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蘇州非遺“抬鑿鏨刻”工藝探析
      ——兼論“蘇作”金工大師姚士榮先生的藝術風格

      2019-12-19 02:17:32趙英明
      關鍵詞:鏨子蘇作金工

      趙英明

      一、蘇州傳統(tǒng)金屬手工藝的歷史概述

      蘇州歷史上就有“百工之城”的美譽,其手工藝門類繁雜,源遠流長。官方統(tǒng)計的全國工藝美術11大類中,蘇州竟有10大類,此中又細分3000余個品種,多項工藝名滿全國甚至享有國際盛譽。2014年又成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將享有“人間天堂”之稱的蘇州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蘇州眾多工藝美術門類中,金屬工藝美術輝煌而獨特、驚艷而低調。簡單以金屬為材料(包括金銀銅鐵錫)的手工藝品,技藝上總稱為金屬工藝。蘇州傳統(tǒng)金屬工藝可分為十幾個大類,最為人所知的包括錘碟、鏨花、鑿刻、雕鏤、金銀錯、鎏金、表面處理等。還有多用在金銀器、首飾制作上的工藝,如鑲嵌、包金、掐絲、花絲、炸珠、澆鑄、劈花、雕金、燒藍、點翠、琺瑯等。

      大約唐宋時代,蘇州民間經濟繁榮,商業(yè)發(fā)達。一批手工藝人云集蘇州,金屬工藝也成為“百工”中極為顯著的一行。五代初金銀器皿和首飾的制作非常繁榮。從1978年蘇州瑞光塔出土文物——“珍珠舍利寶幢”(圖1)上所呈現(xiàn)的金工技藝可謂“一花知春”,當中采用金銀絲編織出了立體空心九龍,銀絲空心珠等。經幢上的獅子是金屬手工藝抬鑿技藝方法制作出來的,當然也包含鏨刻工藝。后來蘇州工藝美術研究所復制了一件,現(xiàn)陳列于蘇州博物館。里面幾只金屬獅子,是當時蘇州金屬工藝廠一位時姓老師傅來完成的,其巧奪天工的手藝令人嘆為觀止。

      元代蘇州金工藝術也很發(fā)達。據(jù)《乾隆吳縣志》中記載,當時木瀆鑄銀名匠朱碧山所制作的銀搓杯,整件以白銀鑄成,后加鏨雕,頭手云履等部分是鑄成后再焊接。雖然基本形體是澆鑄完成,但附屬部件是手工焊接成型,裝飾部分運用鏨刻和雕鏤技藝來使這件藝術品更加完美(圖2)。

      清乾隆、嘉慶年間是蘇州金銀首飾行業(yè)全面鼎盛時期。據(jù)有關資料顯示,當時姑蘇城已經有大小銀樓104家,規(guī)模比較大的有天寶樓、老萬年、悅來、恒孚。其中恒孚銀樓始創(chuàng)于嘉慶年間,距今已有近兩百年歷史了,原址在觀前街東醋坊橋。當時恒孚算是眾多銀樓中的翹楚,黃金原料直接從上海匯豐銀行進貨,成色足,制作種類多樣化,除了首飾還有鼎、盤、杯、鎖以及壽星、八仙實用工藝品和擺件,這些作品都是運用錘堞、抬鑿、鏨刻等多種手藝技法綜合制作完成。

      圖1、北宋珍珠舍利寶幢

      圖2、元代朱碧山造銀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金銀成為國家管制的貴重金屬,民間金屬工藝發(fā)展和生產受限,于是一九五八年蘇州創(chuàng)辦了國有企業(yè)龍門金銀制品廠,為有關部門和廣大民眾加工各種金銀飾品,深受市場青睞。老藝人張鴻祥為南京博物院仿制一具虎丘云巖塔寺出土的銀質鎏金楠木椎箱,形制花紋一如原件,幾乎以仿亂真。復制品能夠如此逼真原件,再次顯示了蘇州傳統(tǒng)手工藝的精妙技法。后來成立蘇州金屬工藝廠,八八年“恒孚銀樓”重建落成,在人民路上一展風采。那時高級工藝美術師趙雷以蘇州園林為題材設計出《虎丘勝景》《拙政園香艷》《留園》《獅子林》四幅銀質擺件,由技術高超的盧建蓉師傅利用抬鑿、錘碟加工邊框,畫心部分用鏨刻技法刻畫出四幅春夏秋冬園林的情趣,手工精致,造型結構都推陳出新,推出以后廣受好評。為了發(fā)揚金屬手工藝文化,時任廠長的許云峰先生求賢若渴,到處尋訪,招集了十幾位技術高超的工匠,年齡最高的竟然有九十歲,最年輕的是一位上海老師傅年齡也有六十了。當時由于姚士榮先生和金屬工藝廠有業(yè)務聯(lián)系,成為諸位老師傅的??停忠驗樽陨砑覀髑覐氖陆饘偈止に?,謙虛好學,所以一有機會,就親自去看老師傅們制作。據(jù)姚老師回憶,這些老一輩藝人制作的古盤、煙盒、熏香爐、銀器等作品令人嘆為觀止,大開眼界,充分展現(xiàn)了蘇作金工高超的技藝。當時有一位七十幾歲的任老師傅制作一付蠟燭套,材料是0.6毫米厚,使用68黃銅皮。用抬鑿技藝做浮雕松、鶴圖案,留白地方無一有鑿子和錘子痕跡,線條流暢,收邊干脆利落,技術達到相當驚人的高度。將近60歲的上海老師傅制作薰香爐,從設計制作全是一人完成,爐體是鼓形,上面雙龍伴云搶珠,其中空隙地方鏤刻,兩龍身體龍鱗是正面鏨刻,表現(xiàn)出浮雕效果,這銅香爐整個制作過程中運用了錘堞、抬鑿、鏨刻、鏤刻等技巧,采取了多種技藝完成這樣高檔的藝術品,現(xiàn)在像這樣的全面掌握蘇作金工技藝的老藝人已經再難找到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經濟發(fā)展,店面招牌行業(yè)復興。吳江用黃銅打造金字招牌,本質上是傳統(tǒng)金工技術的現(xiàn)代應用,涉及的技藝是錘鏨,是傳統(tǒng)錘堞、抬鑿工藝的結合。后來逐步發(fā)展到制作龍鳳等復雜圖案,非常近似于抬鑿工藝。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最終能把多種金工技藝綜合應用,金屬工藝得到了新的復興和發(fā)展。特別是抬鑿、錘鍱、鏨刻三種基本技藝的熟練運用,這是所有手工金屬技藝的基礎性工藝。他們靠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使隊伍日益壯大,從敲銅字發(fā)展到大型金屬雕塑,產品暢銷海內外。這個階段,姚士榮大師多次受聘于吳江金工企業(yè)進行技術指導,為傳統(tǒng)蘇作金工的現(xiàn)代化轉型發(fā)揮自己的光和熱。

      但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的發(fā)展與人們生活需求的變化,許多生活中的金屬制品被淘汰,傳統(tǒng)手工被機器工藝所取代,導致許多傳統(tǒng)金工技藝沒有傳承下來,逐漸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特別是金銀器的制作工藝,基本已經完全被機器工藝替代。少數(shù)被傳承下來的金屬工藝也是艱難存活,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尷尬情況,瀕臨失傳。

      二、姚士榮與蘇州傳統(tǒng)金屬非遺技藝——抬鑿鏨刻

      蘇州傳統(tǒng)金屬手工藝“抬鑿鏨刻”,其實包含四種工藝——抬、鑿、鏨和刻。此技藝目前是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中代表人物是年逾古稀的姚士榮先生,為了拯救、傳承和發(fā)揚蘇作金工這門日漸瀕危的寶貴技藝,老先生不計報酬廣收門徒,筆者和夫人也有幸成為這門技藝的學習者和傳承者。下面我們根據(jù)他給我們的日常教學內容,對蘇作傳統(tǒng)金工的“抬鑿鏨刻”工藝進行簡單的整理和闡述,從中可以解讀出傳統(tǒng)蘇作金工的實踐和傳承以技法種類為主,而非典型器形為主的特點,也可以看出以姚士榮先生為代表的蘇作老藝人的藝術語言和特點。

      “抬鑿鏨刻”這四種工藝,是藝人以各種錘子和鏨子作為工具配合使用,借助膠地或硬地,作用于金屬薄板表面,使金屬逐漸凸起成型并使金屬表面得到裝飾的工藝。

      其中“鏨”既是金工實踐中獨立的技法(有些工匠就直接稱為鏨花工藝),又是是所有金屬工藝具體表現(xiàn)技法的基礎,很多工藝都是在鏨的基礎上展開,比如抬鑿,鏤刻等。鏨是利用金屬的延展性,用小錘垂直敲擊鑿子在金屬表面上行走出現(xiàn)凹線條組成圖案。但金屬表面沒有金屬屑下來,只是通過敲擊留下了凹陷印記。此技法在金銀上使用的比較多,因為沒有材料上的損耗,對金銀不產生浪費,所以使用非常廣泛。

      “鏨”所使用的鏨子(也稱鑿子),因成紋需要的不同而品種很多,常用制作線條的鏨子鏨頭是比較圓鈍的扁方形,兩面斜面夾成有一定的角度,大小尺寸分檔,刀口不要太鋒利。肌地鏨子品種很多,一般有麻沙鑿,按麻沙粒子的大小和密度,也分各種類型,鏨子頭部形狀大小也有好幾種,來斯點鏨有凹有凸,粗細大小分檔,單點和多點也分檔。夾線鏨有二線鏨子、三線鏨子、多線鏨子、有花鏨子,品種非常多。毫無疑問,要學好鏨花技藝,必須學會自己根據(jù)作品的需要制作鏨子,市場上是沒有趁手的現(xiàn)成品賣的。姚士榮先生有良好的車床機床模具功底,四十多年來從藝生涯里,自己做的鑿子已有百余種。一般在實際鏨刻時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鏨刻藝人都是自制工具來針對性地解決。運用鑿子的手法也是比較靈活且講究的,例如鏨鑿的線條,有花線,有平線,有直線鏨,橫線鏨。一般鳥羽毛都是橫線鏨,仕女的衣服就要側身法這種線條,像工筆畫一樣線條非常流暢漂亮。從力道和意念上看,鑿子跟手走是花線,在鏨花時經常用到。手跟鑿子走是平線,線條比較光滑,一般運用在模具雕刻上等。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作為吳國國都的姑蘇,有干將、莫邪善于鑄劍。鑄劍是冶煉澆鑄技術,而在裝飾劍柄上鏨刻花紋和“吳王矛”的銘文是蘇作鏨刻的最好例證。秦漢時代,金屬技藝已經普遍運用在百姓的日用品上,比如壺、爐、燈等金屬器皿上都有鏨刻的花鳥,蟲草及云紋龍風圖案。如漢代的銅奔馬、銅燈、銅壺等已普遍通過鏨刻手法用各種圖案來裝飾。到了元代,金屬制品制作技藝更精,鏨刻、抬鑿、錘碟、鏤刻等工藝種類繁多。金銀器皿表面大多數(shù)都有鏨花裝飾。從1959年在蘇州黃橋臺師孟墓中出土的元代銀八寶果盒、銀扁盆、水孟、金碗等來看,器皿上表現(xiàn)花紋裝飾的全部是鏨花技藝。圖案有龍鳳,花鳥等做工十分精細。蘇州曾出土一件元代如意形金盤,整體以四個如意頭構成。紋飾設計巧妙制作精致,全盤背面“聞宣造”三字銘款也是用鏨的方法完成。明清時期,蘇州金銀飾品選料之精、磨弄之細、功夫之深在國內首屈一指。據(jù)《燕閑賈箋》記載,蘇州制造的細嵌金銀填鼎、細嵌天鹿、辟邪象、金觀音、彌勒等作品精美絕倫,美不勝收。而這些工藝品都逃不出鏨鑿技藝的表現(xiàn)手法。

      刻,即雕刻,一般指通過錘子敲擊刻刀頂部,借用敲擊之力帶動刻刀走動,鋒利的刀頭在金屬表面上行走而出現(xiàn)的凹線條,是一種減法,被刻的地方有金屬屑被剔除下來而產生線條圖案或造型。

      刻刀一定要鋒利,據(jù)姚先生四十多年的經驗,用鋒鋼制作刻刀最為合適??痰兜额^形狀也有好幾種,有三角形,刻刀角度有分為平口刀、斜口刀圓頭刀。姚先生總結鏨刻工具稱“三子”工具:錘子;鑿子;墊子。三子工具一定要自己親自制作,方能得心應手。刻的具體操作:第一步,在金屬表面上描花。以前是在金屬表面圖上一層白堊粉,待其干透,便于墨筆寫繪書花樣稿。近年姚先生和他的徒弟陳方云等人經過反復實踐發(fā)明了一種速印法,轉印時間短,與原圖誤差小,且牢固清晰,刻制時不會被無意中擦掉,極大地改進了傳統(tǒng)制作程序中的不足。第二步,固定被刻的銅板,可以用膠或者夾具,姚先生和徒弟陳方云等人反復實驗,在實踐中改良和發(fā)明了幾種比較高效合理的家具。如果制作的夾具設計合理,刻的過程中就可以操作靈活,事半功倍。第三步就是刻,下刀要準確,走刀需順應書畫的運筆順序。尤其要有書法與國畫的基本功,需遵循不同書法的特點,能還原出書寫中的牽絲連帶和原作中的氣勢氣韻為最佳。在刻銅的同時發(fā)揮“三力一氣”,就是指力、腕力、腰力,一氣指呼吸節(jié)奏的配合。錘子敲擊刻刀要有輕重緩急,錘子緊跟刻刀,同時手指捏住刻刀可轉可抬??谭ㄓ泻脦追N,刻刀往左側、右側傾斜走線叫側身法,有平刻,可表現(xiàn)線條變化不大的白描等。斜刻,可表現(xiàn)竹葉飛鳥的翅等。在書法上,楷書、行書,隸書,草書等皆可表現(xiàn),即有書寫味又有金石味。一件成功的刻金作品,正是書畫家和刻工神志暗合的聯(lián)袂之作,二者缺一不可??探鹚嚾嗽阽Y刻過程中其實就是對平面書畫作品的二次創(chuàng)作。海上刻銅藝術家吳蘅先生的一段刻銅心得:“運刀是銅刻對象的重要工序,運刀是藝術對象的一種再現(xiàn),也是所刻內容的一種升華?!币毯靡环玫淖髌?,既要有鏨刻的功底,又要對所刻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做到心手相應,絕不是簡單的刻刻而已。運用各種技法,鏨刻出來的線條充滿活力,展示出作品有旺盛的生命力。

      “刻”的繁榮時代出現(xiàn)在清末至民國時期,前后大概九十年左右。這種技藝被大量運用在生活用品和金屬文具制品上,其中代表就是墨盒。當時涌現(xiàn)出一批刻銅名家陳寅生、張樾丞、張壽丞等(圖3、圖4)。后來又因同時代的書畫家大量參與,提供原稿,使刻銅墨盒的品位格調大大提升。民國時期的蘇州地區(qū),擁有“恒孚”“悅來”“老萬年”“天寶”等眾多名店,主要是在銀質器物上施展鐫刻技藝,留下了眾多具有蘇工特色的精美作品。

      新中國成立以后,墨盒與筆墨的使用日漸被自來水筆和圓珠筆等新型文具取代,刻銅墨盒幾乎消失。近年來,刻銅墨盒逐漸受到收藏者青睞,不僅因為刻銅墨盒是書畫名家和刻銅高手的作品,還因其具有深厚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可發(fā)掘出許多歷史故事。

      蘇作刻金工藝歷史上和其他工藝一樣,有文人的審美指導和參與,不僅技法細膩,更十分具有書卷氣。但很可惜的是,隨著老一代匠人的離世和輟工,蘇作金工鐫刻技藝幾十年里基本失傳。姚士榮先生經過多年探索研究,認為此項技藝的關鍵在于文化功底和書畫基礎,所以在挑選和培養(yǎng)徒弟方面就有了標準和方向,新收的徒弟一定要有一定甚至較高的書畫基礎,比如在工藝美院從教的陳方云、筆者和夫人,既有美院的專業(yè)書畫教育背景又有家族書畫傳統(tǒng)的蒙養(yǎng),加上其他幾位徒弟所建立的團隊,用時不久就迅速研究恢復了“刻”這項技藝(圖5、圖6,兩件作品皆獲得2016中國蘇州“啟迪·蘇藝杯”國際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蘇作此項技藝的難點恰恰不是在技術本身,而是難在書畫上。一件墨盒的品質除了本身器形上是否挺括,焊接工藝是否精細固然重要,但最大的看點就是盒子上的書畫鐫刻,品位格調、文化內涵盡顯于此。蘇州是吳文化的發(fā)源地,歷史上更是書畫名家輩出,深刻影響了蘇州各項傳統(tǒng)手工藝的表現(xiàn)形式和藝術品位,蘇作金工的鑿刻工藝也不例外。姚先生帶領徒弟團隊恢復此項技藝具有很深遠的意義。

      圖3、畫家姚華畫稿刻銅墨盒

      圖4、刻銅名家張樾丞鎮(zhèn)尺

      圖7、姚士榮 抬鑿 《鴛鴦戲水》

      圖5、趙英明刻銅墨盒

      圖6、 陳方云刻《趙孟頫心經》局部

      圖8、姚士榮抬鑿作品局部

      “抬鑿”是蘇州的傳統(tǒng)叫法,以中央美院為代表的學院里也稱此工藝為“抬鈒”。姚先生認為,通俗地講,“抬”與“鑿”兩個字就是這門手工藝的兩種技巧。在金屬薄板反面使用錘子敲擊鑿子,通過鑿子的擊打,使圖案正面凸起來,即為“抬”,蘇州話就是“抬起來,抬高,凸出”的意思。然后在正面“鑿”,蘇州話即為“鑿下去,壓下去,凹陷”的意思。然后根據(jù)所需制作的圖案的要求,正面反面反復的作業(yè),最終使金屬表面圖案越來越清晰,層次分明,浮出美麗的圖案。作品呈現(xiàn)的效果乍一看上去類似于浮雕,人們常常把浮雕與抬鑿混作一談,一般來講,對于材料,“雕”是減法工藝,“塑”則是加法為主。但抬鑿是在作品制作過程中,金屬材料本身不減不加的一種手藝技巧。

      具體到一塊薄金屬板上,可能會包括各種藝術素材:人物,靜物,山水風景,花鳥魚蟲等主題以藝術的美感結合抬鑿技藝表現(xiàn)出一種類似浮雕效果的藝術品(圖7、圖8)。它完全是純手工來操作,不依靠機械和模具。抬鑿是從鏨刻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隨著人類審美提高和工藝的進展,要求也高了,從鏨刻平板花紋到抬鑿浮雕花紋。

      姚先生四十多年從事蘇作金屬工藝實踐,以上鏨刻技藝看法,是老先生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總結出來的。他很謙虛地稱這只是他一家之言,希望金屬工藝的同道中人提出寶貴意見,進行探討交流,以便好的經驗和理論傳承下去并弘揚光大。

      猜你喜歡
      鏨子蘇作金工
      石雕
      石 雕
      石家莊學院金工實訓中心
      市委書記赴高新區(qū) 專題調研蘇作文化工作
      生命的硬度
      牡丹(2021年11期)2021-07-20 06:24:38
      沒瑕疵、純手工這才配得上做國禮
      科學導報(2019年56期)2019-10-11 03:27:44
      精湛的唐卡與金工技藝
      中國三峽(2016年10期)2017-01-15 13:59:48
      文雅精致 蘇作天工
      紫禁城(2016年8期)2016-09-01 07:48:08
      高校金工實習的改革與探討
      蘇作紅木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思考
      苍山县| 开平市| 江油市| 四川省| 繁峙县| 阿合奇县| 黄陵县| 信宜市| 蒙自县| 南岸区| 石渠县| 虞城县| 新巴尔虎右旗| 商都县| 西昌市| 淳化县| 南召县| 裕民县| 内江市| 咸宁市| 义乌市| 蕲春县| 西华县| 平果县| 房山区| 南和县| 呼伦贝尔市| 齐河县| 江北区| 伽师县| 剑阁县| 旬阳县| 云梦县| 获嘉县| 舒兰市| 宾川县| 溧阳市| 遵义市| 黎平县| 思南县| 宜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