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
摘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主要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其特點是知識點較散,有些內容又很抽象,特別是高中化學更是如此,加之以前的學習方式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因而很多在初中對化學懷有濃厚學習興趣的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后漸漸地失去了對化學的興趣。因此,作為化學教師必須試圖改變這種學習方式,根據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思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應該遵循新課程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所以,學會并掌握在化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有效地學習是關鍵。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及其反思歸納,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激發(fā)學生學化學的興趣。
關鍵詞:新課程;學習興趣;真情實感
一、巧設懸念,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形成學習興趣的先導,好奇心是人們對求知事物積極探求的一種傾向,好奇心是先天的心理特征,人人皆有。在教學中應抓住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識規(guī)律,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巧設懸念,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如在教《緒言》一節(jié)時可向學生展示化學科學的發(fā)展歷史和21世紀化學發(fā)展的宏偉藍圖,介紹化學與人類生存和社會文明的重大關系,使學生體驗“處處有化學”的真情實感,與此同時巧妙地配合演示實驗設置問題,使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感受化學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們從一開始就向往學習化學,增強對化學學科的興趣。
另外,在每節(jié)課的導入時,可以搜集一些資料,如:化學史、元素的發(fā)現史、化學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學、化學與生活等相關的知識,從中選取某個與本節(jié)課內容相關的點,設置問題,作為懸念,讓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為什么”,使學生一上課就興趣盎然,沉浸在樂學的氣氛中。
二、積累知識,逐漸形成學習興趣
知識積累是形成學習興趣的源泉。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事物本質中,在它們的種種關系和相互關系中,在運動變化中,在人們的思維中,在人類創(chuàng)造的所有一切中,都含有興趣的無窮盡的源泉?!笨梢姀V博的知識中包含著廣泛的興趣。知識積累得越多,興趣也就不斷地增加。有不少同學有這種體驗;聽得懂的課就有興趣,聽不懂的課就沒有興趣;學得好的課興趣就濃,學不好的課就無興趣。這就說明知識的積累是興趣的源泉。如根據化學知識的特點:散,教會同學們設計并制作精美的小卡片,將每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記錄在小卡片上,方便同學們隨時翻閱。這樣日積月累,從一點一滴開始,進而學好化學這門課,從而對化學學習的興趣逐步增加。
三、給予成功的滿足
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在學習中,學生如果獲得成功,就會產生愉快的心情。這種情緒反復發(fā)生,學習和愉快的情緒就會建立起較為穩(wěn)定的聯系,學生對學習就有了一定的興趣。正如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保ā督o教師的建議》)。如講《氧化還原反應》一節(jié)時,首先根據初中的知識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既有物質得到氧又有物質失去氧的反應。下一步提出疑問,對于無氧元素參加的反應,該如何判斷它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學生思考,老師提示,從“化合價”的角度思考,綜合分析得出: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反應稱為氧化還原反應。接下來提出疑問:為什么元素化合價有升降變化?思考分析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這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步步設疑,步步深入,步步點撥,使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中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成功的喜樂。使學生情緒倍增,效果良好。
四、進行情感交流,增強學習興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么學生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化學學科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另一個方面是:教師通過化學或化學史學的故事等,來讓學生了解化學的發(fā)展、演變及其作用,了解化學家們是如何發(fā)現化學原理及他們的治學態(tài)度等。比如:筆者給學生講“近代化學之父──道爾頓”、“華裔化學諾貝爾獎獲得者──李遠哲、錢永健”、講《苯》這一節(jié)時介紹凱庫勒是如何發(fā)現苯的結構等故事,不僅使學生對化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同時從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作用。
五、開放、自主,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目標改變了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是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俗話說的好“你可以把馬拉到河邊,卻無法迫使它飲水”。積極上進的學習態(tài)度,對學習的強烈愿望,以及學生內在的心理需求,對學校、學習的熱愛,以上這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化學教學中,盡可能地給學生最大的空間,讓他們自主的去學習,如在講必修二第四章《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時,根據本章的知識特點,提前一周布置任務,查閱資料,分組合作,整理歸納,課堂上,針對重點內容,采用小組代表發(fā)言,同學互相交流,老師總結的方式,結束本章內容,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形成了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而且還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達到新課程的目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