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偉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豫劇團,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黃鶴樓》是豫劇傳統(tǒng)劇目,是一出袍帶生的重頭戲,也是我常演的一出劇目。其人物情感跌宕起伏,動作變化多,幅度大,因其表演風格之熱烈火爆,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歡。
莊子曾說:“真者,精誠之致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彼?,我必須熟讀劇本,“真正理解角色,理解角色性格、細節(jié)戲劇沖突中角色心理狀態(tài)”(王朝聞語),并在排練中反復講解人物之間情感的因果關系和變化。設身處地地想人物之所想,行人物之所行。只有演員的真,才能換得人物的真。具體來說,《黃鶴樓》中的周瑜,是一個在唱、念、做、打要求全面,戲很繁重的武生角色。我通過對人物的具體分析,著重突出周瑜的“驕”“陰”“霸”。我認為周瑜威逼劉備交出荊州時的霸氣,這是人物發(fā)展到此所表現(xiàn)出的性格核心。我突出地表現(xiàn)了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而又不失分寸地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另一面:英武、灑脫、穩(wěn)練、雋逸、雄才大略、決勝千里的元帥氣度。此外,我在表演周瑜的行動過程中,根據(jù)人物性格,著力刻畫人物的情緒變化。
藝術(shù)就是情感。藝術(shù)的傳達,是情感和審美的直接表現(xiàn)。出情才能出戲。美學家李澤厚 在《美學的對象范圍》中提出:“情感不但是審美的動力,而且審美也最終呈現(xiàn)為一種特定的情感感受狀態(tài)?!敝荑ひ恍南胍憮Q荊州,假意下書騙劉備過江到黃鶴樓上飲宴。當從魯肅口中得知劉備、趙云踐約過江的消息時,周瑜眉飛色舞,發(fā)出一陣狂笑。出迎時,為掩蓋其真相,在表面上表現(xiàn)得篤誠謙恭、道貌岸然,暗地里卻充滿殺機,嚴密觀察,注意劉備和趙云的舉動,謹防事變。在一陣寒暄后,為了先發(fā)制人,我用了一個矯健的動作,一把挽住劉備的手喝道,“皇叔,請!”徑直向內(nèi)走去,而劉備則猛然掙脫周瑜之手站回原處。此舉出乎周瑜預料,我用了一個怔愣的眼神,嘴角略帶訕笑,然后走“倒翻身”雙手挽翎,眼神饒臺一周,不屑地打量著二人,趁其不備又上前抓住劉備雙手,連聲道:“皇叔,請!請!請!邊說邊用雙手挽翎,以功架擺出凌駕之勢,目光咄咄直逼劉備。劉備忐忑局促地應聲:“四弟、四弟、四弟來呀?!边呎f邊抖袖蓋頂,倉促地倒退入內(nèi)。望著劉備踉蹌的背影,我露出一副勝券在握的神氣,得意地雙手繞翎,以領尖劃鼻子,忘形地朝后退,忽然被趙云背后一推,步履錯亂地咬翎回望,渾身顫抖地使“氣色”,起身跨腿、踢腿、轉(zhuǎn)圈與趙云撞膀子,然后不抵抗趙,倒退三步再使“氣色”。最后,無奈地向魯肅道:“子敬,讓客!”。隨即快速繞翎,眼珠轉(zhuǎn)動,接著轉(zhuǎn)身跺腳、斜身快步下場。這樣一系列的表現(xiàn),就把周瑜此刻磨刀霍霍的仇恨心理披露無遺。
莎士比亞指出:“以珍貴的真實為基礎的美,才是百倍的美。”情感的真實與表現(xiàn)的形式美同時加強,既真又美是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只有深入到人物的心理層面,找準人物的行為動機,從中發(fā)現(xiàn)人物深層情感奧妙,才有可能上升到審美層面進行意象創(chuàng)造?!袄恰币粓?,組織了強有力的戲劇情勢,以構(gòu)成矛盾各個方面的激烈沖撞,來強化舞臺演出的整體力度。這場戲是全劇的重場戲,其力學結(jié)構(gòu)是強硬的外力(周瑜)對一種柔弱之力(劉備)的反復威壓,柔弱之力在初始階段沒有處于主動地位,沒有進行強烈的反抗。但是,當強力的威壓一次次降臨時,柔弱變成了柔韌與反攻,顯示出了撞擊的力量,而趙云則是調(diào)配周瑜與劉備在力學結(jié)構(gòu)上的一股中間力量。你看,當把二人騙至黃鶴樓上后,周瑜一改和氣,露出凌厲囂張之氣焰,放言把黃鶴樓團團圍住。此時,劉備與周瑜相互發(fā)出一陣冷笑,這里的笑是極其耐人尋味的,我對周瑜的笑聲處理是由弱到強,由強翻上再轉(zhuǎn)次弱、次強,最后弱收。整個笑聲一氣呵成,氣息貫通,宣泄出了周瑜的陰險與狡詐。笑聲過后,周瑜直接挑明,“今在黃鶴樓上,是還?是不還?給我瑜個準信……..?!眲浼傺b不明,假意連問三次,一番唇槍舌戰(zhàn)正式拉開序幕,也是全劇的精彩戲核。
黃鶴樓上,第一個突出的亮點是“三拍案”,為了爭論荊州的歸屬問題,周瑜與趙云起了爭執(zhí),二人邊爭執(zhí)邊對案相互斥責。周瑜在這邊拍案指趙云:“你趙云!”趙云在對面拍案指周瑜:“你周瑜!”二人一句頂一句,互不相讓,接著同時拍案而起,趙云跨腿蹬椅,周瑜低身探海,劉備從中分開唱“倒叫我漢劉備無有主張?!敝荑ぴ俣瘸廒w云,趙云再度喝周瑜,二人一起推桌案第三次拍案怒指。劉備抖水袖蓋頂接唱:“黃鶴樓不像待客模樣,它好似殺我劉備一座戰(zhàn)場?!比送瑫r亮相,一派劍拔弩張之勢。對于此處的表演,我注重了語勢和語氣的生活化,節(jié)奏化,速度由慢到快。待稍稍冷靜后,我再唱“周公瑾在黃鶴樓上笑顏開,尊一聲劉皇叔細聽明白……”這段唱,我以規(guī)整對稱的上下韻和大段詞從容貫連的唱法進行,高旋激越,節(jié)奏干練、有力,表現(xiàn)出周瑜威武、莊重、從容干練的氣魄風度。當唱到“無奈何黃鶴樓上巧計安排”時,以強有力的切分音節(jié)奏甩腔、放聲,給人以穿云裂石的爆發(fā)之勢,造成緊張對峙情勢的進一步推展。
第二個突出特點是“三竄桌椅”。周瑜與趙云對峙,互不相讓。周瑜舉拳示威,趙云以拳回敬,劉備左右相勸,被二人推開。趙云飛起一腳踢周瑜后背,周瑜竄起身子倒臥在椅梁上,雙手甩袖怒視趙云。周瑜與趙云繼續(xù)交鋒,周瑜抖翎、咬翎怒視趙云,二人推推打打向舞臺右側(cè)移動,趙云猛然二次踢背,周瑜平身竄入桌案,頭仰面。緊接著,趙云唱:“一桿槍殺你個神鬼驚”。周瑜咬翎繼續(xù)怒視趙云,口中稱:“拿來!”旋即被趙云第三次飛腳踢背,周瑜咬翎飛身躍起,箭步倒竄,“抱月式”跌掛在座椅,名曰“金鉤倒掛”。我在處理周瑜的這三次“竄”時,注重動作的輕盈、快速、矯健,追求一種“虎死虎風在,英雄架不倒”的氣勢。而且,還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對“三竄”重新加以錘煉與提高。比如,原來的演法,是三次都是竄椅,雖然每次的的樣態(tài)各異,但是隨著時代和觀眾的審美提高,這樣的表演難免流于單一化。為了使舞臺面貌更加豐富多彩,層次感更加突出,將第二次“竄椅”改為“竄桌”,如此一來,三次竄的方位和著力點有了明顯的區(qū)分,通過表演層層推進與深入,情感的變化也就更加突出,同時也給觀眾以豐富的欣賞層次。“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練習這三次的“竄”功,我在臺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和心血,一次次因練功而體膚受傷,甚至淤青,仍不放棄,依舊是一遍遍地練習,直到達到要求為止。直到現(xiàn)在,這出戲雖然已駕輕就熟,但是我始終沒有松懈,每次演出之前都要練習一番,舒展筋骨,從而使舞臺上的動作更加靈活與到位。
眾所眾知,《黃鶴樓》不僅是豫劇的傳統(tǒng)骨子老戲,也是京劇的傳世名戲,諸多京劇大家也都擅演此劇。京劇演來斯文中變風云,儒雅中蘊激烈,豫劇演來則露而不含,暴而不溫。通過演出豫劇《黃鶴樓》,不僅讓我的技藝層面有了突破性的提高,也讓我從更深的文化層面重新認識了豫劇與京劇審美情趣和文化特質(zhì)。我認為,土生土長的豫劇是中原文化孕育出來的劇種,鄉(xiāng)俗鄉(xiāng)音是根、民風民情是魂,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就文化特質(zhì)比較而言,京劇遵循傳統(tǒng),恪守規(guī)范,崇尚雅致;豫劇注重生活,強調(diào)質(zhì)樸,偏愛俚俗;京劇的舞臺節(jié)奏把控從容不迫,以靜制動,豫劇的舞臺節(jié)奏運行熱烈奔放,以動顯靜;京劇以典雅端莊為美,美中蘊真以真?zhèn)髑椋∫再|(zhì)樸自然為真,樸中求美以真?zhèn)髑?;京劇巧于精描細繪如工筆國畫的意趣雅致,豫劇善于濃墨重彩似朱仙鎮(zhèn)年畫的夸張變形;京劇所呈現(xiàn)的美是屬于古典主義藝術(shù)的范疇,豫劇所傳達的樸是帶有草根性的俗文化屬性。兩大劇種雖然是不同環(huán)境不同生態(tài)下產(chǎn)生的文化形態(tài),但是都同屬古典戲劇,深蘊著歷史印痕和古典精神。
面對現(xiàn)實,戲曲劇種都在經(jīng)受著大文化的洗禮和挑戰(zhàn),而且在多元文化語境的交流與碰撞中,勢必要以動態(tài)式的漸變尋求自身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而豫劇既有獨特的自身優(yōu)勢,其局限性也顯而易見,如今仍有必要學習借鑒京劇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豐富的表演手段,取長補短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