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明霞
在目前的高校聲樂課堂中,教師往往居于教學的主導地位,而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附屬地位。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推進,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和弊端逐漸顯露出來,大部分高校開始以聲樂課程的具體標準為基礎,采取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技能水準與聲樂教學素養(yǎng),對于突出大學生這一教學主體也具有十分重要和積極的意義。
互動式教學是以課堂為主要陣地使教師和學生用平等的方式教學與溝通。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或者學生和學生之間運用多樣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不僅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使得雙方都可以達到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目的,還轉變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以科學有效的方式進一步啟發(fā)學生對課程的內在興趣,有利于完善師生和學生關系,培養(yǎng)他們在互動過程中的默契?;邮浇虒W方式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得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方式變得平等,有利于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更加積極和良好的心態(tài),增強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
在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想象性思維一般都不會刻意地去培養(yǎng),使得聲樂教學的教學效率很難提高。在開展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新形式,多渠道、新方向的教學場景,科學合理地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歌曲所要傳達的意境,拓展他們的想象空間。有效的教學方法保證聲樂教學可以穩(wěn)定有序地開展,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播放美妙的聲樂歌曲與歌舞表演,通過師生間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傳遞嚴謹?shù)睦碚撝R,訓練他們的發(fā)聲,增強互動式教學實用價值。在聲樂課堂學習中,學生的情緒、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生對聲樂的感知對他們的發(fā)聲練習效果有著重要影響。所以,教師可以運用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在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同時,為學生聲樂學習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聲樂教學氛圍的營造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而在傳統(tǒng)的大學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不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以至于音樂的課堂效率不高。為了合理地開展聲樂教學,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上氛圍,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來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聲樂學習的興趣和愛好。比如在講授《茉莉花》這首歌曲時,教師就可以引入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營造歡快的教學氛圍,同時要利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播放聲樂歌曲的旋律、展現(xiàn)聲樂的舞臺背景,激發(fā)學生聲樂學習的興趣。為了體現(xiàn)聲樂課堂的互動性,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共同演唱歌曲,通過師生互動的過程,巧妙地設置一些課堂問題,例如:“同學們,你們認為這首歌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情感?”“你認為這種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樣的特點?”通過理解這些問題,就可以加深學生對聲樂知識的理解。
由于高校教學的獨特性,學生與教師間的關系較為疏遠和松散,部分學生直至畢業(yè)時無法認全各個學科教師的姓名和長相。需要教師更加了解與關愛學生,增強情感維系。為了加強互動教學模式在活動環(huán)節(jié)中的作用,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以及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進行交流,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聲樂表演,或者引導學生輪流當“教師”進行聲樂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對“教師”的聲樂表演“挑錯”。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和幫助。
綜上所述,互動式教學的運用對學生學習質量和效果的提升具有關鍵性意義。在開展大學生聲樂教學模式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營造出積極、有趣、歡快的課堂氛圍、增進師生的和諧關系,在保證師生之間的自然交流的同時,還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情感體驗,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極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