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選
化學是一門初中階段開始的新課程,對初中生來說是新奇的,新概念、新名詞和新思維都需要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逐步了解基礎的化學物質,也將接觸部分有危險的化學物品。那么,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塑造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將人文教育融入教學是非常重要和急迫的。化學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將理論與實例結合起來,還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角色代入、小組辯論等課堂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使人文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一、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觀和正確的世界觀
在初中化學教材中,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是教材的重要觀點。第一,世界是物質的,從空氣、水、燃料、金屬等諸多章節(jié)中,我們可以看到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客觀存在的,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都能以科學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也是唯物主義觀點的重要體現(xiàn)。同時,物質和能量是守恒的,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原子種類、原子數目和質量等不會隨著化學反應發(fā)生變化,這些都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體現(xiàn)。第二,物質是運動的,一滴墨水滴入水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墨水的擴散運動,陽光射過窗戶,人們能看到灰塵顆粒在空氣中運動。第三,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這也能從諸多化學方程式、定律體現(xiàn)出來了,如鐵與氧氣的氧化反應方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定律等。這樣的教學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唯物主義觀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二、培養(yǎng)學生科學發(fā)展觀
初中化學教材很好地體現(xiàn)了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宗旨。首先,在教材篇章設計上,初中化學教材不僅介紹了具體的科學知識,還為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機會。如每一節(jié)都設置了“交流共享”欄目,每一章都設置了專題“到圖書館去”,不僅介紹了拉瓦錫、門捷列夫等科學先賢的事跡,還介紹了化學常識、古今中外的化學里程碑事件,從品德、生活和歷史人文等方面將人文教育充分融入每章每節(jié),讓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其次,在知識點的順序上,初中化學教材充分體現(xiàn)出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學習難度。如第一章先簡單介紹了化學這門學科,再從學生最熟悉的水開始講解,讓學生逐漸熟悉化學這門學科的知識模式,之后從學生熟悉的空氣、燃料、海水、金屬等各個單元介紹具體的知識點。
三、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環(huán)保需要個人、政府和社會共同守護,初中化學教材運用大篇幅探討了環(huán)保話題。除了水污染、空氣污染的話題之外,教材還對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礦物燃料污染、重金屬污染等問題做了相應的描述和講解。通過學習和探討這些話題,學生了解到環(huán)保無小事、環(huán)保就在身邊、環(huán)??梢詮淖陨砗退俗銎穑囵B(yǎng)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形成了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知道包括環(huán)保問題在內的所有社會問題都可以通過人的努力得到解決,而人的努力就是每個人都嚴格要求自己,不污染、不浪費,相互影響和幫助,共同解決問題,共同促進社會進步。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是文科教材編寫的重點,也是理科教材不能遺漏的地方。初中是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的重要階段,初中化學教材中“到圖書館去”等欄目不僅使用了豐富多彩的圖片資料,向學生介紹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如我國古代出現(xiàn)的制鹽方法“鹽田法”、殷商時期出現(xiàn)的金屬合金“后母戊大方鼎”等,還介紹了近現(xiàn)代科學家排除萬難堅持研究創(chuàng)新的感人事跡,如“侯氏制堿法”創(chuàng)作者、中國化學工業(yè)奠基人侯德榜先生,這些都有助于學生感受中華文明的進步與偉大,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合作和創(chuàng)新能力
初中化學教材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實踐、合作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教學實驗“蒸餾法淡化海水”時,教師可從長導管可否被替代的角度讓學生思考實驗裝置能否改良。這一問題的提出本身就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體現(xiàn),而怎么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過程。初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每節(jié)都有“實驗探究”“交流共享”“活動天地”等欄目,這些欄目對應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全書安排了很多學生實驗,如粗鹽提純、氧氣的制法、二氧化碳的制法、對金屬的化學性質測定探究實驗等,它們都能讓學生在實驗中提高實踐、合作和創(chuàng)新能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泰和縣苑前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