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 要] ?通過分析工程制圖與AutoCAD課程合并后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從師資培養(yǎng)、課程內容、教學模式、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探索工程制圖與AutoCAD融合教學的改革模式。
[關 ? ?鍵 ? 詞] ?工程制圖;CAD;融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7-0204-02
隨著工程制圖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將工程制圖課程與AutoCAD課程合二為一開展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將AutoCAD作為一個必備的繪圖工具融入工程制圖課程中。然而,從目前工程制圖(含CAD)課程的教學情況來看,制圖與CAD兩部分內容并沒有有機融合,教學過程中還是先開展制圖(手工作圖)知識的教學,CAD部分一般放在后半學期進行,這和課程合并之前的教學模式并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為了提高學生的識圖、繪圖能力,特別是計算機繪圖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應將AutoCAD技術充分融入制圖教學的全過程。
一、工程制圖(含CAD)課程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師資隊伍水平有待提高
工程制圖與CAD本來是兩門相互獨立的課程,一般是由兩位教師在不同學期各自開展教學,造成任課教師只對所教課程比較熟悉,而不熟悉另外一門。當兩門課程合并后,出現(xiàn)最突出的問題是以往只教工程制圖課程的教師對CAD技術相對比較生疏,難以隨心所欲地將CAD技術融入教學過程中,往往造成有的老師仍然熱衷于傳統(tǒng)的手工制圖教學,有的則在CAD技術上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課時。
(二)教材及教學設計文件有待更新
一是現(xiàn)有工程制圖教材在制圖知識與CAD知識的編排上一般都是分別進行編寫,即CAD一般作為獨立章節(jié)或項目放在教材的最后,這樣的教材基本上仍沿用原有制圖教材和CAD教材的知識體系,只是簡單的組合,在教學過程中不便于學生學習及教師教學參考;二是課程改革重組后,課程標準和教案(單元設計)大多還沒有進行過系統(tǒng)的整體設計,造成課程組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同,教學過程中“跟著感覺走”,最后造成各班學生的學習成績良莠不齊。
(三)工程制圖與CAD課程教學所必備的多媒體機房數(shù)量有限
課程改革重組后不僅給任課教師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也對教學場所、軟硬件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要求教師要更多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去開展教學,對學校而言,首先應該具備讓教師能夠進行信息化教學的場所和軟硬件設施,將CAD技術融入工程制圖課程后,就要求教學場所必須具備教師演示用的多媒體設備及學生練習用的電腦、軟件設備。然而,對大部分院校來講,多媒體機房數(shù)量一般不足以供所有班級同步開展教學。
二、工程制圖(含CAD)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培養(yǎng)和造就一支理論基礎扎實,技術應用能力較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課程融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當務之急,應加強工程制圖(含CAD)課程組教師間的交流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通過開展公開課、內部培訓、外部進修等多種形式,著重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特別是CAD技術應用水平。由于教師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了讓課程改革成果迅速落到實處,現(xiàn)階段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模塊式教學,即由不同教師分擔不同模塊,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強項,提高課程的整體教學水平,這也是教師間進行交流學習的過程,通過一兩年的磨合,教師的教學水平可得到明顯提升。
(二)優(yōu)化課程內容體系和課程標準
課程重組后,應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方案要求,重新修訂課程標準(大綱),對課程內容進行優(yōu)化重組,做好課程的整體設計,將CAD技術融入教學的全過程。一是在工程制圖基礎知識教學單元,可以先將AutoCAD作為一個制圖工具進行初步認知,學習其基本操作,包括軟件的操作界面、文件操作及繪圖前的一些基本設置等;二是將CAD的繪圖、編輯、標注等功能應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需要,由淺入深,分模塊開展教學;三是在授課過程中,改變原有的黑板演示教學模式,盡可能多地使用“多媒體投影+AutoCAD平臺”進行作圖演示,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可以將CAD知識不斷進行復習強化。
(三)改革課程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工程制圖課程教學一般是先從二維平面圖形入手,根據(jù)平面圖形想象三維空間模型,再由三維模型繪制二維平面圖形。然而人們習慣的思維模式是先從三維空間模型開始,由三維模型轉到二維平面圖形,再到三位空間立體模型。針對教學中用到的工程結構物、構件種類繁多,借助AutoCAD、Sketchup等軟件對相關結構或構件進行三維造型,構建數(shù)字化模型庫并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好、更快地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形體構思能力。
(四)改革課程評價模式
隨著計算機制圖的普及,工程制圖的教學重點應由畫法幾何及手工制圖向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讀圖能力轉變,所以考核的重點應轉向檢驗學生的圖示能力、讀圖能力、尺寸標注能力和對制圖標準的掌握等方面。在手工繪圖方面,重點向徒手繪制草圖方面傾斜。針對傳統(tǒng)考核方法存在的問題以及工程制圖課程的特點,應著重加強過程考核,在教學過程中分模塊設計平時測驗環(huán)節(jié),并將平時測驗成績按一定的比例計入總成績中。課程評價采用“1234”模式,即課程總評成績由課堂表現(xiàn)成績、作業(yè)成績、平時測驗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四部分組成,所占比例分別為10%、20%、30%與40%。
三、結語
實踐證明,工程制圖與CAD兩門課程合并后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也能大大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成效明顯。近年來,我院教師指導學生參加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chuàng)新大賽、全國職業(yè)院校路橋工程類識圖繪圖技能大賽、華東區(qū)大學生CAD應用技能競賽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針對目前多媒體機房數(shù)量不足的問題,在安排教學計劃時應優(yōu)先考慮工程制圖課程,不同班級錯時教學,避免沖突,以充分利用現(xiàn)有教學設備和資源組織實訓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今后應重點加強工程制圖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和平臺的建設,對教學資源再“整合”,實現(xiàn)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海燕,徐彬,陳曉鑫.全柔性CAD系統(tǒng)在工程制圖教學中的融合[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19(2):76-78.
[2]唐旭海,葉聰.基于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工程制圖》課程改革探索[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10):120-122.
[3]楊亮亮.基于“課堂教學—虛擬仿真—工程實踐”的工程制圖及CAD課程的教學改革[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9(1):58-59,61.
[4]郭曉峰,于文妍,王斌,等.工程制圖與CAD基礎混合式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資訊,2018(36):174-175.
[5]董宇虹,高尚.淺析工程制圖與環(huán)境工程CAD教學改革[J].科技風,2018(36):148.
[6]馮欣蕊.基于BIM的土木工程制圖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39):149-150.
[7]郭景全.高職公路CAD課程教學的改革模式[J].新課程研究,2013(6):137-138.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