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芳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關于“讀”和“寫”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兩者之間不僅有著統(tǒng)籌全文承上啟下的作用且關系緊密相輔相成。通過強化讀寫結合之間的緊密結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打造語文高效課堂。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3-0106-01
通過調查了解,現在很多學生表示寫作文是難以攻克的“大關”。學生寫好作文的關鍵就是要看學生的作文取材,教師評判一篇作文是否符合意義上的優(yōu)秀跟學生的選擇有著直接的關系。而現在學生寫作文會脫離現實生活,作文內容沒有自己的觀點缺乏自主性的思考探究,存在著“假大空”的缺點和問題。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取材,而語文教材是學生的素材來源之一,閱讀是積累素材有效的途徑。
1.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意義
新課標提出現在的教學課堂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課堂。其中要鼓勵學生多讀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新課標還規(guī)定小學生要增加閱讀量不得低于150萬字,這一規(guī)定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讀書機會提供了依據。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對于語文課堂是一個寶藏,因為我們的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受教群體,人生經驗尚淺,路途中的風景和經驗只是個開始。將讀寫結合代入到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不僅可以體現漢語言文學的特點還能夠在語文知識傳遞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文化歸屬感,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積累通過小學語文課堂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提高語文素養(yǎng),從而打造語文高效課堂。
2.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
2.1 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生寫作內容的豐富和情感提升。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素材非常豐富,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寫作內容的豐富以及情感提升,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式,即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設定教學目標制定設和學習主體并且要作用于學習主體,從而產生一定的情感反應,最終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構建性學習具有學習背景、景象和學習活動條件的學習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化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寫作素材的挖掘和積累。例如人教版小學教材中《懷念母親》的學習中,教師要抓住作者對母親進入自己夢境的描寫著重對學生進行引導,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景之后在組織學生將情景轉移到實際生活中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課外利用課余時間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和學習,將自己理解的句子和優(yōu)秀的段落進行摘抄,完成自己日常的素材積累,讓學生在寫作時嘗試將自己日常積累的素材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從而達到實現學生作文內容的豐富和情感的提升。
2.2 運用任務教學持續(xù)性提高學生作文構建能力。
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構建能力,教師通過任務教學法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教師利用視頻或者動畫的方式對本節(jié)課要講的重點展示給學生,然后在適時的提出問題布置任務。學生則在課下通過不同的方式渠道收集相關資料,圍繞教師布置的任務,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將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閱讀的作用對于強化學生作文構建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任務教學法與閱讀相結合,例如在人教版教材《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挖井的背景是因為得知老鄉(xiāng)洗菜、洗衣服、吃的水都來自坑塘里的污水,然后親自幫助老鄉(xiāng)挖井,在講解完這些背景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布置任務,要求學生深入分析文章的結構,比如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在文章中對毛主席帶領老鄉(xiāng)挖井的過程十分詳盡但是在老鄉(xiāng)立碑卻又粗粗帶過,這樣的描寫手法有什么作用,在對這些任務深入探究的同時可以啟發(fā)學生思維,還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作文結構構建能力。
2.3 運用小組合作幫助學生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現代學生對學習的需求,教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恨不得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學生則在課桌前聚精會神的將知識點拼命的往自己腦袋里裝的傳統(tǒng)課堂已然落伍,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現在的課堂已經從“一枝獨秀”的模式逐漸轉變?yōu)椤白约簩W——大家一起學”這樣的新型課堂。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一經試用就得到很好的反響,大家在課堂上被教師根據學習能力和興趣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探討獲得對方在學習過程中的心得和方式,大大提高了自己學習的效率?,F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寫作依然可以用到這一方式,例如在人教版《地震中的父與子》的學習中,教師就將這節(jié)課堂交給各個小組,有他們通過教師的引導在講臺上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之后通過這篇文章的閱讀和理解深入了解其中的描寫手法和寫作方式,并對其進行梳理和總結。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模式對這篇課文進行仿寫,讓學生在思維中碰撞比較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3.總結
我們的教學目標是對學生的讀寫能力進行全面培養(yǎng),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通過改變我們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胡桂華.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3(35).
[2]吳四蘭.淺析小學語文情景教學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25).
[3]李冀暉.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語文學刊,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