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睿
(河南省三門峽中等專業(yè)學校,河南三門峽 472000)
通識教育的前身是古希臘時期文士所倡導的自由教育,主要內(nèi)容是說我們的思想和身體必須做適合于我們自身的品德的相關事情和學習相關知識,不管是讀書,鞋子,繪畫,文學等等。通識教育發(fā)展至今,雖不是大學課程專業(yè)教育,但其擁有不可撼動的社會價值。通識教育作為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擁有正確道德價值觀的人的教育,學生的各項成長與發(fā)展建立在學生是一個自然人的基礎上,即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承擔起自身的重擔、全面發(fā)展。由于通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基礎知識和基礎性能,不同于專業(yè)教育的專業(yè)性和功利性,它所要學習的范圍很廣,并且成為了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同時在培育學生在未來就業(yè)中的競爭力也起到很大作用。
通識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學相結合的研究與實踐已經(jīng)在我國各大高校接連展開。針對當前大學的英語教學現(xiàn)狀,實施大學英語通識教育是大勢所趨。目前很多教育專家都認為教育方式的轉(zhuǎn)變首先要考慮職場對于人才的需求,而大學英語通識教育對于這一改革應首當其沖。此外,高校的培養(yǎng)社會人才的主要方向是培養(yǎng)具備跨文化交際視野、了解國際上的相關政策、并且能夠參與到國際競爭的經(jīng)濟全球化人才。在全球經(jīng)濟多元化的發(fā)展中,教育資源也因為網(wǎng)絡的普及實現(xiàn)共享,為了培養(yǎng)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必須要把訓練交際能力放在教學的第一位。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是通識教育的主要核心。另外,《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也詳細闡述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和職場氛圍下的交際能力,在整體提高學生文化素質(zhì)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后使得學生在就業(yè)時掌握主動權。新標準要求更加注重學生智力和人格方面全面統(tǒng)一的發(fā)展,和通識教育的理念大同小異。
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形勢趨于成熟的今天,作為培育人才的高等教育卻面臨著很多問題。王生洪先生在對復旦大學通識教育進行研究時指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面臨諸多挑戰(zhàn),主要是缺乏人文精神、創(chuàng)新動力停滯、學生的素質(zhì)水平不均。對比于本科院校,高職高專的學生在素質(zhì)這方面的表現(xiàn)不夠好。由于課程設置局限、應試教育的弊端以及社會功利主義行為,高職高專的學生綜合素質(zhì)很難得到改善。而現(xiàn)今高職院校的文化素質(zhì)教育主要有認知缺失、教育資源落后、師資隊伍不強和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等缺點。以筆者授課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為例,在英語教學中過度關注鍛煉語法詞匯等應試能力,卻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和鍛煉靈活運用英語的能力。除去高職院校學習時間段、公共英語課的課時不足、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好等類似特征外,該專業(yè)學生均有明確的就業(yè)目標,對于即將從事的幼師職業(yè)認識較深;拋開所學的相關專業(yè)知識,幼師專業(yè)的學生知識儲備量不夠豐厚,需要提升他們的各項綜合素質(zhì)。
在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里,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擁有同等地位,且相互聯(lián)系依存。英語老師不僅要注重語言教學,而且要增強文化教學。但在大量高職英語教學中,往往更多地側重于語言教學,對學生的英語考核也只注重對于語言的檢驗,忽略了文化教學。因此,對于高職英語教師來說,在語言教學的基礎上,把教學重心向文化教學偏移,使語言和文化融會貫通,從另一個角度探索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增強學生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認知。例如It's no skin off my nose if the company is going to invest in high-end goods market:no skin off my nose.一句,假如直接翻譯 ,就變成了有皮膚從鼻子上脫落。顯然,這樣直譯是不正確的。如果學生知曉西方國家的文化 ,就會了解到現(xiàn)代英語中存在很多隱喻,才能正確無誤地翻譯出此句,就是這事和我沒有任何關系。這個例子表明,只有在學生對外語文化有所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把握語言知識,而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學好外語知識?,F(xiàn)實中的高職英語課堂,需要老師引領學生在設定的語言情境學習多種語言知識,提升學生對于外語的應用能力。高職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置類似人物模仿、辯論比賽、對話、小組討論等諸多情景來達到鍛煉學生口語的目的,讓學生敢于張口說話,勇于表達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意見。通過設置這些語境,讓學生仿佛真的處在這樣的一個語言表達環(huán)境里,可以在短期之內(nèi)學會問路、打電話、問候、購物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口語表達方法,提高學生與不同文化的人的交流。
高職英語教師作為推行跨文化交際的核心人物,擔當著推行者和傳播者的角色,因此,在現(xiàn)實的高職課堂中,不僅要鼓舞學生主動學習西方國家的外語文化,還要重視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了解和把握。例如在教授用英語表達住址時,高職英語教師就可以探究和類比漢語與英語之間不同的表達方式尋找一下產(chǎn)生差異的主要因素。
如Room 206.Level3.Tower B
Haibin Garden
Guanglan Roud.Nanchang
Jiangxi 330013.China.
譯成中文如下:中國江西省南昌市廣蘭路海濱花園B座2層206室,郵編:330013。通過以上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用英文表達住和用漢語表達住址的順序完全相反。如此,學生之后遇到類似的地址翻譯時,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翻譯的準確率。在實際的高職英語課堂上充分地運用中英文對比探究可以讓學生對東西方文化交際行為之間的差異有一個更好的認知,通過對比中西方文化價值觀、處事思維和交際規(guī)則等的差異,學生可以知道這種不同的交際行為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更能以一顆包容的心去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很大程度地避免因?qū)W生對文化的不理解造成的語法錯誤或常識錯誤,最終達到訓練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
公共英語課屬于一個外語教學學科,旨在教學。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和技能之外,另一個側重點就是對于人文知識的教學。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核心在于高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于教材的理解和隱含跨文化知識的把控。因為外語教學和文化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緊密不可分,通過聯(lián)系中西文化,指引學生理解個中差異,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可愛之處。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在從事幼兒教學時會運用到兒歌或小故事,這時英語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學前教育這個專業(yè)的特點,在課堂上可以有目的的設置英文兒歌、英文故事的教學情景。例如,在學唱兒歌階段,英語教師可根據(jù)西方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比如萬圣節(jié),引出兒歌Trick or Treat。在教學時加入萬圣節(jié)的由來,將其與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元節(jié)展開對比,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并各抒己見。按照學生年級的不同選擇輕快易懂的英文兒歌展開中西方文化比較學習,引導學生形成多元文化意識,使他們在教授幼兒語言過程中,幫助幼兒養(yǎng)成語言文化平等觀念。
英語課堂上對于中西方文化的融會貫通的核心在于英語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是否強硬。英語的教學是結合教和學兩方面,老師作為教學的主體人物,其專業(yè)能力和對中西方文化知識的掌握在傳授跨文化交際要點過程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倘若教師自身并不具備有相當豐厚的綜合知識,那么在授課的過程中就可能自然地將外語課上成單純的語言課,無法給學生展示一門語言內(nèi)在的隱含文化、思維模式和生活習慣等文化知識。如何更完美地將諸多語言知識合理傳播給學生主要由授課老師確定,同時,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在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上有很大的幫助。在對闡述課文內(nèi)容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對其的擴展和延伸是反映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和教學水平的一重要指標。所以教師須持續(xù)提升自己跨文化交際能力,可以通過參加跨文化課程培訓、交流訪學走出國門體會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進行學術研討等方式汲取新的知識來增強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比如,在教授文化豐富的英語俚語時,老師自己的知識體系就直接影響到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程度?!癉og does not eat dog.”(同類不相殘)這一俗語,就需要教師知道“dog”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另一層含義。教師只有在足夠了解了語言差異的基礎上,才能根據(jù)課程目標、內(nèi)容、方式等多個角度進行備課來展開怎樣訓練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讓學生快速地掌握西方文化,轉(zhuǎn)變自身的思維模式,并且以一種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只有通過這種方式,當學生在使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時,才能很容易地知曉隱藏在語言背后的文化差異,最終養(yǎng)成良好主動的對話溝通習慣。
通過學校與國外高校文化交流的眾多項目,送學生去往海內(nèi)外交流學習,親身領略真正的跨文化交際實境。當身心完全融入到跨文化交際環(huán)境中時,學生對于理解文化差異的興致更加高昂,對于文化差異的有更深的包容度。以作者所處院校展開的“千人海外留學”計劃項目為例,通過層層選拔后,學生們將前往加拿大、馬來西亞交換學習三個月。通過有限的一段時間,讓學生們置身于外語語言環(huán)境中,這是國內(nèi)課堂無論如何努力也達不到的能切身體會巨大的文化差異的方式。學生們作為交換生,在實際交流中,可以更加細致的認識到不同的飲食文化、風俗習慣、道德價值觀念和語言文化??傊?,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各大院校英語課程肩負的一個重任,在通識教育理念指導下讓學生各方面發(fā)展良好,為學生開啟一道了解世界的門,使學生在未來成長有更多的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