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強調對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可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尤為重要的。教師應立足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
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潛心思考與研究的主題。在日常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教師講學生聽或者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不容忽視。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適當的閱讀方法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與水平,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閱讀主動性,能夠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閱讀活動當中去,并且能夠說出自己的體會與感受,從而讓學生情感得以熏陶,思想得以啟迪。
一、 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
要想讓學生真正投入到閱讀教學當中,首先教師要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閱讀氛圍,讓學生能夠在相互尊重、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當中進行閱讀。教師還應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特點以及教材的內容,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教學情境。學生只有在這樣的情境當中,才能夠變成課堂的主人,愿意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真正成為課堂的探索者。也只有在這樣的氛圍當中,學生的思維才能發(fā)散,創(chuàng)造力才能得以激發(fā)。
二、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要想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就要讓學生能夠敢于質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遇到問題,要及時地進行提問,或者利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解疑。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要適當地加以指導,不要盲目地去否定學生提出的質疑。讓學生先懂得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而對于較難的問題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實在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再協(xié)助進行解決。雖貴有疑,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學生能夠敢于提問,敢于表達,才能夠讓自主地融入教學當中去。
質的飛躍要靠量的積累,如果說學生只閱讀了十幾篇文章,他的能力就可以形成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教師要結合課內閱讀尋找適合學生認知能力與水平的課外閱讀書目,并讓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當中能夠適時地運用課內習得的方法。教師只有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讓學生能夠有目的地進行閱讀,在閱讀實施的過程當中具有計劃性,并且能夠掌握方法與途徑,這樣循序漸進地積累才能達到質的飛躍。
三、 行之有效的閱讀途徑與方法
教師要想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讓學生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要想讓學生真正掌握閱讀方法,形成自我閱讀能力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由于小學生年齡的特點,他們的閱讀經驗與水平相對來說比較有限。教師如果將抽象的閱讀方法與技巧講授給學生聽,他們未必能夠完全進行內化。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教材的內容,巧妙地將方法融入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去,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領悟閱讀的方法。
(一) 注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
教師要注重在閱讀教學活動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能夠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由此可見,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尤為重要的。
比如,教師的范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教師可以根據不同體裁的文章,指導學生使用不同的朗讀方法。教師在范讀時,要注意結合文本的內容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朗讀。語調或是高亢或是低沉,也或是激情澎湃,要控制好自己的音量,拿捏好自己的情感,真正地用自己的聲音去讓學生感受到文本當中的主人公所要表達的喜怒哀樂,讓學生聆聽教師朗讀時感受人物的真情實感,并且能夠模仿教師的樣子進行朗讀。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地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比如,有的學生語速語調控制得比較好,教師可以讓此類學生作為小老師帶著其他學生朗讀。也可以通過分組的形式進行賽讀,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組內之間的競賽,還讓他們在合作與競爭當中提升閱讀能力。還可以通過扮演文中的角色進行朗讀,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在進行自主閱讀后,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扮演,更有利于他們把握人物情感,并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學生通過多樣化的朗讀可以真正地走入文本,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
教師還要適時地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還要做到客觀而公正的,要起著積極的推動性作用,要讓學生能夠敢于去嘗試??赡苡械膶W生一開始朗讀的并不是很理想,教師要進行積極的鼓勵,不要打擊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和達成的,是需要平時不斷地訓練,不斷地嘗試。教師要真正利用多種朗讀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去,而不是僅限于班級當中朗讀比較好的那幾個學生,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朗讀的過程當中。
(二) 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兒童的內心世界是多彩的,他們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教師在教學時要結合文本的文字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課本插圖、音樂、視頻等多種形式靈活地去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真正的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比如,在教學《荷花》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自己見過的荷花是什么樣子的,再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不同姿態(tài)與顏色的荷花短片,給予學生直觀上的刺激與感受,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再讓學生閉著眼睛,伴著悠揚的音樂,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池塘中的荷花,感受荷花至美。
教師是想真正地去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要精心設計好教學當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符合情境的教學方法,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去,并且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展示自我的機會。
(三) 適當地進行拓展與延伸
在平時的課內閱讀教學當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準確掌握并理解課文當中字、詞、句子意思的能力。學生只有掌握理解了字、詞、句子的意思以及運用的方法,才能夠夯實自主閱讀的基礎。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準確地進行應用,學生在對詞句理解、積累的過程當中,最終實現靈活運用。教師在教學一篇課文之后,還需要對課文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與延伸,并且能夠讓學生能夠將課內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的閱讀當中去。
此外,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要明確學生閱讀目標,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把不會的或者有難點的地方圈畫出來。當學習完課文之后,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讓學生利用多種途徑與方法進行解疑讀懂,真正讀懂課文的內容,并且能夠從文中字面的意思領會到作者真實的寫作意圖,提煉出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都是需要長期的培養(yǎng)和訓練的。
總而言之,教師應不斷地去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能夠掌握閱讀的方法與技巧,這是有利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不斷地去探索在閱讀教學方面的途徑與方法,從而去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讓閱讀成為學生主動的習慣。學生只有在閱讀的過程當中體會到書籍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與趣味,才愿意真正將被動的閱讀變?yōu)橹鲃拥拈喿x,并能夠長期堅持下去,最終實現自身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朱蘭鳳.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考試周刊,2010(56).
[2]張海波.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4.
作者簡介:
黃凌,江蘇省徐州市,江蘇省徐州市沛縣龍固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