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星 陜西省商洛學院
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推進,居民收入水平逐漸攀升,人們已經(jīng)不滿足于簡單的物質需求,開始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尤其在歌唱藝術欣賞層面,希望能夠欣賞到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歌唱表演。因此,藝術院校必須強化對演唱技巧的教育,培養(yǎng)出更多符合時代發(fā)展需求的藝術人才。演唱作為一門藝術表演,借助聲音的力量傳達內心情感,核心在于氣息?;蚋呖夯蚓d長的歌聲都離不開氣息,如果要具備極佳的演唱水平,演唱者必須做到靈活轉換氣息。但是在藝術表演實踐中,仍然有部分演唱人員無法靈活運用氣息,演唱藝術欣賞價值較低。本文從聲樂演唱出發(fā),探析了優(yōu)化氣息的技巧,希望能為提升我國聲樂演唱水平做出一定的貢獻。
氣息對于演唱結果具有直接作用,無論是音色還是音準都離不開氣息。如果氣息在聲樂表演中恰當使用,演唱就會變得持久,并且能夠引發(fā)聽眾的共鳴,讓聽眾感受到歌曲表達的藝術情感。想要做到靈活使用氣息,演唱者必須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不同的歌曲應當采取不同的呼吸頻率,以此來傳達歌曲的內在情感。氣息的養(yǎng)成并非一蹴而就,可能貫穿于一個演唱人員的藝術終生,氣息技巧的掌握也是一個慢慢探索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指導,同時學生也要結合自身的發(fā)聲特點找到適合的氣息體系。
在聲樂演唱層面,氣息并不是傳統(tǒng)概念上的呼吸,雖然在演唱概念中,氣息也包括呼氣和吸氣,但在實踐層面,無論是呼和吸都是為了發(fā)聲做準備。這就為氣息增添了藝術價值,氣息也不再僅僅是一種生理需求。氣沉丹田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氣息技巧,為了做到這一點,演唱者在演唱時整個呼吸通道必須協(xié)調一致,空氣必須順利貫穿其中,進而確保氣息的穩(wěn)定和合理。在聲樂演唱時,演唱者通過靈活掌握氣息來改變歌曲的急緩和強弱,一旦氣息無法滿足歌唱要求,歌曲的內在情感就不會被全面表達。
氣息的深和淺并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演唱者要根據(jù)歌曲來選擇適合的氣息深度。如果歌曲需要較深的氣息,那么呼吸的程度必須加深,反之亦然。但是在呼氣的過程中,要避免因氣息不穩(wěn)導致的聲音僵硬,否則不僅會使歌曲的藝術欣賞價值降低,在呼氣過程中還可能導致對呼吸道的傷害。如果與歌曲需要的氣息相比太淺,那么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演唱便會讓聽眾感覺到演唱者的吃力。例如,在演唱《黃河頌》時,演唱者就應當采取深度呼吸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聲音的洪亮;但是,如果表演的是《祝酒歌》,氣息必須淺,這樣被演唱出來的歌曲才能平易近人。綜上所述,氣息的深淺必須根據(jù)歌曲的要求來合理選擇。
人體生理決定了氣息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過程,在呼氣的過程中也伴隨有吸氣的運動,也正是在這種奇妙的雙向互動中產(chǎn)生了聲音的共鳴。在聲樂演唱時,呼氣和吸氣與聲音的強弱有關,呼氣的過程常常能產(chǎn)生強音,吸氣的過程則常常產(chǎn)生弱音。在氣息運用過程中,演唱者通過呼吸來表現(xiàn)歌曲的強弱。要想表達溫柔的情感,聲音必須細膩和柔和,演唱者必須突出弱音,最典型的代表便是在演唱《搖籃曲》時,為了表現(xiàn)出母愛的溫柔,演唱者必須控制氣息,做到合理收放。
氣息作為一種抽象概念,無法用具象的物體來反映,但是氣息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東西,能夠在歌曲中讓我們感受到其粗和細。氣息的粗和細都必須在腹肌的幫助下,將丹田中的氣流沖擊到聲帶中,進而產(chǎn)生聲音。不同的歌曲對粗細的要求也大不相同。如果歌曲的整體主觀情感一直保持高昂,那演唱者必須借助較粗的氣息彰顯歌曲的激情澎湃。相反,如果歌曲比較委婉,演唱者則要采取較細的氣息,這樣才能呈現(xiàn)出一首精彩絕倫的歌曲。
在古代,古人在進行歌曲演唱時,也非常注重停頓及連續(xù),高超的歌唱者能夠保持氣息連貫。為了做到這一點,歌唱者必須在歌曲停頓音節(jié)處進行換氣,切忌隨心換氣。歇氣不合理,極有可能導致歌曲演唱的間斷,讓聽眾感受不到歌曲的藝術價值。因此,演唱者在歌唱表演時,不僅要具備高超的氣息運用技巧,還要熟練掌握歌詞,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在演唱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偷氣和換氣的現(xiàn)象。
氣息是聲樂表演的核心部分,一個優(yōu)美的樂曲,需要演唱者合理使用氣息。尤其在呼氣層面。而要想做到這一點,光聽講是不夠的,演唱者必須在長期的演唱實踐中揣摩,只有這樣才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氣息控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