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媛
摘? 要:隨著經(jīng)濟貿(mào)易全球化的發(fā)展,英語作為全球交際的通用語言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中國,高中的英語教學作為二語教學,也在為國家的經(jīng)濟貿(mào)易發(fā)展輸送英語人才提供堅實的基礎。然而,在高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至關重要的問題——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忽略。這個問題導致了英語人才未能在跨文化交際中適當?shù)厥褂谜Z言建立自身及國家形象。歸根結(jié)底就是英語人才在初級英語教育未能在語用能力方面受到良好的培養(yǎng)。因此,該文將以高中英語教學為例,探討什么是語用能力,并針對語用能力在英語教學的可實行以及如何提高語用能力展開討論。
關鍵詞:語用能力? 高中英語教學? 語用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a)-0111-02
目前,隨著高中教育改革的推進,高中英語教學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也面臨著很多挑戰(zhàn)。在高中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一味地花費大部分課堂時間,關注英語形式上的語法、詞匯講解,而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盡管這種機械、填鴨式的英語教學能夠使學生準確地掌握語法規(guī)則、詞匯形式,但大部分學生在英語交際中如何靈活、適當?shù)剡x擇詞匯及句子進行英語交流還存在很大的問題。為了向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優(yōu)秀的英語人才,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至關重要,如何全面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也是重中之重。
1? 高中英語課堂上的語用能力
早期,Leech(1983)指出語用能力由語用語言能力和社交語用能力構成[1]。語用語言能力是指交際者以正確的語法規(guī)則為準則,在不同的語境下能夠達到正常合理地使用語言的能力。社交語用能力作為更高的一層語用能力,它指交際者能夠遵循社會規(guī)章及法則進行成功交際的語用能力。Hymes(1972)提出交際能力是指形式上的可能性、實施手段的可能性、語境中的適宜性及現(xiàn)實中的實施情況[2]。其中形式上的可能性與Chomsky提出的語法能力相吻合,而后3種交際能力就是指語用能力。在國內(nèi),何自然曾提出,語用能力可以理解為運用語言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3]。
然而,受行為主義影響,在中國早期的高中英語課堂,高中英語教學只關注英語形式的教學,如詞匯的基本含義、形式,語法法規(guī)的講解及練習。受早期的教學模式的影響,當今的高中英語課堂對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仍然未能得到重視。這種課堂模式未能成功地培養(yǎng)學生在不同語境下得體地使用英語交際的能力,使學生只局限于按照語法規(guī)則完成一套套英語卷子的局面,也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發(fā)展失衡。不難發(fā)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多數(shù)學生能夠讀懂文章主旨含義,而卻不能用恰當?shù)恼Z言寫一封感謝信;學生也能夠知道很多詞匯,但卻不能選擇適當?shù)脑~匯去表達準確的意思。同時,高中英語課堂的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缺失未能為學生進入大學英語學習提供足夠的保障,對培養(yǎng)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英語人才也有一定的阻礙。
英語的語用能力的提出及引進高中英語教學是英語改革的重大舉措。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是第二語言/外語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4]。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及語言知識相輔相成為重點,得到許多教學專家學者的肯定。據(jù)研究表明,高中學生的語用能力如果不被關注,其能力不會隨著語言知識的增加而提高。因而,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況就要求培養(yǎng)英語學習的語用能力。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整個教育體系中的每個角色如教材編寫者,考試大綱制定者,教師都能夠把語用能力貫徹始終,學生的語用能力是可以隨著被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接下來筆者將從以下幾方面探討如何在高中英語課堂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2? 培養(yǎng)和提高高中英語教學中語用能力的策略
實驗表明,高中生的語用能力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隨著學習的深入而提高[5]。從而,交際者能夠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際中減少語用失誤的發(fā)生,達到靈活使用英語,實現(xiàn)交際的目的。高中英語學習的過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大部分高中生結(jié)束3年的初中英語學習,已經(jīng)對英語的基本語法知識,基本詞匯有著初級的認知。然而,高中3年的英語學習將會使學生對英語知識及如何應用語言知識有一個深度的認知,為今后的大學英語學習打下夯實基礎。因而,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尤其語用能力已經(jīng)成為高中英語教育的重要舉措。該文將對如何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語用能力提供以下建議。
2.1 深化教育改革,優(yōu)化教學大綱及教材內(nèi)容的編寫
高考的英語考試大綱直接影響學生的3年學習內(nèi)容。據(jù)統(tǒng)計,在全國高考英語考試中,考試大綱明文要求學生掌握3500詞,其核心詞匯在高考試卷中也有明顯的體現(xiàn)。這就要求學生只需能夠關注語言形式的使用,一味地在高考中完成對語言形式的判斷,卻缺少了對高中生的英語語用能力的考核。需要明確的是,高中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應該是高考一張試卷,也不應該只關注如何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而是通過3年的英語學習,學生的全面的英語能力能否得到有效的提高,如學生的聽說能力能否達到流暢得體無障礙地進行交流的程度。因此,在考試大綱制定的過程中,學生的語用能力如聽說能力也需要放到考試的范圍內(nèi)。
如果教學大綱提供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和方向,那么教材的編寫就具體到如何落實教學大綱要求及教授學生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學習什么樣的內(nèi)容。以外研社版的整套高中英語教材為例,該套教材相對能夠在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有所側(cè)重,能夠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能力。其中Function and everyday English與Cultural corner都能夠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及了解到更多的文化背景,因而學生對英語除了形式外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提高語用能力。然而,教材的編寫也需要不斷隨著時代的變化更新,尤其教材中英語閱讀文章的選擇上,需要更加原汁原味又符合時代要求的英語素材,使學生在最地道的英語文章中學到語言的正確使用,提高其語用能力。
2.2 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及素養(yǎng),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扮演著紐帶的作用。傳統(tǒng)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一節(jié)課中起主體作用,主要采用講授方法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關注對語法形式、詞匯基本概念、課文翻譯、練習題糾錯,缺少與學生的互動,更不用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因而學生也未能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及使用合理性。同時,學生也未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或使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溝通。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決定著知識的呈現(xiàn)形式,決定著學生如何接收知識。因此,教師的教學水平及素養(yǎng)決定著學生是否能夠有效地掌握基本語法知識等語言形式同時,也能提高其英語的語用能力。首先,教師應該受到良好的、全面的語用學的培訓,培養(yǎng)自身的素養(yǎng)及意識,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做知識的傳播者,還能做到學生的引導者。只要教師有內(nèi)在的信念,才能在行為上改變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豐富教學內(nèi)容,改變教學方法,采取靈活有效地教學方法代替?zhèn)鹘y(tǒng)的填鴨式教育模式,如借助多媒體,網(wǎng)絡等工具。因而,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能夠培養(yǎng)自身的語言興趣,從被動的語言學習變成主動的語言探索者。最后,教師應該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更多關注學生的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更多文化背景。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時語言也是文化的載體。對于學生來說,理解文化才能更加深入理解語言。如教師講解死亡(die)一詞的時候,不僅要講解die的相關形式,還要講解相關的pass away、 gone、kick the bucket等詞匯的文化背景,這樣學生才能在不同語境下選擇恰當?shù)脑~匯,進行得體有效的交際。
2.3 開設英語第二課堂,培養(yǎng)學生語用意識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語用能力,教材的使用是必然選擇,同時也需要第二課堂的輔助作用。該研究建議,在學校辦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設英文原聲電影賞析課,英文小說鑒賞課,英語基礎翻譯課。學生在第二課堂能夠接觸到最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最恰當?shù)挠⒄Z表達。因而第二課堂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內(nèi)容,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其次,第二課堂也可以包括定期舉辦英語角,使學生從英語輸入學習轉(zhuǎn)化英語輸出學習。在與外國人交流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語用能力,達到得體交際目的。
3?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經(jīng)濟貿(mào)易全球化快速發(fā)展的今天,要培養(yǎng)適合時代發(fā)展的優(yōu)秀的英語語用人才,做好高中英語語用教育十分必要。而要在高中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優(yōu)秀教材的編寫、教學大綱的優(yōu)化、教師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第二課堂的大力開展以及多環(huán)節(jié)改革的綜合運用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徑。
參考文獻
[1] Leech 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1983.
[2] Hymes DH.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 .In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C].C .J. Brumfit,K .Johnson.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5-26.
[3] 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4] 何春燕.我國語用能力培養(yǎng)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4):65-69.
[5] 劉建達.中國學生英語語用能力測試[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4):25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