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東 王毅
[摘? ? ? ? ? ?要]? 傳統(tǒng)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難以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發(fā)揮。通過文獻分析發(fā)現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對教學效果有一定的正向推動作用,探討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如何應用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并分析這種教學模式在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 ? 鍵? ?詞]? 混合教學;藍墨云班課;計算機應用基礎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153-03
近年來,各種新的教學模式在世界范圍內興起,如混合教學、翻轉課堂、探究式學習等,這些教學模式對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zhàn)。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中職院校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對提高學生的信息化水平及工作后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而現階段,大多數中職院校對這門課程采用的還是“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枯燥乏味,難以提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而混合式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既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性,又能體現教師對課程的主導性,能夠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各種網絡平臺的興起,使優(yōu)秀教學資源易于獲得,基于平臺的課程管理也變得更加人性化,這些都為推進混合教學提供了便利。本文旨在探討基于藍墨云班課教學模式的具體設計,以及這種模式應用于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優(yōu)點和應注意的問題。
一、概念界定
(一)混合教學
對混合教學具有多種不同的定義。何克抗教授認為:“所謂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在線學習(e-Learning)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既要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使兩者優(yōu)勢互補,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1]”田陽、杜靜、黃榮懷認為“混合教學的概念是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使得教學和學習的各要素有機融合,形成協(xié)同聯(lián)動機制,促進教學或學習穩(wěn)定、持續(xù)、有效的進行,達到完成學習目標并獲得相應的學業(yè)成就”[2]。從以上的概念可以得出混合教學是一種“線上線下結合”,既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優(yōu)勢互補的教學模式。
(二)藍墨云班課
“云課堂”是基于云計算技術的一種高效、便捷、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課堂形式。使用者只需要通過互聯(lián)網界面,進行簡單易用的操作,便可快速高效地與不同用戶同步分享語音、視頻及數據文件。[3]云課堂是在信息化迅速發(fā)展背景下誕生的產物,它的便利性和實用性為師生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深受廣大師生喜歡。現如今,為了適應教學信息化發(fā)展,出現了很多“云課堂”的網絡平臺和APP,比如“網易云課堂”“超星學習通”“智慧職教城”“藍墨云班課”等。藍墨云班課作為“云課堂”網絡平臺的一種,有網頁版和手機APP版本兩種模式,為移動學習帶來了便利,更利于推進混合教學。同時,班級管理簡單,教師可以通過手機注冊就能建立多個班課,而學生通過教師建立的班課號就能加入相應的班課。藍墨云班課還利用人性化的模塊設計,在“資源”模塊上,教師可以發(fā)布各種資源,包括自制的視頻、課件以及網絡轉載的各種資源等。在“成員”模塊,教師可以按學號對學生進行排列,雙擊某個學生名字就能顯示該學生最近活動的詳細情況,這些情況會以統(tǒng)計圖標的形式顯示出來,一目了然,教師還可以在這里發(fā)起簽到,每次簽到會自動生成缺曠和出勤學生名單。“活動”模塊具有更加豐富的功能:“投票問卷”可以在班上發(fā)起對某個問題的問卷調查,便于教師掌握學情,“頭腦風暴”可以發(fā)起現場對某個問題的熱烈討論,作用類似于“彈幕”;“課堂表現”是教師隨機抽取或者指定學生回答問題的必備工具,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作業(yè)/小組任務”用來發(fā)布教師布置的課堂或者課后作業(yè),這些作業(yè)學生可以小組或者個人的形式作答,且批改方式靈活多樣,可以學生互評、教師評價或者教師指定專人評價;“測試活動”可以發(fā)布教師事先做好的試卷,教師可以事先設定答題的標準答案,學生做完試卷后會馬上得出分數。藍墨云班課還具有強大的統(tǒng)計功能,使用者可以利用“導出/報告”模塊,導出某個班級這個學期的經驗值總數,學生的經驗值和學生平時參與班課各種活動的情況息息相關,且每個項目經驗值的權重能夠更改。
總之,藍墨云班課是一個簡單實用的云課堂網絡平臺,它兼具資源上傳、作業(yè)布置和批改、考勤管理、課堂活動發(fā)布、測試等豐富的功能,同時其人性化的界面設置、便捷的班級管理及與移動終端同步信息的功能,為我們利用藍墨云平臺推進混合教學帶來便利。
(三)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
基于藍墨云的混合教學模式,是這樣一種教學模式,它依托藍墨云班課,在課前,教師在線上上傳資源和設計課前練習,學生觀看并完成練習,教師根據課前的學情分析,總結出本節(jié)課程的難點。在課堂上教師還是教學的主導者,教師只講解課程的重難點,給學生預留足夠的時間完成各種課堂活動以突破重難點,下課后在平臺上布置作業(yè),通過批改作業(yè)及在論壇對學生及時答疑解惑,促進學生知識的鞏固。
二、文獻綜述
筆者以“混合教學”和“藍墨云班課”為主題在中國知網進行搜索,一共發(fā)現16篇相關文章,其中2018年占了12篇,2017年占了4篇,可以看出“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是一個近兩年逐漸被重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這些文獻的研究大概分為以下幾方面,解偉等人從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后練習、考核體系幾個方面描述了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在藥理教學中的改革與實踐,并認為這種模式使學生的學習目標從傳統(tǒng)的要我學轉化成我要學,最終實現雙贏。[4]張偉運用藍墨云班課平臺對“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的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構建了“三課融通,雙線互融”混合式教學模式,成功打通了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壁壘,有效監(jiān)督了學習進程和效果,實現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5];夏利華研究基于藍墨云平臺移動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認為建立藍墨云班課實施移動信息化的多元混合式教學改革效果顯著,可以實現跨課程、跨學科、跨專業(yè)的移動信息化平臺開發(fā)與建設,使信息化手段更好地為教學服務[6];王曉楊認為將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設計主要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即:課前自主預習;課中知識傳授和理解;課后的知識內化和知識的拓展延伸;還探討了這種模式應用于病理學課堂教學的意義,認為這種模式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課堂信息量大、學習內容不易消化、教學進度難控制、學習效果難保證的教學弊端[7];楊巍探討了藍墨云班課及O2O混合教學模式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提出這種模式包括課堂講授、在線學習、線下討論及答疑等三種形式,巧妙地實現了原來傳統(tǒng)課堂中無法實現的環(huán)節(jié),在活躍了課堂氣氛的同時,很好地將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8]。
從以上的文獻分析可以看出,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在多門學科中的應用都能夠促進教學效果,這些文獻從不同環(huán)節(jié)和方面解析了這種教學模式,還對這種模式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意義進行了正向論證,探討了藍墨云班課與不同的學科結合構建的不同混合教學模式且都能取得良好效果;同時,證明了這種模式應用于移動信息化的多元混合式教學改革效果顯著。這些論證足以證明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效果同樣具有促進作用,且對該模式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具體教學模式設計提供了參考。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學科,因其學科的特殊性,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設計應該以把握學情為前提,以突破難點為關鍵,這樣才能適應課程性質,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設計
混合教學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把資源發(fā)布在網絡平臺供學生自學,學生在課前就掌握了下節(jié)課的大部分知識,這樣在課堂上教師就不需要過多重復講解,給學生留下了充足的課堂時間突破重難點。當然,有別于翻轉課堂中教師的“絕對放權”,混合教學還是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結合課前學生的學情,然后有的放矢,在課堂上逐步攻破重難點,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藍墨云班課的人性化和操作便利性為開展混合教學搭建了良好平臺,使得混合教學的推進簡單且效果明顯。在計算機應用基礎中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設計如圖所示:
(一)課前
教師要根據下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然后根據教學計劃來準備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視頻、教學課件,也可以是便于學生理解課程內容的網頁或者視頻鏈接等,教師需要通過藍墨云班課的“資源”模塊上傳這些資源。
為了便于把握教學重難點,教師還要設計課前練習。這些練習可以全部設計成選擇題以便于統(tǒng)計結果以及減少教師工作量,教師可以事先設定好選擇題的正確答案,并把題目發(fā)布到藍墨云班課“活動”模塊下面的“投票問卷”中,學生回答后系統(tǒng)會自動生成每道題的回答正確和錯誤人數,回答錯誤人數較多的題,就是教師課堂上應該講解的重點和難點。為了課堂上能突破重難點,教師需要設計課堂練習并連同練習需要的附件上傳到藍墨云班課“活動模塊”的“作業(yè)/小組任務”里面,并事先對班上的學生進行分組,等到課堂上再向全班發(fā)布該作業(yè)。
通過基于藍墨云班課的各種課前活動準備,學生掌握了大部分知識,教師也對教學重難點有了把握,這就為線下的課堂教學打好了基礎。
(二)課中
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藍墨云班課“成員”模塊里的簽到功能對學生進行簽到,防止學生逃課。由于學生在課前對知識已經進行了自學都比較了解,教師只講解重難點,為學生課堂練習預留了足夠的時間,學生也不再是對教師講解的機械模仿,取而代之的是對完成學習任務的“摩拳擦掌”,學習熱情高漲。
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以及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藍墨云班課“活動”模塊的“課堂表現”抽取學生回答問題,抽取學生的方式也是多樣化的,可以是隨機抽取、指定某一個或者幾個同學、多個同學舉手在選取其中幾個同學等方式。
教師在藍墨云班課發(fā)布課前準備好的練習,這些練習專門針對課程重難點,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且課前已經對學生進行了分組,小組內的成員可以進行相互的探討,有利于提高學生溝通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作業(yè)完成后,可以進行小組展示,教師對展示的作品進行評價,對出現的問題再次講解,有利于鞏固知識。
(三)課后
教師可以通過藍墨云班課發(fā)布課后作業(yè),這些作業(yè)應是教師針對本節(jié)課學生的知識薄弱環(huán)節(jié)而設定的。對作業(yè)的批改,藍墨云班課提供三種模式:(1)“教師批改”;(2)“指定人員批改”,這種模式教師可以在班上指定幾個人進行作業(yè)批改,有助于減輕教師工作量;(3)“學生互評”,這種模式是學生相互評價,可以指定每個學生評價作業(yè)的分數,學生通過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業(yè),對于比自己好的同學可以留言請教,對于比自己做得差的同學,可以留言對其輔導,這樣對促進全班的共同進步大有好處。任何學生對作業(yè)有疑問,也可以在藍墨云班課留言向老師進行請教,老師可以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加強師生交流互動。
四、優(yōu)勢和應注意的問題
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具有很多優(yōu)勢。譬如這種模式給學生預留足夠的課堂時間突破教學難點,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前發(fā)布練習,課中小組協(xié)作完成作業(yè),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采用過程化評價機制而不是僅僅以期末考試來評判學生更能彰顯公平,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等。但是在運用該模式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一)傳統(tǒng)教學觀念根深蒂固,采用混合教學模式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由于傳統(tǒng)的“教師演示學生跟練”的“小步練習”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且執(zhí)行混合教學模式后,教師需要在課前準備各種教學視頻、課件、練習、分析學情等,這些無疑會加重教師工作量,部分教師從自身利益出發(fā)不愿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使基于藍墨云的混合教學模式的開展受到一定阻力。
(二)缺乏完善的監(jiān)督機制,學生課下學習效果不能保證
雖然藍墨云班課可以以經驗值的方式獎勵觀看各種教學資源的學生,學生的最終成績也會和學生班課的經驗值密切相關。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且中職學生大多學習主動性欠佳,使部分學生對課前資源的學習“走馬觀花”,比如只是點開視頻不觀看、只下載課件賺取經驗值等。在這樣一種學習態(tài)度下,所謂的過程化評價也是成了學生賺取經驗值謀取期末高分的形式,學生的學習效果得不到保障。
(三)課堂中難以兼顧每個學生,“搭車”現象嚴重
在課堂上,教師的提問和師生互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兼顧到每一個學生。雖然藍墨云平臺有多種抽取學生參與互動的功能,但是畢竟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互動,部分學生在課堂一直保持沉默,難以融入課堂。且采用小組作業(yè)的課堂活動方式,會出現“搭車”現象,小組中優(yōu)秀的學生會被多次推薦,而后進生不會參與小組討論和展示,使得后進生的學習效果無法保障。
五、結論
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教學模式應用于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有一定的效果,藍墨云班課本身的便利性和人性化設計使得教師易于推廣混合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既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也可以保障教師在課堂的主導地位,使教學圍繞教學目標有序進行,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9):10-18.
[2]田陽,杜靜,黃榮懷.面向混合學習的學習與社交協(xié)同策略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8(5):8-14.
[3]顏天明.基于云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18(17):58-59.
[4][7]王曉楊.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中職護理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2018(14):129-131.
[5]張偉.基于藍墨云班課的“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混合教學研究[J].農產品加工,2018(23):95-96,99.
[6]夏利華.基于藍墨云平臺移動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8,39(10):180-182.
[8]楊巍.基于藍墨云班課的高等數學O2O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究:以沈陽工學院高等數學課為例[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30):183.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