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的要求小,教師在進行初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將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以體現(xiàn)化學的實用性。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初中化學的教學活動中,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努力實現(xiàn)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本論文以初中化學教學為研究切入點,對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化學;初中;教學;生活化
“回歸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教育理念,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據(jù)此,教師在進行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中,必須要以此為出發(fā)點,將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某些問題進行有效的結合,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
一、 生活化教學概述
初中化學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且最終又要服務于生活。因此,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初中化學教學不僅僅是單純地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讓學生在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理解生活中的現(xiàn)象,并利用化學知識對其進行解決。同時,在我們的生活周圍也存在著大量的化學現(xiàn)象,例如,衣服上沾染了不同液體所導致的污漬,其具體的除去方法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為了防止食物變質,就要在事物里面添加物質,或者對食物的環(huán)境進行改變等,這些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中,都含有大量的化學知識。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只有將實際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和化學現(xiàn)象引入到課堂中,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存在,并且通過生動形象的生活實例,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另外通過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 我國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就目前而言,我國多數(shù)初中在進行化學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運用尚不夠深入,其中仍存在大量的問題,集中體現(xiàn)在三方面:
(一) 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認識程度不夠
實現(xiàn)初中化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其最終的目的就是不斷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但就目前而言,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多數(shù)化學教師并未充分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仍然是以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理念為指導,以考試成就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成績的唯一標準,而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二) 生活化教學模式過于牽強
鑒于初中化學的學科特點,實現(xiàn)初中化學生活化的教學相對比較容易。但就目前而言,雖然一部分教師已經(jīng)逐漸意識到了化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其在實施這一教學的過程中,仍然習慣地以教材作為主要依據(jù)展開教學,并未將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和常見現(xiàn)象進行有效的融合;還有的教師在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二者結合得非常牽強,并未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在這種情況下,化學生活化的教學應用效率就相對比較低,無法達到應用的效果。
(三) 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較低
一直以來,我國初中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都是以應試教育為主要的指導思想,學生在這種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往往只是考試的能手,很少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和現(xiàn)象進行練習,并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實踐生活能力相對比較低,直接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探索能力,降低了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
三、 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
(一) 課前導入生活化
課前導入是開展教學的前奏,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著整個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以往,教師在進行具體的化學教學活動中,均是直接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并未充分認識到課前導入的重要性,更別說實現(xiàn)生活化的課前導入了。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在開展化學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與學生生活相貼切的現(xiàn)象、問題等作為切入點,以此進行新課的導入。如此一來,就會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高度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例如,教師在講解“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學之前,就充分利用了生活化的導入方式,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事例,包括活性炭被用于冰箱除臭中;利用石灰漿刷墻,墻壁就會越來越白,甚至出現(xiàn)水分流出;古代字畫歷經(jīng)前面的保存,仍然保存完好等。這些事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并且將其應用到課堂導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最大限度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了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果。
(二) 提出生活化的問題,促進學生思考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在開展初中化學教學中,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并在思考的過程中,內化所學的知識,并不斷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探究能力等,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往,教師在進行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均是以教材內容為依據(jù),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提問,但在這種提問的形式下,學生只要在教材中進行查找,便可找到答案,如此一來大大降低了提問的有效性,并不能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而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相應的問題,并以此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指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對該問題進行解答,進而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二氧化碳”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拿出一瓶可樂,并將其蓋子打開,之后詢問學生為什么可樂在被打開時會發(fā)生聲音?并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利用所學的知識,從可樂中氣泡的氣體入手進行思考。如此一來,學生在熟悉的生活離子中,并結合教師所設計的相關問題,通過積極的思考和分析,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識探究能力。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化學知識的學習中。
(三) 課堂氛圍生活化,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化學這門學科,大部分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均抱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具有極強的好奇心。但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伴隨著學習時間的增加,以及化學知識的積累,就會逐漸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甚至部分學生受到傳統(tǒng)化學教學模式的影響,認為初中化學課堂過于沉悶。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置、創(chuàng)造一個生活化的課堂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進而使得學生帶有極高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提高學生的初中化學學習效果。
例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在走進教室的時候,不要將班級中的窗戶全部關上,并保持教室內具有良好的通風效果。接著,教師向學生進行解釋:“因為教室內坐著幾十名的學生,二氧化碳的呼出量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室的室內處于封閉的狀態(tài),就會出現(xiàn)二氧化碳不斷增加的現(xiàn)象,進而導致室內的氧氣不斷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班級中學生產(chǎn)生頭暈、胸悶等癥狀”,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不僅掌握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并且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也更加密切。
(四) 教學內容生活化,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化學與社會生活之間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但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鑒于化學這門學科的特殊性,學生必須要掌握大量的化學元素名詞、化學符號、化學反應公式等,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記憶、理解等,并且極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據(jù)此,教師在開展初中化學的教學中,必須要結合教學內容,并將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的結合,將化學教學內容生活化,進而使得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中,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一氧化碳”這一節(jié)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中的遇到的吸煙問題進行有效的結合。雖然所有的學生都知道吸煙是有害健康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結合學生對吸煙有害健康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香煙中的化學成分進行解釋,其中就含有一定的一氧化碳。同時,教師可告訴學生一氧化碳可誘發(fā)患者出現(xiàn)頭痛、頭暈、昏迷等癥狀。在教學中證明,通過這種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方式,進一步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 實驗教學生活化,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初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獲得知識、實現(xiàn)思維創(chuàng)新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同時化學實驗也是提高學生化學學習興趣,提高其化學學習能力的關鍵。因此,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利用生活化的內容對整個化學實驗進行演示,并指導學生對實驗進行改進,使得化學實驗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
例如,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得化學實驗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更加接近,可在實際生活中尋找到替代化學儀器的用品,可利用注射器代替膠頭滴管,利用筷子代替點地板,利用輸液管代替導管等。如此一來,使得學生充分感覺到化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 化學作業(yè)生活化,以鞏固學生的知識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布置課堂作業(yè)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梢哉f,課堂作業(yè)是教學的延伸,是對學生知識進行鞏固。以往,教師在課后常常會布置大量的作業(yè),但學生作業(yè)的興趣較低,并未真正實現(xiàn)作業(yè)的真正價值。而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結束一節(jié)課之后,可改變傳統(tǒng)的作業(yè)方式,充分利用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方式,指導學生在生活化的作業(yè)中,完成知識點的鞏固。
例如,教師在結束了“金屬防護和金屬回收”的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采用生活化的作業(yè)方式:指導學生回到家庭之后,看看加重是否存在已經(jīng)生銹的金屬,并結合二課堂上所學習的化學知識,對其進行除銹;同時,指導學生看看家中是否存在廢棄的金屬,并對其進行收集,于第二天上學的時候交給老師。這種生活化的作業(yè)方式與傳統(tǒng)的作業(yè)方式不同,具有極高的吸引力,可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得學生在親自動手的環(huán)節(jié)中,完成知識的鞏固,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初中化學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化學問題等進行有效的結合。力求在生活化的教學背景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全面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宏偉.構建生活化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4):35-36.
[2]李艷華.淺談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J].決策探索(下),2019(2):78-79.
[3]陳東風.生活化素材導入初中化學教學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121.
[4]楊莉.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體驗方法[J].江西教育,2018(36):24-25.
[5]陳偉華.淺論初中化學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8(9):20-21+44.
作者簡介:
高太生,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秦安縣安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