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如今,課程改革逐步完善,師生互動的新型教學理念能夠得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出來,是提高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曾經(jīng)提出“教是為了不教”,這種思想觀念在形式和內容上被稱作是“師生互動”的先導。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更是維持師生關系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小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有效性
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課堂教學有效互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豐富學習經(jīng)驗,對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具有良好的促進效果,也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相互發(fā)展、相互交流的過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新課改不斷深入的問題。
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體系中,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首先需要轉變角色,與學生進行雙向互動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互動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綜合性知識的同時,也能夠認真聽取學生的想法和建議,積極采納或者勇于改正學生提出的問題,拉近師生關系,也能激起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學習替代被動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說,有效的師生互動關系既能夠加深教師對學生印象和便于充分了解,還能獲得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
二、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缺陷
(一) 師生互動片面性
當今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主要注重于對教學知識的傳授,迫切追求于完成新課改的教學任務,一味的參與形式主義,并沒有對師生關系互動的價值與內涵進行全面的判斷和深入了解,使得教學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參與程度明顯不足,對相關知識無法形成深刻印象,如此一來,教師不能完整掌握學生心理健康和學習情況等問題。因此,師生之間缺乏交流,距離漸行漸遠漸,讓互動情況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二) 互動形式較為單一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shù)采用教師“滿堂灌”“教師問,學生答”的方式,缺乏吸引力及創(chuàng)新性,教師剝奪了學生位于主體互動的權利,導致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位置,個性理解不能得到充分展示,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接受和內部消化,如果長此以往學生處于此種學習氛圍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會消磨殆盡,課堂教學的效率逐漸降低。
(三) 缺乏明確的互動意識
目前,大多數(shù)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缺乏與學生互動的意識,尤其是資歷較深的老教師,沒有準確抓牢與學生互動的機會,導致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有限,課堂氛圍不活躍,思維邏輯被限制在極小的空間里,學生難以全身心的投入學習中去。教師依舊秉承著“師者為尊”的傳統(tǒng)意識,難以讓學生減輕心理上的負擔和壓力。
(四) 教師與學生存在矛盾關系
從教育事實來看,教師和學生在教育上的互動關系不僅有和,還是一對矛盾體,是影響課堂師生互動化的關鍵因素。課堂活動是師生共同的活動空間,受客觀因素影響,師生之間總是不能夠構建起心靈溝通的橋梁,缺乏互動交流的機會,導致師生間存在隔閡,使得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不能得到有效的進行。
三、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有效性的方法
(一) 增加師生互動的多面性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側重點應該是如何讓學生理解與吸收課文內容,而不是偏重授課任務。所以要避免形式主義教學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要側重知識的傳授和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與吸收。例如:在學習《七律·長征》之后,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討論相關的故事,在教師的激勵與鼓舞下,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在課間和教師交流。同時教師也可以向學生介紹作者的一些好的作品,并通過這種方式鼓勵學生增加課外閱讀量。教師這樣和學生進行課間互動,不僅能開放學生的視野,還能有效拉近師生距離,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二) 注重創(chuàng)新,發(fā)現(xiàn)新奇的互動形式
課堂教學中一問一答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但是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要避免“對不對”“是不是”這樣的問題出現(xiàn),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提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梅蘭芳》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向學生拋出這樣的問題:“大家對梅蘭芳有哪些了解呢?請同學們互相分享一下?!币部梢宰寣W生互相交流,教師也可以加入學生們的討論中,在學習課文內容時,就更加容易產(chǎn)生閱讀興趣。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們都飽含精神,一直積極參與課上問題的討論。所以說,新鮮的互動形式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感都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師生互動有效性。
(三) 教師與學生維持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互動的基礎就是要互相相信對方,在這樣的基礎上才可以實現(xiàn)更好的交流與互動。師生互動的橋梁是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交流方式,所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至關重要。作為人民教師,應該掌握如何熟練的與學生和諧相處,要避免偏愛與袒護以及差別對待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要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孩子們身心健康,才可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才可以提高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四、 結束語
教學的目的是要學生們對知識領悟得更加透徹,特別是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理解,對知識的吸收就更為重要。新課標要求我們,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即提升師生互動的有效性。當教師與學生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溝通方式,師生溝通與互動變得更加流暢、有效,可以讓學生更獨立的思考問題。這樣就大大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吸收知識,更透徹的理解課文知識內容。只有教師不斷改進教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優(yōu)化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才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健康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彭慶偉.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課程教育研究,2018(27):46.
[2]謝國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方法的淺談[J].學周刊,2018(21):42-43.
[3]賈軍.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11):67.
[4]王麗,王隆裕.淺談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3):257.
作者簡介:
鄒學明,廣東省河源市,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