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語文學習能力,而非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本文將針對目前小學語文的詩化教學進行簡要分析與研究,提出幾點方法和建議,希望能對小學語文的詩化課堂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詩化教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 前言
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采用詩化教學模式的意義就在于它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將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富有生活氣息與人文氣息等等。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更側重于小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國學知識水平、文學素養(yǎng)等等多方面的培養(yǎng)和提高,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努力從這些方面入手。
對于詩化教學來說,若要實現(xiàn)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有效實施,需要教師根據(jù)小學生的學齡段特點及個性需求,從多個角度思考,運用可行的方式方法將該種教學模式執(zhí)行下去。
二、 豐富引導形式 注意課堂教學的漸入性
與其他科目相比較而言,大部分的小學生對語文課堂的知識學習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許多教師并沒有將語文課堂應有的趣味性和生動性發(fā)揮出來,以至于很多學生并沒有體會到學習語文知識的真正樂趣。針對這一問題,首先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思想上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制定或設置適合新時代小學生發(fā)展的課堂形式。從這一點來說,課堂教學的前期引導十分重要,怎樣利用課堂的前幾分鐘時間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緊緊地代入到課堂學習氛圍中來十分關鍵。
案例說明:在小學六年級《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古詩教學中,為了在課堂教學的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時增強課堂的詩化教學,豐富情景,筆者便以杜甫所處唐朝時期的服飾來裝扮自己,唐裝、佩劍等等。上課鈴聲一響,便開始有感情的朗誦詩句,同時配以相應的音樂,增強課堂氛圍。由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所以,在成功吸引學生注意力之后,詩句朗誦完畢,再接著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自己:“我是唐朝人杜甫,穿越而來,聽說我們的軍隊收復了……”等等。將自己假設成作者本人,然后講述“自己的故事”,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順利地將詩句的含義加以釋義,這樣既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
此外,根據(jù)需要授課的內容,教師還可以變通的對待課堂詩化教學,將引入形式進行豐富,從而保持學生的好奇心,增加吸引學生成功進入課堂的成功率。如音樂引入法、詩句接龍法等等。
三、 利用微課視頻 提高課堂教學的氛圍度
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小學語文詩化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那么,通過怎樣的方法才能有效實現(xiàn)這一目標,是我們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其中,利用微課視頻開展教學是有效開展詩化教學模式的重要方法。
首先,教師要具備制作微課視頻的能力,利用視頻制作軟件將每一首詩詞制作成視頻供學生觀看,這是最能抓住學生注意力的方式。其次,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多以生活的角度出發(fā)來啟發(fā)學生思考,吸引學生關注。最后,在微課視頻教學完成之后,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和掌握情況來給出相應建議,可以讓學生自己寫寫自己對詩詞表達的內容的感悟和理解。
案例說明:在古詩《詠柳》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微課視頻的制作來完成教學,既能提高課堂氛圍,又能增強學習動力。配以音頻說明:“春風來襲,江邊的柳樹長出了嫩芽,同學們會怎樣形容這些柳樹呢?”。學生有的會說:“高高的”;有的會說:“彎彎的”等等,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那么古人是怎么形容的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接著播放視頻,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課堂氛圍,最終順利完成課堂教學。
四、 選擇詩化文本 增強課堂教學的人文性
小學語文課是最具有人文性的一門課程,人文性是語文詩化教學的核心意義。沒有人文性,語文課堂教學將失去它的魅力。實際上,語文教學不應該只是關注語言的分析與訓練,而是更應該回歸到情感與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和鍛煉上來,我們國家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其語文課堂更應該重視學生人文性的養(yǎng)成。
所以,教師除了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之外,還需要有意識的主動的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將詩化教學融入語文課堂之中。在教學中,可有選擇性地開展詩化教學,利用好古詩詞的教學文本,將詩詞文化的前因后果、詩詞故事的起承轉合都要講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詩化語文的魅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后的學習和訓練,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詩歌寫作,無論是現(xiàn)代詩還是古體詩,只要能寫,敢寫,教師就可以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進行朗誦,從而給出正確的評價,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
五、 結語
詩化教學模式的開展,是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文學素養(yǎng),這不僅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還需要學生在課下的努力。日積月累的學習是打好文學基礎、增強國學文化知識的唯一途徑,因此,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課堂教學,還需要關注學生的課后學習。
參考文獻:
[1]毛秋雨.淺析小學語文詩化教學的模式研究[J].課外語文,2016.
[2]劉紅宇.簡論語文課堂教學中詩化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J].教育與教學,2017.
[3]孟曉婉.對詩化語文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小學語文教學,2016.
作者簡介:
吳華,江西省九江市,江西省九江市彭湖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