適時地將小學生喜歡的游戲融入課堂教學中,調(diào)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并讓學生體驗到學會英語知識的成功感,讓他們在樂中高效地學習。
二、設計操作活動,豐富學習體驗
英語是一門外來語種,距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遙遠,學生難以深入、透徹地掌握所學英語知識。為了強化學生對所學單詞和句子的理解和認知,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動手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將生活中的實物帶入課堂,引導學生在操作實物的過程中學習英語,將遙不可及的英語知識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讓英語課堂更“接地氣”。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英語與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性,為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覺得學習英語是一個輕松的、有意思的、充滿創(chuàng)意的過程。
例如,教學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2《Lets makeafruit salad》,在學習了Storytime部分后,教師便給學生布置了“作業(yè)”,讓學生回家準備幾種水果,下一節(jié)課大家一起制作水果沙拉。第二節(jié)課,學生們帶來了蘋果、橘子、香蕉等等,教師引導學生自由分組,先在組內(nèi)各自介紹所帶的水果?!癐 have an apple and a mango”“I havea banana and some grapes.”……學生們紛紛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接著,教師說道:“Let's make afruit sMad.”學生們便迅速動手制作沙拉?!癉o you have any apples,LiMing?”“Here you are.”……學生們一邊制作,一邊復習、鞏固apple、mango、grape、orange等單詞,并操練了"Doyou have”“Yes,I do./No,I dont.I have…”等句型。
語言的學習離不開環(huán)境,教師讓學生將水果實物帶到課堂中,并親身制作水果沙拉,營造了真實的英語氛圍。學生們在貼近生活的語境中,自然而然地使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體驗英語的溝通、交流性作用,讓英語學習變得活力四射,水到渠成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設計表演活動,提升英語能力
表演是學生們所喜愛的活動形式之一,在教學中,教師應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融人情景扮演角色,“演”出精彩,“演”出水平,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做好角色分配,為他們創(chuàng)設豐富的英語實踐環(huán)境,讓他們獲得英語能力的提升,實現(xiàn)教學相長。
例如,教學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l《The kingsnew clo~es》,這是一則童話故事,學生們對于這個故事都比較熟悉。在學習了Storytime部分后,教師引導學生分組將這個故事分角色表演出來。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于表演活動興致高漲,紛紛琢磨角色,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積極主動地表演。旁白的學生:“Long long ogo,there was a king.He liked new clothes…”扮演騙子的學生故作真誠地向國王說道:“We can make new clothes foryou.…”學生們聲情并茂地將國王、騙子、小孩等角色演繹得惟妙惟肖。在學生進行一個角色扮演后,教師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指導,并讓學生進行角色交換,讓學生通過角色的轉(zhuǎn)換達到全面練習英語的目的,以提升英語綜合能力。
在課堂中融入表演活動,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學生們在角色扮演中,深刻體會角色的語言、表情,將英語表達方式琢磨得更入微,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英語能力,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持續(xù)發(fā)展,且延伸、擴展了英語學習空間,給英語課堂帶來了無限精彩。
四、設計討論活動,激活學生思維
俗話說:“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睂W生是有個性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即使面對同一問題,他們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教師應給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實現(xiàn)英語表達能力的提升。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不少教師沿用師講生聽、師問生答的教學模式,學生不懂再講、不懂再問,這樣的教學模式禁錮著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引入辯論性活動,讓學生走出教材,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競爭向上與團隊合作的能力,最大化英語課堂教學效益。
例如,在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keep our cityclean》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出了一個討論話題——How t0 keep our city clean。教師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在組內(nèi)總結(jié)討論結(jié)果,每組需整理出討論報告。有學生說道:“Smoke fornl cars makes He air dinv.We can takethe bus and bv bike to sch001.”有學生補充道:“If you arenear the school,you can go to school on foot.”……學生們在討論過程中,思維活躍,靈感進發(fā),提出了許多自己能夠做到的環(huán)保措施,還進行了大膽的想象,提出了很多讓城市更加整潔的方案,討論氛圍熱烈而充滿環(huán)保主人翁感。在討論中學生們更加透徹地理解了本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而且復習、拓展了以前所學知識。
英語討論的展開,為學生搭建了英語交流的平臺,促進了學生更多地運用英語,讓他們在激烈的討論中靈動思維,增強語言組織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做好適時的指導,給予學生自由討論的機會,也要讓學生認識到英語能力提升是話題討論的最終目的。
總之,以“活動”為英語課堂的主要形式,有助于學生學習和獲得英語知識,建構(gòu)完善的英語知識體系。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引入多元化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運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讓英語課堂彰顯生命的活力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