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華燕
【摘? ?要】在小學中高段新接班級的班主任往往要面對較為復雜的情況。班主任可以利用欣賞式探詢4D循環(huán)管理模式,運用“設計同心規(guī)劃,凝聚班級向心力量”“借助集體敘事,構筑班級共同愿景”“關注心理需求,推進班級民主制度”“開創(chuàng)童趣評價,追求學生快樂成長”等策略,重塑班級文化,優(yōu)化班級管理效能,迎來新接班級的華麗蛻變。
【關鍵詞】欣賞式探詢;以生為本;新接班級管理
欣賞式探詢是一種以激發(fā)、動員、探詢優(yōu)勢為導向的積極的變革管理模式,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大衛(wèi)·庫伯里德所提出的。班主任可借鑒其欣賞式探詢4D循環(huán)模式,形成適用于小學中高段新接班級的管理模式(見圖1)。
新接班級的班主任往往要面對較為復雜的情況。欣賞式探詢能為班主任重塑班級文化、優(yōu)化班級管理提供新的視域。班主任通過“設計同心規(guī)劃,凝聚班級向心力量”“借助集體敘事,構筑班級共同愿景”“關注心理需求,推進班級民主制度”“開創(chuàng)童趣評價,追求學生快樂成長”等策略,促進班主任管理效能的改善,讓學生成為班級真正的主人。
一、凝魂:設計同心規(guī)劃,凝聚班級向心力量
凝魂是欣賞式探詢的核心,即班主任通過各類活動,學生成為班級的規(guī)劃建設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引導學生,對班級進行整體規(guī)劃與梳理,挖掘出班級的優(yōu)勢和潛能,凝聚班級的向心力量,重塑班級環(huán)境文化。
(一)甄選“班級形象”,認同集體歸屬感
班主任接班后,可以開展甄選“班級形象”的系列活動,如“家園昵稱我做主”“家園形象我設計”“家園目標我規(guī)劃”等。每個班級成員在為班級命名,設計班徽、班旗、口號的過程中,開始認同集體,獲得歸屬感,把班級建設工作內化為學生的行動。如學生設計了不同的班徽,并對其進行內涵解讀(見圖2、圖3)。學生把圖2解讀為:讓我們的班級成為一個充滿愛心的家園,充滿凝聚力的集體;把圖3解讀為中間五角星代表全班同學,五角星與飛舞的飄帶纏繞在一起表示老師和學生心連心,即使學生畢業(yè)會走向五湖四海,也會始終保持聯(lián)系,永不分開。外部五邊形代表校園,端點圓圈內的數字“2”代表班級,表示我們在學校和班級的滋養(yǎng)下健康成長,我們會奔向世界,但不會忘記自己的母校和班級。
圖2? ? ? ? ? ? ? ? ? ? ? ? ? ? ? ? ? ? 圖3
(二)設計“教室形象”,營造家園溫馨感
“教室形象”是班級對外的名片,也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了解、彼此溝通的有效平臺。師生共同將教室打造成溫馨的家園,以形式多樣的“墻文化”、豐富多彩的“角文化”和溫馨暖心的“便利站”,讓教室的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角落、每一處細節(jié)都富有情感和教育意義,提升學生的舒適度、幸福指數和學習效率,也擴大了“教室形象”的對外影響力。
圖4? ?教室“便利站”
(三)組織“交往活動”,淡化生生距離感
廣交天下友,心心更相通。班主任接班后,可以開展看“片”認“新友”活動,通過看照片對名字找人的方式觀察同學,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也可以舉辦抽“簽”聊“老友”活動,通過隨機抽簽介紹的方式促進相互了解,使“新友”成“老友”,“老友”情更濃;還可以開展組“隊”贏“摯友”活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開闊視野,鍛煉能力,增進組員間的情感交流。
二、筑夢:借助集體敘事,構筑班級共同愿景
筑夢,是指班主任以富有吸引力的話題引發(fā)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能和更高的班級發(fā)展目標,借助“集體敘事”構筑班級共同愿景。筑夢,有利于班主任洞察新接班級現(xiàn)狀,又能促進學生自我行為的反省和修正,激發(fā)學生成長的內驅動力。
(一)激蕩心靈,喚醒學生內心的“真”
班主任以學生身邊的熱門話題、與學生切身關聯(lián)的事件為導線,引發(fā)學生反思自己或集體的問題,喚醒他們內心最淳樸的真性情,激發(fā)起向上的動力。如班主任寫下水文《飛鴿傳書》,以班級突發(fā)事件為切入點讓學生講真心話;與有不良行為的學生“促膝談心”,消除師生隔閡;利用“心靈日記”接力,喚醒生生間的公信,為構筑班級愿景營造良好氛圍。
(二)書信為媒,指引班級發(fā)展的“善”
在信息化時代,手寫書信顯得彌足珍貴。班主任親自撰寫的書信,飽含著引發(fā)家長和學生共識的真情,努力實現(xiàn)家校合作的決心,有時比直抒胸臆更為動情。這一封封書信成為向學生和家長傳遞班級管理理念與做法的渠道,成為引導家長和學生積極建設班級文化的“牽線人”,而點對點的“家書”,更是及時追蹤個體教育,化解心靈堅冰,最大化形成家校合力的“秘密武器”,指引班級發(fā)展的“善”,弘揚班級文化的正能量。
(三)跟進家訪,推進家校聯(lián)動的美
家訪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一個重要手段。它可以將學校和家庭緊密結合,形成教育合力,使新接班的班主任獲得強大的家校聯(lián)動力量。家訪同樣需要備課,有備而訪。家訪前,請家長填個表,了解家長的需求,提高實地“走訪”的針對性;也可以借助智能技術,通過網絡“回訪”,了解家訪實效,緊密家校聯(lián)動。
三、立制:關注心理需求,推進班級民主制度
立制,是指班主任厘清建設理想中的班級所需具備的各種條件,做到以生為本,發(fā)展學生能力為先,推行班級民主制度。在立制的過程中,班主任要關注學生合理、正當的“心理需求”,理解與尊重學生,適當賦權,凝聚班級核心力。
(一)自選“團隊”,增強合作意識
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學習、共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班級事務中,班主任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程度的自主選擇權,由學生自選“團隊”,增強合作意識。如以招聘應聘的形式民主確定組長;通過雙向選擇組建團隊;有商有量,協(xié)調同桌座位等。
(二)商定“崗位”,促進理解尊重
在班級中設置崗位,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管理能力,更好地為大家服務。班主任應對班級崗位進行梳理,人人“諫言”明確崗位職責,提高學生自主管理的效能;對于組員選擇崗位的意向,實行組內“熱議”,力爭發(fā)揮每個組員的優(yōu)勢;對于無人選擇的崗位,可以通過沙龍“解惑”,及時交流管理妙招,促進組際PK良性發(fā)展,有效改善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和學習習慣養(yǎng)成。
(三)競聘“先生”,激發(fā)互助精神
古時“先生”一詞,意為有一定地位和學識的人。班級的“小先生”制也充分發(fā)揚民主自治精神。例如,“小先生”的標準由學生商討決定,鼓勵有志者主動請纓;適當降低“師徒”門檻,提倡能者為師;建立“導師”評價制度,形成你追我趕競爭機制。“小先生”制形成了伙伴互學、互助聯(lián)動的班級態(tài)勢,不僅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全班不同基礎、不同生理和心理狀況的學生在知識、能力、智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更是增強了學生的自律性,形成良好的班風班貌。
四、求童:開創(chuàng)童趣評價,追求學生快樂成長
求童,是指班主任要加強班級多元評價機制的建設,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增強整個班集體的“肯定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樹立希望,維持動力,實現(xiàn)學生快樂成長的遠大目標,有效促進新接班的班級管理成效。
(一)轉動“獎盤”,贏取多元激勵
“小組積分搖獎”,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競賽,積分過百后可轉動獎盤抽取獎勵的評價方法。這一評價方法從規(guī)則到獎項的制定再到獎盤的制作都由學生自主完成。例如,學生的獎項設計不僅有加餐、送書、送小禮物等物質獎勵,也有自選一首歌放給同學聽、發(fā)一條表揚短信等精神獎勵。這一評價方式體現(xiàn)了班主任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正是因為班主任讀懂了“兒童的世界”,以兒童的方式設計評價機制,滿足學生成長需求,獲得最佳效果。
(二)累積“里程”,共享精神盛宴
中華民族自古熱情好客。班主任將此文化傳統(tǒng)進行改良,形成了“積累里程,共進午餐”的評價形式。即通過小組競賽積累前進里程,跑在前面的小組可自備一些小點心、小零食在午餐時分享。一學期里程累計最高者、階段進步最大者、共享午餐次數最多者還將與班主任共享午餐。這一評價形式,可激勵學生奮進的積極性,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物質獎勵,更是精神層面的鼓勵。
(三)善說“贊語”,實踐去偽存真
來自師長和同伴的肯定與贊譽,會促進學生自我品行的修正。這是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信人格的重要途徑。班主任要經??淇渖磉叺摹吧菩小?,引導學生彼此欣賞。這是治愈心病的良藥,是建設班集體的基礎。班主任倡導學生吐故納新,真心待人,清除“惡語”,力行“善舉”,以肅清自己的問題為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如此,班級氛圍日趨和諧,班級管理自然事半功倍。
班主任只有在“凝魂—筑夢—立制—求童”的循環(huán)中不斷調整、豐富欣賞式探詢的管理策略,使學生自覺產生歸屬感,自主構筑班級愿景,自發(fā)建立民主制度,自由追求童趣評價,才能改善和提高班級管理效能,迎來新接班級的華麗蛻變。
參考文獻:
[1]呂明.欣賞式探詢視角下班級管理的困境與突破[J].中小學德育,2015(3).
[2]孫義農.小學生心理輔導[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3]高謙民,黃正平.小學班主任[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張延權.21世紀班主任工作案例[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1.
(浙江省杭州市嘉綠苑小學 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