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佑強
馬丁·艾米斯(1949---)是著名作家金斯利·艾米斯之子,被貝婁稱為“新生的福樓拜,再世的喬伊斯”。馬丁·艾米斯出道較早,24歲時發(fā)表小說《蕾切爾的文件》(The Rachel Papers,1973),獲得毛姆文學獎。1975-1979年在《新政治家》擔任編輯助理和編輯期間,先后發(fā)表了《死嬰》(Dead Babies,1975) 和《成功》(Success,1978)。80 年代以來,馬丁艾米斯發(fā)表了《其他人》(Other People,1981)、《鈔票:絕命書》(Money:A Suicide Note,1984)、《倫敦場地》(London Fields,1989)、《時光之箭》(Time’s Arrow,1991)、《信息》(The Information,1995)、《夜車》(Night Train,1991)、《黃狗》(Yellow Dog,2003)等多部長篇作品,牢固確立了其“文壇三巨頭”之一的文壇地位。但他屢次與布克獎擦肩而過,其獨特的后現(xiàn)代敘事“把戲”以及作品主題、個人生活卻使他在當代英國文壇一直飽受爭議。而小說《夜車》給人一種灰暗凄涼和惶惶不安之感,自殺仿佛是一輛夜車,載著你向黑暗加速而去。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近乎完美的女主人珍妮弗選擇殘忍地向自己頭部連開三槍,留下無比震撼人心的恐怖血腥場景,同時也留給了警官邁克等人一連串的為什么。為什么珍妮弗要以這么殘暴的方式對待自己的身體?自殺是心理和身體的問題,她的身心究竟遭遇了怎樣的危機?為什么珍妮弗身邊的親朋沒有察覺到一絲異樣?小說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但是書中體現(xiàn)的身體暴力,以及由此我們可以窺見身體暴力之后深藏現(xiàn)代“文明野蠻人”的種種精神生態(tài)危機:冷漠,變態(tài),工具理性,暴力,色情,金錢……,這些正是馬丁·艾米斯所“喜愛”的主題,借此來發(fā)人深思。作家本質上沒有惡意,而是希望現(xiàn)代人意識到殘忍的同時,認真思考避免殘忍冷酷的途徑和方法。如果透過層層表象看到作者的良苦用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馬丁·艾米斯深厚的人文情懷。
“小說家懲惡揚善的觀念,再也支撐不住了。骯臟下流的事情,當然成為我的素材之一”(何致和:3)1。因此色情暴力元素自然進入馬丁·艾米斯小說世界,可以說有些過于泛濫。這突出體現(xiàn)在其小說《夜車》中,小說中身體暴力元素貫穿小說始終,甚至成了小說主角。小說主人公珍妮弗生活在一個不確定的美國城市,這種不確定也就意味著暴力事件隨處可見。艾米斯是怎樣呈現(xiàn)這些泛濫成災的身體暴力呢?他巧妙地運用直敘與暗指兩種方式揭露令人發(fā)指的暴力事件。
艾米斯鐘意于直觀暴露身體被最直接摧毀的恐怖場景,一方面包含著對他人施暴,例如“我(女警邁克)見過年僅一歲被棍棒毆死的尸體;也見過九十歲還被輪暴奸殺的尸體;我還見過陳尸甚久,只能靠蛆蟲重量以推測死亡時間的尸體(06)”。充分顯示出現(xiàn)代社會的光怪陸離,慘絕人寰的暴力傾向。而讓人心寒的是,現(xiàn)實暴力只會比小說里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另一方面則是展示自虐現(xiàn)象,具體體現(xiàn)在主人公珍妮弗身上。珍妮弗身體亮麗美艷,完美到令人不知所措的地步,這是讓人愿意為之赴死的亮麗,是讓人愿意為之舍命的美艷,她卻選擇殘忍對待自己的身體,死的時候,“她全身赤裸地坐在椅子上,嘴巴長大,眼睛仍水汪汪的,臉上帶著一種天真的驚訝表情(13)”,她用三槍結束自己生命,這一方面表明其就死的決心,一方面表明其對美麗身體的極度憎惡。由此激發(fā)讀者深思,現(xiàn)代西方世界讓人陷入冷徹入骨的絕望。而另一位男人婆女警邁克對自己的身體同樣施暴,她因酗酒導致肝臟出現(xiàn)問題,“如果要解決這個毛病,唯一的辦法是器官移植,把整個肝臟換掉(50)?!彪m然兩個各方面差異巨大的女主人公,卻以不同的方式向自虐,這不但暗示出身體暴力事件普遍存在,同時殘缺的身體危機已經影響了當代人的心理。
艾米斯在小說《夜車》中多處平鋪直述血腥暴力場景,作者意在展示現(xiàn)代人對待身體的冷酷無情與隨意踐踏的態(tài)度。身體本是靈性與七情六欲的載體,卻在現(xiàn)代社會變成形同走獸可以被宰割與可研究的客觀物質對象?!八烙谛?、死于暴力、死于異?!聦嵣?,只要你不是死在加護病房或療養(yǎng)院之類的地方,你幾乎都會被解剖。(29)”身體成為由細胞、酸堿度、英寸和英鎊等來計量的東西,而與人區(qū)別于物最根本的特征---情感思維,毫無瓜葛。主人公詹妮弗自殺之后,身體被法醫(yī)保利解剖時:
那把電鋸繞行珍妮弗的頭蓋骨一圈,一根支桿被塞進頭頂骨下方,即將就要發(fā)出“?!钡囊宦曧?。……然而頭蓋骨還是被敲開了,那“啵”的一聲響得有如散彈槍在擊發(fā),又像是一聲駭人的咳嗽聲。(32)
“解剖也是一種強暴。(31)”珍妮弗的完美身體被現(xiàn)代科技與工具的“侵犯”下,變得支離破碎。留下來的只是數(shù)字與線條的組合“圖中的珍妮弗被畫成幾根線條:一條線代表軀干,四條線代表四肢,還有一個小圓圈代表頭部,上頭有個指示方向的小箭頭。簡單幾根線條,和她的身體是多么的天差地別啊。”(36),更別說與古希臘人矯健,強壯,健全的身體美相媲美了?,F(xiàn)代人被“塞得滿滿的頭腦,種類繁多而且相互矛盾的主義,過度的腦力活動,閉門不出的習慣,不自然的生活方式(丹納:222)。”所腐蝕,喪失了對于美的追求與感知,取而代之的是潛伏的憂郁,渺茫的希望,無窮的貪心,科技與理性的過度發(fā)展。馬丁·艾米斯通過這些身體暴力直觀展示與暗中隱喻,刺激讀者的視覺、感覺神經,并且引起讀者自覺反思自身與周觀后現(xiàn)代世界的種種精神危機。
現(xiàn)代文明“給人類帶來的生態(tài)危機,可能是一種人類內部的精神空間的危機(魯樞元:16)”。艾米斯展示現(xiàn)代人精神危機的另一方面——美的缺失?!鞍姿沟闹S刺作品所提出的根本問題是,池塘干涸之后那喀索斯會怎么樣?!保≧obert:542)意即當情感枯竭、價值觀顛倒、人際冷漠之后,美將何去何從?《夜車》中美的代名詞---珍妮弗“愈來愈美麗、愈來愈美艷,完美到令人不知所措的地步”(10),然而在她快樂、完美的生活假象下,內心卻早已支離破碎,對于這個世界百思不得其解之后,毅然決然地選擇向自己裸體連開三槍這一殘忍手段摧毀自己的身體,以色情暴力的手段回敬這個已被恐怖與色情吞掉的世界,因為“愈是暴力的手段,對于生者控訴的聲音就愈響亮”(179)珍妮弗要用這種極端殘忍的自殺方式向生者控訴: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中,“精神污染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人們好像成了被追捕的野獸;人們成了文明病的受害者?!鐣睦砭o張則導致人們的不滿,并引起了強盜行為、自殺和吸毒。(迪維諾:333)”。我們沿著小說敘述主線---邁克警官調查珍妮弗的死因,會發(fā)現(xiàn)珍妮弗留下了許多線索,她搞亂運算數(shù)據(jù),瘋狂亂買畫……,變換所有已知條件,但種種假象只是她走向死亡之際,留下的模式,“以為這樣可以讓生者有些慰藉”(180)。自殺前施展障眼法,想分散世人的注意,這樣所有神志清楚的人就永遠也不會想到事實了。這個舉止優(yōu)雅、和藹可親的完美代表,內心深處充滿著孤獨和悲哀,陷入莫名的的恐懼和困惑中,這種虛無感的存在是現(xiàn)代西方社會不可避免的現(xiàn)實。小說中貌似找不到過比珍妮弗快樂的人,聽不到比珍妮弗更幸福的人,沒有誰的生活比她更平靜穩(wěn)定,她是如此陽光燦爛??墒且坏┱娴倪M入她的內心世界時,那兒總是有一定的傷痛存在。
強烈的后現(xiàn)代荒謬感與情感缺席是艾米斯試圖給讀者帶來的另一精神沖擊。艾米斯小說里很多人物掙扎在人世間中極端的荒謬中,“一片尿布,也可以引起兇殺。以此類推:因為一個安全別針而引起兇殺,因為一點點臭掉的牛奶而引起兇殺”(157)。人們殺人已經不需要理由。他們走過馬路殺人,卻懶得帶理由過街?;恼Q至此,不正是現(xiàn)代社會的真實寫照嗎?而面對荒謬的世界,人們最終發(fā)覺自己根本找不到能夠治愈的友情、愛情、親情,只有一種發(fā)泄在自己身上的內傾的暴力,就像《夜車》中的邁克警官。身為女人的她,卻有個男性化的名字,而且“身高一百七十七公分,體重八十一公斤”(5),自認為不容易找到愛情,愛情也不容易找到她,愛情讓她漂浮不定,而自己又無法忍受這樣的不穩(wěn)定。所以她只有全身投入警察事業(yè)中,“我大概處理過上千件不明原因的死亡案件,而且大部分是自殺、意外事故或者疏于照料。因此我?guī)缀跏裁磮雒娑家娮R過了:跳樓的、分尸的、掩埋的、沉在水中的、渾身是血的、浮在水面的、舉槍自盡的、爆炸致死的?!保?)這樣荒謬的人物設定,顛覆了讀者對以往小說中的形象認知。“見多識廣”的她自然而然“一旦你警察當久了,看的事情多了,最后你一定會被某種惡習所吸引,染上賭博、吸毒、酗酒或縱欲等毛病……至于我,眾所皆知,是酗酒的問題?!保?7)邁克借助于酒精讓自己內心變得麻痹,很小就被父親糟蹋的她早已看透:
“我們不會評斷你,之所以不會評斷,是因為無論你做了什么,都還離真正的窮兇極惡有一段距離。你善良極了,你并沒有強奸嬰孩,然后把嬰孩砸向墻壁。你并沒有為了尋開心而把八十歲的老人砍成肉醬。你真的很棒,無論你干了什么,我們都很清楚你可能做的事情,還有你尚未做的事。換句話說,我們對于人類行為的標準,可以說已實在低到不能再低的地步?!保?04)
在現(xiàn)代社會中,被荒誕、冷漠與暴力等精神生態(tài)危機表征困擾下的人們,就像邁克一樣,對于人類社會的絕望恐懼感不斷逐漸茁壯,“我(邁克)敢發(fā)誓,這簡直就像懷孕的感覺。我體內的那個恐怖東西是活生生、健健康康的,而且正在不斷地成長壯大”(119)。現(xiàn)代人類的精神生態(tài)被“西方近代哲學打破了,理性與感性的,抽象和個別的、知覺和思維的、直覺和分析的,不再是和諧的整一,而呈分裂狀態(tài)”,并且“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這種分裂愈演愈烈”(劉文良:47)。
生態(tài)主義者認為,自然大宇宙和人類精神之小宇宙是相似的,是相通的。人類的精神生態(tài)問題的癥結與人類自然生態(tài)間題的癥結是同源的,都源于人類對自然的漠視和對理性的過度信賴?!叭祟惐仨氁陨鷳B(tài)中心主義為思想基礎,打通自然與文化的界限,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人對人的壓迫同人與自然的不平等以及人對自然的壓迫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胡志紅:45)。艾米斯在小說《夜車》中一再描繪人類荒誕可笑、凄涼苦楚的景象,這實際上是一種生態(tài)意識覺醒的外化。作者外化旨在提醒人類尊重人類天性的必要性,敦促人去思考平衡人類的自然天性與社會道德、法律等的要求之間關系的路徑。然而艾米斯不免落入悲觀主義的境地,他筆下的每個人都要面對由生態(tài)失衡所引發(fā)的問題,傳統(tǒng)的文明幾乎被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擊碎,它被人與人之間的猜疑、冷酷、暴力、荒謬踏成了碎片,除了繼續(xù)生活,人類別無選擇。無論是宏觀環(huán)境生態(tài)還是微觀精神生態(tài)全都失衡了,大多數(shù)現(xiàn)代派小說家和哲學家未能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自殺成了現(xiàn)代的一種風尚,越是大城市,自殺越受到歡迎:
自殺是一輛夜車,載著你向黑暗加速而去。若不是違背自然規(guī)律,你是不會這么快就到達那兒的。你替自己買張車票,登上列車。這張車票讓你付出你所擁有的一切,而它居然只是一張單程票。這輛車帶你進入黑夜,然后把你留在那兒。它是一輛夜行的列車。(83)
已經登上夜車以及即將登車的乘客,跟隨著夜車駛向虛無、死亡、黑洞。所以一切都是無法逃脫的模式,全都是典型,“是的,一切都是狗屁”(184)。一直尋找珍妮弗為什么自殺的人們,只能如邁克警官一樣“我們轉了一圈,就要回到原點了”(172)。
雖然小說《夜車》被贊為艾米斯最為驚心動魄,直睹生命面貌的細致作品。但他一貫暗黑,黃暴的書寫方式也讓他毀譽參半。在《夜車》中馬丁·艾米斯繼續(xù)以荒誕的書寫以最無情的方式指出了人類生存以及人類未來的慘狀,可是他的目的不是希望人類真的就這樣毀滅?!斑@恰恰是在浮躁之后的沉靜和理性的反映……新的思維模式的建立將會在浮躁和喧囂之后誕生?!保▌⒔ㄜ姡R丁·艾米斯正是希望以殘酷的書寫刺激人類正確地認識自己,回歸人類的真實情感,以求擺脫荒誕可笑與凄涼可憐的后現(xiàn)代困境,正是他的從不掩飾,讓讀者在精神上直面丑陋的世界與自己,進而自省如何凈化人類精神生態(tài),力圖規(guī)避更普遍嚴重的精神生態(tài)危機。就沖艾米斯深厚的人文情懷,他的作品也是非常值得我們細讀研究。
注 釋
1.本文譯文均引自于何致和譯《夜車》一書,以下皆在引文后標出頁碼,此后不再累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