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漫步在奧帆中心情人壩。
奧帆博物館是我開啟青島博物館之旅的第一站,它位于浮山灣內的青島奧帆中心內。奧帆中心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的主要場地。在奧帆中心有三個主要景點:青島奧帆大劇場、情人壩和青島奧帆博物館。
2 游輪。
走進奧帆中心,只見海灣內??恐苊茉言训姆?,遠遠就能看到如拍岸的海浪一樣動感的建筑—一青島奧帆博物館。它矗立在海天之間,收藏著青島對2008年奧運會的全部記憶。鉆進“海浪”的肚子里,才發(fā)現(xiàn)里面別有洞天。開闊而敞亮的大廳被一面奧運主題的大理石壁一分為二。入口的一側擺放著奧帆賽各級別賽船的實物;內側則是幾乎占滿整個地面空間的大型全景沙盤。站在沙盤前,整個浮山灣便可盡收眼底。山、海、城、帆的巧妙結合更完美地凸顯了“帆船之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巨大沙盤上的眾多小帆船可以通過沙盤外圍的6臺觸摸一體機進行操控,隨時上演一場激烈的帆船賽。
從大廳一側的弧形樓梯拾級而上,迎面的一段U形長廊將人帶入了奧運的時空隧道。這里,收藏著眾多具有價值的奧運紀念品,讓觀者大呼過癮。青島是中國的帆船之都,奧帆博物館里自然少不了帆船之都的“見證”。在二樓展廳的一角,有一間環(huán)幕放映室,9臺投影機從不同角度同時運轉,以360度的視野放映帆船之都的形象影片。這部時長近6分鐘的宣傳片,是一支四五十人的工作團隊耗時近兩個月完成的;環(huán)幕放映室外不遠處,一只碩大的地球儀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與普通的地球儀不同,這只直徑1.8米的磁懸浮地球儀始終懸在半空中,在它的表面上,閃著紅色光芒的地方代表著青島的友好城市,一個個細小紅點連成一條線,幾乎跨越了整個“地球”,這就是“帆船之都”和它的姐妹城市們。
游覽過奧帆博物館,你還可以把它“帶”回家。一樓新開辟的紀念品店里,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紀念品,琳瑯滿目,絕對有值得你留作紀念或送給他人的好寶貝。毋庸置疑,奧帆中心絕對是青島的新地標。它所帶來的快樂享受,深深印在人們的心里。
3 青島火炬?zhèn)鬟f者的服裝。
4 青島火炬?zhèn)鬟f者的服裝。
5 展廳。
6 各屆奧運會的服裝。
7 奧帆運動員模型。
8 博物館外景。
1 郵電博物館外景。
2 發(fā)報員模擬發(fā)報。
3 秦漢時的亭長相當于現(xiàn)在的郵遞員。
眾所周知,青島的博物館、收藏館、美術館眾多,有的現(xiàn)代,有的古韻。而有那么一棟暗紅色的建筑,穿越百年,經過戰(zhàn)亂和變動,依然佇立在安徽路和廣西路交界,成為如今的青島郵電博物館。青島郵電博物館(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舊址),始建于1901年,是青島現(xiàn)存最早的郵電營業(yè)樓。整個樓體沿街排布,用紅磚砌筑而成;哥特式的磚木結構,尖頂、拱券與花窗特色鮮明,是最美光影空間。
走進郵電博物館的瞬間,仿佛開啟了通向歷史的大門。館內一至三樓除樓梯間外,其它都是雙層透明的玻璃窗采光。塔樓陽光透過韻味十足的彩色玻璃窗,在墻上、地板投下斑斕多彩的光影;館外樹影與光照下凹凸起伏的立面,交錯產生斑駁多姿的投影,美輪美奐!
4 孫中山在青島時用過的電話。
5 上世紀30 年代美國壁掛式電話。
展廳的一樓為接待大廳、古董電話墻、膠澳1901慢遞和紀念品商店。五花八門的老電話機是這里最豐富的展品,有100多部,涉及過去100年間不同歷史時期的20多個國家制造的電話機。其中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電話機,有二戰(zhàn)期間美軍德軍配置的步話機、電話電報一體機,還有一種法國人使用的最古老的三方通話機。而印象最深的就是面對著大門的那個長長的、古老的柜臺,用鐵欄圍著,上面寫著膠澳慢遞。在這里,市民可以把信件和明信片之類的文字資料保存在郵局,然后指定未來的時間里送達到某地,時間最長可達50年。
在郵電博物館二樓主展區(qū),設置了古代通信廳、近代通信廳、德占時期通信廳、日占時期通信廳、民國時期通信廳等主展覽廳,以及無線電展廳、收藏品展廳等兩個專題展廳。通過大量實物和圖片真實反映百年來青島郵電通信發(fā)展的艱辛歷程。據(jù)說館藏文物展品約1000余件,歷史圖片2000余張。其中包括國家第一批可移動文物登記的60余件珍貴文物。為了豐富館藏品內容,博物館每年都增添部分電子元器件、老電話、手機、電話交換機等收藏品。而近現(xiàn)代以來青島郵電發(fā)展的記錄,從電報到傳呼機再到現(xiàn)在的智能手機,不禁讓人感嘆郵電行業(yè)發(fā)展之迅速。循著城市與行業(yè)共同前進的脈絡,領略前人留下的痕跡,參觀這座博物館,不由得感嘆百余年來,青島郵電通訊與青島這座城市一起發(fā)展壯大,讓通信成為人們社會生活須臾不能離開的工具。
郵電博物館四樓的塔樓是青島市目前唯一開放的百年木質塔樓。粗大的西伯利亞原木結構,七彩玻璃的圓窗使塔樓具有濃郁的歐式風格,成為游客了解近代建筑藝術的一個重要窗口,也是近現(xiàn)代史的見證,是旅游觀光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此外,館內布置精細的書坊,里面有各式各樣的藏書。這是一個無可復制的空間,傳遞著一份生動的現(xiàn)代文化生活。被時間包漿過的粗樸椽木、鑲嵌于高處的窗牖、磨損多痕的老地板、吱呀斑駁的旋梯……流淌著專屬于百年青島老城的洋氣與雅致,文藝與閑適。在這里,可以閱讀書籍,可以欣賞藝術,可以喝咖啡,可以吃簡餐,可以參加各種沙龍活動……
有人說:青島有兩種泡沫是最多的,一種是海水的浪漫泡沫,一種是青島啤酒的激情泡沫。青啤與青島這座城市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一座城市與一種啤酒品牌同名,這本身就說明了一切。也正因如此,憑借著“一杯啤酒凝聚百年滄?!钡臍v史魅力,青啤博物館不僅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點,而且成為一個濃縮青島百廢待興、激情勃發(fā)的百年歷史的地方。
沿著延安一路向北,來到了登州路上的青島啤酒博物館。博物館的購票大廳里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為了節(jié)省購票時間,景區(qū)的志愿者提倡游客微信掃碼入園。
進入園區(qū)后必經世紀廣場,行至此處啤酒風情便迎面而來。眼前正面是青啤百年頌雕塑,巨大的阿拉伯數(shù)字“100”向游客提醒著青啤的百年歷史;廣場的另一側是一組造型別致的噴泉雕塑。中間一個巨大的啤酒瓶,周圍擺放著8個酒杯,仔細觀看杯子上還雕有植物,聽講解員介紹說這就是生產啤酒的原料啤酒花,而汩汩噴涌的水花就像是啤酒泡沫一樣。
6 青島啤酒博物館院景。
7 舊時的酒桶。
8 啤酒生產車間。
9 啤酒生產車間。
繞過世紀廣場便來到了青啤博物館的樓前。這座極具代表性的小紅樓是德國人建廠時修造的,是青島市目前保留不多的典型德式哥特建筑之一。現(xiàn)在,除了過去一座用于散熱的煙囪被拆除外,博物館所在的三層樓的建筑,原汁原味地保留了100多年前的德國老廠房和老設備,是真正記錄百年歷史的珍貴寶物聚集地。
1 早期的過濾設備。
邁進博物館的大門,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回到了百年前。上世紀初期啤酒廠的實物、圖片資料隨處可見。據(jù)導游介紹,1903年英德商人投資40萬墨西哥銀元在青島興建啤酒廠,當時設計年產2000噸,發(fā)展到目前年產數(shù)百萬噸,不得不令人感慨。徜徉館中,似乎伸手就可以觸摸百年的歷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兩幅廣告畫,一張的內容是劉、關、張?zhí)覉@結義,另一張是電影明星胡蝶做的廣告。當時日本人認為劉、關、張結義時喝的就是青島啤酒,而這兩幅廣告的意思是,無論是古人還是美女,都愛喝青島啤酒??磥碚颐俗鰪V告,可不是現(xiàn)代人的首創(chuàng)。
從歷史展廳出來,閑庭信步地穿過啤酒廠的一小段廠區(qū),走進一幢門口寫有“1903糖化車間”字樣的紅房,便進入了實物展館。這里展示的是老建筑物、老設備及車間環(huán)境與生產場景等生產工藝流程。一進入生產工藝流程區(qū),首先看到的是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一臺西門子生產的電動機。這臺電動機生產于1896年,一直使用到1995年,即使是現(xiàn)在,通上電仍可正常運轉。
2 工人生產時的情景模擬。
3 在啤酒體驗區(qū)喝啤酒。
拾級而上,經過一段已有百年史的樓梯,便來到二樓。4個“頂天立地”的紫銅罐子出現(xiàn)在眼前。聽講解員介紹才知道,這是糖化車間里的“三鍋一槽”,分別是糊化鍋、糖化鍋、煮沸鍋和回旋槽,用來糖化麥汁。這些設備從1903年一直使用到1995年,用了90余年,真可謂勞苦功高。在傳統(tǒng)的發(fā)酵車間,燈光昏暗、空氣略有些潮濕,20個兩米見方的發(fā)酵池依次排列。發(fā)酵池邊有工人生產勞動的塑料模型,發(fā)酵池內有發(fā)酵產生的泡沫模型,參觀者仿佛置身于熱氣騰騰的發(fā)酵場景之中。
參觀到此,啤酒的香氣始終伴隨左右,任誰都會有想要“來一杯”的欲望。在這里的中途休息區(qū),博物館會為游客提供當天生產未經過濾的原漿啤酒。因為富含酵母,保存時間不能超過一天。除了在這里,外面絕對喝不到這種啤酒。品嘗一口原漿啤酒,味道醇香清爽,是難得的參觀體驗。
參觀完前兩個區(qū)域,進入到多功能區(qū)。首先邂逅“醉酒小屋”。這個小屋的內部是傾斜的,里面雖然空空如也,可地面卻是七高八低。人踏上去就感覺房子在搖晃一樣,整個人不由自主地東倒西歪,像極了喝醉酒的感覺,因此也是醉酒真實體驗區(qū)。進去的人嘻嘻哈哈,在外面的人也樂呵呵地等待著,真是一個極為特別的體驗。青島啤酒博物館薈萃了歷史的精華,展現(xiàn)了百年民族企業(yè)的風采,利用高科技手段,使游客融入其中,感悟啤酒帶給大家的奧妙。青啤博物館展示了百年青啤的繁榮昌盛,經久不衰。它包括企業(yè)的精髓,質量的保證,以人為本的內涵,不斷進取的精神。
走在中山路的時候,還是一陣喧嘩,但只要踏進館陶路半步,所有的城市聲音就像被綠樹作成的屏障給隔在了外邊一樣。作為中山路往北去的延續(xù),館陶路多年來一直這樣幽靜雅致,中山路所有的繁華或衰落都與它亳不相干,這種道路的氣質是由它“曾經滄?!钡臍v史和特色決定的。從它早期“皇帝街”的名字就可見那種貴族特有的非凡氣質。道路交通博物館就位于館陶路與陵縣路的交叉口。
站在(中國)道路交通博物館門前,黃墻紅瓦的歐式建筑便映入眼簾。那半圓的窗戶、絢麗的墻繪,就連窗臺上的小花都透露出博物館對于細節(jié)的用心妝扮。走進展廳,首先看到的便是有“中華第一車”之稱的1901年清廷太后的專屬座駕,這是當年袁世凱獻給慈禧太后的珍品。雖說是復制品,但做工也十分精細,紅色的車輪、黑色的車身,氣派而華麗。不遠處,有青島人較為熟悉的公交站牌,據(jù)了解這正是劃分展廳的指示牌。博物館展品陳列以公交站點的形式劃分為序廳、開啟產業(yè)之源、滄??部佬谐?、承運歷史重任、踏上改革征程、滿懷豪情奮進、復興圓夢之路等篇章。
手搭扶梯走上二樓的同時,你會發(fā)現(xiàn)身旁這個樓梯扶手暗藏玄機。別致的模樣充滿強烈的金屬感,這是利用廢舊汽車零件焊接成的樓梯扶手。此外,一樓一把休息座椅也采用同樣的制作手法,齒輪與管道的重疊交錯,讓人們充分感受歷史凝重與行業(yè)積淀。想要進入二樓展廳,要先通過一個特殊的通道——傾斜車廂,這個區(qū)域的地面通過有角度的傾斜以及搭配車廂場景的墻壁,讓人們體驗汽車行進過程中的顛簸和搖晃。在此,游客們嬉笑著,仿佛回到了過去那些擠公交的歲月。
在博物館的二樓展廳,游客們對一架手搖發(fā)電機非常感興趣。不少游客紛紛動手“發(fā)電”,然后傾聽發(fā)電機驅動電喇叭播放雄壯的歌聲,而當人們停下手中的動作,歌聲也隨之消失。據(jù)介紹,這臺發(fā)電機是熱心市民捐贈的,不僅性能完好,而且十分罕見。同樣在這個展廳,游客還可以在駕駛模擬器上來場“速度”與“激情”的碰撞:親自模擬駕車場景,其中不乏沙漠、森林、雪地等不同賽道,現(xiàn)場“過把癮”。
道路交通博物館內的車票館主題館別具一格,藏品頗為豐富。干枚老車票見證青島道路交通變遷史。館內陳列有青島目前發(fā)行的最早車票,它是1931年成立的山東省膠萊區(qū)汽車路局發(fā)售的汽車票。新中國成立初期,青島使用的是舊幣車票,到了上世紀70年代,青島還出現(xiàn)了語錄車票;80年代,伴隨改革開放,出現(xiàn)了貼著彩色照片的月票,公交車票上也開始有了商業(yè)廣告。此外,館內還陳列有青島最早的接觸式C乘車卡。2014年青島開通了中國首條定制公交線路的車票和交運溫馨校車公司的乘客卡。小小車票,方寸之間,反映著城市的生活,記錄著青島的變遷。
每個人,每一次出行都有他自己的故事;每條路,每一次變遷都記載著厚重的歷史。一次博物館的探訪,仿佛翻開了一段段歷史,聆聽了一個個故事,那豐富的、引人回憶的片段疊踏而來,變成了這次探訪最珍貴的收獲。
奧帆博物館
地址:青島八關山麓福山路3號
電話:0532-66562015
門票:30元
時間:9:00-17:00
青島啤酒博物館
地址:市北區(qū)登州路56-1號
電話:0532-83833437
門票:60元
時間:8:30-16:30
青島郵電博物館
地址:市南區(qū)安徽路5號
電話:0532-82872386
門票:免費
時間:8:30-17:00
道路交通博物館
地址:市北區(qū)館陶路49號
電話:0532-8372611
門票:30元
時間:9:00-16:30
4 紀念碑搬運時所用到的工具。
5 道路交通博物館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