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千惠/重慶師范大學
筆者于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lián)螡h語教師志愿者,在此之前,在國內(nèi)亦有兩年英語教學經(jīng)驗。在筆者的任教期間,其中一個班級正同時開設了中文課和英文課,且學生均是初級入門的水平。中文課上使的是國家漢辦重點規(guī)劃教材《漢語樂園》,英文課使用的教材是《Happy House 1》,出于以下可比性,筆者望基于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上對兩種二語習得課堂上的教材進行對比:(1)兩套教材都屬于兒童教材,且針對的教學對象都是零起點或初級階段的二語習得者;(2)兩套教材都運用了繪本的形式,意在在學生在輕松自然的環(huán)境下進行二語習得;(3)兩套教材都具有一定的權(quán)威性,且在塞爾維亞使用范圍較廣,具有代表性。
以下為陳述簡便,將《漢語樂園》簡稱為《漢》,《Happy House 1》簡稱為《Happy》。
《漢》是由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出版,由劉富華等主編的兒童漢語綜合教材,適用對象為廣大海外漢語為零基礎的兒童,至今為止共開發(fā)出45個注釋版本。其中塞爾維亞語版《漢》由姚杰翻譯,薛亞男編輯,并由塞方專家Slobodan Novokmet、Biljana Simi?審定?!稘h》曾獲得“最受海外歡迎的兒童漢語教材”,且在塞爾維亞亦是使用范圍最廣的教材之一。全系列共有6冊,分3個級別,從“你好”、“謝謝”出發(fā),由淺入深,學習內(nèi)容逐漸豐富。整套教材的編寫始終遵循“寓教于樂”的趣味性原則,除基本的課文生詞講解和文化介紹外,還穿插了一系列的課堂活動,如唱歌、手工、漢字故事等等。在教材的最后的復習鞏固環(huán)節(jié)更是給學生們準備了可愛的貼紙,圖文并茂,活潑有趣,符合兒童學習特點。
《Happy》則為英國牛津兒童英語教材,是專門為英語初學兒童所編的教材,整套happy系列分為四個等級,分別 是 happy house ,happy street,happy world和happy earth。如題所見,四個等級的話題范圍逐漸擴大,循序漸進地提高孩子的英語能力。該套教材重視口語的訓練,全書話題內(nèi)容涉獵廣泛,貼近日常生活和熱門話題。全書課程多樣化,對話內(nèi)容真實明確,且課堂練習不同于國內(nèi)的英文教材,主要以故事表演、故事整合和聽讀等形式呈現(xiàn)。
教材的結(jié)構(gòu)框架可幫助讓師生從宏觀上了解該教材的大概的內(nèi)容,便于教學者備課,也利于學習者梳理需要習得的知識。兩套教材的結(jié)果框架對比如下:《漢》中分別是To Our Little Friends (塞爾維亞文)、人物介紹(插圖形式)、目錄(中塞文)、課文、單詞表、復習(重點句子和卡通貼紙);《Happy》則是課文目錄、人物介紹(插圖形式)、課文和歌詞。
兩套教材在整體框架編排上大致相同,都涵蓋了目錄、人物介紹、課文和附錄。在課程內(nèi)容設置上,兩者都有12個單元,課文都是從基本的問候開始,雖在具體設置上有所不同,但也都涉及了數(shù)字、文具、稱謂等日常生活內(nèi)容。
《漢》共有6個模塊,每個模塊中包含了兩個單元,筆者在塞進行漢語教學時,每個單元安排二至三課時不等,具體課時量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自行安排?!稘h》的課程設置大致可分為語言教學、文化教學、動手實踐三個部分:“Mo?e? li da ka?e??”(你能說嗎?)是課文和生詞的學習,每單元的重點句型將會在這個板塊中體現(xiàn);“Mo?e? li da poku?a??”(你能試試嗎)是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改編或拓展的對話練習,意在讓學生表演課文或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對話練習;“Nau?i da ?ita?”(一起讀)和“Nau?i da pi?e??”(一起寫)板塊則是學習拼音和筆畫或漢字,且隨著學習的深入,這兩個板塊的內(nèi)容數(shù)量難度也會有所增強。
在“Da li zna??”(你知道嗎?)則是一只穿唐裝的熊貓在介紹中國的國情和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節(jié)日等。“Hajde da uradimo”(一 起 做 )、“Hajde da pevamo”(一起唱)、“Vreme za pri?u”(故事時間)這三個板塊屬于操練環(huán)節(jié),包含了課堂練習、課堂游戲和課后故事等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以讓學生更多元化的感受中文的魅力。
《Happy》每個單元是給教學者安排了7個課時,也就是7個板塊,且每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和目的都在教材中明確體現(xiàn)。相較于《漢》,《Happy》更注重學生的口語能力,因此整篇教材中涉及到的閱讀或書寫的部分較少,主要以“l(fā)isten”和“say”為主,7個板塊分布如下:(1)listen and point , listen and say. 新單詞會在這個部分導入,學生學習完單詞后根據(jù)錄音或教師朗讀在課本上指出對應的圖片并回答問題。(2)listen to the story, act out the story. 由詞到句,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將結(jié)合課文圖片來聽課文錄音并完成課文的表演,重點句型在課文下方有所提示。(3)listen and say. 學生根據(jù)已學單詞和句型完成對話練習,該板塊強調(diào)學習知識的輸出。(4)listen and say the chant.每個單元都會有一首song或者chant,用音樂或是歡快的節(jié)奏帶動學生做朗讀及記憶的聯(lián)系。(5)prctice.該部分以課堂練習主,旨在檢查和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內(nèi)容。第六部分再次出現(xiàn)listen and say,但難度有所增大,且會拓展出新的句型的知識點。最后一部分是Take-home English,屬于動手實踐環(huán)節(jié)。
《漢》中每個單元都設有一個文化介紹環(huán)節(jié),涉及話題廣泛,《Happy》從目錄可見,設有單獨的3節(jié)文化課和兩節(jié)節(jié)日介紹的課型。兩套教材的文化話題對比如下,《漢》中共有12個文化話題,分別是中國城市、中國姓名、長城、舞獅、舞龍、眼保健操、中國家庭、胡同、教師節(jié)、中國班級、茶、中國美食。《Happy》則涉及了5個方面的話題,分 別 是 Me and my family、party time、pets、Festivals:Happy Christmas 和Festivals:Happy Easter。
在《漢》及國內(nèi)大部分漢語或英語教材中,文化都是在常規(guī)教學中穿插進行,一般不再單獨設置?!稘h》中的文化介紹屬于完成教學計劃后的拓展內(nèi)容,教師可根據(jù)學生接受程度自行安排。而在《Happy》中,文化課是單獨進行授課,依舊包含新的單詞和語法點,除此之外,文化課的插圖沒有再采用卡通畫,全是源自真實生活的照片,這樣能讓學生從更真實更直觀的角度了解所學的文化內(nèi)容。由上圖可見,在話題設置方面,《漢》的文化話題主要圍繞中國的日常生活和節(jié)日開展,而在《Happy》中,“家庭”、“寵物”和“派對”也屬于文化范疇。
本文并不是要在這兩本教材中分出孰優(yōu)孰劣,而是希望通過比較找相同和差異,望為之后的對外漢語兒童教材的編寫和修訂上,提出相關(guān)的參考建議,同時給廣大赴塞的漢語教師些許教學建議和參考。
教材的編寫要具有針對性,要適合使用對象的特點?!稘h》作為國家漢辦重點推薦的教材,具有許多可取之處。但該教材雖被廣泛使用,可無論是在哪國哪地區(qū)都是同樣的內(nèi)容,只是有翻譯的區(qū)別,雖該教材是為低齡段的漢語初學兒童準備,但由于地域和當?shù)匚幕牟町悾谑褂眯Ч弦惨欢ù嬖谥T多差別。若該套教材可以結(jié)合各地區(qū)的中文課程設置情況及當?shù)匚幕趦?nèi)容上稍作調(diào)整,教學效果應該會更可觀。
除此之外,許多教師也反應課文內(nèi)容設置太簡單,課文中的對話內(nèi)容多半是一句話或寥寥數(shù)字,每節(jié)課的生詞量大概也是6個左右。對正處于學齡段的兒童來說,學習的內(nèi)容較少,一套教材可以在很短時間內(nèi)上完。筆者建議在課文難度上應設置梯度,隨學習時間的加長增設些許長句、難句。
《漢》雖是一本針對海外學習中文的兒童而設的教材,但大體上與國內(nèi)的語文課文設計相似,作為一本綜合性教材,在聽、說、讀、寫四個技能方面分布均衡,繪本形式雖新穎,但在操練、練習形式上依舊較為傳統(tǒng)。而在《Happy》中,除了歌曲、歌謠等常見的課堂游戲外,還出現(xiàn)了表演故事、整合故事、復述課文等內(nèi)容板塊,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且在這樣的練習過程中,學生占了主體地位,教師發(fā)揮著輔助和引導作用。《Happy》中的練習和表演都沒有設定具體標準,只要是圍繞核心單詞和句型展開均可。學生可充分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在未來的兒童漢語教材編寫中,編者可以考慮加入更多操練形式,尤其針對歐美地區(qū)的教材,由于學生大部分較積極主動,活動及練習方面可以做更多嘗試,跳脫以往“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做到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文化教學方面上,兩套教材差異較為明顯,除了《Happy》中文化課是單獨設置外,更大的不同體現(xiàn)在文化課的教學內(nèi)容上?!稘h》一書中雖涉及了12個文化話題,但每個文化板塊只配有一張插圖和一個供學生討論的問題,略顯單調(diào)。若教師不在此基礎上加以拓展,學生很難從中學到知識,或是說只能學習到些許表層文化現(xiàn)象。筆者認為針對低齡段兒童的文化教學,除了介紹基本的文化現(xiàn)象之外,更該注重學生的跨文化交往意識,讓他們認識本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不同,并知道如何應對跨文化交際中產(chǎn)生的問題。如在《Happy》中,“pets”一課中,除學習寵物的相關(guān)單詞外,更注重的是告訴孩子們要愛護動物,動物也是家人的一部分,要對所養(yǎng)的動物負責。在這一方面,國內(nèi)許多教材都值得參考借鑒,教師們除了教表層的文化現(xiàn)象外,也該更深入地注重孩子們的全面多元發(fā)展,注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
兩套教材都有許多值得互相借鑒的地方,本文望通過對兩套教材的對比分析,為兒童對外漢語教材的編寫提供些許建議。在二語教學上,對外漢語教師也有許多方面可以向英語教師們學習。筆者雖有相關(guān)教學經(jīng)驗但并不豐富,且對于相關(guān)理論和知識掌握并不夠全面,全文帶有一些主觀性和許多缺點,希望各位學者和專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