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東
(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陶廠中心學校 安徽 含山 238100)
這幾年,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深入推進以及馬鞍山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的順利設施,我們農村小學和教學點也都配備了“班班通”多媒體教學設備。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上的應用,現(xiàn)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淺薄的認識。
多媒體課件可以利用聲音、圖像、文字等帶來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可以增強教學直觀性和生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學生如被太多無關的花哨信息左右,感官刺激太多反而抑制了深層次的思維活動,甚至喪失判斷力。例如一位低年級老師在復習生字詞時,居然在生字詞旁邊還放置了一個會動的卡通人物,這樣看起來好像畫面不會單調??蓪嶋H上學生們都在注意那個點頭哈腰的小人了,哪有心思認字。因此,在設計課件時,要學會運用母版制作統(tǒng)一的背景風格,背景不要花哨,更不能搞得文字都看不清楚;要注意顏色的搭配,切忌“五顏六色”;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適當選用多媒體效果,要避免在多媒體課件中頻繁地出現(xiàn)與教學內容無關的畫面、聲音和小動畫,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否則學生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精彩的畫面和悅耳的音樂上,很其難靜下心深入思考,使得這些畫面和音樂所蘊含的教學內容卻在無意中被忽略了,什么都見識過,卻什么都不知道了,效果適得其反。
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對于一些練習的解答都是事先設計好的,先出示問題,再顯示正確答案。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一步步把事先設計好的對問題的解答演示出來。因此,教師的講課只能圍繞事先設計好的答案,一邊講,一邊演示多媒體,教師完全被那唯一的答案所束縛。例如一位老師在教授《天游峰的掃路人》這篇課文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這是一位________的老人”。有的同學說“開朗樂觀”,有的同學說“有毅力”,還有的同學說道“有信心”,可老師還在引導。為什么呀?因為課件設計好的答案是“豁達開朗,充滿自信”?!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種思維的多向性,正是語文吸引人的魅力之所在。對于一些問題,學生的理解是有差異的,甚至有的學生的回答是很有創(chuàng)意的,但與老師原先設計好的答案不一致,教師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地引導學生往事先設計好的答案里走。久而久之,學生都不敢思考,不敢創(chuàng)新,只是等著老師展示答案了。怎么辦呢?我們可以只用課件出示問題而不出示答案,再結合電子白板,把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答案展示出來,并予以肯定,這樣,不是更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嗎?老師也不用被課件控制著,語文課堂本身具有的多變性和靈活性也體現(xiàn)出來了。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教師口頭講述的輔助手段,是知識的高度凝集與集中。好的板書,是科學的教學內容與完善的教學形式相結合的杰作,是引導學生通向智慧的橋梁。所以,精心設計板書是創(chuàng)造良好課堂藝術氛圍,形成師生心理相容,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控制的重要條件。李如密在《教學藝術論》中說:“教學板書具有很強的示范性特點,好的板書對學生是一種藝術熏陶,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在板書時的字形字跡、書寫筆順、演算步驟、解題方法、制圖技巧、板書態(tài)度與作風、習慣動作與語言等,往往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留下深刻入微的印象?!碧貏e是小學生,他們正處于識字、認字的階段,板書更應具有示范和引導作用,同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然而現(xiàn)在有了多媒體,有些老師一節(jié)課下來沒有一個板書,文章結構、內容要點的概括等等都納入課件,多媒體完全替代了板書,甚至有的老師課題都忘了寫了。誠然,多媒體輔助教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有著無可替代的優(yōu)越性,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多媒體課件信息量會很大,很多內容會“一閃而過”,對于反應較慢、不善于及時歸納、上課容易開小差的學生會覺得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與思維過程相脫節(jié),往往一堂課下來,看到了許多,卻沒有什么印象。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對知識的再現(xiàn)和鞏固。當然,電腦是能夠實現(xiàn)板書的,但課堂教學中有時恰當分析與講解,類似手把手的講解示范、言傳身教也是必要的,且是多媒體所不能替代。所以我們在出示多媒體課件的同時,一定要相機把課文的重點難點、作者的思路等以板書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發(fā)揮二者各自的優(yōu)點,配合使用,在教學中會有更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的確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只要我們對課件精雕細琢,并在教學中進一步研究、探討,使其恰當?shù)剡\用,我們農村的小學語文課堂也可以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