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屬于藝術性學科,在初中合成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多元學習需求,才能夠有效提高合唱教學質量與效率。在初中合唱教學中,教師通過朗誦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發(fā)聲,使學生在發(fā)聲過程中運用氣產生發(fā)聲的衡量度。教師要在教育教學中,將抽象的知識,利用實踐行動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發(fā)生技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合唱學習興趣。所以本文分析探討朗誦法在初中合唱教學的具體應用,旨在進一步促進初中合唱教學的有效發(fā)展。
關鍵詞:朗誦法;初中合唱;歌唱;教學策略
一、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運用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探索。所以教師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通過朗誦法提升學生的合唱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合唱鍛煉中學會發(fā)聲和了解語言的藝術。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朗誦中吐字清晰,并且通過氣、聲、字、情的相互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 朗誦法在初中合唱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 具有直觀性特點
學生在朗誦歌詞時相比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時效果更好,無論是情感表達還是氣息和音色、音量等諸多方面學生的朗誦水平明顯要超過歌唱水平。學生在朗誦過程中不會有發(fā)不出聲音的困惑,但是學生在一開口唱歌便可能會有此類原因,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將朗誦與歌唱狀態(tài)進行分割,筆者認為大聲朗讀時,學生的機體運動狀態(tài)與歌唱狀態(tài)大致相同,學生只要能夠準確朗誦,就一定會將歌曲唱好,所以在引導學生進行發(fā)聲練習時,先要求學生進行大聲朗誦,幫助學生掌握發(fā)聲技巧。
(二) 具有可操作性特點
合唱是集體演唱多聲部的音樂演唱形式,合唱隊員應當在聲音上進行協(xié)調和統(tǒng)一,音準和節(jié)奏的準確性極為重要。所以在通常情況下,教師會進行大量的多聲部合唱訓練,在訓練時將合唱隊員進行分聲部,然后逐一教學。通過教師有效引導與幫助,合唱隊員掌握聲部旋律之后進行多聲部合唱練習。但是有的隊員合唱能力較為薄弱,如果在演唱作品旋律較為復雜的歌曲時,合唱時可能會存在偏離聲部問題,也就是走調現(xiàn)象。為了有效避免這一問題發(fā)生在多聲部合唱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要求多聲部有節(jié)奏地練習。通過歌詞朗誦訓練,以及教師的合理指導,學生能夠掌握多聲部的配合度,此時教師在加入旋律和音高能夠增強學生的注意能力,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 朗誦法在初中合唱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 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發(fā)聲方式
大部分教師都會有這樣體會,給學生進行示范講解,發(fā)生技巧時,可能會遇到十分專業(yè)的詞匯,例如軟腭抬起、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對于時間緊、任務重的初中合唱學生而言,這些詞匯十分抽象和陌生學生難以一時半會的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朗誦法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聽懂并能夠找到歌唱發(fā)聲訓練技巧,在訓練時教師要求學生先拿到作品,然后慢速大聲朗讀歌詞,通過學習漸進的練習,學生能夠感受到氣息在喉嚨中的打開情況,感受到朗誦的聲音形象能夠將發(fā)音器官以及呼吸、共鳴器官進行自然放松協(xié)調運動。學生自然大聲地朗讀之后,教師要求學生逐步加快速度能夠達到歌曲演唱的速度,學生在朗誦時聲音應當連貫自如,同時有效配合各個發(fā)生器官,學生才能夠掌握歌詞的氣息和狀態(tài)以及咬字吐字情況,通過朗誦歌詞能夠有效理解歌曲表達的意境和情感。
(二) 幫助學生提高多聲部合唱能力
節(jié)奏是音樂的核心,也是音樂作品的靈魂,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節(jié)奏感,能夠取得良好的合唱表現(xiàn)效果。對于多聲部合唱作品而言,屬于縱橫交織的立體節(jié)奏,如果某一聲部存在節(jié)奏不準確情況將會嚴重影響著全曲的節(jié)奏,導致和聲效果失衡,如何引導學生避免上述情況發(fā)生呢,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呢?大部分教師會采用分聲部學唱歌譜以及合唱歌譜、分聲部填歌詞、合唱歌詞,但是此種流程耗時較多,可能會導致音高雜亂,所以可以采用朗誦法引導學生在同一音高旋律下進行歌詞朗誦,學生能夠確保三個聲部能夠在同一速度下進行作品的縱向立體節(jié)奏,能夠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構建作品股價,通過加入旋律和音高確保作品豐滿。
(三) 幫助學生正確表達歌曲情緒
合唱技能具有較強的學習難度,并且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大部分教師在合唱過程中將注意力集中在氣息和聲部平衡等眾多技能訓練上,但是這也是合唱教學中的誤區(qū),語言是歌曲中的重要內容。在一般情況下,歌曲是有歌詞,然后有旋律,完美的歌唱會以清晰動人的語言為標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切記不要著急引導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發(fā)聲練習,應當引導學生朗誦歌詞,感悟歌詞意境。例如:《想你的365天》這首歌曲的開頭,部分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描繪的“春風、夏雨、秋葉、冬雪”,感悟四季輪回,通過朗誦歌詞體會歌詞中成相對于母親的沉思以及母愛的偉大。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運用朗誦法進行合唱教學,通過實驗性的教學策略可以得出朗誦法是一種獨特性的發(fā)生訓練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合唱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合唱中,抓住關鍵點提高自身的發(fā)音優(yōu)勢。教師也要在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朗誦與合唱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利用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合唱學習中,從而有效的完善自身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周霞.初中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22):48.
[2]黃子文.新時期初中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策略分析[J].北方音樂,2018(19):207.
[3]修海林.朗讀法在聲樂教學中的實踐意義探索[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8(2):41-42.
[4]張馨,張文祿.朗誦藝術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和應用策略[J].中國特殊教育;2018(6):74-75.
[5]龔道學.淺談朗誦在初中合唱教學中的運用策略——試論我國中小學音樂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時代特征與教科書改革[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18(12):21-22.
作者簡介:
劉超,江蘇省淮安市,淮安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啟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