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群兒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東吳小學 浙江 杭州 310000)
“生本·讓學”的語文課堂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線的教學流程。這樣的課堂本身削弱了教師對語文學科知識本身進行的精致地展現(xiàn)和預設,重點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應關注如何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關注如何調控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關注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的感受。因此,在組織教學時,所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有利于基本知識技能的形成,有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利于體驗成功和培養(yǎng)意志與興趣,有利于感受生命成長與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生本·讓學”的語文課堂教學形式呈現(xiàn)出充分信任學生,依賴學生的理念,要幫助學生通過自己努力,高效愉快的掌握新知。
1.1 教師文本預讀是一個深入淺出的理解和感悟過程。語文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與把握,重要的就是教師對文本的虛心涵泳,不是以“他”的角色進入文本,而是以“我”的角色進入文本,對文本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對文本的語言進行分析,引發(fā)對文本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觀的感同身受。教師層面的預讀重點是:鉆研教材,深入解讀文本,洞悉文章的個性,才能減少千課一面的教學弊病的出現(xiàn)。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要全面而深刻,實現(xiàn)多角度的,甚至獨特的理解,才能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立足文本,激活學生的“閱讀期待”水平,適度的拓展學習時空,實現(xiàn)“文本的閱讀成為創(chuàng)造性、個性化的欣賞過程”,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激發(fā)師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理性智慧及完善的人格建構。為接下去設計教學流程時的預設、方法的選擇夯實基礎。
教師的文本解讀,從內(nèi)容上來看,一方面要對文本的語言進行深入地解讀,另一方面是對文本的人文情感有深入地解讀,宜把握文本的營構系統(tǒng),感受文本字、詞、句、段、篇的精妙之處,形成對文本“外形”(指文本的語言構成)與“內(nèi)實”(指文本的內(nèi)容思想)的全面理解。
【案例1】四(下)語文《觸摸春天》文本解讀:輕觸生命飛翔的春天(節(jié)選)
【文本】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解讀】這是一個屬于“安靜”的春天的早晨,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在那片“花繁葉茂”之中,花瓣上顆顆晶瑩的露珠,還有“花香”。是多么美麗的一個繽紛多彩的春天??!盲童“安靜”,應該是個纖弱文靜的女孩子,一如她的名字那樣。沒了眼睛的明亮,這“濃郁的花香”為誰而生?是“安靜”,唯有她才會更注重于用心去體會我們視若平常的花香!也是“花香”才使那個早已喪失了“視覺”的安靜能夠感受到春天的氣息?!盎ㄏ恪卑岩徽麄€春天都給了安靜——一個用心去感受生活的一塵不染的盲女。
【文本】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安靜的心靈來到了一個她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
【解讀】好一個“悄然合攏”!當那份輕輕地觸摸展現(xiàn)眼前時,心底即刻浮起一種莫名地震顫。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一份超乎尋常想象力的神奇靈性,蝴蝶就是一個春天,“安靜”將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握在了手中,我們可以將此看作是一種巧合、一次偶然??墒牵l又能拒絕和否認一個失去明眸的女孩心底那份對春天的極度熱愛和渴望呢?可能正是因為“安靜”從來都是那樣安靜地傾聽著世界,用手指感受著“春光”,安靜地捕捉春天里那點點細微的生命的飛翔,于是“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1.2 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舉措。它既能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幫助學生把握新課內(nèi)容,提高學習效益。而學生通過預習,把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在課中提出來,增強聽課的針對性,使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針對學生預習無重點、無次序、低效率、簡單化的特點,可以設置課文預習基本流程,讓學生貼在書本的目錄頁,每次預習時逐項對照進行,形成預習好習慣。
例:三年級預習基本流程單
★認真讀課文三遍,標注小節(jié)號;
★給課文后面的生字標注拼音,根據(jù)詞語表標注生字新詞;
★閱讀《詞語手冊》本課文詞語及解釋,積少成多、博學廣聞資料,完成“舉一反三”練習;
★查閱資料收集有關信息;
★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1 在文本的自主研讀中體現(xiàn)“讓學”。學生對文本的自主探究研讀必須從問題開始,因為問題是研讀的起點、路徑與軌跡。教學是為了發(fā)現(xiàn)問題,也是為了解決問題。問題從何而來,一方面來自教師——課堂教學組織者根據(jù)預定的教學目標,提出問題,引領學生思考、研讀;另一方面來自學生——閱讀主體在閱讀中生成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學生閱讀中思考、感受的結果。無論是在探究教師預設的問題,還是探究學生閱讀中生成的問題,都需要學生進行自主研讀,獲得理解。教師要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特別是在初始的質疑歸納問題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帶領學生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這樣隨后的文本閱讀才能更有效地實施。
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是自主學習成效的重要體現(xiàn)。這就需要學生有效地閱讀課文,它是學生進入文本的橋梁,也是一種美好的學習氛圍。這個過程可以把教材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把文中靜止的感情變?yōu)檎媲閷嵏?,既能“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又能把課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現(xiàn)出來,躍出紙面,把自己帶進課文的情境中去,毫無障礙地接受課文內(nèi)容的熏陶感染。
(1)“讓學”的前提──樂于研讀文本。教師可以通過對文本的背景介紹、音樂渲染、圖片展示、語言描繪等方法,激起學生探究文本的好奇心,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要適時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和對話情境,不斷引導學生質疑,用問題驅動學生去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讓學生善于跟文本對話,從而更深入地獲得關于文本的體驗。
【案例2】五(下)語文《“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教學片段(一)
初讀課文后,師出示:彩秀輝煌、神仙妃子、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放誕無禮、潑皮破落戶兒、以帕拭淚、轉悲為喜
師:透過這些詞語,你看到一個怎樣的“鳳辣子”,用一個詞來形容。
出示:( )的“鳳辣子”。
生1:我看到一個高貴的鳳辣子。因為文中描寫著“彩秀輝煌、神妃仙子”。
生2:我看到一個漂亮的鳳辣子。文章寫著“粉面含春、身量苗條”。
生3:我看到一個很厲害的鳳辣子。從“潑皮破落戶兒”看出來。
……
【反思】此段對話緊扣人物描寫的關鍵詞,且是針對王熙鳳人物形象的“專用詞”。讓學生用詞語之一形容王熙鳳,既進行了詞語教學,又使學生較為正確地感知王熙鳳的人物形象,在學生個人的初步感知與“曹雪芹單說她‘辣’”的思維沖突中,學生與課文也已經(jīng)有了一次有意義的“對話”,充分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從而急欲親近文本,走進文本主動去讀去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2)“讓學”的尊重──個性解讀文本。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感悟,鼓勵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作出個性化的思考,學生個性化地解讀文本的過程是深層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形成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必須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讀的成果,不斷為學生與文本對話提供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學有所獲,學為我用。當然,個性化閱讀首先要尊重文本,深入文本,正確領會課文的人文蘊含和價值取向。
【案例3】四(下)語文《觸摸春天》教學片段
師出示句子:“這是一次全新的經(jīng)歷,安靜的心靈來到了一個她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p>
師:同學們,作者看到了這一幕,他體會到了安靜的驚奇與快樂??墒?,安靜還是把它給放了,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寫?
生: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師:是的,安靜張開手指,蝴蝶飛走了,她仰起頭張望著。同學們,這個盲童張望什么?她看見了嗎?
生1:我想安靜看見了,在她內(nèi)心深處,有一片藍藍的天,那只蝴蝶越飛越高,飛進了藍天深處。
生2:她看到了那只蝴蝶撲閃著翅膀在向她致謝。
……
師:作者看到安靜放飛了蝴蝶,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他仿佛看到了安靜多姿多彩的內(nèi)心世界。
生2:他仿佛看到了安靜的心上,一定劃過一條美麗的弧線,蝴蝶在她8歲的人生劃過一條美麗的曲線。
……
【反思】在學習人文性較強的課文時,學生往往很難把握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這個片段中,在想象安靜 “張望”什么?“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等問題時,學生的回答肯定會較多樣化。此時,老師要充分聽取學生的見解,并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盡量從文本中尋找依據(jù),一一陳述,使表述的觀點有理有據(jù)。老師的一個準確地切入點,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形成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并且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讀成果,其實是一次與作者的心靈交互的碰撞。
2.2 在“生生合作”中實現(xiàn)“讓學”。 “生生合作”學習,因其大致相同的身心發(fā)展特征,以及大致相同的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而具有較好的激蕩作用,體現(xiàn)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重要思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此過程中,教師依舊是組織者、引領者和啟發(fā)者。首先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置對話環(huán)境,明確話題以及自我評價內(nèi)容和標準,及對他人進行評價的標準,讓表述和評價有章可循,從而實現(xiàn)對話的實質意義。其次要有效調控生生對話的方向、深度、廣度,提高對話的質量。主要突出在“觀察”、“反饋”兩個方面。 “觀察”包括傾聽對話的言語和巡視對話時的非言語行為。它是一個“由面及點”的過程,教師要找到學生學習中比較典型的現(xiàn)象和突出的問題,對學習困難的同學給予適時地幫助指導,對各種學習現(xiàn)象進行即時地歸納。反饋卻是一個“由點到面”的過程,是在教師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的,包括“即時反饋”和“集中反饋”?!凹磿r反饋”的對象是某一學生個體或學習小組,教師選擇的對象應該是學習中有代表性的典型,應該能夠為其他同學樹立學習榜樣,同時注重面向全體的激勵影響作用;“集中反饋”是在教師通過觀察進行歸納的基礎上進行的,是針對某一生生對話環(huán)節(jié)開展效果的反饋評價,同時肯定學生進步并提出后續(xù)學習的建議。
【案例4】五(下)語文《“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教學片段(二)
學生分組在小組內(nèi)用四字詞語來概括一下王熙鳳的特點,并由小組長寫在小黑板的反面,寫完后展示到前面(六個小組的小黑板出示出來)。
二組:潑辣張狂、口齒伶俐、見風使舵、如花似玉、八面玲瓏、狡猾奸詐、美若天仙、奉承討好、富有心機、放誕無禮、察言觀色、炫耀權利
師:只有兩個小組寫出了“逢場作戲” 這個詞語,請寫的同學,說說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生1:我是從王熙鳳一進門是“笑著說”,然后是“以帕拭淚”,最后又“忙轉悲為喜”從這些神態(tài)描寫中,可以體會到王熙鳳都是在逢場作戲。
生2補充:我是從后面她攜著黛玉的手問這問那的,是為了在賈母面前表現(xiàn)她對客人的熱情,其實是在討好賈母,可見她也是在逢場作戲。
師:剛才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性格如此復雜,個性如此鮮明的王熙鳳,那作者是怎樣把它寫出來的呢?
生3小結:作者是通過對王熙鳳語言、動作、神態(tài)、外貌的描寫來描寫王熙鳳。
【反思】這個環(huán)節(jié)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組內(nèi)討論——組間匯報交流——反饋補充。充分發(fā)揮了師生間、特別是生生間的相互交流,協(xié)作功能;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讓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激發(fā)了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
指有效利用教材,拓展知識內(nèi)涵、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的渠道和機會,達到“整合資源,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目的。教師可依據(jù)學生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設計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而閱讀教學的語言實踐和綜合性學習活動,都應注重與生活的聯(lián)系,在做中學,學中做,不斷豐富學生的實踐經(jīng)驗。語言實踐和活動目標、內(nèi)容及形式的確定,要符合學生的意愿,過程主要由學生組織,教師扮演顧問和協(xié)助者的角色,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語言實踐機會。這些機會包括:
(1)結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拓展練筆;(2)閱讀和課文相關的資料和課外書籍;(3)根據(jù)課文相關內(nèi)容的場景進行書畫創(chuàng)作;(4)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拓展性地進行課本劇的表演。(5)圍繞所學內(nèi)容進行各種實踐活動。
【案例5】五下語文《刷子李》教學片段:運用學法拓展閱讀,激發(fā)讀書欲
師:運用剛才的學法,快速默讀《泥人張》一文,(1)用“——”劃出正面細節(jié)描寫泥人張技藝高超的句子,想一想哪個詞或句子給你帶來什么感受?在邊上寫一寫。(2)文中側面描寫了誰?用“~~~~”劃出有關句子,想一想這樣寫的好處,并在邊上寫一寫。(批注:可以是對某個詞的理解,也可是對某句話的感悟。)
生(默讀文章)后,交流句子:(提醒學生直接談感受)
句1:只見人家泥人張聽賽沒聽,……比變戲法的劉禿子還靈巧。(細節(jié))
句2:吃飯的人伸脖一瞧,……只是只有核桃大小。(細節(jié))
師:這是什么描寫?(細節(jié)描寫)談談你的感受吧。
師:你能用句中的一個字來形容嗎?(絕)絕在什么地方呢?(型、神)
引導交流側面描寫的句子
小結:海張五越張狂越能體現(xiàn)出泥人張的藝高人膽大!
【反思】“語文教學的‘本然’,其實就是言語應用,即定位‘語用’上”?,F(xiàn)實中很多學生讀書多,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并不強。究其原因,或是缺乏有效閱讀指導,或有指導但沒有在及時地在具體的語境中強化訓練。這部分閱讀學習的設計,好比數(shù)學課堂中的練習鞏固。將讀書、對話和思考引向語言應用、言語提升的學習之途。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永恒主題。倡導“生本·讓學”理念,其終極目標還是能逐步建立起語文教學的高效課堂。我們通過探究“生本·讓學”理念下的高效課堂的組織架構操作策略,認為有效的學前預讀、讓學于生的學中研討和學后延伸,是實現(xiàn)語文高效課堂建構的不可忽略的三大環(huán)節(jié)和具有實踐意義的策略。
“讓”之下的熱愛和實踐,是語文教學追求實效、回歸本源的核心意義。讓熱愛,不是讓學生熱愛分數(shù);讓實踐,不是讓學生為分數(shù)而操練。只有熱愛語言,熱愛文學的教師才能讓學生真正愛上語言,愛上文學,只有自己對聽說讀寫有感悟的教師,才能帶領學生走上語文實踐的正道。因此,要“讓學”不僅要“讓學生自己去學”,而且要“讓每一個語文教師熱愛語言,熱愛文學。”只有讓自己的語文功底深厚,才能引領學生走進奇妙的語言與文學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