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屏,蘇諫
(云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昆明 650504)
在經濟全球化、 文化多元化和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建設契合當前形勢的大學生黨支部,提升基層黨建質量,是當前亟須解決的迫切問題。云南民族大學的學生社團“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會、大學生延安精神研究會”(以下簡稱“校兩研會”)于2017年成立了“校兩研會”功能型學生社團黨支部,大膽探索功能型黨支部的建設途徑,取得了實效。
“校兩研會”功能型學生社團黨支部抓住大學生黨員、民族學生和廣大青年的關注點、興奮點,將黨支部建設與學術及社會重點、 難點、 熱點問題研究結合起來,形成了以契機教育為切入點、以學術研討為教育模式、以理論宣講為實踐模式的特色。
“校兩研會”功能型學生社團黨支部以民族節(jié)日和重大節(jié)慶為契機,結合專業(yè)實際和黨員需求,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支部活動,如開展了“觀平‘語’近人、悟家國情懷”活動、等。同時,重點打造黨員教育講座、黨建沙龍等品牌活動,構建重點突出的分類教育活動體系,如開展了“紀念改革開放40 周年”“紀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系列主題活動等。另外,還抓住民族節(jié)日、重大節(jié)慶、關鍵節(jié)點開展黨員教育活動。在“‘五四’運動100 周年”和“建國70 周年”來臨之際,組織開展學術征文、學術研討、集郵展覽、攝影展覽等。
“校兩研會”功能型學生社團黨支部依托“雨花講壇”“馬克思主義講壇”等,按照支部建設需要,每月邀請國內知名專家、教授開展專題講座;定期開展學術沙龍,學習討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支部成員多次參加國內重大學術研討會、研究生論壇、紅色社團活動等,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成果多次獲獎,培養(yǎng)了一批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擴大了影響,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校兩研會”功能型學生社團黨支部聚焦新時代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向大學生黨員、群眾傳達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向黨靠攏。到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各基層社區(qū)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改革開放40 周年成就、建國70 周年偉業(yè)等時政熱點,借此引導和幫助青年大學生和廣大少數(shù)民族群眾樹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樹立對黨和國家的理論、道路、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從而有效地發(fā)揮黨組織的“引領、帶頭、服務、監(jiān)督”作用,不斷提升黨組織在大學生和廣大群眾心目中的位置。
“校兩研會”功能型學生社團黨支部通過建設網絡平臺守好了宣傳輿論陣地,通過出版紅色理論刊物搭建起師生學習交流的載體,通過建設實踐基地推動了理論與實踐融合渠道,既為黨支部宣傳群眾、 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動員群眾暢通了渠道,也是為廣大黨員提供了學習實踐、交流探討、服務奉獻的平臺,拓展了新時期黨建工作的新陣地。
在信息化時代,新媒體為高校黨建工作提供了海量的素材。通過新媒體將黨建方面的信息及時、有效地向傳播給大學生,符合當前高校工作、生活的實際和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靶裳袝惫δ苄蛯W生社團黨支部遵循黨員教育與現(xiàn)代網絡多媒體教育有機結合的原則,積極運用網站、微信、手機APP 等新媒體工具開展教育,使受眾面大大擴展,宣傳、教育、引導由從黨內延伸到黨外,從“定時定點”拓展為“全天候”“隨時隨地”,教育的經?;玫接行ПU稀H缋谩霸颇厦褡宕髮W馬院”“民族團結教育”微信公眾號、大學生思政學習云平臺電腦端和手機端,構建起線上教育平臺。
“校兩研會”功能型學生社團黨支部在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關心和指導下,創(chuàng)辦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旗幟》內部交流刊物,每年出版1 部優(yōu)秀論文集,進一步激發(fā)了廣大學生參與理論研究和黨建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靶裳袝惫δ苄蛯W生社團黨支部還聚焦每年活動,通過主題征文活動、理論宣講、微黨課、黨建文化墻等形式,以身邊的榜樣為旗幟,講好時代故事和云南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重視和加強第二課堂建設,重視實踐育人?!靶裳袝惫δ苄蛯W生社團黨支部堅持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堅持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不斷拓寬高校黨支部建設的新途徑,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城鎮(zhèn)示范區(qū)——昆明關上中心區(qū)社區(qū)等30 多個示范單位建立了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大學生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為在校大學生和廣大黨員營造了良好的校內理論學習和校外社會實踐氛圍。
“校兩研會”功能型學生社團黨支部圍繞云南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的定位和學校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校建設,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為切入點,探索出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助力黨建工作“六個結合”的工作思路,引導大學生黨員和青年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做出了積極貢獻,為學校改革發(fā)展夯實了基礎。
民族院校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決定了學校黨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長期性和持續(xù)性,而功能型學生社團黨支部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會教化功能?!靶裳袝惫δ苄蛯W生社團黨支部充分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積極引導各學生社團策劃高質量的社團活動,以推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識技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筑牢各民族學生的思想意識和政治意識。
充分發(fā)揮黨對群眾的“政治磁石”作用,在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過程中,強化大學生黨員第一身份是黨員的意識,引導他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大對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黨員培養(yǎng)、培訓力度,搭建各民族間相互溝通交流的平臺,以促進各族師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如“校兩研會”功能型學生社團黨支部融入馬克思主義學院現(xiàn)有的8 個研究中心和30 多個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踐基地的建設工作,打造一批類型多樣、各具特色、具有標桿性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典型,形成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的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模式。
“校兩研會” 功能型學生社團黨支部在建設過程中,積極吸收、借鑒各少數(shù)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為黨支部建設注入民族元素,激發(fā)了各民族大學生的活力。如充分利用并整合民族文化資源優(yōu)勢,不斷吸收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和黨員加入黨支部,將黨支部的“觸角”伸入校內各個民族類學生社團,用“共建”“幫扶”等方式,消除黨建工作的“盲點”和“死角”,營造出了各民族團結一家親、黨團學共建的和諧校園氛圍。
黨組織建設歸根到底是為人民服務、 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tǒng)一、實現(xiàn)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靶裳袝惫δ苄蛯W生社團黨支部本著服務師生的原則,設立了“法律服務”“學業(yè)輔導”“心理咨詢”“職業(yè)規(guī)劃”等各種類型“黨員先鋒崗”,立崗定責,助困幫扶,切實幫助學生黨員和少數(shù)民族青年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斷促進他們成長成才,引導他們樹立責任意識、歷史胸襟、世界眼光,勇于擔當使命。
學生社團的松散性和流動性等特點決定了在其基礎上建立的基層黨組織很難有嚴密的組織體系。因此,“校兩研會”功能型學生社團黨支部依照民主的方式開展自我管理與自我服務,注重為黨支部的發(fā)展服務,為少數(shù)民族學生、少數(shù)民族群眾、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建設和發(fā)展服務。如組織“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十九大精神宣講團”到民族地區(qū)用少數(shù)民族語言宣講,拍攝了“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講新時代新思想”系列微視頻等,以此不斷增強黨支部和黨員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從而有效地發(fā)揮了“引領、帶頭、服務、監(jiān)督”的作用。
高校黨建工作離不開良好的校內外環(huán)境?!靶裳袝?功能型學生社團黨支部主動融入學校和社會的治安綜合治理和維穩(wěn)工作中,黨支部成員積極參與學校和周邊社區(qū)的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和防火安全工作,堅決抵御宗教滲透,自覺防范校園傳教,堅決抵制不良風俗習慣,敢于同黑惡勢力、非法組織作斗爭,嚴格遵守黨紀黨規(guī)、校紀校規(guī)、鄉(xiāng)約民俗、國家法律,自覺維護民族團結進步和社會主義良好風尚,為學校和社會營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
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黨的自身建設和發(fā)展,大學生黨員的群體特點和其對培養(yǎng)、教育、管理、服務需求的不斷變化,黨的基礎組織建設創(chuàng)新是必由之路,如何通過開辟基層黨建創(chuàng)新路徑來落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促進“一流黨建”推動“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