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步芳 高娃
【摘 要】對抑郁癥群體進行文獻調研,分析抑郁癥病人的心理需求和行為特征,探索面向抑郁癥群體的產品設計方向。通過市場調研、問卷調研和訪談調研,深入探究抑郁癥群體的用戶需求。在此基礎上建立抑郁癥群體的用戶模型,并進行產品設計定位,從設計角度出發(fā),為抑郁癥人群提供更科學和有效的幫助。
【關鍵詞】抑郁癥群體;產品設計;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TB47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8-0201-03
在現(xiàn)今科技和經濟飛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心理壓力逐漸增加,醫(yī)療機構、學校均在逐漸完善心理精神方面的相關建設。與此同時,抑郁癥開始受到社會的重視,市場上也出現(xiàn)了線上心理咨詢等服務。抑郁癥并非單純的情緒問題。抑郁癥群體需要承受的不僅是自身心理壓力等,有時候還需要承受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
有指導的、科學的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原則上均能夠幫助抑郁癥群體恢復。但由于抑郁癥群體的大部分人都具有心理敏感特征,很有可能因為一些細小因素導致突然失控或者情緒反彈,自行斷藥等。所以可使用一些外界力量如行為干涉、認知干預來幫助抑郁癥群體。因此,從產品設計角度來看,為抑郁癥群體進行設計需要精準的用戶調研,從而篩選需求確定功能,通過使用有效產品幫助用戶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一個穩(wěn)定的狀態(tài)。
一、面向抑郁癥群體產品的設計方向分析
(一)抑郁癥群體的行為表現(xiàn)和心理特征
抑郁癥人群的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無熱情,無動力??此剖瞧胀ǖ那榫w低落,但事實并非如此。這類人群通常伴有失眠,入睡困難,早醒等睡眠問題,注意力不能集中,對于生活沒有動力。輕微抑郁癥患者一般表現(xiàn)出對工作沒有動力、找不到生活樂趣等狀態(tài)。嚴重抑郁癥患者則往往具有喪失求生欲、失去活力、缺乏意志力、執(zhí)行力低等表現(xiàn),更甚者已達到生活不能自理的狀態(tài)。
抑郁癥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心境低落、自卑抑郁、悲觀厭世。發(fā)病時,有難以忍受的心理痛苦[1]。抑郁情緒嚴重通常伴有焦慮、罪惡感,在輕度或重度上有過自殺念頭,對自我有消極看法[2],甚至會不斷負性自我加工從而導致惡性循環(huán)[3]。同時,快感缺失也是近年來判定抑郁癥的癥狀之一[4]。抑郁癥病人對快樂、積極、愉悅等正向情緒敏感度比正常人更低。強化敏感性理論(ReinforcementSensitivityTheory ,RST)認為,大腦中有兩大系統(tǒng)調控人的動機性行為和情緒,即行為激活系統(tǒng)和行為抑制系統(tǒng)。行為激活系統(tǒng)對獎賞、非懲罰、避免懲罰刺激敏感。該系統(tǒng)被激活時將導致個體行為的激活,從而體會到正向情緒。例如愉悅、興奮等。而行為抑制系統(tǒng)對懲罰、非獎賞、新奇刺激敏感。當該系統(tǒng)被激活時個體將產生回避性行為,例如憂傷、恐懼等[5]。研究普遍認為,抑郁癥病人的行為抑制系統(tǒng)更容易激活,這也和快感缺失相吻合。抑郁癥患者更趨向于負性情緒。
(二)設計方向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發(fā)現(xiàn),為抑郁癥群體進行設計需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抑郁癥群體本身特征;另一方面需要深入探究抑郁癥發(fā)展的時間維度,將時間分段提取其中的核心內容轉化為有用信息[6]。面向抑郁癥群體的產品設計可以根據(jù)抑郁癥群體在不同的階段時期進行具體的定位。根據(jù)其具體時期狀態(tài),設計產品功能。從時間維度來看,抑郁癥可劃分為三個不同時期。
第一時期為抑郁情緒。這個時期用戶可能只是心情長期低落,并不能夠確定為抑郁。這種抑郁情緒可能是多方作用的結果,例如激素紊亂、壓力較大等。對于這種情況,通過專業(yè)醫(yī)生的詳細診斷或者心理疏導即可緩解。但這一時期通常都不會引起重視,大部分處于這個時期的患者都會抗拒看醫(yī)生,認為自己只是暫時性情緒問題。
第二時期為抑郁狀態(tài)。這個時期為抑郁最嚴重時期,患者基本處于無活力、悲觀厭世狀態(tài)。在這一階段使用輔助治療是沒有效果的。對處于這一階段的患者,運動、冥想等已不能成為治療方法,而轉變成為一種負擔,甚至可能引起患者的情緒反彈?;颊弑仨毴メt(yī)院接受專業(yè)治療,例如服用藥物等。
第三時期為康復期。處于這一時期的患者大部分已經接受過醫(yī)院治療,具有足夠的活力和行動力,趨向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颊咭话銜鶕?jù)醫(yī)生建議自發(fā)進行鍛煉,維持一個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或在醫(yī)學治療上醫(yī)生也會使用一些輔助治療。例如讓患者聽音樂,看一些圖片或者進行運動。在康復期的患者大多已能夠正向積極地面對和抗爭抑郁癥,有主觀意向去使用一些輔助工具治療??祻推谑沁m合產品設計參與幫助患者恢復的時期,因為這個時期抑郁癥群體有主觀意向去使用產品,產品也能夠有效起到幫助效果。
二、設計調研
(一)市場調研
現(xiàn)階段市場上面向抑郁癥群體的產品大致可分為兩類。其一是為專業(yè)醫(yī)用咨詢的app產品。這類咨詢app通過與醫(yī)院合作,為醫(yī)生和患者提供了一個可交流的平臺。這類app產品既包括面向多種疾病種類的綜合性平臺,也包括只針對某一種類疾病的交流指導平臺。例如,“恩恩心理醫(yī)生”app即是精神心理方面的專業(yè)咨詢平臺,有需要的用戶可在下載app后直接與醫(yī)生在平臺上進行交流。另一類是帶有故事色彩和娛樂性質的app產品,此類型的app用戶一般年輕人居多。例如,“一罐”“解憂暖心喵”等。這類app界面色彩豐富,畫面唯美。用戶可以用寫信形式傾訴自己的內心,通過隨機或指定投放給其他用戶,收到后用戶可以選擇回信。同時,這類app還具有傾訴型功能,可以實現(xiàn)匿名、非匿名投放小故事等。這類app產品主要為用戶提供一個抒發(fā)情緒的渠道。解憂暖心喵app可以與用戶通過對話進行交互,如與“暖心喵”對話、聽故事、心理測試、參與線上社交活動等,能夠記錄用戶的情緒和心情。
此外,VR目前也逐漸成為幫助治療抑郁癥的一種手段。病人通過佩戴頭盔或是眼罩看到虛擬3D場景,這些場景一般會選擇顏色鮮艷的風景照或溫暖美好的場景。
(二)問卷調研及其分析
不同的顏色和材質會暗示和引導用戶,且對于顏色和材質的選擇能夠影響用戶的感性需求[7,8]。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針對抑郁癥群體進行產品意向調研,從色彩、材質、風格等設計角度深入探究用戶的使用需求。共發(fā)放67份問卷,回收有效數(shù)據(jù)39份。問卷主要針對抑郁癥群體青睞的顏色、材質和風格進行調查,數(shù)據(jù)如圖1所示。
如圖1 a)所示,56.41%的調研對象選擇了溫柔低調的顏色布局,如莫蘭迪色,色相相近的顏色搭配。個別用戶選擇了其他,具體喜愛的顏色分別如下:淺黃、淺綠、紫色、暖色系。從用戶選擇可以看出,他們更加偏愛暖色調、灰度高、視覺沖擊較小的顏色搭配。如圖1 b)所示,71.79%用戶更加偏愛木制的材質。在外觀上,木制的產品所占優(yōu)勢較大,市面上也有許多木制裝飾品深受人們喜愛。同時在佩戴感上,親和無異物感的硅膠質地緊隨其后,所占比例為38%。圖1 c)數(shù)據(jù)顯示,用戶在風格選擇上,復古風格所占比例較大,達到56.41%,大部分用戶更加偏愛復古風格。與材質調研有所對應,在家具或軟裝上,部分也會使用木制材質來進行復古風格的體現(xiàn)??梢钥闯?,在外觀上用戶會傾向于比較有特點、帶有情懷的風格。
通過分析抑郁癥人群青睞的顏色、材質和風格等,能夠大致了解其喜好和對產品外觀的需求,可以作為參考運用到產品設計中。
(三)訪談調研及分析
尋找對象進行訪談,將訪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訪談對象是抑郁癥群體。與抑郁癥群體進行訪談,獲得具體到個體的特征和需求。人群訪談問題整理如下:用戶當前的抑郁程度高低?是否看過醫(yī)生,當前治療為哪些?家人是否知道情況,有無為治療采取行動?是否進行過心理疏導,頻率為多少?有無進行輔助治療,有哪些?
通過對抑郁癥群體的訪談調研發(fā)現(xiàn),抑郁情緒較為嚴重的訪談對象處于家人知情且在服用藥物狀態(tài)。但會因為無人監(jiān)督、對抑郁專業(yè)知識了解有限而自行斷藥,從而導致抑郁情緒復發(fā)。抑郁情緒較輕的對象通常會采取向朋友傾訴或自我調解,但往往不會去醫(yī)院檢查或聯(lián)系專業(yè)心理醫(yī)生咨詢。
第二階段的訪談對象是與抑郁癥群體息息相關的專業(yè)心理醫(yī)生。目的是希望與專業(yè)醫(yī)生交流,能夠從產品功能設計方面獲得醫(yī)生的專業(yè)性建議和指導。訪談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某中醫(yī)院,訪談問題整理如下:對于抑郁癥患者一般會使用的治療手段?是否還會使用其他方式輔助治療?目前在治療方面醫(yī)學技術上已達到什么程度?對于為抑郁癥群體進行產品設計有什么建議?
通過與專業(yè)醫(yī)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抑郁癥患者的治療通常以服用藥物為主。除此之外也會進行一些輔助治療,如讓患者聽音樂、看圖片,進行類似于瑜伽的鍛煉等。目前診斷方法還是選擇讓抑郁癥患者使用一些量表測試和根據(jù)患者自我的描述進行診斷,并沒有非常準確的生理指標來作為依據(jù)為抑郁癥群體診斷。為抑郁癥群體進行產品設計可以考慮針對抑郁癥患者的第三階段(即康復期)進行。
(四)用戶模型及產品設計定位分析
1.用戶模型。針對抑郁癥群體進行產品設計時,需要考慮的不僅是這一整類群體,還要具體細化這類人群。通過上述調研,設計用戶模型處于恢復期狀態(tài),抑郁情緒比較嚴重,處于沒有完全失去行動力和意志力的情況下。建立人物角色如圖2所示,并進行了用戶模型基本特征描述。明確用戶模型后,可以確定用戶一般會通過一些行為手段維持身體機能運作。使用產品的場景一般是在家中或戶外運動區(qū),是用戶認為較為舒適放松的環(huán)境。
2.產品設計定位。產品定位可考慮為面向處于康復期的抑郁癥人群的陪護性產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穿戴式產品,直接與用戶進行接觸。另外一部分為功能app輔助指導用戶進行一些康復訓練。佩戴產品選擇帶有親切感的、舒適自然的材質,采用可持續(xù)綠色化設計[9,10] 。產品可檢測用戶生理數(shù)據(jù)。配合數(shù)據(jù)定向改變用戶的康復訓練課程。對于用戶在康復期的鍛煉需求,可給出一些指導性鍛煉和運動的建議。對于抑郁癥用戶在康復期的訓練,穿戴式產品所檢測出的數(shù)據(jù)可直接在手機終端上顯示并且長期記錄,以便于用戶查看。在正常情況下,穿戴式部分可作為裝飾品佩戴。在app設計上采用色彩豐富的界面和較為可愛生動IP設計相結合,以便于凸顯app功能設計的人性化,提升用戶體驗感。
三、結語
近年來因抑郁癥而自殺的消息引起大眾關注,當前的物理治療在科學上是可以根治這類疾病,但有一部分抑郁癥群體至今仍然在飽嘗抑郁癥所帶來的痛苦。隨著工業(yè)設計所涉足的領域越來越廣,可以嘗試從設計角度去幫助抑郁癥人群。相關產品也逐漸開始被應用于抑郁癥輔助治療中。本文通過對抑郁癥人群的深入調查研究,探索了產品設計幫助抑郁癥人群的切入點,并通過分析用戶模型和產品定位,為面向抑郁癥人群的產品設計創(chuàng)新提供了一定的指導。
參考文獻:
[1]李歡歡,謝蔚臻,李永娜.基于“心理痛苦”理論的眶額皮質介導抑郁癥自殺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5,23(07):1187-1195.
[2]李念,劉可智,雷威,陳晶,向波,梁雪梅.抑郁癥基本心理需求滿意度的特點及與人格的相關性研究[J].醫(yī)學與哲學(B),2017,38(12):58-61.
[3]王立菲.抑郁癥患者負性自我加工偏向的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7,38(12):58-61.
[4]劉文華,陳楚僑,黃敏兒.抑郁癥的內表現(xiàn)型:快感缺失及其測量方法[J].心理科學進展,2010,18(02):271-281.
[5]李念.抑郁癥患者基本心理需求滿意度、行為激活/抑制系統(tǒng)、人格特質的特點及對癥狀嚴重程度和臨床療效的影響[D].西南醫(yī)科大學,2018.
[6]師曄蘭,郁舒蘭,薩興聯(lián).產品設計中的“時間”思考[J].設計,2016,(17):22-23.
[7]陳楊威,郁舒蘭,李策,夏巍恒.產品材料與形態(tài)設計相契合的研究[J].大眾文藝,2016,(13):67.
[8]李晶.人機界面設計課程體系探討[J].設計,2018,(23):112-114.
[9]李若輝,關惠元.智能化時代基于技術密集度差異的企業(yè)設計創(chuàng)新路徑[J].科技進步與策,2017,34(19):107-113.
[10]任新宇,王倩.論綠色產品設計的特征及策略[J].設計,2018,(08):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