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真
[摘 ? ? ? ? ? 要] ? 基于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訴求,文化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對國內外文化安全問題研究進行回顧、梳理,分析其研究動態(tài),強調指出外語教育中的文化安全問題研究呈現(xiàn)出如下較為突出的態(tài)勢:教育國際化凸顯文化訴求,文化安全問題研究持續(xù)升溫;文化安全研究由純理論性的宏觀研究轉向實踐性較強的微觀多視角研究;中國外語教育的搖擺形態(tài)呼吁文化安全理念構建與實踐研究。將文化安全思想投射于外語教育領域,以國家文化戰(zhàn)略指導現(xiàn)行外語教育教學,具有突出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不僅會深化文化安全問題研究,是文化安全問題研究的新思路、新視角,也會力促各界人士關注中國外語教育的文化價值取向,推動文化安全理念在外語教育領域的形成與構建。
[關 ? ?鍵 ? 詞] ?外語教育;文化安全;文化權力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047-03
世界各國歷來重視文化研究。全球一體化時代,相對而言,中國還屬于文化低位國家,在學習和借鑒西方國家輸出的知識與文化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接觸與接受知識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世界觀與價值觀。[1]以中國高校外語教育中的文化安全問題與文化訴求為切入點,從學科發(fā)展、理念建構等方面探討在文化權力激烈交鋒的重要領域——外語教育中如何搭建文化整合與交流的平臺,維護國家安全,勢在必行。
一、國內外文化安全研究梳理回顧
(一)國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
西方文化研究起步較早,成就不可小覷,根據(jù)時間與發(fā)展趨勢,大體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8世紀至19世紀初期,是西方文化研究的起源階段。18世紀,文化研究就進入各界學者的研究視域,代表性的觀點有:歷史學家赫爾德認為社會歷史規(guī)律就是人的文化規(guī)律;意大利哲學家維科從哲學范疇來審視和研究文化創(chuàng)造活動。此時的文化研究處于起步階段,主要從歷史學、社會學、哲學角度探討文化,成果較少,但也開啟了西方文化研究的大門。第二階段為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50年代,是西方文化研究的多元化發(fā)展階段。從19世紀中期開始,西方文化研究進入繁榮發(fā)展階段,百家爭鳴,其中以愛德華·泰勒的“西方文化中心論”和梅爾赫爾·斯科維茨的“文化相對主義”為代表性觀點。整體而言,研究從“西方中心論”逐步轉向“文化相對論”“文明模式論”,從單一文化優(yōu)勢地位轉向文化相對性、多樣性、平等性,呈現(xiàn)多元化特點,順應了世界歷史文化的發(fā)展規(guī)律,為現(xiàn)代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學理依據(jù)。第三階段為20世紀60年代至21世紀初,是西方文化安全研究的集中盛行階段,集中于“文化軟實力資源”“文化危機”等方面??傮w而言,研究側重于文化安全在國家主權維護方面的功能與使命,為西方統(tǒng)治者加強其國際地位提供了非武力途徑,對當今文化安全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第四階段為21世紀以來的文化研究,為西方的文化輸出與文化軟實力研究持續(xù)升溫階段。進入新世紀,各國交流頻繁,文化碰撞時時發(fā)生。各界人士達成共識:文化與決定人類現(xiàn)在生存發(fā)展環(huán)境和未來世界體系建構的核心價值觀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應重視文化輸出;世界文化呈現(xiàn)多樣性,文化輸出渠道研究勢在必行。
(二)國內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
中國的文化問題研究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世紀初期以前,為文化安全思想萌芽階段。《周易》中曾記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展現(xiàn)出不畏艱難,自立自強的精神,為中國歷史上最早表現(xiàn)出來的捍衛(wèi)國家文化安全和堅持民族獨立的思想源頭。[1]第二階段為19世紀初期至20世紀80年代,是文化危機描述性研究盛行與文化振興求索階段。19世紀初期,中國時局動蕩,文化安全問題突出,文化危機描述性研究盛行。20世紀初期,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開始反思文化問題,求索文化振興之路。例如,1999年,時任《國家安全通訊》通訊員的林宏宇發(fā)表《文化安全:國家安全的深層主題》一文,指出文化對一個國家和民族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而文化滲透則成為霸權主義國家影響和控制進而危害他國國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并提出要弘揚我們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建立起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與優(yōu)越感,有效抵制文化滲透,才可捍衛(wèi)國家文化利益,維護國家安全。這一時期的文化研究以描述文化危機為主線,研究角度單一,文化振興研究尚處于求索階段,成果較少,但卻為當今文化安全與文化建設研究提供了經驗與借鑒。第三階段為21世紀以來的文化問題研究,是文化安全與文化建設研究空前發(fā)展階段。經濟一體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的維護與文化話語權的爭奪成為常態(tài),中國的文化安全與文化建設研究進入空前發(fā)展階段,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文化安全本體解說、文化主權價值研究方面。2004年,石中英教授闡述了文化安全的核心概念,提出要關注文化危機問題,確保主權國家享有充分完整的文化話語權。[2]2007年,李金齊教授從哲學范疇對文化安全問題進行了探討,指出文化安全的概念具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文化安全與國家利益密不可分。[3]總體而言,這一時期的文化安全研究成果頗豐,各界達成共識:文化安全問題一直存在,并總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中國在跨國文化交流中還處于弱勢,為防止文化價值體系弱化,母語文化安全意識需加強,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呼吁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4]這一階段的研究對人們文化交流中的觀念、行為具有極大指導意義:關注文化安全問題,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捍衛(wèi)國家文化利益,但問題在于以國家文化安全問題的意識形態(tài)所指為主,研究泛化、宏觀,而微觀層面研究缺乏,研究缺乏針對性、實踐性。
二、外語教育中的文化安全問題研究動態(tài)分析
基于國家文化戰(zhàn)略需求與現(xiàn)行中國外語教育的文化價值取向,外語教育中的文化安全問題研究呈現(xiàn)出如下三方面較為突出的態(tài)勢。
(一)教育國際化凸顯文化訴求,文化安全問題研究持續(xù)升溫
教育國際化下的文化交流具有復雜性,多元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交織、相互融合,文化安全訴求隨之而來:捍衛(wèi)文化安全,倡導文化自信,積極探索提高文化軟實力的現(xiàn)實路徑。在此背景下,文化安全問題研究近年來成為學術研究熱點。新形勢下,面對我國文化發(fā)展的新特征及出現(xiàn)的新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認識和科學把握文化發(fā)展的科學規(guī)律,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國家文化安全的新觀點、新思想和新論斷。[5]習近平國家文化安全思想論斷的前瞻性與內容的豐富性,使文化安全問題研究持續(xù)升溫。
(二)文化安全研究由純理論性轉向實踐性,由宏觀方面轉向微觀方面,由單一視角轉向多視角研究
文化對國民經濟發(fā)展和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不可忽視,我們必須從人們生產與生活的各個方面關注文化安全問題,提升文化自信。因此,為踐行習近平文化安全思想,彰顯文化安全理論的指導意義,將文化安全理論付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進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xiàn)文化強國目標,文化安全問題研究方式需由純理論性向實踐性轉變,研究視角由宏觀轉向微觀,由單一視角研究轉向多視角研究。
(三)中國外語教育的文化安全問題現(xiàn)狀呼吁文化安全理念構建與實踐研究
在中國,文化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日益受到各界重視,注重文化教學已成為外語教育的共識,也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成就的取得主要體現(xiàn)在目的語文化教學上,卻忽視了母語文化教學,導致學生無法用英語來表達中國文化,阻礙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外語教育教學的目的與價值在于習得語言知識,獲得語言能力,提升文化素養(yǎng),進而凸顯人的價值。因此,理想化的外語教育應注重外語能力與人的價值的雙贏,不但讓受教育者掌握社會所需要的外語能力,而且使人擁有內在的豐盈感和身份認同感。然而,縱觀現(xiàn)行的中國的外語教育教學,可發(fā)現(xiàn):受國情和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中國外語教育的價值取向呈現(xiàn)出如下形態(tài)盲目尊崇外域文化,忽視自身文化,即在外語教育的文化安全方面出現(xiàn)了價值失衡現(xiàn)象。應關注外語教育中的文化安全問題,在推廣外語教育的同時,捍衛(wèi)母語文化的生存權、發(fā)展權,促進文化安全理念建構。
(四)文化安全思想理論與實踐研究多元化發(fā)展
以高校外語教育的文化安全現(xiàn)狀與文化訴求為切入點,以國家文化安全戰(zhàn)略為理論導向,運用文獻分析法、交叉研究法等科學研究方法,從國家戰(zhàn)略發(fā)展與語言教育規(guī)劃的角度出發(fā),探討改變中國外語教育的搖擺形態(tài)、建構文化安全理念的舉措,可實現(xiàn)“雙贏”于中外文化交流及符合中國文化安全思想的外語教育價值取向選擇。研究方法呈現(xiàn)多元化特點。
1.文獻分析法。梳理國內外文化研究的發(fā)展歷史,投射于外語教育中的文化安全研究,闡釋讓語言教育成為保護國家文化安全的盾牌,成為維系民族文化安全前沿地帶的必要性。
2.交叉研究法。研究對外語教育中的國家文化安全問題進行跨學科的理論思辨與探討,拓寬文化安全思想的實踐渠道,涉及社會學、文化學、教育學等領域,屬于學科交叉研究。
3.實證研究法。采納調查問卷、訪談等方式進行調查取證。以部分高校的外語教育現(xiàn)狀為調查對象,假設其具有一定代表性,客觀描述中國外語教育的文化搖擺形態(tài),從價值選擇、文化傾向、教育模式等方面呈現(xiàn)文化安全隱患問題在外語教育中的多種表現(xiàn)形式。
4.行動研究法。在國家文化安全思想理論指導下,基于中國外語教育中的文化安全問題的調查研究,嘗試性提出外語教育中的文化安全問題的改進對策和解決之道,力求“雙贏”于中外文化交流及符合中國文化安全思想的外語教育價值取向選擇。
三、外語教育中的文化安全問題研究價值分析
西方文化研究起步較早,成就頗豐,對西方文化價值體系的形成與維護產生了極大作用和深遠影響。研究是以西方核心價值體系為中心的,服務于西方國家利益。因此,我們在借鑒國外文化安全研究成果時,應充分考慮其本質特征,基于中國國情,著重強調文化理論“本土化”研究,致力于文化研究應服務于國家利益目標。將文化安全思想投射于外語教育領域,以國家文化戰(zhàn)略指導現(xiàn)行外語教育教學,具有突出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一)有助于從高校外語教育的角度深化文化安全理論研究
基于文化安全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外語教育如何定位并尋求發(fā)展,選擇維護國家文化利益,貫徹國家文化戰(zhàn)略的課程內容,制定體現(xiàn)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課程標準,如何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語言知識和豐富的目的語文化,同時提高用外語表達母語文化內容的能力,以便進行跨文化交際,成為中國外語教學的重要課題。以高校外語教育中的文化安全現(xiàn)狀與訴求為切入點,關注外語課程中帶有的文化立場與文化價值觀的選擇,將進一步解讀國家文化安全思想,深化文化安全思想研究,從外語教育新層面實現(xiàn)文化安全研究的新范式。
(二)文化安全問題研究的新思路、新視角
近年來,文化安全研究已成為各界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對中國在各領域的文化安全問題提出質疑與忠告,成果頗豐。但縱觀以往研究,不難看出,文化安全微觀層面研究缺乏,研究缺乏針對性、實踐性,文化安全問題研究需要更加開闊的思路和有效的借鑒;對外語教育中的文化安全問題研究成果較為少見,無法滿足全球化、國際化視野下外語學科發(fā)展的時代訴求。研究將外語教育放置于國家文化安全戰(zhàn)略實施背景下,是文化安全問題研究的新思路、新視角,將進一步豐富文化安全問題研究,拓寬文化安全思想的實踐領域,促進文化安全新思想、新論斷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有機結合。
(三)明確外語教育的文化價值取向,為語言教育規(guī)劃與決策提供參考
在制定和執(zhí)行外語教育政策時,應遵循語言教育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選擇一種內源性的、本體化的外語教育價值取向,在促進文化交流的同時,捍衛(wèi)母語文化。研究關注語言的意識形態(tài),進一步明確外語教育的文化價值取向選擇:堅持外語文化與母語文化的平等,尋求兩者共同發(fā)展,汲取先進的外語文化成果,維護母語文化的地位和安全,強化國家文化安全意識,捍衛(wèi)國家文化利益,維護國家安全。因此,研究對未來的語言教育規(guī)劃與決策具有較高參考價值。
(四)推動文化安全理念在外語教育領域的形成與構建,指導教育教學實踐
外語教育領域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前沿陣地,是文化碰撞和激烈交鋒的疆域。如果在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盲目吸納西方文化因素,受制于西方范式,忽視母語文化安全,便會陷入西方文化的隱性滲透中,進而無法對本民族文化的價值進行正確判斷。研究將推動文化安全理念在外語教育領域的形成與構建,指導當前與未來外語教學實踐:兼顧習得外語能力與維護文化安全兩方面,在接受并理解外語文化、價值觀的同時,強調我們母語文化的維護,有效輸出優(yōu)秀中國傳統(tǒng)文化,展現(xiàn)我國文化的獨立性和民族性,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為我國文化安全與建設貢獻力量。[6]
四、結語
現(xiàn)行的中國外語教育文化訴求明顯:基于國家文化安全戰(zhàn)略的理論導向,促進文化安全理念在外語教育領域的構建與實踐,力圖尋找“雙贏”于中外文化交流及符合中國文化安全思想的外語教育價值取向。只有將外語教育政策的制定放在全球化與跨文化對話環(huán)境中,深化外語教育、加強文化交流、構建文化安全理念、捍衛(wèi)國家文化利益、加強跨文化建設,才可真正把我國外語教育政策納入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之中,更好地指導外語教育實踐。
參考文獻:
[1]曾敏.外語教育中的文化安全研究[D].黃石:湖北師范大學,2015.
[2]石中英.論國家文化安全[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3]李金齊.全球化與我國文化安全[J].哲學研究,2005(1).
[4]曾敏.沖擊與回應:文化安全視域下的外語教育[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2(3).
[5]孔明明.習近平國家文化安全思想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7.
[6]石琪.論馬克思文化安全思想及其對當代中國的啟示[D].杭州:浙江財經學院,2012.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