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
[摘要] 目的 探討呼吸內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為抗菌藥物使用管理及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參考。方法 以2017年1—12月該院呼吸內科75例應用抗菌藥物的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患者病例資料,觀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評價合理性。結果 75例患者均為治療用藥,抗菌藥物單一用藥61.33%,二聯用藥38.67%,平均使用品種數(1.2±0.4)種。患者使用率最高的前3位藥物依次為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和注射用頭孢西丁,均為注射劑,使用時間普遍≤7 d(77.33%)?;颊卟≡瓕W送檢率78.67%,抗菌藥物治療總有效率98.67%,不良反應率2.67%。抗菌藥物使用合理率92.00%,主要不合理問題為聯合用藥不當、藥物選擇不當、換藥頻繁、給藥時間間隔不合理、劑量不當。結論 該院呼吸內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多使用注射劑型,以單一用藥為主,聯合用藥主要為二聯,一般先經驗給藥,再依據藥敏試驗結果個體化予以敏感抗菌藥物,臨床用藥基本合理,效果確切,但仍有不足,有待加強用藥管理,進一步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關鍵詞] 呼吸內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 R9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c)-0038-02
抗菌藥物是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用于防治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一類藥物,應用十分廣泛[1]。呼吸內科是現代臨床重要科室,主要收治各種類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此類疾病多為感染性疾病,因此科室抗菌藥物使用率較其他科室相對要高。為保證用藥療效與安全,根據患者病理病因正確選擇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也由此成為科室疾病治療的關鍵[2]?,F擇取該院2017年1—12月呼吸內科收治的75例住院患者,分析探討科室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現狀及使用趨勢,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該院呼吸內科75例應用抗菌藥物的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病例資料均齊全,對該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抗結核藥物使用病例。入選病例中,男39例,女36例;年齡25~82歲,平均(63.7±12.1)歲;住院時間3~41 d,平均(94±7.3)d。主要疾病診斷: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急性發(fā)作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并感染、支氣管哮喘哮喘并感染、間質性肺炎、重癥肺炎等。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患者病例資料,統(tǒng)計抗菌藥物使用分布、給藥途徑、藥品聯用情況、病原學送檢情況、治療效果及相關不良反應,觀察抗菌藥物用法、用量、溶媒、配伍、療程等用藥記錄,依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國藥典》《病歷書寫基本規(guī)范》《新編藥物學》以及藥品說明書相關內容及規(guī)定,評價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
1.3? 科室常用藥物
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H20080692,H2008 0693);左氧氟沙星注射液(H19990324);注射用頭孢西?。℉20057503);注射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H20050275);注射用阿奇霉素(H20000426);左氧氟沙星分散片(H20000375);注射用頭孢他啶(H20023524);頭孢克洛緩釋膠囊(H20020240);注射用頭孢唑肟(H10890062)。
1.4? 統(tǒng)計方法
以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百分數(%)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75例住院患者均為治療用藥,患者藥物聯用情況見表1,統(tǒng)計數據顯示,患者以單一用藥構成比最高,二聯用藥次之。抗菌藥物累計使用品種1~2種,平均(1.2±0.4)種。
2.2? 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分布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3例(30.67%),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例(26.67%),頭孢西丁17例(2.67%),頭孢哌酮舒巴坦鈉11例(14.67%),阿奇霉素8例(10.67%),頭孢他啶5例(6.67%),頭孢唑肟6例(8.00%),左氧氟沙星分散片6例(8.00%),頭孢克洛2例(2.67%),其他5例(6.67%)。統(tǒng)計數據顯示,患者多使用抗菌藥物注射劑,口服抗菌藥物者較少且多為出院帶藥,使用率最高的前三位藥物依次為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和注射用頭孢西丁?;颊呖咕幬锸褂脮r間≤7 d者58例(77.33%),使用8~14 d者13例(17.33%),使用15~21 d者3例(4.0%),使用≥21 d者1例(1.33%)。
2.3? 病原學檢查與療效評價
75例住院患者中,59例行病原學檢查(78.67%),共計檢出病原菌17種,主要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2.4? 療效與安全性
75例患者入院初,確診感染性疾病后,經驗性予以廣譜抗菌藥物,行病原學檢查者,待藥敏試驗結果出來后,個體化予以敏感抗菌藥物。經治療,74例患者治愈或好轉(痰培養(yǎng)轉陰,臨床癥狀消失或顯著改善),1例患者自動出院,治療有效率98.67%。用藥期間,1例患者輕度消化道癥狀,1例谷丙轉氨酶短暫性升高,不良反應率2.67%。
2.5? 合理性評價
經點評,69例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基本合理,合理率92.00%。6例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藥問題,主要表現為聯合用藥不當、藥物選擇不當、換藥頻繁、給藥時間間隔不合理、劑量不當。
3? 討論
呼吸內科抗菌藥物使用量很大,數據統(tǒng)計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普遍超過90%,與呼吸內科多收治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有關[3],遠高于原衛(wèi)生部《醫(yī)院感染管理規(guī)范》關于抗菌藥物使用率控制在50%內的規(guī)定[4],以及WHO關于抗菌藥物使用率低于30%的標準[5]。
該次臨床研究擇取75例呼吸內科住院患者進行抗菌藥物使用觀察,結果顯示,患者以單一用藥為主,嚴重患者一般二聯用藥。藥品多使用注射劑型,考慮為住院患者病情較門診更為急重,在嚴格把握用藥指征的前提下,并無不合理。該研究中,患者用藥以青霉素為主,另外還有頭孢類、喹諾酮類和大環(huán)內酯類,均為廣譜抗菌藥物,可見該院呼吸內科住院患者廣譜抗菌藥物使用率高。對于抗菌藥物的使用,臨床基本原則為根據病原菌種類及藥敏試驗結果,盡可能選擇針對性強的窄譜抗菌藥物,而在未明確病原菌的情況下,一般經驗性予以廣譜抗菌藥物,藥物選擇綜合考慮患者年齡、耐受、合并疾病及藥品腎臟毒性等因素。該院呼吸內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遵照上述原則,符合相關標準,但在具體藥物選擇與使用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聯合用藥忽視腎臟毒性作用;未根據老年人藥動學特點調整給藥劑量或間隔,仍予以一般成人劑量,藥品易在體內積蓄,增加不良反應風險;給藥起點過高,如肺炎鏈球菌所致上呼吸道感染予以左氧氟沙星和頭孢唑肟,況且后者對革蘭陰性菌作用強,聯合意義不大,宜選用第一、二代頭孢、青霉素類抗菌藥物;頻繁更換抗菌藥物,抗菌藥物療效一般為72 h,某種抗菌藥物使用1~2 d后無好轉即更換,難以使藥物維持有效血藥濃度,影響療效[6]。另外,抗菌藥物的使用也應結合考慮藥動學、藥效學和毒理學理論,以保證藥物發(fā)揮最大藥效,同時盡量減少不良反應,保證用藥安全。
綜上所述,該院呼吸內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多使用注射劑型,以單一用藥為主,聯合用藥主要為二聯,一般先經驗給藥,再依據藥敏試驗結果個體化予以敏感抗菌藥物,臨床用藥基本合理,效果確切,但仍有不足,有待加強用藥管理,進一步提高抗菌藥物臨床使用規(guī)范性,以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莉娟.198例呼吸內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的相關因素及其病原學送檢率分析[J].抗感染藥學,2017,14(2):267-269.
[2]? 蔡麗娜,陳京,李心.呼吸內科247例住院患者醫(yī)院感染及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6,45(6):717-719.
[3]? 張波,李雯,董建明,等,鄭方.呼吸內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16,25(2):109-112.
[4]? 葉崢嶸,李敏,高亭,等.240份呼吸內科住院病歷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5,15(12):1641-1643.
[5]? Ratima Issarachaikul,Chusana Suankratay.Antibiotic prescription for adults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acute bronchitis at King Chulalongkorn Memorial Hospital, Thailand[J].Asian Biomedicine,2013,7(1):15-20.
[6]? 黃煒強,鄧耀光,羅瑞勛.我院呼吸內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及合理性分析[J].海峽藥學,2015,27(5):225-227.
(收稿日期:201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