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治療2個療程后, 觀察組患者心悸積分為(3.1±0.7)分, 氣短積分為(1.0±0.3)分, 神倦乏力積分為(0.9±0.2)分"/>
賴增流 郭小通 許燕琴
【摘要】 目的 研究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12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0例。對照組單獨采用鹽酸胺碘酮治療, 觀察組采用鹽酸胺碘酮聯(lián)合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結果 治療前, 兩組患者心悸、氣短及神倦乏力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療程后, 觀察組患者心悸積分為(3.1±0.7)分, 氣短積分為(1.0±0.3)分, 神倦乏力積分為(0.9±0.2)分;對照組患者心悸積分為(5.2±
1.9)分, 氣短積分為(1.6±0.5)分, 神倦乏力積分為(1.7±0.4)分;觀察組患者心悸、氣短及神倦乏力積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42例、有效16例、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27例、有效21例、無效12例, 總有效率為80.00%;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086, P<0.05)。結論 采用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 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冠心病;心律失常;炙甘草湯;鹽酸胺碘酮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78
冠心病心律失常是常見的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 主要由于冠狀動脈的微循環(huán)障礙和供血不足累及心臟傳導系統(tǒng)引起[1], 患者臨床多表現(xiàn)為胸悶、心悸、乏力、頭暈目眩等癥狀, 對其生活質(zhì)量有嚴重影響, 嚴重者甚至還可危及生命。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療較復雜, 需兼顧療效和安全性, 西醫(yī)治療還有一定的限制, 但進行中醫(yī)辨證治療時優(yōu)勢較明顯。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將冠心病心律失常納入到“胸痹”、“心痛”、“怔忡”的范疇, 與血脈瘀阻、心失所養(yǎng)等有密切關系, 治療應以定悸復脈、活血化瘀為主[2]。本文主要研究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冠心病心律失?;颊叩呐R床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36例, 女24例;年齡53~69歲, 平均年齡(61.6±5.3)歲;病程1~4年, 平均病程(1.5±1.3)年;其中室性早搏23例, 室上性早搏3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7例, 女23例;年齡52~68歲, 平均年齡(60.8±
6.9)歲;病程0.9~4.2年, 平均病程(1.4±1.5)年;其中室性早搏25例, 室上性早搏3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符合WHO冠心病的診斷標準, 且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②無其他嚴重疾病及相關并發(fā)癥;
③意識清醒, 可以較好地配合醫(yī)護人員的臨床工作;④患者和家屬均了解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2 排除標準 ①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 如風濕性心臟?。L心?。⑿募⊙?、心肌病或其他非器質(zhì)性心臟病等;②患有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及并發(fā)癥;③神志不清或具有精神疾病, 無法配合醫(yī)護人員完成該項研究;④進行該項研究前采取過相關方法治療。
1. 3 方法 對照組單獨采用鹽酸胺碘酮治療, 鹽酸胺碘酮0.4 g/次, 3次/d口服;治療3周為1個療程。觀察組采用鹽酸胺碘酮聯(lián)合炙甘草湯加減治療, 鹽酸胺碘酮用法用量同對照組;炙甘草湯組方:炙甘草、生地黃各30 g, 葛根、丹參各15 g, 麥冬、桂枝、阿膠各10 g, 生姜4 g;臨床治療時可根據(jù)患者癥狀辨證加減。1劑/d, 水煎2次, 取藥汁150 ml/次, 充分混合后分早中晚三餐30 min后服用, 治療3周為1個療程。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
2個療程后氣短、神倦乏力、心悸的中醫(yī)證候積分, 根據(jù)《中藥新藥新創(chuàng)研究指導原則》進行評分, 其中神倦乏力、氣短的評分范圍為0~3分, 心悸的評分范圍為0~9分, 分數(shù)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 患者的心律失常減少幅度≥90%, 評為顯效;治療后, 患者的心律失常減少幅度50%~89%, 臨床各種癥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評為有效;治療后, 患者的心律失常減少幅度≤49%, 臨床各種癥狀均改善, 評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 治療前, 兩組患者心悸、氣短及神倦乏力積分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療程后, 觀察組患者心悸、氣短及神倦乏力積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冠心病又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是目前臨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 是指冠狀動脈血管發(fā)生粥樣硬化病變, 引起血管腔狹窄或堵塞, 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的心臟疾病[3]。心律失常主要由于心臟竇房結激動的起源、節(jié)律、傳導速度及順序的異常引起, 可單獨發(fā)病, 也可與其他心血管疾病伴發(fā)。冠心病心肌缺血或梗死后遺留的瘢痕組織累及傳導系統(tǒng)時則可引起心律失常, 部分冠心病患者的唯一癥狀就是心律失常, 多數(shù)患者還伴有胸悶、心悸、乏力、頭暈目眩等癥狀, 嚴重患者則可誘發(fā)患者猝死。因此, 及時、積極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 可有效地降低病死率。胺碘酮為臨床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之一, 具有輕度的Ⅰ類和Ⅳ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性質(zhì), 對于治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疾病的療效比較好[4]。
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 冠心病心律失常屬于“胸痹”、“怔忡”、“心痛”的范圍, 主要由于血脈瘀阻、心失所養(yǎng), 導致患者血脈運行不暢, 從而出現(xiàn)各種癥狀。該病的主要性質(zhì)為本虛標實, 故治療應以活血化瘀、益氣養(yǎng)陰、定悸復脈等為主, 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預后[5]。炙甘草湯具有益氣養(yǎng)血、溫振心陽、滋陰復脈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療陰血不足、陽氣虛弱的心脈失養(yǎng)證, 方中重用炙甘草和生地黃, 兩者合用益氣養(yǎng)血為復脈之本, 同為君藥。葛根生津止渴;丹參清心除煩、滋陰補血、潤燥止血;桂枝溫通經(jīng)脈、平?jīng)_降氣;麥冬潤肺清心、養(yǎng)陰生津;生姜溫通血脈, 諸藥同用, 滋而不膩、溫而不燥, 使氣血充足、陰陽調(diào)和, 則脈復悸定[6]。從西醫(yī)藥理學分析, 炙甘草湯能擴張冠狀動脈, 增加冠脈血流, 提高心肌收縮力, 進而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而且炙甘草湯還能明顯地降低異位起搏點的興奮, 從而保護患者的心功能。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前, 兩組患者心悸、氣短及神倦乏力積分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療程后, 觀察組患者心悸積分為(3.1±0.7)分, 氣短積分為(1.0±
0.3)分, 神倦乏力積分為(0.9±0.2)分;對照組患者心悸積分為(5.2±1.9)分, 氣短積分為(1.6±0.5)分, 神倦乏力積分為(1.7±0.4)分;觀察組患者心悸、氣短及神倦乏力積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42例、有效16例、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27例、有效21例、無效12例, 總有效率為80.00%;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086, P<0.05)。
綜上所述, 采用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冠心病心律失?;颊?, 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吳利娜, 秦建寧, 丁輝, 等. 美托洛爾聯(lián)合炙甘草湯加減治療氣陰兩虛型冠心病心律失常療效及安全性評價.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8, 34(6):1193-1196.
[2] 陳曉琳.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6, 10(9):158-159.
[3] 黃聶建. 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80例療效分析.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15):47-48.
[4] 劉剛. 提高炙甘草湯抗脈律不規(guī)則型心律失常療效的3個要點. 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 2016, 35(12):80-81.
[5] 曾研津, 葉小漢, 郭良才, 等. 炙甘草湯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有效率分析.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9, 11(6):40-41.
[6] 解微微, 高佳明, 石羨茹, 等. 從心律失常與心衰并發(fā)癥的最新臨床進展解析中醫(yī)治療“脈結代, 心動悸”的科學內(nèi)涵. 中草藥, 2018, 49(22):5448-5455.
[收稿日期:201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