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農村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主要針對農村小學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措施,從而為農村小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發(fā)展思路。
關鍵詞:農村小學;學習習慣;養(yǎng)成教育;方法實施
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指出:“簡單地說,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睆膰鴥韧饨虒W研究統(tǒng)計資料來看,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占有重要位置。可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教育的一項基本要求。
但是目前農村大部分家長在外務工,“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家庭教育相對缺失,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存在很大的障礙。本文試談農村小學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方法。
一、 農村小學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
第一,不善于合理安排時間,缺乏有計劃地學習的習慣;第二,書寫不規(guī)范,不注意認真書寫的習慣;第三,習慣于聽教師講,而缺乏預習和課前準備的習慣;第四不善于作筆記,有的甚至根本沒有做筆記的習慣;第五,不善于使用工具書,缺乏查資料和課外閱讀的習慣;第六,不善于溫故而知新,有的甚至根本沒有復習的習慣;第七,依賴性強,常常照抄作業(yè),有的甚至經常不完成作業(yè);第八,學習往往死記硬背,只求結論,不重過程,缺乏探究問題、大膽質疑的習慣。
二、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策略
(一) 從小開始培養(yǎng)
有研究指出,一個人的習慣早在胎兒時期就養(yǎng)成了,由此可見,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越早越好,要從新生一年級就抓好習慣的養(yǎng)成。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學習行為訓練。如在訓練學生上課發(fā)言舉手時,告訴學生為什么上課發(fā)言要先舉手,再進行示范練習,要求人人掌握規(guī)范的舉手姿勢。其次,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養(yǎng)成習慣。如在訓練學生課前靜息、按時上學和認真做作業(yè)時,把要求和方法編成兒歌指導學生。再次,注意良好習慣形成后的鞏固。這是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對技能的形成會產生遺忘,因此反復抓、抓反復成為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這一階段,班主任每天每節(jié)課上都要在上課前檢查一下,同學之間比比誰的準備工作做得好。
(二) 教師引導督促,學生主動反復強化訓練
由于農村學生特殊的環(huán)境導致了他們獲得有關學習方法的知識、信息較少,在學習過程中又得不到他們家長的及時指導,對于何為良好的學習習慣知之較少,因此首先要求教師要善于借鑒、分析、總結、歸納出一些較好的學習方法、技巧,然后向學生介紹,傳授給學生,再由學生進行反復強化訓練、消化運用。例如,在培養(yǎng)學生寫字習慣的時候,教師就要教給學生先觀察后動筆的方法,經過反復訓練,學生的這種行為就會強化為習慣。經過教師的長期引導,學生也能形成主動閱讀的好習慣。
(三) 讓學生走在老師的前面
學習應該是一個主動探索的過程,因此,絕不能跟在老師后面,老師講到哪里,自己學到哪里,而應該努力走在老師的前面。不論哪門課程,新教材一發(fā)下來,就要立即從頭到尾翻看一遍,力求通過自學,把基本內容弄懂弄通。這樣做的好處:第一,可以培養(yǎng)自學精神和自學能力;第二,可以保持學習主動權,避免在身心不佳的時候,硬行強迫學習;第三,課堂上心中有數,可以集中精力聽講難點和重點;第四,課堂聽講時能引起思想共鳴,促進大腦興奮,極大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消化。此外,老師不講的內容,也要主動地學習。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僅靠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大量的知識和技能要靠自己于課外自學,而最重要的則是自學精神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四) 培養(yǎng)優(yōu)良的集體行為
常言說:“近朱者赤”,“物以類聚”。農村小學生有許多時間是和小伙伴們一起度過的,老師、家長都不可能時時處處和學生在一起。實踐證明:一個好的學生集體有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在集體中,要形成一種集體的輿論、規(guī)范,也會產生一些集體的評判標準,這些都是一個孩子習慣教育的大磁場。如大家都認真完成作業(yè)了,肯定會對有這種不良習慣的個別孩子產生抑制作用,會對良好的習慣起到一種強化鞏固的作用,可見培養(yǎng)優(yōu)良的集體行為十分必要。
(五) 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老子·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師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習慣是經過重復或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動作,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凡是習慣,都不是幾天工夫就能夠養(yǎng)成的。要養(yǎng)成一種好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比缫髮W生養(yǎng)成“認真完成作業(yè)”的好習慣,要抓那些貪玩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的學生,要求他們從不完成到完成,從馬馬虎虎完成到認真完成,逐步把老師的督促轉為自覺的行為。
(六) 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上課專心聽課
不懂要問,不要裝懂,及時完成作業(yè),不能欺騙家長老師,重要的地方要做筆記,不懂的查字典或詞典,上課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各科都要喜歡,要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主動學習,把“要我學”改成“我要學”,不讓家長老師跟在后面說,做學習任務不能拖拖拉拉,要做就要做好,要把它當成一件事來做,而且要有學習計劃,要堅持。
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一個人成長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智力發(fā)展的橋梁,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的重要手段。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努力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雨田.淺談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新課程,2019(2).
[2]看贛榆.淺談小學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N].教師報,2018-03.
作者簡介:
杜淑崗,陜西省榆林市,陜西省榆林市吳堡縣寇家塬鎮(zhèn)車家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