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雷
摘要:針對高職生缺乏學習方法指導、普遍存在非參與和不專注現(xiàn)象的情況,筆者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下,以電工基礎課程教學為切入點,通過學生當老師的親身實踐這樣一種特殊的教學模式,側重于設計合理的學習團隊課堂學習動態(tài)量化評價方案,為改變學生的非參與狀態(tài)提供了一種經(jīng)過實證可行的學習路徑。
關鍵詞:高職生 動態(tài)量化 評價 可見的學習
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可見的學習》一書中說:只有當教師成為自己教學的學習者,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教師時,對學生學習產生的促進效應才最大,“可見的學”與“可見的教”才會發(fā)生,而要使“可見的學”與“可見的教”發(fā)生,都必須通過師生親身的研究性實踐來實現(xiàn)。
一、可見的學習理論
1.只有“可見的學習”,才是學校教育的核心
要使“可見的學”與“可見的教”發(fā)生,都必須通過師生親身的研究性實踐來實現(xiàn),“當學生成為自己的教師時,他們便表現(xiàn)出自我調節(jié)特征”,如自我教學、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自我測評。
2.測驗、反饋能促進學業(yè)的進步
可見的學習指出學生的學習有三個水平的反饋:任務和成果水平的反饋、學習進程水平的反饋、自我調節(jié)或條件水平的反饋。測驗的合理設計有助于學生的學習目標逐漸清晰,有時頻繁測驗使學習目的和成功標準更具體和透明,同時可以促進學習的發(fā)生。學生可以從測驗中學習,而通過測驗獲得的反饋以及對于錯誤的多次嘗試的反饋要求學習者對課上的問題有更多的思考,進一步促進學習的發(fā)生,使學業(yè)得到進步。教師通過運用診斷性形成性測驗,獲得頻繁的、具體的、高水平的教師反饋。
3.同伴助教促進學業(yè)進步
使用同伴指導即在課堂上由同伴做助教(自己的或者別人的)的方法是一種教學生成為自己的教師的極好方法。同伴指導給指導者和被指導者都能帶來許多學業(yè)和社交的益處。而跨年齡的指導者比同齡的同伴和成人指導者能產生更大的效果。大多由學生自己控制的同伴干預(同伴參與設立目標、監(jiān)督表現(xiàn)、評估表現(xiàn)和選擇獎勵),比主要由教師控制的干預效果要好。
二、評價方案設計
1.學習團隊組建策略
根據(jù)可見的學習理論,同伴做助教以及采用同伴干預是一種教學生成為自己的教師的極好方法。因此學習團隊由講課者、同伴助教(1~2人)、同伴監(jiān)督者(1~2人)、同伴秘書等4~6人組成。同伴助教一般是同班學生或者教師或者跨年齡的同專業(yè)的大專學生,由講課者選擇,其職責為幫助授課者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做測驗、做實驗以及收集學習成果、展示學習成果。同伴監(jiān)督者的職責為管理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如玩手機、睡覺等課堂異常情況,監(jiān)督提醒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協(xié)助助教收集相關學習資料。同伴秘書的職責為記錄和評估被教者的表現(xiàn)和學習分值。同時設立3名常委,常委由全班同學投票選出,根據(jù)評價標準,評價學習團隊的表現(xiàn)并打分評價。學習團隊組建遵循兼顧差異性和互補性原則,按照職責對學生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性別等差異進行分組選擇。每個學習團隊選出隊長,并按照職責做好任務分工,也可以輪流競爭上崗。第一節(jié)課討論出隊名、隊訓、隊徽,隊歌,共同制定團隊規(guī)范,并上臺展示,以增強團隊凝聚力。
2.考核基本原則
(1)公正原則??己酥屑訙p分在課堂當場宣布,每天公布學習團隊考核結果。教師只有建議權,沒有考核權,考核權在學生公選的常委手中。
(2)利益相銜原則。授課學習團隊和各聽課學習團隊評價加減分相銜接原則,授課學習團隊授課效果好,聽課學習團隊聽課效果好,課堂紀律好,不會出現(xiàn)上課睡覺、玩手機等不聽課現(xiàn)象,所以針對“課堂紀律”考核指標,授課學習團隊的課堂紀律分值與聽課學習團隊等值考核,構建整個班級學習“大團隊”的概念。一個學習團隊作為一個考核單位,個體的加減分計算到學習團隊內,形成利益相互依存的關系,通過團隊利益捆綁促進學習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協(xié)助、相互監(jiān)督,促進學習的發(fā)生。
(3)動態(tài)原則。每次課學生所獲得的學習分值根據(jù)不同課程內容、不同授課者設計的經(jīng)驗值、測驗分值等不同動態(tài)調整。
(4)發(fā)展性原則。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將學期教學目標細化到每節(jié)課程教學目標中,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關注學生的自我教學、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自我測評行為,關注學生自主學習和團隊學習,側重于學生個體的自我縱向比較,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幫助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教學者。
(5)激勵性原則。設計競賽類測驗、測驗成果當場展示、兼顧速度優(yōu)先和正確率評價等方式鼓勵學生之間開展競爭,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對于沒有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習團隊給予正向加分鼓勵。
3.評價方案設計
建設學習團隊的目的就是為了轉變學習方式,實現(xiàn)自主學習。而學生講堂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習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學習團隊的建設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學生講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系統(tǒng)利用團隊成員之間存在的動態(tài)變化因素以及教學動態(tài)因素中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團隊評價得分即為個體最終得分。學習團隊評價得分按照授課和聽課者的身份不同標準考核,學習團隊輪流授課,一般情況每學期能輪到3次授課機會。
三、邊實踐邊完善評價方案
通過教學實踐不斷完善考核方案。
1.按照等級賦分
由于教學模式新穎、考核方案激勵有效,學習團隊得分超過預期的100分,如到期末統(tǒng)計團隊得分時最高分為151分,其次為146分、143.5分、136分、105.5分、102分、95.5分、75分,基本上超出了預期分數(shù)。所以將學習團隊課堂學習動態(tài)量化考核分進行排名,按照排名先后設立等級轉換成期末量化考核分。學習團隊課堂學習動態(tài)量化考核分排名、等級與量化考核分數(shù)三者之間的相互轉換關系見下表。
如果該班級學習氛圍很濃,學習效果良好,可以取消不及格檔,將及格檔(D級)人數(shù)比例上調到20%。
2.凸顯個體評價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團隊中個體的學習能力較低,出現(xiàn)個體依附于團體、搭便車的現(xiàn)象。為了消除個體對團隊的依賴性,在個體逐漸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中,為凸顯個體的學習能力,又不失團隊協(xié)作能力,到第二學期修改考核方案,改變個體考核分=100%×團隊得分,變成個體考核分一個體得分×30%十團隊得分×70%。
3.增加實驗評價
隨著教學模式的改變,因為課程學習需要,第二個學期增加了仿真性實驗和真實性實驗,因此增加實驗教學評價。
實驗考核評價中授課學習團隊課前側重于微課制作、授課注重操作示范,其授課效果可以從聽課學習團隊實驗操作效果中及時有效地進行檢驗,所以考核比例調整為授課學習團隊/聽課學習團隊3/7.又要求每一個學生都掌握,凸顯個體能力,所以對于完成實驗情況得分采用個體/團隊為15/35的考核策略。課后采用隨機抽取、當堂測驗的方法檢驗學習效果。
4.強化目標導向
為了進一步捆緊團隊,利用團隊利益捆綁促進學習團隊學習的發(fā)生,一方面取消期末考試,以每隊每次課上課和團隊表現(xiàn)所得分為各隊期末的團隊分數(shù),每個人的期末成績不能超過團隊最高分,具體分數(shù)由隊長按照隊員各自的貢獻賦分;另一方面利用紅、綠兩色卡片來增強激勵,即除了期末給獲最高分團隊以每人一個U盤等物質的目標激勵外,在每一次課給當次課獲最高分團隊以紅色卡片的目標激勵,即獲得紅色卡片的團隊可以選擇免做兩次作業(yè)、要求老師做一件事情、滿足團隊一個愿望中的一項,給當次課獲第二高分團隊以綠色卡片的目標激勵,即獲得免做1次作業(yè)的獎勵。
5.增加再次考核機會
由于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對于學習水平相對較低但自身要求積極上進,不甘落后的學生,通過同伴指導,可以給予再次考核的機會,給予降檔加分的考核。
經(jīng)過教學實踐和不斷地完善設計方案,以團隊學習課堂學習動態(tài)量化評價代替?zhèn)鹘y(tǒng)的期末考試,以過程性評價激勵學生的學習。以學習團隊榮譽來約束學生的課堂不良行為,徹底改變學生上課睡覺、玩手機的現(xiàn)狀,破解了高職學?!罢n難上,生難管”的難題,為改變學生的非參與狀態(tài)提供了一種經(jīng)過實證可行的學習路徑,在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何玲,黎加厚.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現(xiàn)代教學,2005(5).
[2]張劍平,熊才平.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金華廣播電視大學(浙江商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