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娟
廣西欽州市第一中學,廣西欽州 535000
名著的閱讀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名著的閱讀,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豐富知識儲備,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學習課文內(nèi)容以及寫作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進而提升學習效率;同時也能讓學生對真善美認識的更加深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得到全面發(fā)展。
1.對名著閱讀的認知存在問題。從現(xiàn)在初中階段名著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雖然語文教材上已經(jīng)有了課外名著導讀的內(nèi)容,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名著閱讀已經(jīng)有了明確的要求,然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名著閱讀的重視程度都還不夠。這是由于受到長期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更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導致閱讀時間被大量占用,使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名著的閱讀;其次學生本身也沒有意識到名著閱讀對自身學習、生活的重要促進作用,比起名著閱讀學生更愿意看“段子”式的文章,導致教師即使給了足夠的閱讀時間,閱讀效果也不理想。
2.在名著閱讀的教學方法上存在問題。很多教師再讓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時,由于帶著過于偏向應對考試的想法,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diào)了考點知識,不重視深入研讀內(nèi)容。這樣,一方面破壞了名著的整體結(jié)構,使名著失去了應有的魅力,同時文化背景的忽略也會讓名著與學生之間有一種“剝離”感,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覺難以理解文中人物的想法和做法,進而使名著內(nèi)容顯得枯燥無味。
1.改變教師自身的觀念。首先要讓教師對于初中階段的名著閱讀有正確的認識,要讓教師從根本上認識到名著的閱讀教學不是在浪費課堂時間,而是為了使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的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其次,由于初中學生都具有追逐美好的本性,并且愿意去模仿,因此教師要以自身為榜樣多進行名著閱讀,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耙?jīng)據(jù)典”,以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感受到名著的風采,真正做到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影響學生。
2.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原點,在向?qū)W生推薦一本名著之前,一定要先引起學生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以適當?shù)姆绞郊右砸龑АR浴段饔斡洝窞槔?,教師在向?qū)W生推薦這本著作時,首先要考慮到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通過動畫、影視劇等途徑對《西游記》有一定了解的現(xiàn)實,開展一場“《西游》討論大會”,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見解自由發(fā)揮,相互交流。然后教師再經(jīng)過總結(jié)后將其與原著對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原著與他們自身了解的內(nèi)容有極大的不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進而使學生有閱讀的欲望。
3.指導正確閱讀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予漁”,交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程標準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在導讀課上,我以推薦的一部名著閱讀作為閱讀示例,對名著進行導讀,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首先,閱讀名著的附錄等有關資料。通過閱讀,可以初步了解作家、寫作背景、故事梗概以及這部名著的影響等,讓學生對名著特定時代的文化背景、人物特征有所了解,使學生在閱讀時有代入感,才能更好的引發(fā)共鳴,使學生愿意深讀、細讀,品味意蘊。
其次,閱讀整本書。想要通過閱讀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單純的以理解名著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講述為目標是遠遠不夠的。先閱讀整本書,運用略讀瀏覽的方法去了解全書的主要內(nèi)容、情節(jié)和人物關系等,不用面面俱到,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妨跳過去,繼續(xù)往下讀,能把握整本書的大概內(nèi)容就可以了。在布置課外閱讀名著時,要有相關的任務,如學生假期閱讀《水滸傳》,我就布置了這樣的任務:1、閱讀《水滸傳》,寫一篇1000 字左右的讀后感。2、你喜歡《水滸傳》里的哪些人物?他們的綽號分別是什么?他們有怎樣的性格特征?3、你最喜歡《水滸傳》的哪些情節(jié)?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再次,就是精讀名著的精彩片段。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精彩的句式結(jié)構、寫作手法和技巧加以學習,賞析精彩語段,讓學生子自己寫作時能夠加以運用,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最為重要的是還要讓學生對其有自己獨特的看法。文學巨匠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在要求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時,一定要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思考。讓學生通過閱讀精彩片段,收到“窺一斑而知全書”的效果。例如,賞析《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時,我是通過以下的問題與學生一起探討的。1、“生辰綱”指什么?“智取生辰綱”中有哪些人物人物?他們的綽號分別是什么?2、“智取生辰綱”中的“智”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3、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楊志最終輸給吳用的原因是哪些?4、吳用和楊志,你最欣賞誰?說說你的理由。我所創(chuàng)設的這些問題,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快樂,學有所得。
最后,閱讀名著后要求學生寫一篇1000 字左右的讀后感,或做讀書卡片,并在班上交流分享。圍繞一定的主題舉辦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能起到很好的相互啟發(fā)、互動借鑒作用。通過交流展示,進一步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學生在分享展示課上,教師也要全程參與,觀察課堂并做好記錄,在分享結(jié)束后,要及時作出評價,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成功之處,也要指出不足之處,總結(jié)經(jīng)驗,吸取教訓,使今后的閱讀能力不斷提高。
總而言之,初中階段名著的閱讀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然而現(xiàn)階段其還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需要廣大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進一步進行探究與交流,一同促進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