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欽
摘 要:“電磁感應及其應用”是江蘇高考計算題中最重要的考點之一,近十年中考察了八次,從考查的內(nèi)容、方法、結(jié)果等視角去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該專題的考查以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能力為主,題目常常以實際應用為背景,難度不大,涉及面廣,這就要求學生擁有科學思維并理解各個模塊的內(nèi)在規(guī)律.通過這部分計算題的復習,可以幫助學生構(gòu)建高中物理的知識版圖.
關(guān)鍵詞:高考復習;電磁感應;啟示
文章編號:1008-4134(2019)19-0043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
1 2010-2019江蘇高考的規(guī)律
從考查內(nèi)容看: 2010、2014、2017三年考察的是導體桿在磁場中做非勻變速運動的情況,其中在2010、2014兩年的情境中,導體桿最終做勻速運動;2013、2015年考察了固定線框在均勻變化磁場中的情況;2016年考察了導體桿、線框在勻強磁場中做勻速運動時的電路情況;2018年考察的是導體桿在多個力作用下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2019年考察的是由線圈形變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感應電流及整個閉合回路的情況.
從考查方法看:電磁感應和動力學、恒定電流、磁場、交變電流等多個模塊綜合考察,主要情景模型可以大體分成三類,雖然相應的考查方法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
(1)在導體桿、線框運動的情境中,結(jié)合運動狀態(tài)(一般針對剛進出磁場或勻速運動時)對其進行受力分析,從而求解安培力或其他力;
(2)通過導體桿、線框的運動情況、安培力求解感應電動勢、感應電流,從而得出整個電路中的電功率、電熱或通過電路的電荷量;
(3)利用動能定理求解整個過程(通常含有非勻變速段)的能量轉(zhuǎn)化情況;
(4)在有外接電源的情況下,結(jié)合全電路歐姆定律和安培力公式、楞次定律對導體桿、線框進行受力分析,從而判斷導體桿、線框的運動狀態(tài);
(5)利用磁通變化率求解感應電動勢、感應電流等,并結(jié)合有效值的定義求解非正弦、余弦式交流電的有效值.
從考查結(jié)果看:近十年中,計算題中對于電磁感應的考察難度較低,整體得分率比較高,特別是2019年江蘇試題中,考查了學生對于單一模型、單一對象、單一過程的理解,只要學生了解最基礎(chǔ)的規(guī)律都能順利解決.而2013年電流有效值的計算,2016年與萬有引力定律結(jié)合解決衛(wèi)星運動問題,2017年對于公式E=BLv中速度的理解是學生在解題時的易錯點.
2 對高中物理教學的啟示
2.1 啟示一:把握基礎(chǔ)概念 排除情境干擾
高考試題有很好的區(qū)分度,對于有些考題,學生在考試中常常不知所措,但是考后稍加提示,往往就能順利解決.例如,在剛剛結(jié)束的2019年江蘇高考中,第14題就是這樣,大部分學生覺得毫無難度,但還是有少數(shù)學生找不到切入點.
例1 (2019年江蘇高考14題)如圖1所示,勻強磁場中有一個用軟導線制成的單匝閉合線圈,線圈平面與磁場垂直.已知線圈的面積S=0.3m2、電阻R=0.6Ω,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0.2T.現(xiàn)同時向兩側(cè)拉動線圈,線圈的兩邊在Δt=0.5s時間內(nèi)合到一起.求線圈在上述過程中
(1)感應電動勢的平均值E;
(2)感應電流的平均值I,并在圖中標出電流方向;
(3)通過導線橫截面的電荷量q.
本題的情境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線圈由于形變,造成正對磁場面積變化從而導致磁通量變化,產(chǎn)生了感應電動勢和感應電流的問題.本題唯一的難點就是確定產(chǎn)生電磁感應的模型.公式E=BLv明顯不適用于本場景,但是運用公式E=nΔΔt時,部分學生無法確定磁通變化量,究其原因無外乎:
1.對于=BS中面積的理解還不夠準確,沒有意識到當線圈形變時,正對面積發(fā)生了改變;
2.對于“線圈的兩邊在Δt=0.5s時間內(nèi)合到一起”這個條件的理解不夠,沒能分析出當兩邊合到一起時,線圈的正對面積應該是零.
對于類似基本概念、模型的理解考查在高考中多次出現(xiàn),比如2017年江蘇高考的第13題就是考查學生對于公式E=BLv中速度的理解,2015年江蘇高考的第13題,就是重點考查學生對于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含義理解是否準確.
課程標準中也強調(diào),物理觀念的形成,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規(guī)律的運用是逐步完成的.看似簡單的公式,學生想要記住并不難,但是想要真正準確、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還需要學生自己分析、猜想、討論、驗證.
在新授課中,如果帶著學生一起做過“跳繩發(fā)電”這個實驗活動的話,那么學生在遇到2019年江蘇高考第14題時,肯定不會覺得陌生.由此設(shè)想:不僅在新授課的教學中要注重概念、規(guī)律的探究過程,在高三復習過程中,不妨結(jié)合具體情境或者設(shè)計相關(guān)實驗,讓學生重新親歷一次,雖然復習進度可能會慢下來,必要的過程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相應的規(guī)律.
2.2 啟示二:明確過程特點 選擇正確方法
對于電磁感應的考查,常常以直線運動為載體,但是直線運動還可以分成勻速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通??梢詮囊韵聝蓚€角度切入:(1)速度恒定,根據(jù)E=BLv得出感應電動勢;(2)合力為零,通過受力分析,計算安培力的大小.
勻變速直線運動通常也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切入:(1)通過牛頓運動定律,分析、解決物體的運動問題;(2)通過加速度求出合外力,再由受力分析求出安培力.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則通常是結(jié)合整個系統(tǒng)的功能關(guān)系、能量轉(zhuǎn)化情況來求解.比如:
例2 (2014年江蘇高考13題)如圖2所示,在勻強磁場中有一傾斜的平行金屬導軌,導軌間距為L,長為3d,導軌平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θ,在導軌的中部涂有一段長為d的薄絕緣涂層.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與導軌平面垂直.質(zhì)量為m的導體棒從導軌的頂端由靜止釋放,在滑上涂層之前已經(jīng)做勻速運動,并一直勻速滑到導軌底端.導體棒始終與導軌垂直,且僅與涂層間有摩擦,接在兩導軌間的電阻為R,其他部分的電阻均不計,重力加速度為g.求:
(1)導體棒與涂層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2)導體棒勻速運動的速度大小v;
(3)整個運動過程中,電阻產(chǎn)生的焦耳熱Q.
本題中導體桿的運動過程較多,先是在導軌上做變加速運動直至勻速,接著在絕緣涂層段做勻速直線運動,最后又回到導電軌道上做勻速運動.雖然每個過程難度都不大,但是正確選擇相應的過程或狀態(tài),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并不容易.
物理的核心素養(yǎng)“科學思維”要求學生能從物理學的視角理解客觀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內(nèi)在規(guī)律及相互關(guān)系.想要在復雜的情景中準確找到解題的切入點,就要求學生必須能夠深刻理解各種解決方案的適用范圍.例如本題第2問中,由于缺少運動時間,所以不能使用運動學規(guī)律求解速度大小,從而只能選擇通過安培力來求解勻速運動時的速度.第3問中,由于導體桿一開始做的是非勻變速直線運動,感應電動勢和感應電流均不斷改變,而且變化規(guī)律很難定量表達,所以難以使用焦耳定律直接求解電阻產(chǎn)生的焦耳熱,只能選擇通過整個系統(tǒng)的功能關(guān)系來求解.
在高三復習中,學生已掌握的方法不少,而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使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解題方法同樣重要.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會用,還要了解各種物理方法的局限性,這樣的選擇也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規(guī)律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提升自己的科學思維.
2.3 啟示三:緊扣核心線索 拆解考題模塊
電磁感應相關(guān)計算題涉及受力分析、直線運動、功能關(guān)系、恒定電流、磁場等多個模塊的知識,而且同一個物理量往往會在多個模塊中出現(xiàn).解題時就要求學生先將物理問題按模塊拆解,再從信息完備的模塊出發(fā),逐個解決各模塊的問題.在此過程中,連接各個模塊的橋梁尤為重要.
例3 (2018年江蘇高考13題)如圖3所示,兩條平行的光滑金屬導軌所在平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θ,間距為d.導軌處于勻強磁場中,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與導軌平面垂直.質(zhì)量為m的金屬棒被固定在導軌上,距底端的距離為s,導軌與外接電源相連,使金屬棒通有電流.金屬棒被松開后,以加速度a沿導軌勻加速下滑,金屬棒中的電流始終保持恒定,
重力加速度為g.求下滑到底端的過程中,金屬棒
(1)末速度的大小v;
(2)通過的電流大小I;
(3)通過的電荷量Q.
在本題中,雖然始終沒有提及安培力,但是第1問中,通過導體桿的運動狀態(tài)分析得出:mgsinθ-F安=ma,再通過F安=B2L2v/R求出導體桿的速度大小;第2問中,也是通過F安=BIL求出電流的大小,由此可見安培力是串聯(lián)整道題的隱形線索.
縱觀近十年的江蘇高考題,在計算題中考查導體桿、線框在磁場中運動的模型一共7次,除了2012年江蘇高考第13題第2問直接求解安培力,2016年江蘇高考第13題沒有涉及外,其他各題都是利用安培力為線索來解決問題.總結(jié)發(fā)現(xiàn),安培力主要可以串聯(lián)以下四個方面的知識:
(1)參與受力分析,連接受力情況和運動狀態(tài);
(2)通過F安=B2L2v/R,連接安培力和物體的速度;
(3)通過F安=BIL,連接恒定電流和動力學相關(guān);
(4)利用W安=-Q焦,來分析情景中的功能關(guān)系.
所以在平時的復習教學中,可以從安培力入手,穿針引線,幫助學生串聯(lián)起各個模塊的知識,構(gòu)建高中物理的知識版圖,解決相關(guān)的問題.
綜上所述,對于有些問題,學生雖然看上去“一聽就懂,一點撥就會”,但是離真正能獨立解決問題還有不小的距離.“知道概念”“記得公式”并不是真的掌握,只有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理清物理規(guī)律和方法的來龍去脈,建構(gòu)完善的知識版圖才能讓學生建立物理觀念,提升科學思維.
(收稿日期: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