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偉
(貴州省福泉市道坪谷龍小學 貴州 福泉 550509)
小學數學毋庸置疑是孩子人生數學學習的重要啟蒙階段,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階段,承擔著激發(fā)小學生熱愛數學的學習興趣,學會如何在生活中使用數學以及怎樣擁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等責任。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則承擔著如何帶領孩子們輕松愉快的學習數學、怎樣來激發(fā)他們的數學興趣、怎樣減少他們的學習負擔以及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等責任。所以,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成為了重中之重。
大部分小學生的年齡處于6至12歲這一階段,這一階段的孩子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心理還未成熟,在課堂中也難以集中注意力。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上課時利用最開始5分鐘左右的時間,根據教學內容,搭建一個場景,將學生吸引到這一場景中,然后依靠場景中的內容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學習動機,以此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在情境中學會自我思考,自主學習。據統計,教師在教學中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故事情境、問題情境、啟發(fā)式情境、探究式情境。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教學情境。對于小學生而言,根據其心理特征,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最好是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借助學生平時感興趣的事或物激發(fā)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動機。
例如:教師在講解知識點“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以先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在小熊的生日宴會上,小兔和小狗給小熊買了一個同樣大小的蛋糕,小熊吃了小兔蛋糕的三分之一,然后又吃了小狗蛋糕的四分之一,請問小熊共吃了多少蛋糕?通過這一問題情境,便可以促進學生思考,從而引出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知識點。
教師在講解例題或者向學生介紹數學名詞時,不直接告訴學生結果,讓學生自行學習和思考,使學生根據邏輯推理并經過一定的思考判斷得到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學生思路流暢,可以在教師提問之后快速準確得出答案,那么教師就能盡早結束有關當前知識的教學,推進教學進程。只有學生在思考過程中遇到問題且無法解決時,教師才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教學,即為“有求才應”。比如,在講加法時,教師先告訴學生車上原先有一個人,后來又來一個人,提問車上總共有多少人,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出總人數為2的結果。接下來教師并不馬上告訴學生其他加法口訣,繼續(xù)提問學生在上一問題條件下又有一個人上車,則總人數應該是多少。如果學生回答正確,教師可以依此類推向學生介紹加法口訣規(guī)律。相對地,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可以及時對這一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從源頭上幫助學生掌握薄弱知識。教師應始終貫徹“有求才應”的教學原則,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思考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荧@取知識。
教師將數學知識教給學生之后,學生就要按照自己的數學學習習慣來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和理解,才能夠將自己的能力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所以,要想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數學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開始學習新知識之前可以提前預習,將數學概念進行自我消化和理解,然后自主進行一些習題的訓練來加深印象。在預習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難以理解的知識,學生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內容標記出來,然后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講自己不會的知識,按照老師的方向,追隨著老師的腳步,將這些困難克服掉。最后,學生要注重課后復習的重要性,復習過程是學生將所學內容進行進一步鞏固和加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注意尋找數學中的學習規(guī)律,找到數學的學習方法和技巧,然后將零碎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方便后面的全面復習。課前預習、課堂聽講和課后復習是一個連續(xù)的學習過程,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必不可少,只有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學習方式才能夠將數學知識更加全面系統化的記憶,進而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結語: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從實際出發(fā)設計教學內容,用心引導和啟發(fā)學生,使他們在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中獲得發(fā)展,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在積極學習思考的過程中,促進數學思維的有效發(fā)展。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進行知識探究,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他們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會歸納和總結數學知識,并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體驗,讓他們喜歡上數學學科,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數學綜合能力,使小學數學課堂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