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亮 柳輝
摘 要:更好地發(fā)揮文化自信凝聚思想共識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解決好的基本問題。文化自信是我們不斷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
關鍵詞: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維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是我們不斷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強調:“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蓖怀隽恕八膫€自信”鮮明的文化底色,強調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進入關鍵期,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開啟。在這個歷史交匯期如何夯實“四個自信”的文化基礎,更好地發(fā)揮文化自信凝聚思想共識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解決好的一個基本問題。
1 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要筑牢文化根基
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有鞏固的思想基礎。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新時代“兩步走”戰(zhàn)略安排,分兩個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戰(zhàn)略安排凝煉概括了全國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和理想追求,展現了我們的戰(zhàn)略自信和發(fā)展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現代化強國目標的重要思想基礎。鞏固共同理想要以文化自信為依托,打牢文化根基。
(1)強化文化支撐力。文化建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撐,是實現戰(zhàn)略目標的可靠保證?,F實和實踐反復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但是國內有少數人逆勢而動,鼓吹歷史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瓦解我們的民族自信。國外敵借助網絡等途徑進行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滲透,企圖動搖我們的理想信念,瓦解精神防線,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失去文化基礎和精神支撐。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必須加強文化建設,補精神之鈣,筑民族之魂,固思想之根,育為政之本,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提高抗干擾、辨是非、抵誘惑、拒演變的文化自信和自覺。
(2)拓展文化吸引力。中國文化的核心理念是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這些理念和精神深深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中國文化基因得到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精神的當代價值不斷顯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群眾基礎日益廣泛,擁護、認同、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群體越來越大,在各個社會階層中形成了巨大的文化感召力和凝聚力。不過我們也要看到,西方敵對勢力和國內分裂勢力借助文化滲透對我國進行分化、西化的行為從未停止,他們正借助互聯網等媒介有計劃、有步驟地宣揚西方文化理念和普世價值,試圖瓦解我國廣大青少年的思想防線,摧毀我們的文化信仰。因此,拓展中國文化感召力、感染力,提高文化認同度,堅定文化自信,抵御西方文化滲透,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3)深化文化影響力。中國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科學的理論淵源、鮮明的實踐價值、廣泛的群眾基礎。進入近代以來,中國文化在馬克思主義先進思想的指導下,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和實踐的檢驗,在中國人民的奮斗進程中得到繁榮發(fā)展,并為廣大人民所認同和接受,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在新的歷史時期,國際綜合國力競爭異常激烈,文化較量無處不在,“兩個一百年”發(fā)展目標的第一步已經迫在眉睫,深入挖掘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增強文化自信,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鞏固共同理想的應有之義。
2 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文化底蘊
增強文化自信根本是增強價值觀自信。人類社會發(fā)展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中國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和價值理想,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是凝聚全社會意志和力量的基本要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的深化和升華,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深入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內涵,通過教育引導、文化培育、踐行養(yǎng)成等方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文化認同、精神追求,外化為行為自覺、基本規(guī)范,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思想多元多變中的主導功能、在社會深刻變動中的穩(wěn)定功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個人、社會、國家的精神依托和價值依歸。
3 以文化自信為定力不斷走向世界
當今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fā)展,堅持以文化自信為定力,順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也對增強文化定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增強文化定力,不為各種錯誤思潮所左右,不為各種干擾所動搖,我們要繼續(xù)以國際合作的倡導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的姿態(tài)走向世界。
4 結束語
只有從文化角度深入解讀中國自信,才能找到實現發(fā)展目標最深層、最持久、最強大的動力。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風雨飄搖,之所以能夠搖而不倒,是因為我們有著深厚的民族自強、自信的文化根基。因此,要歷史地認識中國文化的“根基”地位,認清民族自信的文化源頭。同時還要從現實角度認清文化自信在“四個自信”中基礎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層底色。認清這一點,有利于我們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增強文化自信,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推動“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N].2016-07-02(2).
[2]張遠新.文化自信: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的有關論述[J].蘭州學刊,2016,(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