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師范附小四小 馬海燕
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不同于專門的交際人才出色的口才及交往能力、應變能力,它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生活、生存所必需的交際能力”。年級學生所要達到的最低程度是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感,但是無法得到很好的展現。
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由于年齡的局限,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留守兒童又由于家庭關愛的缺失,代監(jiān)護人的無奈,使得孩子不信任家長,家長所說的話不再有分量,孩子們從不好好聽家長說話,慢慢發(fā)展到不聽任何人說話。再加上課堂上的規(guī)矩束縛了他們的天性,讓他們不舒服,進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進一步加劇了他們不好好聽別人說話的程度。長期不愿認真傾聽別人談話,慢慢地就很難掌握別人話里的內容。
這種情況在我調查的兩個班級表現明顯。一年級四班學生總數59人,留守兒童31人,占總人數的53%。而一年級三班學生總數61人,留守兒童22人,占總人數的36%。雖然這兩個班級的留守兒童比例都較大,但是這點差距還是讓教學效果出現了明顯區(qū)別。老師在帶一年級學生做作業(yè)時會讀題、板書答案,學生只需“對號入座”地抄寫。即便是填鴨式教學,學生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作業(yè)。直到學期中后期,三班的情況有了起色,大多數學生的作業(yè)能夠獨立完成了,只需輔導個別特別不專心的學生,而四班的情況卻一如既往。這鮮明的對比與留守兒童不善于傾聽密切相關。
口語交際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是聽說雙方互動的過程,而不是聽和說的簡單相加。要教學生學會各種口語交際,就必須在活動的“互動”中學習、實踐、領悟。
在一年級的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老師會盡最大可能讓學生在練習中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在練習對象上也更多傾向于留守兒童。但大多數情況下,雖然讓留守兒童得到了參與,卻無力將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到預想水平上。
其中一個口語交際練習旨在鍛煉學生接待客人時的禮貌用語和得體舉止。我選了兩組學生來做練習,一組為口語交際能力中下等的學生,一組為較優(yōu)秀的學生。前一組的學生對要求的領會不到位,練習時經常冷場。后一組學生對要求的把握較準,表演得繪聲繪色。接著,我又將能力懸殊的學生放在一個組里進行練習,雖然表達能力好的同學依然能表達自如,但由于能力欠缺的學生難以接上對話,使得這次練習不太如意。
留守兒童的特殊生活環(huán)境導致他們在行為舉止上過于拘謹,不大方,很難融入課堂“交際活動”。
父母應就近務工或推遲外出務工的時間,尤其是母親要保證與孩子共處的時間。如果父母雙方都必須外出務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將孩子帶在自己身邊。
如果無法將孩子帶在身邊,平時要增加與孩子聯系的頻率,多回家探望孩子,多與孩子交談,或者通過打電話的方式給兒童關懷和教育,父母可以讓孩子說說最近學習情況、自己的玩伴等等,既讓孩子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也拉近了親子距離。
另外,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都是祖父母,他們的教育觀念陳舊,對幼兒的言語教育沒有清晰的認識。為了下一代的教育,監(jiān)護人可以通過與教師交談、閱讀報紙雜志、觀看電視等方法,了解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樹立科學的語言教育觀念。
學校是兒童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學校的關愛和照顧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1)為低年級留守兒童建立語言發(fā)展檔案,記錄孩子們每天的口語交際情況,如是否與教師或同學主動說話,做游戲;請他們講故事,有沒有講,講得如何;口語交際上存在哪些問題等等,并及時反饋給代監(jiān)護人和父母,讓他們了解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語言教育。
(2)充分利用當地資源,豐富口語交際內容。農村地區(qū)經濟水平較落后,經費投入不足,教育環(huán)境較差。但農村也有著不可多得的天然優(yōu)勢,如活動場地寬闊,自然資源豐富等。教師應常帶孩子去大自然中,開闊他們的視野,為他們創(chuàng)造輕松、豐富的語境,讓孩子們心情舒暢,更愛表達。
(3)提高師資水平。由于師資水平低、教師太少,使得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得不到改善。學校應采取各種獎勵政策鼓勵教師主動學習,更新教育觀念,讓農村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
(1)針對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關注不足的問題,應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來進一步增加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媒體應積極宣傳當前留守兒童存在的口語交際問題,出版更多的研究專著、大眾宣傳讀物等,形成輿論潮流,并引導社會大眾為解決留守兒童口語交際能力獻計獻策。
(2)中央應設置留守兒童專項教育經費,采取一定的方法集中用于留守兒童教育上。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保證農村小學的辦學質量。
(3)充分利用公益組織開展綜合扶助行動。在經濟支持上,為留守兒童購置高質量的圖書,為這些家庭提供免費電話;在情感支持上,組織專人與兒童溝通;在監(jiān)護人的文化支持上,定期對監(jiān)護人進行免費的文化、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使其能更好地承擔兒童教育。
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口語交際問題迫在眉睫,必須從家、校、社會三方面綜合把握,為留守兒童的口語交際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從提高孩子們的口語交際出發(fā),讓留守兒童們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