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理平
融媒四顧point
善于獲取并合理消化,這是大數據時代人們對信息應有的態(tài)度。
大數據時代,算法推薦是信息傳播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信息傳播者根據用戶的接收習慣和愛好,有針對性地推送其感興趣的信息,實現個性化服務。這是對傳統信息傳播方式的一種顛覆。功能強大的智能機器一旦發(fā)現用戶的接收興趣,便會持續(xù)地向其推薦同類信息,用戶只需輕松接收即可。信息喂食族由此誕生:愛好軍事的用戶,會接二連三地收到軍演視頻、戰(zhàn)機研發(fā)等信息;津津樂道于明星八卦的用戶,則會源源不斷地獲知明星逃稅、歌手假唱等狗血新聞……通過算法推薦方式進行信息傳播雖說在技術上稍顯復雜,但其原理比較簡單,就是通過對用戶消費興趣的分析,智能機器選擇同類信息向其推送。這些一味被動接收算法推薦信息的人群,被稱之為信息喂食族。
信息喂食族的出現是信息傳播技術進步的產物。算法推薦可以幫助用戶在海量的網絡信息中即時接收到其感興趣的信息,從而減少了繁雜的搜尋環(huán)節(jié),節(jié)省了時間,滿足了需求,但其弊端同樣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減弱了公民主動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信息社會,主動搜集和分析信息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生存技能,也是謀求發(fā)展的能力,個人要順利完成社會化的過程,成為現代社會合格的社會成員,需要對諸多信息分析判斷后進行決策,從而順利融入社會。如果長期處于“坐以待喂”的狀態(tài),個人的信息處理能力大幅下降,成為一個長不大的“巨嬰”,生存危機就會出現,發(fā)展機會更無從談起。其次,表現為人云亦云的無主見狀態(tài)。一個成熟的現代公民,對社會應有自己的判斷和見解,而這種獨立性一定是建立在對各種信息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的。信息喂食族雖然可能整天沉溺于網絡之中,頻繁刷屏,但由于其接收的信息類型單一,容易導致視野狹窄,思維簡單淺薄,無法有獨特見解。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見到只會人云亦云,隨聲附和,無法獨立表達個人觀點的人;或者,群體在討論問題時,他(她)只能成為傾聽者,無法成為參與者和表達者,其重要原因,就是信息單一,沒有獨立思考所致。最后,導致“信息繭房”和群體極化現象?!靶畔⒗O房”是算法推薦信息出現的一種特有現象,指人們被自己的習慣所引導,單一地接收信息,將自己像蠶繭一樣桎梏在繭房之中。簡單地說,“信息繭房”現象是指人們因簡單被動地接收單一信息而導致個人封閉,從而致使社會交往能力下降和視野的狹窄。“信息繭房”極易導致的直接消極后果是群體極化。信息社會社會群體因分化而類聚,因類聚而導致觀點不斷趨于極端。稍加留意,我們會發(fā)現,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中,抱有極端觀點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往往固執(zhí)己見,不愿傾聽他人的意見,更不愿修正或改變自己的觀點。類聚的人群以及不斷獲取的同類信息會強化繭房中人的已有觀點,從而使其日趨極化。長此以往,不僅會導致其閉目塞聽,心胸狹窄,也容易有極端行為產生。
從某種意義上說,信息喂食族的產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信息傳播技術的發(fā)展需要為人們接收信息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有針對性的傳播方式。這種情景就如我們這個社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網購、外賣一樣,動動手指,輕點手機屏幕,心儀之物就會送上門來。但是,人們的信息消費又在本質上有別于物質消費。物質消費過程中物質可以即時滿足消費需求,但不會產生后續(xù)影響,信息消費卻屬于精神消費,這種消費雖然也屬即時消費,卻一定會帶來后續(xù)影響。一條信息、一個觀點不會導致一個人價值觀、世界觀的變化,但持續(xù)接收到相似的信息或觀點,一定會帶來信息喂食族精神世界的變化。一個人如果多次點擊社會的負面新聞后,智能機器會持續(xù)推薦類似的新聞,同時還伴隨相關評論,如果信息接收者對這些信息不加判斷甄別,其頭腦里就容易始終充斥社會的陰暗面。反之亦然:一個人如果一味點擊城市文明快速進步,市民善舉愛心不斷,也就不易接收到小偷作惡,陋習傷譽的信息。這同樣不是對世界的正確的認知態(tài)度。
傳播技術帶來的問題當然可以通過傳播技術的進步加以解決。一些新媒體發(fā)達的國家開始通過“均衡傳播”的手段,試圖影響人們的信息接收方式。例如,面對一個狂熱的體育信息用戶,在向其推送體育信息的同時,也選擇向其推送財經或時政信息,但這些信息以特殊的字體或顏色加以標志,借此提示其注意接收信息的平衡性。技術當然可以改進,但問題的根本還在于信息消費者。如果信息喂食族主觀上不能對單一的信息喂食行為有清醒理智的認知,顯然難于有效改進“信息巨嬰”不斷產生的局面。所以,社會有義務通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媒介素養(yǎng)教育)、媒介引導等綜合方式,幫助現代人完成信息社會個體的社會化過程,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現代人。
善于獲取并合理消化,這是大數據時代人們對信息應有的態(tài)度,也是使自己不斷趨向成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