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影麗,姜慧軼,閆雯雯
(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二部兒科,長春 130031)
全球醫(yī)學界所進行的動物實驗已經(jīng)證明,活性維生素D能夠對T細胞的分化產(chǎn)生作用[1],與腫瘤、骨關節(jié)炎、心血管疾病、抑郁癥、哮喘等的發(fā)生、發(fā)展都有一定的關聯(lián)[2]。本研究擬觀察哮喘患兒血清維生素D水平、T細胞亞群的變化并探討其相互關系,為哮喘的診斷及治療提供一定的理論和實踐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1月-2018年05月某三甲醫(yī)院門診隨診哮喘(臨床緩解期)并伴有維生素D缺乏的患兒,哮喘常規(guī)加VD治療組(A組)予以補充維生素D及予以常規(guī)平喘治療的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齡12~36個月,平均(21.96±4.59)個月;哮喘常規(guī)治療組(B組)未予補充維生素D治療,僅予以常規(guī)平喘治療的患兒70例,男39例,女31例,年齡12~36個月(22.21±4.62)個月;對照組為同期兒科門診健康體檢兒童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齡12~36個月,平均(22.20±4.87)個月。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清維生素D的測定 采用安捷倫1260高效液相色譜儀、安捷倫6460串聯(lián)質(zhì)譜儀。VD主要的來源為外源性和陽光(紫外線)照射[3],整個變化過程受到的影響因素很多[4],它可調(diào)節(jié)腎臟和腸道部位的鈣和磷兩種元素的代謝[5-7]。胡雁等[8]研究發(fā)現(xiàn)VD表現(xiàn)出較強的選擇性的免疫調(diào)節(jié)藥物,經(jīng)過代謝后會產(chǎn)生很多產(chǎn)物,其中25(OH)D在血漿中的含量是最高的,因此被當做是檢測VD含量的關鍵性指標[9]。
1.2.2 T細胞亞群的測定 利用FACSCalibur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生產(chǎn))檢測T細胞亞群水平變化。
1.3 治療方法
1.3.1 常規(guī)治療 包括霧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扣背排痰、口服順爾寧(2 mg/d,睡前服用)、口服美普清(15~20 μg/d,睡前服用)。
1.3.2 維生素D治療 對于維生素D缺乏及不足患兒,如無低鈣抽搐表現(xiàn),予先期口服迪巧顆粒1周(1袋/d)后,再1次性肌肉注射維生素D3,15萬U,30 d后復查。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利用SPSS 21.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構成比和率,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多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單因素ANOVA檢驗,采用Pearson進行相關分析。
2.1 2組年齡、體質(zhì)量、身高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2組年齡、體質(zhì)量、身高情況比較
2.2 2組治療前后血清維生素D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清維生素D比較( ,n = 70) ng/mL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清維生素D比較( ,n = 70) ng/mL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P>0.05
組 別 時 間 25(OH)D2 25(OH)D3 25(OH)D A 組 治療前 3.51±0.85 14.89±3.73 18.41±3.93治療后 3.25±0.89# 25.14±4.49# 28.12±4.58#B 組 治療前 3.79±1.11 15.16±3.24 19.00±3.54治療后 3.61±1.04△ 15.28±3.65△ 18.89±3.84△
2.3 2組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n =70)
表3 2組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n =70)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P>0.05
組 別 時 間 CD3+/% CD4+/% CD8+/% CD4+/CD8+A 組 治療前 57.47±5.92 40.02±4.17 21.32±2.84 1.89±0.19治療后 70.54±2.34# 26.04±2.89# 22.43±1.87# 1.17±0.14#B 組 治療前 59.05±7.29 39.64±5.54 21.26±3.77 1.90±0.32治療后 61.59±7.76△ 37.27±6.95△ 21.55±3.14△ 1.77±0.39△
2.4 A組治療后25(OH)D3與T細胞亞群的相關性比較 見表4。
表4 A組治療后25(OH)D3與T細胞亞群的相關性比較
2.5 B組治療后25(OH)D3與T細胞亞群的相關性比較 見表5。
表5 B組治療后25(OH)D3與T細胞亞群的相關性比較
3.1 維生素D缺乏與嬰幼兒哮喘 Brehm[10]以北美地區(qū)1024例表現(xiàn)出長期性輕微和中等程度哮喘的兒童為例展開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他們中有35%存在VD含量低于常人的現(xiàn)象,且這種現(xiàn)象能夠使得哮喘病情變得更加嚴重。該研究小組還對616例來自哥斯達黎加的哮喘兒童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VD對乙酰膽堿產(chǎn)生作用,從而有效地減輕了哮喘病情[11]。Bener[12-17]等及其小組等各研究均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血清中VD的含量與患兒哮喘之間的相關性。本研究統(tǒng)計結果顯示,治療前哮喘患兒的25(OH)D3和總D的含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哮喘患兒確實存在維生素D缺乏的現(xiàn)象,其中以25(OH)D3缺乏占主導地位。國內(nèi)學者麥遠長等[19-21]的研究顯示,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較健康兒童血清維生素D水平低,缺乏維生素D的兒童更易患毛細支氣管炎;馬秀麗、甄艷芬[20]的研究顯示,缺乏25(OH)D3可能是導致兒童哮喘發(fā)作的誘因。本研究與以上學者的研究一致。如果嬰幼兒體內(nèi)維生素D含量比較低的話,就會出現(xiàn)肋骨硬度不夠、肌肉無力、呼吸功能減退的癥狀,肺部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大幅超過體內(nèi)維生素D3相對充足的兒童。任春鋒、杜開先[21]的研究證實在RSV急性感染期存在T細胞亞群紊亂,這與本研究的結論相同。
3.2 T細胞亞群變化與嬰幼兒哮喘 本研究A、B組與健康體檢兒童的T細胞亞群比較發(fā)現(xiàn):治療前,A組與對照組比較CD3+處于較低水平,CD4+處于較高水平,CD8+處于較低水平,CD4+/CD8+比值處于較高水平,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B組與對照組比較CD3+處于較低水平,CD4+處于較高水平,CD8+處于較低水平,CD4+/CD8+比值處于較高水平,同樣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T細胞亞群的各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即健康體檢的兒童,說明哮喘患兒確實存在T細胞免疫功能的紊亂。
3.3 維生素D缺乏與T細胞亞群變化 周妍等[22]研究顯示,經(jīng)25(OH)D3治療后能夠抑制炎癥反應,從而達到調(diào)節(jié)免疫反應的作用。本研究發(fā)現(xiàn),A組經(jīng)維生素D治療后,其CD3+水平與治療前相比明顯升高,CD4+明顯下降、CD8+明顯升高、CD4+/CD8+明顯下降,提示補充維生素D確實可以糾正T細胞功能的異常;而B組經(jīng)過常規(guī)的治療后,其各項水平基本維持于原水平,仍處在一種紊亂的狀態(tài)下,進一步說明維生素D對哮喘患兒T細胞免疫紊亂有治療作用。2組T細胞亞群的上述改變,提示哮喘患兒在疾病的一定階段確實存在T細胞免疫功能的紊亂,并且維生素D在該類患兒T細胞免疫紊亂的發(fā)生中可能具有治療或免疫調(diào)節(jié)的作用。
本文證實哮喘患兒存在T細胞功能紊亂及維生素D的缺乏,其中以25(OH)D3缺乏占主導地位,故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予以補充維生素D治療,可以有效糾正T細胞功能的紊亂。予以補充維生素D治療后,CD3+明顯升高,CD4+明顯下降,CD8+有所升高,CD4+/CD8+明顯降低,與健康體檢兒童相比較為接近。說明常規(guī)治療下同時注意補充維生素D對于哮喘患兒T細胞功能的紊亂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維生素D3缺乏如何導致哮喘患兒T細胞免疫紊亂的發(fā)生,有待將來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來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