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古典詩學中公私范疇的內(nèi)涵與特征
    ——以章學誠“言公”論為中心

    2019-11-12 23:21:51顏慶余
    文藝理論研究 2019年4期
    關鍵詞:章學誠文辭獨創(chuàng)性

    顏慶余

    一、 從思想史到文學史 : 章學誠的“言公”論

    公與私,是中國思想史上由來已久且關涉極廣的問題,先秦諸子百家以來眾多學者的論述,涉及社會政治、道德倫理等方面的重要議題。在這些論述中,公與私經(jīng)常相對而言,互相背反。孟子言 :“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222)公與私的事務有先后緩急的次序。荀子講君道,稱“公義勝私欲”(18);講修身,又說 :“明分職,序事業(yè),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則公道達而私門塞矣,公義明而私事息矣”(145),取舍和是非的立場非常明確。在后來的演述中,公私又與義利、邪正、理欲等范疇聯(lián)系起來。程頤稱 :“義與利,只是個公與私也?!?程顥 程頤224)朱熹說 :“人只有一個公私,天下只有一個邪正。”(228)這樣的聯(lián)系讓公私問題表現(xiàn)出明顯的倫理色彩。

    然而,公與私的關系并不總是二元對立,公與私的區(qū)分是多層面和多變的,具有內(nèi)在的復雜性,兩者之間的界限也在不斷變動。顧炎武提出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為王政也?!?130)又說 :“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無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訓矣。”(130)王夫之也提出類似的觀點 :“天下之公欲,即理也,人人之獨得,即公也。”(191)私的欲望可以推廣而達成公的目標,可知公與私不必是二律背反的關系。

    公與私的問題,在思想史的文獻中可以讀到豐富而復雜的論述,這些論述涉及政治理論、經(jīng)濟思想、道德哲學等領域,專就文學而言的論述卻似乎難得一見。目前學界關于公與私的問題的相關研究也已有比較可觀的成績,如溝口雄三《中國的公與私》、陳喬見《公私辨》等著作和其他學者的若干專論,這些研究卻都沒能涉及文學史的領域。實際上,文學史上并非沒有出現(xiàn)有關公與私的觀念和論述,只不過這些觀念和論述可能表現(xiàn)得沒那么明確和直接;而公與私對于文學史研究而言,同樣可以是一種有力的分析問題的范疇,可借以討論諸多相關的話題。

    在公與私的問題上,如何從思想史研究遷移到文學史研究,發(fā)掘文學史上有關的觀念和論述,無疑是一個值得深入研討的議題。清人章學誠《文史通義》一書中有《言公》上、中、下三篇,正是可以幫助我們進入這一議題的文獻。

    《言公》篇作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2年),是章學誠著作中特別重要的論述。程千帆先生指出 :“言公之義,最為其抉原揣本之談者?!?9)在晚清民國以來的學術史上,章學誠的“言公”論頗有影響,傅斯年論戰(zhàn)國文籍中的篇式書體,羅根澤提出戰(zhàn)國以前無私家著作之說,余嘉錫總結(jié)“古書不題撰人”“古書不皆手著”等古書通例,都可以明顯看出“言公”思想的影子。近數(shù)十年考古出土簡帛所呈現(xiàn)的戰(zhàn)國古籍的體例,也大體能夠印證章學誠的“言公”論。

    關于章學誠“言公”論的要義,程千帆先生歸納為立言之宗旨、作述之情態(tài)與類例之依據(jù)三點,其中作述一點又從古昔與后世兩方面說 :

    征之古昔,則有《詩》《書》之公焉,六藝《論語》之公焉,諸子百家之公焉,史籍之公焉,傳注之公焉;征之后世,則有制誥之公焉,館局之公焉,文移之公焉,書記之公焉,募集之公焉,樂府之公焉,點竄之公焉,擬文之公焉,假設之公焉,制義之公焉。此言公之體,其義二也。(9—15)

    《言公》上篇開宗明義地提出古人立言為公、志在明道的觀點 :

    古人之言,所以為公,未嘗矜于文辭,而私據(jù)為己有也。志期于道,言以明志,文以足言。其道果明于天下,而所志無不申,不必其言之果為我有也。(章學誠199)

    以下求證于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典籍,反復申說,由《尚書》開始,說到漢人傳經(jīng),即程先生“征之古昔”云云所述。章學誠的論述著眼于古籍四部分類的角度,求證的范圍是經(jīng)史子三部,而不及集部。文集晚出,已經(jīng)脫離戰(zhàn)國秦漢的“言公”傳統(tǒng)。從后世學科分類的角度說,章學誠論述中的“言公”傳統(tǒng),主要在于著述而非藝文。不過,章學誠還是試圖從后世集部各文類中發(fā)掘“言公”的宗旨?!堆怨废缕胺簽E文林,回翔藝苑”,“推言公之宗旨,得吾道之一貫”(228),論述制誥至制義凡十則,即程先生“征之后世”云云所述。

    從公與私的研究看,章學誠“言公”論的意義應該體現(xiàn)在關注重心的轉(zhuǎn)移,即從政治、倫理等方面,轉(zhuǎn)移至學術著述(即立言)的領域。公與私作為一種分析問題的范疇,對于中國學術史研究的價值,一經(jīng)章學誠“言公”論的抉發(fā),很快引起學者的關注和應用,前引傅斯年、羅根澤、余嘉錫的研究就是很好的例子。章學誠“言公”論又從文林藝苑中發(fā)掘“言公”的微旨,希望作者“識言公之微旨,庶自得于道妙”(233),這就將公與私的范疇引入文學史研究的領域。對于文學史研究中的公與私的問題而言,章學誠“言公”論可以作為一個具有啟發(fā)意義的開端。

    《言公》下篇論述多種文類和寫作手法 : 制誥、館局、文移、書記、募集、樂府、點竄、擬文、假設、制義。制誥是侍從詞臣承命草擬的詔令。館局指的是儒臣學士奉敕編修典籍。文移和書記都是幕府賓客、文學掾史為府主撰寫的公牘文書。募集指的是諸侯藩王招養(yǎng)門客,集體修書。這五類都是代人撰文,既是代言,就不必據(jù)為己有。這五類又都是偏于實用的文章,以后世的文學觀念看,屬于雜文學的范疇。此篇最后一則論及的制義,代圣人立言的寫法,是特殊的科場文體,可不置論。

    其余四則,“樂府之公”講古題樂府固有的本事;“點竄之公”講作詩化用古人詩篇的方式;“擬文之公”講作文擬代的現(xiàn)象,以傳疑的李陵、鬼谷子書信二篇為例;“假設之公”講寓言詭說的手法,所舉諸例都是辭賦。這四則涉及的樂府、古詩、書信和辭賦,都是偏于詞藻和抒情的文類,以后世的觀念看,大體上屬于文學性比較明顯的純文學的范疇。

    今日研討中國文學史的公與私的問題,自然是應該偏重純文學的范疇。章學誠闡發(fā)樂府、點竄、擬文和假設四方面的“言公”微旨,雖然只是涉及具體的文類或手法,并不是全面深入的考察,卻也蘊含著推闡普遍命題的可能,對于中國文學史的研討,提供一個可借以引申、擴充的基礎。

    “點竄之公”一則,考察詩文集中“因襲成文,或稍加點竄”的現(xiàn)象,并舉出數(shù)例,如《莊子·人間世》所載楚狂接輿《鳳兮歌》,改自《論語·微子》,曹操《短歌行》,引用《詩經(jīng)·鹿鳴》。這些點竄的例子,“有神奇臭腐之別,不可不辨”(231)。由章學誠的評述和舉例看,點竄涉及的是如何合理地化用前人(他人)辭句的問題,其中包含否定盜竊行為的所有權觀念。章學誠指出 :“竊人之美,等于竊財之盜。其弊由于自私其才智,而不知歸公于道也?!?215)在公與私的問題上,所有權正是最為核心的概念之一。

    “樂府之公”一則,列舉樂府詩的比興與抒情之間的具體聯(lián)系。這些樂府詩,約略可指明的是曹植《白馬篇》、李白《少年行》等。雖然作者不一,時代也不盡相同,詩中所用的比興意象和借以抒發(fā)的情感卻是共通的。章學誠由此說 :“茍不背于六藝之比興,作者豈欲以名姓而自私。”(231)這實際上已經(jīng)涉及公的意義中共同體性的一面。共同體性與獨創(chuàng)性、私有性的復雜關系,以及與此相應的法則與個性的關系,正是文學史上受到持續(xù)關注的話題。

    “擬文之公”一則,論述“擬古事兮達私衷”的擬代現(xiàn)象,涉及作品著作權歸屬的問題。章學誠駁正李陵《答蘇武書》是偽作的觀點,提出新的解釋,定為南朝入北文人托言寓辭的擬作,偽作之說可置而不論。章學誠更進而提出 :“出之本人,其意反淺,出之擬作,其意甚深?!?232)這就為擬代的作者及其行為爭得合法的地位。作者的問題,無論中西文論,都是最為核心并且極具生發(fā)性的理論命題之一。章學誠的論述當然只是略為涉及而已,卻足以啟發(fā)我們將作者問題與公私問題聯(lián)系起來,推闡拓展,做更為深入的討論。

    如上所述,對于中國文學史的公與私的研究,章學誠的“言公”論述包孕三個相互聯(lián)系又有待深入闡述的問題 : 所有權的問題,獨創(chuàng)性的問題,作者的問題。以下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討論。為便于討論,以下涉及的材料和范圍大體限定于詩學的領域。

    二、 所有權觀念的形成及其回應

    章學誠反復申說古人的立言宗旨 :“古人之言,所以為公,未嘗矜于文辭,而私據(jù)為己有也?!?199)這段話指陳為公與私有的古今對立,蘊含其中的論述范疇則是所有權的觀念,這正是公與私的問題的核心。以文為公器的觀點,并非章學誠的一家之言。唐皎然稱 :“夫文章,天下之公器,安敢私焉?!?118)南宋陸游有詩曰 :“文章實公器,當與天下共?!?337)元人王惲也說 :“文章天下公器,造物者不私所畀。”(2027)歷代文士屢屢重申公器之說,實際上正好說明私據(jù)己有已是普遍的現(xiàn)象,所有權的觀念久已深入人心。

    (一) 所有權觀念的形成

    以下略加梳理中國詩史的所有權觀念的形成過程。

    章學誠《言公上》征之上古文學,則有《詩經(jīng)》意主寄托,志在風教,而不求顯名,不爭工巧?!对娊?jīng)》所收詩篇不題作者姓名,又有隨處可見的復句,這兩個特征大概可以印證章學誠的觀點。至于兩漢,作品大體都有歸屬,《漢書·藝文志》著錄詩賦,有“屈原賦”“陸賈賦”之類;史書引錄則稱某某有詩云云。魏晉以降,詩人輩出,別集流傳,詩名播揚,作品基本上都有明確的歸屬。由此,所有權的觀念逐漸萌生,出現(xiàn)占有和排他的自覺意識。

    《北史》記載魏收與邢邵的互相指責 :“收每議陋邢文。邵又云 :‘江南任昉,文體本疏。魏收非直模擬,亦大偷竊?!章勀嗽?:‘伊常于沈約集中作賊。何意道我偷任?!?李延壽2034)偷竊、作賊的用語,包含所有權的觀念。魏收、邢邵冒犯了任昉、沈約對文辭的所有權,受到非議和貶低。劉勰指陳文章瑕病曰 :“制同他文,理宜刪革。若掠人美辭,以為己力,寶玉大弓,終非其有。全寫則揭篋,傍采則探囊。”(《指瑕》;劉勰638)寶玉大弓,典出《春秋》;揭篋探囊,典出《莊子》,二者都是侵犯所有權的盜竊行為。劉勰表述中對舉的他人與自己,則是所有權關系中的對立雙方。

    這兩則材料說明南北朝時期所有權觀念已經(jīng)進入批評話語。不過,襲用前人舊句和擬古的作詩方式,在當時仍是普遍的現(xiàn)象,并未受到明確的非議,這就說明所有權的自覺意識尚未形成普遍的觀念,既不能影響詩人的實際寫作過程,也沒能引出創(chuàng)作論層面的具體討論。

    唐人大體沿用盜竊一類的批評話語。韓愈自述作文的經(jīng)歷 :“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604)又說 :“惟古于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109)釋皎然提出偷語、偷意、偷勢的作詩三偷,細化所有權的內(nèi)涵,又說 :“偷語最為鈍賊”(59)。李肇則舉出具體的例子 :“維有詩名,然好取人文章佳句?!械剿F處,坐看云起時’,《英華集》中詩?!镲w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李嘉佑詩也?!?16—17)舉例未必準確,卻有助于引出具體的討論。從韓愈、皎然和李肇的論述看,唐人的所有權觀念更加明晰而具體,不過,這些論述只是批判侵權行為,并未積極尋求解決剽竊問題的辦法。這是留待宋人解決的問題。

    與前代相比,宋人有關所有權的觀念更趨理性,不僅意識到盜竊侵權的問題,更進而尋求合法的借貸關系。在宋人詩話、筆記等文獻中,韓愈務去陳言的觀點得到回應,皎然作詩三偷的總結(jié)得到引述,李肇記載的王維案例得到檢討,由此可見宋人更加成熟和務實的思考。

    王安石一方面鄙薄韓愈說 :“力去陳言夸末俗,可憐無補費精神?!?372)另一方面又感嘆說 :“世間好語言,已被老杜道盡;世間俗言語,已被樂天道盡。”(胡仔90)好語言既已被前人道盡,務去陳言就只能是自絕其路,王安石應對的辦法是化用,將陳言化為己語。邵博指出,王安石《詠雪》詩“借問火城將策試,何如云屋聽窗知”二句,正是化用韓愈的“喜深將策試,驚密仰檐窺”與“氣嚴當酒暖,灑急聽窗知”。

    關于王維竊取李嘉佑詩一事,葉夢得解釋說 :“唐人記‘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為李嘉佑詩,王摩詰竊取之,非也。此兩句好處,正在添‘漠漠’‘陰陰’四字,此乃摩詰為嘉佑點化,以自見其妙?!?42)“自見其妙”,他人的變成自己的,是所有權的轉(zhuǎn)讓。葉夢得為王維辯護,洗脫竊取的罪名,理由就在于點化的實績。葉夢得的意見在宋代得到廣泛的認同,如周紫芝《竹坡詩話》、葛立方《韻語陽秋》,都推崇王維對李嘉佑詩的提升。

    在如何化用前人作品的問題上,黃庭堅提出兩種具體的方法 :“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這兩種借用道教術語的作詩方法,可以分別對應皎然作詩三偷的偷語和偷意。在皎然的論述中,偷語和偷意是“無處逃刑”的侵權行為,而黃庭堅試圖為取用古人陳言和詩意的行為爭取合理性。盡管受到金末王若虛“特剽竊之黠者耳”的譏詆,黃庭堅的方法仍然廣為流傳,不僅成為江西詩派的主要詩法,也在宋代及以后的詩話和筆記中得到廣泛的討論。陳善《捫虱新話》、吳曾《能改齋漫錄》等都有相關的引述和闡說。民國間劉衍文甚至提出 :“夫奪脫換骨,亦后之為詩文者必然有以致之,山谷乃發(fā)覺而總括,始有意為之耳,而不得謂是山谷之創(chuàng)造或江西詩派特有之詩法也?!?419—23)以“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為代表的化用前人舊句的方法及其效果,成為宋代詩學的公共話題。

    從魏晉至于兩宋,是詩歌所有權觀念從萌生到成熟的過程,也是中國詩歌史逐漸走向私有化的過程。從劉勰的“他文”“美辭”,韓愈的“陳言”,皎然的“語意勢”,李肇的“文章佳句”,到黃庭堅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這些論述的用語都表明所有權的客體范圍主要是文辭。特定的用字煉句、謀篇布局、比興意象和構思立意,歸屬于最早寫出的作者私有。發(fā)明者應該享有榮譽,而青出于藍的后來者也應該得到認同,并獲得分享榮譽的權利。

    (二) 對所有權觀念的回應

    不是所有人都積極順應私有化的趨向,關于詩歌所有權觀念的形成及其造成的寫作壓力,詩話、筆記和其他文獻中出現(xiàn)不同的聲音,這些立場各異的回應似乎是在不同程度地抗拒私有化的趨向,試圖重新弘揚公有的理念。對于所有權的回應,約略可有以下四類。

    1. 不作深究地寬容沿襲舊句的行為。

    葉夢得談及王安石“綠陰生晝寂,幽草弄秋妍”二句沿襲韋應物《游開元精舍》“綠陰生晝寂,孤花表春余”,輕描淡寫地說 :“讀古人詩多,意所喜處,誦憶之久,往往不覺誤用為己語”(106)。將沿襲舊句歸咎于記憶的失誤。劉攽為蘇舜欽襲用杜甫詩句辯解說 :“(蘇)子美豈竊詩者,大抵諷古人詩多,則往往為己得也”(285)。辯解的理由正與葉夢得相同。

    元好問作詩好用前人舊句,這毫無意外地招致不少批評,不過也得到一些積極的評價。沈其光指出 :“篇中往往雜糅唐宋人句,如‘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鷗萬里誰能馴’、‘事殊興極憂思集’、‘天淡云閑今古同’、‘管城初無食肉相’、‘黃帽非供折腰具’,恰如自出機軸,無襞積痕,此其獨長也。”(584)

    2. 戲謔地消解詩歌的所有權。

    在所有權觀念成熟的宋代,相應地出現(xiàn)兩種極端的寫作方式,一是禁體詩,二是集句詩。如果說禁體詩將陳言的使用作為禁令,是戲謔地維護所有權的規(guī)則,那么集句詩集合舊句而成篇的寫法,則是戲謔地消解所有權的觀念。蘇軾有《次韻孔毅甫集古人句見贈》五首,對友人的集句詩,不無嘲諷地說 :“退之驚笑子美泣,問君久假何時歸。世間好句世人共,明月自滿千家墀?!?其一)(《蘇軾詩集》1156)既有假借的觀念,又有共有的理念。又說 :“路旁拾得半段槍,何必開爐鑄矛戟。用之如何在我耳,入手當令君喪魄。”(其二)(1156)似有回應黃庭堅“點鐵成金”的用意,半段槍不必開爐重鑄為茅戟,正如古人陳言不必點化而直接據(jù)為己語。集句詩自然只能是一種極為特殊的以文為戲的寫法,所能獲得的最高評價無非是自然天成,自出機杼之類。

    3. 試圖限定所有權的邊界。

    宋代以來的詩學文獻中,考索詩語之間的沿革關系及其優(yōu)劣得失,是最常見的話題之一。所有權的觀念使得詩歌傳統(tǒng)成為詩人的沉重負擔,帶來影響的焦慮,由此引起深刻的反思。明人趙統(tǒng)提出 :“大凡為詩不必太拘出處?!?229—30)又說 :“凡詩不必求所本祖?!辈⑶艺f :“詩文各有得意處,正不必忌前人用過,亦不必謂某祖某?!?290)所謂“拘出處”“求本祖”,實際就是所有權的確認,借以批判蹈襲、剽竊的行為。所謂忌前人用過,則是所有權觀念對寫作的深切影響。趙統(tǒng)的理由是“常言字語,古今天下之公語,無所用蹈襲”(258)。所有權應該有所限定,不是任何文辭都可以歸于私有,“常言”是古今天下的“公語”,是公共領域的語言,無所謂蹈襲,當然也無所謂所有權。換言之,只有具備獨創(chuàng)性的文辭,才應賦予神圣不可侵犯的所有權。

    4. 提出超越所有權的共同性。

    宋羅大經(jīng)比較幾組語意相近的詩句說 :“作詩者豈故欲竊古人之語,以為己語哉。景意所觸,自有偶然而同者。蓋自開辟以至于今,只是如此風花雪月,只是如此人情物態(tài)?!?174)金王若虛駁斥黃庭堅“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的說法,提出 :“物有同然之理,人有同然之見,語意之間,豈容全不見犯哉。蓋昔之作者,初不較此,同者不以為嫌,異者不以為夸,隨其所自得,而盡其所當然而已。至其妙處,不專在于是也,故皆不害為名家而各傳后世”(479)。語意的“同”,是出于詩歌書寫的對象具有的共同性,因此存在合法性,不是對古人所有權的“犯”。這樣的理解,實際上是從共同性的立場,超越所有權對寫作的束縛。

    對于所有權的回應,不管是寬容和消解,還是限定和超越,都表明所有權對中國詩學的深遠影響。對沿襲表達寬容態(tài)度的評論,似乎是無視所有權的存在,實際上經(jīng)常只是牽強的解釋。消解所有權的說法,大概只限于集句等特殊的場合,并且出于戲謔的口吻。限定所有權的邊界,與超越所有權的束縛,都是比較成熟的思考,也正是所有權成為根深蒂固的觀念以后的產(chǎn)物。這些不同的聲音,是對所有權觀念的逆反,是重返早期詩歌的公有觀念的努力,然而私有化終究是文學史發(fā)展不可抗拒的潮流。

    三、 獨創(chuàng)性與自得的詩學(一) 獨創(chuàng)性與文辭的生新和陳熟

    章學誠在“言公”論述中,嚴厲批評“后人之言”的“炫己”“爭于名”“私據(jù)獨得,必欲己出”(214)。如果揚棄其中的褒貶之意,這些批評實際上指的是獨創(chuàng)性的追求。獨創(chuàng)性是所有權的本質(zhì)屬性,是判定所有權歸屬的主要標準。缺乏獨創(chuàng)性,要么是不能擺脫陳言常語等公共語言的窠臼,要么是冒犯前人或他人擁有的所有權。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意味著作者獲取所有權的失敗,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不能接受的結(jié)果。這種認識在中國文學史上很早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西晉陸機《文賦》指出 :“必所擬之不殊,乃暗合乎曩篇。雖杼軸于予懷,怵他人之我先。茍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145),缺乏獨創(chuàng)性的作品應該被作者割愛、舍棄。

    在所有權觀念成熟的宋代詩學中,獨創(chuàng)性更成為普遍的自覺追求。最能代表宋代詩學面貌的蘇軾和黃庭堅,都提出獨創(chuàng)性的要求。呂本中特別推崇蘇、黃追求獨創(chuàng)性的新與奇,“自古以來,語文章之妙,廣備眾體,出奇無窮者,唯東坡一人;極風雅之變,盡比興之體,包括眾作,本以新意者,唯豫章一人。此二者當永以為法”(郭紹虞604)。

    兩宋之際江西詩派的韓駒以蘇軾詩為例,提倡作詩避免陳熟、追求生新的主張 :“作詩不可太熟,亦須令生。近人論文,一味忌語生,往往不佳。東坡作《聚遠樓》詩,本合用‘青山綠水’對‘野草閑花’,此一字太熟,故易以‘云山煙水’,此深知詩病者”(魏慶之135)。求新的極端做法是作詩時約定禁用陳言常語。歐陽修與客同作雪詩,約定禁用一些常見的語匯和意象,如玉、月、梅、練、絮等,這是所謂的禁體詩。后來蘇軾也有兩首禁體雪詩。禁體詩當然只是極為特殊的例子,不是寫作的常態(tài),卻能充分反映宋代詩學求新求變的觀念。

    宋代詩學中求新的普遍思路,是詩話中屢屢言及的以故為新。葛立方記述黃庭堅與人論詩說 :“以俗為雅,以故為新,百戰(zhàn)百勝,如孫吳之兵”(504)。與蘇軾不同,黃庭堅的“戰(zhàn)勝”依賴于從“故”到“新”的點化陳言。在黃庭堅之前,梅堯臣已有相同的說法。陳師道記載 :“閩士有好詩者,不用陳語常談。寫投梅圣俞,答書曰 : 子詩誠工,但未能以故為新,以俗為雅爾?!?陳師道314)在黃庭堅之后,淵源于江西詩派的楊萬里也說 :“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以故為新,奪胎換骨”(148)。可以說,在文辭的因創(chuàng)沿革中,追求屬于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是宋代及以后詩學的普遍觀念。

    然而,以故為新、推陳出新的寫作,卻可能導致文辭過于生新的弊病。黃庭堅詩瘦硬生新,是詩史上有名的山谷體。南宋張戒卻批評說 :“山谷只知奇語之為詩,而不知常語亦詩也”(464)。清人沈德潛也指出 :“黃魯直太生”(281)。過于生新,意味著言語的私有性超出一般常識可以理解的范圍,如韓駒所說 :“目前景物,自古及今,不知凡經(jīng)幾人道。今人下筆,要不蹈襲,故有終篇無一字可解者。蓋欲新而反不可曉耳”(魏慶之190)。葉圣陶有一個恰當?shù)谋扔?:“語言好比通貨,通貨不能個人發(fā)個人的,必須是大家公認的通貨才有價值”(200)。過于生新的文辭,正如私人擅自印制的假鈔,不能在公共領域流通。

    獨創(chuàng)性的追求,應該在公與私之間保持某種平衡。陳師道指出 :“詩欲其好,則不能好矣。王介甫以工,蘇子瞻以新,黃魯直以奇,而子美之詩奇常工易新陳,莫不好也?!?306)在奇與常、工與易、新與陳之間的好詩,說的正是這樣的平衡。清人葉燮更明確提出陳熟與生新的折衷法 :“陳熟、生新,不可一偏。必二者相濟,于是陳中見新,生中得熟,方全其美。若主于一,而彼此交譏,則二俱有過。”(43)明人謝榛則提出同與不同之間的中正之法 :“或問作詩中正之法。四溟子曰 : 貴乎同不同之間;同則太熟,不同則太生。二者似易實難,握之在手,主之在心。使其堅不可脫,則能近而不熟,遠而不生。此惟超悟者得之。”(1191)折衷與中正,說的也是一種平衡。

    (二) 獨創(chuàng)性與文辭的法則和體制

    獨創(chuàng)性,是章學誠所說的“矜于文辭而私據(jù)為己有”(199),與之相對立的是“為公”的公言。對立又可分成兩方面,一方面是獨創(chuàng)性與具體的陳言常語,另一方面是獨創(chuàng)性與抽象的法則和體制。前者已如上述,后者仍需討論。如何在普遍認同的法則和體制中追求獨創(chuàng)性,是古典詩學的主要話題之一。

    宋人宋祁稱 :“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傳不朽。若體規(guī)畫圓,準方作矩,終為人之臣仆?!?胡仔333)這段話表達的是在規(guī)矩方圓的摹仿中追求獨創(chuàng)性的必要性。后來清人王士禛更簡潔地說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考功集》序”;王士禛2015)明代詩學重視辨體和擬古,在這方面尤有深入的思考。

    文辭的法則和體制,是文學領域中公認的通貨,得到普遍的認同和遵用。明代復古派的李夢陽特別看重法則,何景明則主張舍筏登岸,批評李拘守古法,卻又承認詩文有不可改易的法則。至于體制,明代辨體思想特別盛行。吳訥纂輯《文章辨體》稱 :“文辭以體制為先?!?9)徐師曾《文體明辨》、賀復徵《文章辨體匯選》等書的編纂,同樣出于重視文章體制的思想。與此相反,公安派袁宏道提出“唯夫法不相沿,各極其變,各窮其趣,所以可貴,原不可以優(yōu)劣論也”,又提倡作詩應該“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敘小修詩》;袁宏道187—88)。

    這兩種相反對立的立場,涉及的正是明代詩學的主要思路,即擬議變化。擬議是師古,偏重公共領域的法則和體制;變化是師心,偏重個人私有的獨創(chuàng)性。擬議和變化各有偏廢,合理的思路當然是兼具二者,合其兩美,問題就在于如何擬議以成其變化。

    胡應麟從宋人嚴羽和明人李夢陽的詩論中,拈出“法”和“悟”二字;又提出作詩二端,即體格聲調(diào)與興象風神,前者有則可循,后者無方可執(zhí)。“法”指向體格聲調(diào),“悟”則指向興象風神。關于“法”和“悟”的關系,胡應麟指出,應該擬議的是體格聲調(diào)方面的法則,應該變化的則是興象風神方面的妙悟,并且法則優(yōu)先于妙悟(100)。

    許學夷的評論則著眼于沿襲的標準,“夫體制、聲調(diào),詩之矩也;曰詞與意,貴作者自運焉。竊詞與意,斯謂之襲;法其體制,仿其聲調(diào),未可謂之襲也”(4)。體制聲調(diào)是詩歌領域公有的規(guī)矩,效法摹仿并不構成抄襲;而詞與意應該看重作者的“自運”,避免偷竊與抄襲。可以擬議的是體制聲調(diào),應該變化的是詞與意。

    許學夷評論的作詩二端,體制聲調(diào)與胡應麟的體格聲調(diào)相類,而詞與意則迥異于胡應麟的興象風神。然而,他們都把獨創(chuàng)性的追求限定在一定的范圍。胡應麟務虛,限于興象風神,與后來的神韻說相通;許學夷務實,限于詞與意,可上溯宋人的點化陳言。就其相同方面而言,胡應麟的法與悟,許學夷的“詩之矩”與“作者自運”,仍然是在公與私之間尋求平衡的折衷法。

    (三) 自得的詩學

    在章學誠的“言公”論述中,公與私的關系對應于道術與文辭的關系 :“世教之衰也,道不足而爭于文,則言可得而私矣;實不充而爭于名,則文可得而矜矣。言可得而私,文可得而矜,則爭心起而道術裂矣。”(214)獨創(chuàng)性的追求正是爭于文,爭于名,矜私于文辭。以上引述的關于獨創(chuàng)性的話題,從具體的陳言常語與抽象的法則體制兩方面展開,實際上都是專就文辭層面的討論。這兩方面的討論都表現(xiàn)出在公與私之間尋求平衡的折衷態(tài)度,然而,正如章學誠的論述邏輯所示,專就文辭的討論,無論如何都不能擺脫公與私互相背反的問題。由此而另有一種超越的思路。

    獨創(chuàng)性出于求新求變的自覺意圖,出于較量高低優(yōu)劣的競爭心理,超越的思路則與此判然不同。姜夔《白石道人詩集》自序稱 :“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3)前引王若虛評論說 :“昔之作者,初不較此,同者不以為嫌,異者不以為夸,隨其所自得,而盡其所當然而已。”(479)“不求”與“不較”的說法,正是主張反思文辭的爭競和矜私,反思獨創(chuàng)性的追求,從而超越公與私的相互背反,這就是詩史上經(jīng)常提到的“自得”的詩學。

    “自得”是中國學術史上比較重要的一個概念,也是古典詩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語匯。詩學中的“自得”,可追溯至《孟子》《莊子》的論說,在宋以后與理學的闡述緊密相關,同時也受到禪宗自悟自證思想的影響。詩學論述中“自得”的含義,據(jù)學者總結(jié),可以是怡然自得的人格境界和超然自得的詩歌氣象,可以是不假外求、自然有得的風格,還可以是自心獨得、超越法度的意趣。這些不同而又相關的含義,涉及自我與古人(他人)的關系、自我與外物的聯(lián)系,以及最終表現(xiàn)的自我形象,無論哪一種,都將自我作為關注的中心。從超越的思路看,將詩學的重心完全放在自我如何抒情言志而不是文辭如何推陳出新的問題,這實際上契合了章學誠的“言公”思想。

    以陶淵明詩的評論為例。蘇軾稱 :“蘇、李之天成,曹、劉之自得,陶、謝之超然,蓋亦至矣。”(《蘇軾文集》2124)“天成”“自得”“超然”三詞涵蘊相近,都是妙在筆墨之外的意思,不汲汲于文辭的經(jīng)營,而能達到極致的境界。需要費心安排的是文辭,而陶詩的高妙就在于超然于文辭之外。許學夷指出 :“靖節(jié)詩真率自然,傾倒所有,晉宋以還,初不知尚,雖靖節(jié)亦不過寫其所欲言,亦非有意勝人耳?!?101)陶詩自然真率的抒情言志,完全無意于文辭的爭勝。方東樹同樣指出 :“惟陶公則全是胸臆自流出,不學人而自成,無意為詩而已至。”(35)陶詩只是抒寫自己的內(nèi)心情志,完全不依賴他人。所謂“自成”,意思近乎“自得”。

    這些評論都認為陶詩無意于追求文辭的獨創(chuàng)性,絕不考慮文辭的優(yōu)劣得失,不依傍古人,也不與他人競爭。這樣一種不受任何外在干擾的寫作,自然,超然,悠然,是陶詩的境界,也是早期詩歌的理想狀態(tài)。而且,陶詩雖無意于文,自然天成,卻不會落入陳言常語。元好問評論陶詩說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60)自然成文的陶詩,其價值完全取決于作者真淳的內(nèi)心,而不是文辭的陳熟或生新。章學誠在批判后人矜私文辭后指出 :“古人所欲通者,道也。不得已而有言,譬如喜于中而不得不笑,疾被體而不能不呻,豈有計于工拙敏鈍,而勉強為之效法哉。”(214)古典詩學評論中悠然自得、自然成文的陶詩,正與章學誠的“言公”論相合。

    四、 作者問題與詩歌共同體

    所有權和獨創(chuàng)性,最終都要歸宿到作者問題。章學誠《言公》下篇對文林藝苑諸種文類的論述中,屢屢言及作者問題。論述制誥之公,言及“詞臣”“珥筆執(zhí)簡之士”;論述書記之公,言及陳琳、王粲等“文學掾史”;論述樂府之公,則曰 :“茍不背于六藝之比興,作者豈欲以名姓而自私”(228—31)。又前引擬文之公一則,提出舊題李陵《答蘇武書》的作者應是南北朝人。作者問題是章學誠“言公”論的重要方面,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觀點是戰(zhàn)國以前無私家著述的說法。

    古人并無私自著書之事,皆是后人綴輯。(《文史通義·詩教上》)

    蓋自官師治教分,而文學始有私門之著述,于是文章學問,乃與官司掌故為分途。(《文史通義·史釋》)

    在章學誠的論述中,戰(zhàn)國以前是官師合一、政教合一、同文為治的時代,文是公器。此時“作者”的觀念還不明瞭。章學誠的說法,如前文所引,得到傅斯年、羅根澤、余嘉錫等學者相關研究的支持。征之先秦詩史,也可得到印證。清人勞孝輿指出《詩經(jīng)》不題作者姓氏的原因,“蓋當時只有詩,無詩人,古人所作,今人可援為己詩;彼人之詩,此人可賡為自作,期于言志而止”(5)。

    章學誠“言公”論區(qū)分兩個時代 : 戰(zhàn)國以前與戰(zhàn)國以后。戰(zhàn)國以后,是官失其守、官師失職之后的時代,文為私有。相應地,戰(zhàn)國以后“作者”的觀念漸趨明確。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敘述屈原生平遭遇及其文學書寫,可以說是作者傳記批評的實踐。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詩賦略著錄辭賦,稱“屈原賦二十五篇”“宋玉賦十六篇”“賈誼賦七篇”等,大都以人系賦,若干作品歸屬于某一作者??梢?,漢代以后“作者”的觀念就已經(jīng)明確成立。

    (一) 古典詩學的作者問題

    “作者”觀念在中國文學史的早期階段就已確立,這對古典詩學無疑具有深遠的影響。古典詩學從早期階段就大致確立了“作者”的中心地位,各方面的議題大多圍繞著“作者”的要素而展開論述。艾布拉姆斯(M.H. Abrams)提出藝術品的四要素 : 藝術家(作者)、作品、世界和欣賞者(讀者),并用三角形的模式安排這四個要素,其中作為闡釋對象的藝術品擺在中間(5)。這一分析系統(tǒng)可借以討論中國古典詩學的相關問題。需要稍作修正的是,在中國古典詩學中,作者的要素顯然更加重要。作品是作者內(nèi)心情志的外在顯現(xiàn),世界需要通過作者的感發(fā)和回應而呈現(xiàn)出來,讀者應該推求作者的意圖,在三角形的模式中,擺在中間的或許應該是作者。

    1. 作者與作品

    《尚書·堯典》“詩言志”一語,朱自清說是中國詩學的“開山的綱領”,其含義關乎政教而非個人(4)??追f達曰 :“作詩者所以舒心志憤懣,而卒成于歌詠,故虞書謂之詩言志也。”(《毛詩注疏》卷一6)可知個體抒情的因素趨于明顯。魏晉以后,詩作為個人情性的表現(xiàn)的論述更加普遍。陸機《文賦》 :“詩緣情而綺靡?!?99)嚴羽《滄浪詩話》 :“詩者吟詠情性也?!?157)蔡英俊指出 :“整個中國的文學傳統(tǒng),不論是早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的素樸、自然流露的歌謠體式,抑或是極度精練的自覺的心靈創(chuàng)造活動,它們往往都在訴說一種個我的情懷,一種自我的心靈對外在世界的觀、感、思;它們在本質(zhì)上都是抒情的?!?405)

    這是古典詩學的抒情傳統(tǒng),詩是作者的自我表現(xiàn),作者是詩中的抒情自我。由此而來的批評觀念,是作者的才性和品行決定作品的風格和境界。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提出“文以氣為主”,強調(diào)作者個性氣質(zhì)決定作品的藝術風格。劉勰提出,作者的才、氣、學、習四方面的個性因素,決定作品的不同風格;又歸納風格八體,指出 :“若夫八體屢遷,功以學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氣。氣以實志,志以定言,吐納英華,莫非情性?!?《體性》;劉勰506)有關作者情性與作品風格的聯(lián)系,成為古典詩學的主要話題(吳承學162—97)。其中最為著名的說法是文如其人。正如蔣寅的梳理和闡述所示,這一老生常談的命題既有大量沿述,也有不少反例,因此既有其“合理內(nèi)核”,也有其“適用限度”(82—89)。無論這一命題能否成立,紛紜的論說就足以表明作者的因素在古典詩學中的核心位置。

    2. 作者與世界

    與西方的摹仿說注重客觀反映不同,中國古典詩學更看重主體對世界的感動和回應,由此而有詩歌發(fā)生學的感物說。劉勰指出 :“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庇衷?:“是以詩人感物,聯(lián)類不窮?!?《物色》;劉勰693)無論是象喻,還是寫實的手法,從世界(物)到作品(辭),必須經(jīng)過作者(情、心)的作用。鐘嶸《詩品》曰 :“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1)始于氣和物,終于舞詠,同樣必須經(jīng)過人之性情的作用。鐘嶸更將感物說由自然擴展至人事,既講“四候之感諸詩者”的自然,又講“凡斯種種,感蕩心靈”的人事(28)。

    由自然一端而有情景關系的論述。情與景,一般都理解成相生交融的關系。宋范晞文稱 :“情景兼融,句意兩極。”(417)方回《瀛奎律髓》評杜詩佳句是“景在情中,情在景中”(938)。雖然情景二端并提,實際上情仍然是主要的因素。清初王夫之將情景關系的本質(zhì)理解成一種主體感受,又用主賓關系來說這一層意思,講情對景的決定意義和統(tǒng)攝作用。

    由人事一端而有緣事和“詩史”的說法。班固講漢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184)。白居易稱 :“大凡人之感于事,則必動于情,然后興于嗟嘆,發(fā)于吟詠,而形于歌詩矣。”(1370)緣事、感事,是世界對作者的激發(fā)。哀樂、動情,是作者對世界的回應。吟詠、歌詩則是最終產(chǎn)出的作品。在這些論述中,在事與詩之間,都有主體的情性。孟啟纂輯詩歌本事,既說“詩者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又說“觸事興詠”,在事與詩之間,同樣是作者的情(2)。孟啟又提出 :“杜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15)“詩史”后來成為古典詩學的重要命題,大意在于以詩補史,在詩中敘寫時事、反映現(xiàn)實。不過,“詩史”的吟詠畢竟不同于歷史的書寫。在孟啟有關這一命題的表述中,杜甫逢難流離的個人經(jīng)歷是形成“詩史”的基礎。后來更有楊慎、王夫之、葉燮等出于詩與史的差異而批判或修正“詩史”的概念。

    3. 作者與讀者

    孟子提出以意逆志的批評方法。趙岐注曰 :“人情不遠,以己之意逆詩人之志,是為得其意矣?!?393)讀者需要憑借己意,推求作者之志。作者的志成為詮釋的目標、標準和界限。以意逆志是古典詩學最為重要的詮釋方法,雖然也有若干偏重讀者反應批評的說法,如譚獻所謂“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3987),作者的意圖無疑是古典詩歌詮釋中最核心的要素。例如,清姚培謙注李商隱詩,開宗明義說 :“欲疏通作者之隱奧”(姚培謙凡例)。李商隱《錦瑟》詩素來號稱難解,自宋以來,有詠物、懷人、悼亡、自題詩集等說法,盡管歧義紛陳,但無不是圍繞著作者意圖的推求索隱。

    (二) 古典詩歌的共同體

    對于中國古典詩學而言,藝術品的四要素中,作者無疑居于中心的位置,作者的個人情性是對世界的回應,是作品所要表現(xiàn)的主旨,也是讀者詮釋作品的目標。這成為古典詩學的核心特征,現(xiàn)代學術史上乃有“抒情傳統(tǒng)”的學術話語。就章學誠“言公”論而言,作者追求文辭的獨創(chuàng)性,從而獲得作品的所有權,最終自成一家,在詩歌史上獲取個人的聲名和光榮,這是“矜于文辭而私據(jù)為己有”的私有化。從詩歌史的實際情況看,私有化毫無疑問是主流的觀念,具體的作品總是歸屬于特定的個人,在古典詩學的各種話語中,總不免要涉及作者權威的因素。

    然而,與私有化相逆反的聲音從來都不絕如縷。對于所有權的觀念,有寬容、消解、限定和超越等各種回應;對于獨創(chuàng)性的追求,有試圖在公與私之間尋求平衡的折衷法,以及尋求超越的自得的詩學。而對于作者問題,同樣有諸多的反思。無論是在作品完成之前的寫作過程,還是在作品完成之后的流傳過程,作者并不總是占有絕對的權威。

    章學誠指出 :“文辭非古人所重,草創(chuàng)討論,修飾潤色,固已合眾力而為辭矣;期于盡善,不期于矜私也?!?403)師友幫助刪定詩文的例子,載籍中比比皆是,這樣的做法也經(jīng)常受到稱賞。章學誠所謂“期于矜私”,是作者對自己權威的維護;所謂“期于盡善”,是古人談詩論文中常講的服善,即虛懷接受他人改定的意見。明代謝榛指出 :“古人之作,必正定而后出。若丁敬禮之服曹子建,袁宏之服王洵,王洵之服王誕,張融之服徐覬之,薛道衡之服高構,隋文帝之服庾自直,古人服善類如此?!?1103)權威與服善之間自然不免存在沖突,孰輕孰重,不同作者會有不同的選擇。服善意味著寫作過程中他者因素的介入,作品完善的重要性高于作者權威的維護。雖然遠非章學誠所謂“合眾力而為辭”的社會協(xié)作,也并不影響作品的歸屬,服善仍具有超越個體自我的意義,抒寫個人情性的作品有時可以容納社會群體的共同意志。這在一定程度上合乎章學誠的“為公”。

    不僅寫作過程如此,作品在后世的流傳過程中同樣可能受到改易。以柳宗元《漁翁》詩為例。據(jù)宋人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五記載,蘇軾稱此詩末二句“不必亦可”。嚴羽《滄浪詩話》對此評論說 :“東坡刪去后二句,使子厚復興,亦必心服?!?755)胡應麟《詩藪》內(nèi)編卷六、王士禛《分甘余話》卷一、宋長白《柳亭詩話》卷三、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卷八等,也都認同蘇軾的刪改。劉辰翁、李東陽等則表達反對的意見。無論認同還是反對,理由都只在于刪改的效果優(yōu)劣,而絕不考慮是否有權刪改的問題。刪改古人作品是后人的權利,有時甚至是義務,而所有的努力都出于求善的意圖,讓作品在流傳過程中變得更加完善。刪改的行為并不是對作者權威的冒犯,作者再生,同樣會心悅誠服,因為一切都出于“期于盡善”的更高目標。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合乎章學誠的“為公”。

    章學誠推崇古人立言為公,批判后人矜于文辭、私據(jù)己有,這是將公與私二元對立的思路。古典詩學實際并不完全如此。章學誠關注的主要是明道立教之文,文是期道明志的虛器,具有工具屬性,由此而不滿于后人對文辭的刻意求工和矜私己有。詩歌作為一種抒情文體,既有講政治教化的傳統(tǒng),也有講適情適性的一面,因此更重視作者內(nèi)心情志的抒寫和自我個性的表現(xiàn),也更重視語匯、句法、意象等文辭層面的追求。由此,在公與私的關系上,古典詩學表現(xiàn)出不同的形態(tài)。前文引顧炎武所說“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古典詩學的理想目標同樣如此,個體的作者“期于矜私”,而共同的詩歌傳統(tǒng)則“期于盡善”。從所有權、獨創(chuàng)性和作者權威諸方面看,古典詩學既以私有化為主要方向,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對共同體的向往。作者追求獨創(chuàng)性,獲得所有權,最終自成一家,一部古典詩歌史就由若干各具風格的詩人構成。這些各具風格的詩人之間當然存在分歧甚至對立,卻從未走向眾聲喧嘩、各專其是,最終滄海橫流、泛濫無歸的局面,而是共同維持和延續(xù)著一個具有大體一致的詩歌典律、文體規(guī)范和美學原則的詩歌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源遠流長,枝繁葉茂,格調(diào)與世遷轉(zhuǎn),風格隨時日新,而其本根則大抵始終如一,抒情言志的功能、溫柔敦厚的詩教、誠與真的原則等等,都是歷代沿述的詩學命題。時至今日,當我們回望那一段漫長的詩歌史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古典詩歌”是一個既風格多樣又脈絡一貫,既矜私又為公的詩歌共同體。

    注釋[Notes]

    ① 參見胡泳 :“重思公與私”,《北大新聞與傳播評論》1(2013) : 17—29。

    ② 參見王汎森《權力的毛細管作用》第九章“對《文史通義·言公》的一個新認識”(臺北 : 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2013年)第525—27頁。

    ③ 參見淺見洋二 :“詩來自何處?為誰所有?——關于宋代詩學中的‘內(nèi)’與‘外’‘己’與‘他’以及‘錢’、‘貨’、‘資本’概念的討論”;“關于‘夢中得句’——中國詩學中的‘內(nèi)’與‘外’‘己’與‘他’”。二文梳理相關的資料,著眼于內(nèi)與外、己與他的關系,討論中國詩學中的夢中得句、拾得、集句、隱括等相關問題。其中圍繞所有權觀念的考察,對于本文討論的公與私的問題,很有參考的價值。二文俱載氏著《距離與想象——中國詩學的唐宋轉(zhuǎn)型》,金程宇、岡田千穗譯(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390—433頁。

    ④ 有關研究,請參看莫礪鋒 :“‘奪胎換骨’辨”,《中國社會科學》5(1983) : 187—98。

    ⑤ 參見李春青 :“論自得——兼談宋學對宋代詩學的影響”,《中國文化研究》2(1998) : 94—98。

    ⑥ 參見查洪德 :“論‘自得’”,《文史哲》5(2013) : 49—65。

    ⑦ 參見蔣寅 :“王夫之對情景關系的意象化詮釋”,《社會科學戰(zhàn)線》1(2011) : 167—72。

    ⑧ 參見孫之梅 :“明清人對‘詩史’觀念的檢討”,《文藝研究》5(2003) : 59—65。

    ⑨ 參見張伯偉 :“以意逆志論”,《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北京 : 中華書局,2002年)第3—103頁。

    ⑩ 參見陳一琴 :“柳詩漁翁可否刪削”,《聚訟詩話詞話》(上海 : 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2年)第336—38頁。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M.H.艾布拉姆斯 : 《鏡與燈 : 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ǒng)》,酈稚牛等譯。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Abrams, M.H.

    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

    . Trans. Li Zhiniu, et al. Beijing :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白居易 : 《白居易集》。北京 : 中華書局,1999年。

    [Bai, Juyi.

    Selected

    Works

    of

    Bai

    Juyi

    .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99.]

    班固 : 《漢書藝文志講疏》,顧實講疏。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Ban, Gu.

    Annotation

    of

    Records

    of

    Literature

    and

    Arts

    in

    Book

    of

    Han

    . Ed. Gu Shi. Shanghai :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2009.]

    蔡英俊 :“抒情精神與抒情傳統(tǒng)”,《抒情之現(xiàn)代性 :“抒情傳統(tǒng)”論述與中國文學研究》,陳國球、王德威編。北京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4年。374—497。

    [Cai, Yingjun. “Lyrical Spirit and Lyrical Tradition.”

    The

    Modernity

    of

    Lyricism

    Essays

    on

    the

    Chinese

    Lyrical

    Tradition

    . Eds. Chen Guoqiu and David Der-wei Wang. Beijing :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2014.374-497.]

    陳師道 : 《后山詩話》,《歷代詩話》,何文煥編。北京 : 中華書局,1981年。

    [Chen, Shidao.

    Houshan

    s

    Remarks

    on

    Poetry

    .

    Poetry

    Commentaries

    across

    Dynasties

    . Ed. He Wenhuan.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1.]

    程顥 程頤 : 《二程遺書》。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Cheng, Hao, and Cheng Yi.

    Remaining

    Works

    of

    the

    Cheng

    Brothers

    . Shanghai :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2000.]

    程千帆 :“言公通義——章學誠學術思想綜述之一”,《南京大學學報》2(1982) : 9—15。

    [Cheng, Qianfan. “General Meaning of the Publicness of Language : A Summary of Zhang Xuecheng’s Scholarly Thought.”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2(1982) : 9-15.]

    范晞文 : 《對床夜語》,《歷代詩話續(xù)編》,丁福保編。北京 : 中華書局,1983年。

    [Fan, Xiwen.

    Night

    Talks

    in

    the

    Bed

    .

    A

    Sequel

    to

    Poetry

    Commentaries

    across

    Dynasties

    . Ed. Ding Fubao.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3.]

    方東樹 : 《昭昧詹言》,汪紹楹校點。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

    [Fang, Dongshu.

    Trivial

    Comments

    on

    Disputes

    . Ed. Wang Shaoying. Beijing :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61.]

    方回 : 《瀛奎律髓匯評》,李慶甲集評校點。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Fang, Hui.

    Collected

    Comments

    on

    the

    Essence

    of

    Notable

    Poets

    . Ed. Li Qingjia. Shanghai :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1986.]

    葛立方 : 《韻語陽秋》,《歷代詩話》,何文煥編。北京 : 中華書局,1981年。

    [Ge, Lifang.

    Judgement

    on

    Poetry

    .

    Poetry

    Commentaries

    across

    Dynasties

    . Ed. He Wenhuan.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1.]

    顧炎武 : 《日知錄校注》,陳垣校注。合肥 : 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

    [Gu, Yanwu.

    Annotation

    of

    Records

    of

    Daily

    Study

    . Ed. Chen Yuan. Hefei : Anhui University Press, 2007.]

    郭紹虞 : 《宋詩話輯佚》。北京 : 中華書局,1980年。

    [Guo, Shaoyu.

    A

    Collection

    of

    Lost

    Comments

    on

    Poetry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0.]

    韓愈 : 《新刊經(jīng)進詳注昌黎先生文集》,文讜注、王儔補注。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Han, Yu.

    Newly

    Published

    Selected

    Works

    of

    Han

    Changli

    . Eds. Wen Dang and Wang Chou. Shanghai :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2002.]

    胡應麟 : 《詩藪》。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Hu, Yinglin.

    Treasure

    of

    Poetry

    . Shanghai :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1979.]

    胡仔 : 《苕溪漁隱叢話》。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

    [Hu, Zi.

    Serial

    Comments

    on

    Poetry

    by

    the

    Hermit

    of

    the

    Tiao

    Creek

    . Beijing :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62.]

    皎然 : 《詩式》,李壯鷹校注。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

    [Jiao, Ran.

    Principles

    of

    Poetry

    . Ed. Li Zhuangying. Beijing :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10.]

    姜夔 : 《姜白石詩集箋注》,孫玄常箋注。太原 :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Jiang, Kui.

    Annotation

    of

    The

    Collected

    Poems

    of

    Jiang

    Kui

    . Ed. Sun Xuanchang. Taiyuan : Shan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86.]

    蔣寅 :“文如其人——一個古典命題的合理內(nèi)涵與適用限度”,《求是學刊》6(2001) : 82—89。

    [Jiang, Yin. “The Style Being the Man? : The Reasonable Connotation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a Classical Proposition.”

    Seeking

    Truth

    6(2001) : 82-89.]

    孔穎達 : 《毛詩注疏》,朱杰人整理。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Kong, Yingda.

    Annotation

    of

    The

    Mao

    Edi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 Ed. Zhu Jieren. Shanghai :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2013.]

    勞孝輿 : 《春秋詩話》。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Lao, Xiaoyu.

    Comments

    on

    Poetry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Shanghai :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2002.]

    李延壽 : 《北史》。北京 : 中華書局,1974年。

    [Li, Yanshou.

    History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74.]

    李肇 : 《唐國史補》。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Li, Zhao.

    Supplemental

    Records

    of

    the

    National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 Shanghai :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1979.]

    劉攽 : 《中山詩話》,《歷代詩話》,何文煥編。北京 : 中華書局,1981年。

    [Liu, Ban.

    Poetry

    Remarks

    of

    Zhongshan

    .

    Poetry

    Commentaries

    across

    Dynasties

    . Ed. He Wenhuan.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1.]

    劉勰 : 《文心雕龍注》,范文瀾注。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Liu, Xie.

    Annotation

    of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

    . Ed. Fan Wenlan. Beijing :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08.]

    劉衍文 : 《雕蟲詩話》,張寅彭校點。上海 : 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Liu, Yanwen.

    Poetry

    Remarks

    on

    the

    Carving

    of

    Worms

    . Ed. Zhang Yinpeng. Shanghai : Shanghai Bookstore Publishing House, 2002.]

    陸機 : 《文賦集釋》,張少康集釋。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Lu, Ji.

    Collected

    Interpretation

    of

    Essays

    on

    Literature

    . Ed. Zhang Shaokang. Beijing :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05.]

    羅大經(jīng) : 《鶴林玉露》。北京 : 中華書局,1983年。

    [Luo, Dajing.

    Jady

    Dew

    in

    the

    Crane

    Forest

    .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3.]

    孟啟 : 《本事詩》,《歷代詩話續(xù)編》,丁福保編。北京 : 中華書局,1983年。

    [Meng, Qi.

    Poems

    on

    Original

    Events

    .

    A

    Sequel

    to

    Poetry

    Commentaries

    across

    Dynasties

    . Ed. Ding Fubao.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3.]

    孟子 : 《孟子注疏》,趙岐注。北京 : 中華書局,1957年。

    [Mencius.

    Annotation

    of

    Mencius

    . Ed. Zhao Qi.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57.]

    沈德潛 : 《說詩晬語》,王宏林箋注。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

    [Shen, Deqian.

    The

    Immethodical

    Comments

    on

    Poetry

    . Ed. Wang Honglin. Beijing :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13.]

    沈其光 : 《瓶粟齋詩話》,楊焄校點。上海 : 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Shen, Qiguang.

    Poetry

    Remarks

    in

    the

    Studio

    of

    Bottled

    Millet

    . Ed. Yang Xun. Shanghai : Shanghai Bookstore Publishing House, 2002.]

    蘇軾 : 《蘇軾詩集》,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北京 : 中華書局,1999年。

    [Su, Shi.

    Collected

    Poems

    of

    Su

    Shi

    . Eds. Wang Wengao and Kong Fanli.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99.]

    —— : 《蘇軾文集》,孔凡禮點校。北京 : 中華書局,2011年。

    [- - -.

    Collected

    Essays

    of

    Su

    Shi

    . Ed. Kong Fanli.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2011.]

    譚獻 :“復堂詞錄序”,《詞話叢編》,唐圭璋編。北京 : 中華書局,1986年。3987—88。

    [Tan, Xian.“Preface to The Poetry Records of Futang.”

    A

    Collection

    of

    Comments

    on

    Ci

    -

    Poetry

    . Ed. Tang Guizhang.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6.3987-88.]

    王安石 : 《臨川先生文集》。北京 : 中華書局,1959年。

    [Wang, Anshi.

    Collected

    Essays

    of

    Wang

    Anshi

    .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59.]

    王夫之 : 《張子正蒙注》。長沙 : 岳麓書社,2011年。

    [Wang, Fuzhi.

    Annotation

    of

    Zhang

    Zai

    s

    Clarifying

    the

    Unclear

    . Changsha : Yuelu Press, 2011.]

    王若虛 : 《滹南遺老集校注》,胡傳志、李定乾校注。沈陽 : 遼海出版社,2006年。

    [Wang, Ruoxu.

    Annotation

    of

    Collected

    Works

    of

    Hannan

    Yilao

    . Eds. Hu Chuanzhi and Li Dingqian. Shenyang : Liaohai Publishing House, 2006.]

    王士禛 : 《王士禛全集》,袁世碩主編。濟南 : 齊魯書社,2007年。

    [Wang, Shizhen.

    The

    Complete

    Works

    of

    Wang

    Shizhen

    . Ed. Yuan Shishuo. Jinan : Qilu Press, 2007.]

    王惲 : 《王惲全集匯?!罚瑮盍?、鐘彥飛點校。北京 : 中華書局,2013年。

    [Wang, Yun.

    Annotation

    of

    The

    Complete

    Works

    of

    Wang

    Yun

    . Eds. Yang Liang and Zhong Yanfei.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2013.]

    魏慶之 : 《詩人玉屑》。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Wei, Qingzhi.

    Jady

    Filings

    of

    Poets

    . Shanghai :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1978.]

    吳承學 : 《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北京 : 人民出版社,2011年。

    [Wu, Chengxue.

    A

    Study

    of

    the

    Literary

    Styles

    in

    Ancient

    China

    . Beijing :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1.]

    吳訥 : 《文章辨體序說》,于北山校點。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Wu, Ne.

    Introductory

    Comments

    on

    the

    Different

    Styles

    of

    Prose

    . Ed. Yu Beishan. Beijing :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98.]

    謝榛 : 《詩家直說》,《謝榛全集校箋》,李慶立校箋。南京 : 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

    [Xie, Zhen.

    Blunt

    Comments

    of

    a

    Poet

    .

    Annotation

    of

    The Complete Works of Xie Zhen. Ed. Li Qingli. Nanjing : Jiangsu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2003.]

    許學夷 : 《詩源辯體》,杜維沫校點。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

    [Xu, Xueyi.

    Identifying

    the

    Origin

    and

    Styles

    of

    Poetry

    . Ed. Du Weimo. Beijing :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87.]

    荀子 : 《荀子》。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Xun, Zi.

    Xunzi

    . Shanghai :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2010.]

    嚴羽 : 《滄浪詩話校箋》,張健校箋。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Yan, Yu.

    Annotation

    of

    Canlang

    s

    Remarks

    on

    Poetry

    . Ed. Zhang Jian. Shanghai :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2012.]

    楊萬里 : 《誠齋詩話》,《歷代詩話續(xù)編》,丁福保編。北京 : 中華書局,1983年。

    [Yang, Wanli.

    Poetry

    Remarks

    in

    the

    Studio

    of

    Honesty

    .

    A

    Sequel

    to

    Poetry

    Commentaries

    across

    Dynasties

    . Ed. Ding Fubao.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3.]

    姚培謙 : 《李義山詩集箋注》。清乾隆刊本。

    [Yao, Peiqian.

    Annotation

    of

    Collected

    Poems

    of

    Li

    Yishan

    . Block-printed Edition during the Qianlong Period.]

    葉夢得 : 《石林詩話》,逯銘昕校注。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Ye, Mengde.

    Poetry

    Remarks

    in

    the

    Stone

    Forest

    . Ed. Lu Mingxin. Beijing :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11.]

    葉圣陶 :“拿起筆來之前”,《葉圣陶論創(chuàng)作》。上海 : 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199—205。

    [Ye, Shengtao. “Before You Pick Up Your Pen.”

    Ye

    Shengtao

    s

    Discussion

    on

    Literary

    Creation

    . Shanghai : Shanghai Literature & Art Publishing House, 1982.199-205.]

    葉燮 : 《原詩》,孫之梅、周芳批注。南京 : 鳳凰出版社,2010年。

    [Ye, Xie.

    The

    Origin

    of

    Poetry

    . Eds. Sun Zhimei and Zhou Fang. Nanjing : Phoenix Publishing House, 2010.]

    元好問 :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小箋》,郭紹虞箋釋。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Yuan, Haowen.

    Annotation

    of

    Yuan

    Haowen

    s

    Comments

    on

    Thirty

    Poems

    . Ed. Guo Shaoyu. Beijing :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01.]

    袁宏道 : 《袁宏道集箋?!罚X伯誠箋校。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Yuan, Hongdao.

    Annotation

    of

    Collected

    Works

    of

    Yuan

    Hongdao

    . Ed. Qian Bocheng. Shanghai :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2012.]

    張戒 : 《歲寒堂詩話》,《歷代詩話續(xù)編》,丁福保編。北京 : 中華書局,1983年。

    [Zhang, Jie.

    Poetry

    Remarks

    in

    the

    Hall

    of

    Cold

    Ages

    .

    A

    Sequel

    to

    Poetry

    Commentaries

    across

    Dynasties

    . Ed. Ding Fubao.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3.]

    章學誠 : 《文史通義校注》,葉瑛校注。北京 : 中華書局,2014年。

    [Zhang, Xuecheng.

    Annotation

    of

    General

    Meaning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 Ed. Ye Ying.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2014.]

    趙統(tǒng) : 《驪山詩話》,《稀見明人詩話十六種》,陳廣宏、侯榮川編校。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Zhao, Tong.

    Poetry

    Remarks

    in

    Mount

    Li

    .

    Sixteen

    Rare

    Books

    of

    Poetry

    Remarks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 Eds. Chen Guanghong and Hou Rongchuan. Shanghai :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2014.]

    鐘嶸 : 《詩品箋注》,曹旭箋注。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Zhong, Rong.

    Annotation

    of

    Critiques

    of

    Poetry

    . Ed. Cao Xu. Beijing :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09.]

    朱熹 : 《朱子語類》,黎靖德編。北京 : 中華書局,1994年。

    [Zhu, Xi.

    Analects

    of

    Zhuzi

    . Ed. Li Jingde.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94.]

    朱自清 : 《詩言志辨》。南京 : 鳳凰出版社,2008年。

    [Zhu, Ziqing.

    A

    Criticism

    of

    Poetry

    Is

    to

    Express

    Aspirations

    ”. Nanjing : Phoenix Publishing House, 2008.]

    猜你喜歡
    章學誠文辭獨創(chuàng)性
    懸而未決
    天授者何?章學誠的神秘體驗與性情論闡發(fā)
    論非獨創(chuàng)性數(shù)據(jù)庫的鄰接權保護模式
    一本讀不完的書
    意林繪閱讀(2018年3期)2018-12-01 05:05:55
    試論我國作品獨創(chuàng)性的司法認定標準
    法制博覽(2018年25期)2018-01-22 15:29:21
    咬嚼:讓課堂建構更靈動
    章學誠的笨辦法
    寬為限 緊用功 功夫到 滯塞通
    娃娃畫報(2015年11期)2015-12-08 04:37:34
    章學誠在安徽的行蹤及著作
    由文入史:從繆鉞先生的學術看文辭修養(yǎng)對現(xiàn)代史學研究的“支援”作用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6|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亚洲av二区三区四区| 色网站视频免费|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性感艳星|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国产视频内射|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深夜a级毛片| www.色视频.com| 啦啦啦中文免费视频观看日本| 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孕妇| 成人综合一区亚洲|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大桥未久av | 免费观看性生交大片5| 插阴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av在线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成人综合一区亚洲| 久久婷婷青草| 少妇的逼水好多|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观看 | 妹子高潮喷水视频| 色5月婷婷丁香|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久久av| 下体分泌物呈黄色| 蜜桃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中国国产av一级|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亚洲国产精品999|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观看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久久久久视频综合|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a站|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欧美xxⅹ黑人|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国产av国产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小说|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五月开心婷婷网|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少妇熟女欧美另类|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 久久影院123|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成人二区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久久ye,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综合色惰| 老司机亚洲免费影院|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边亲边吃奶的免费视频| 偷拍熟女少妇极品色|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免费观看av网站的网址|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高清www|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秋霞伦理黄片| 国产 一区精品|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三上悠亚av全集在线观看 |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午夜福利,免费看|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啦啦啦中文免费视频观看日本| 老熟女久久久| 交换朋友夫妻互换小说| 18禁在线播放成人免费|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黑人猛操日本美女一级片| 99热全是精品|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谢|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久久午夜福利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狠狠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a级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视频综合| 国产淫片久久久久久久久|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国产黄频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综合免费|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午夜视频国产福利|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日韩电影二区| 少妇丰满av|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无遮挡的男女|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少妇丰满av|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图片|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18+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 一区精品| 午夜老司机福利剧场| videos熟女内射|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男女|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少妇丰满av|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观看|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免费播放大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99re6热这里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大码| 久久ye,这里只有精品|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九色|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av播播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亚洲国产色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videossex国产|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一级毛片 在线播放|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观看| 另类精品久久|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 av天堂久久9| 色视频www国产| 日本黄色日本黄色录像| 一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人与动牲交sv欧美|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不卡|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高清av免费在线|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成人综合一区亚洲| 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国产爽快片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少妇 在线观看| 免费看不卡的av| 男女边摸边吃奶| 亚洲自偷自拍三级| 色视频www国产| 国产有黄有色有爽视频| 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丰满饥渴人妻一区二区三| 久久女婷五月综合色啪小说| 国产精品三级大全| 欧美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热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7|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av天堂久久9|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亚洲国产色片|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制服| 免费观看无遮挡的男女|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国国产精品蜜臀av免费|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日韩精品有码人妻一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影片|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美女福利国产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另类精品又又久久亚洲欧美| 另类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小说| 午夜老司机福利剧场|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高清www|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av播播在线观看一区| 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大陆偷拍与自拍|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熟女av电影|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又爽又黄a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一集| 午夜91福利影院|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 老女人水多毛片| 街头女战士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图片| 国产av精品麻豆|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学生|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 中国美白少妇内射xxxbb| 亚洲av福利一区| 亚洲图色成人| 少妇人妻 视频| 妹子高潮喷水视频| 只有这里有精品99| 亚洲人与动物交配视频|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我不卡| 国产成人freesex在线|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丁香六月天网| 又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 一级av片app| 伊人亚洲综合成人网|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久久青草综合色|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91成人精品电影|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日本国产第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欧美性感艳星| 国产伦理片在线播放av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蜜桃在线观看..| 高清av免费在线|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秒播厂| 又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 成年av动漫网址|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久久|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 在线观看av片永久免费下载|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多毛熟女@视频| 国产免费又黄又爽又色| 黑人高潮一二区|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中文欧美无线码| 婷婷色综合www| 一本久久精品|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欧美|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嫩草影院入口|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男女边摸边吃奶| 美女内射精品一级片tv|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国产亚洲91精品色在线| 乱系列少妇在线播放| kizo精华|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亚洲性久久影院|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丝袜脚勾引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在线看a的网站|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口| 婷婷色综合大香蕉| 老司机亚洲免费影院| av专区在线播放|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久久久久久人妻| 欧美bdsm另类|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毛片| 精品酒店卫生间|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亚洲成人一二三区av|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看|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亚洲精品自拍成人|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老熟女久久久|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国产综合精华液| 日本91视频免费播放| av播播在线观看一区|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网站| 久久影院123|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av一本久久久久|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精品久久久噜噜|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看|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 777米奇影视久久|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日韩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 国产永久视频网站|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2022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影片|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视频区图区小说| 乱人伦中国视频| 看非洲黑人一级黄片| 国产91av在线免费观看| 日日撸夜夜添|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免费不卡的大黄色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国产淫语在线视频| 我要看日韩黄色一级片|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国产在线免费精品| 精品卡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精品人妻熟女av久视频|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超碰97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图色成人| 在线观看三级黄色| 18+在线观看网站| 免费大片18禁| av有码第一页| 一本久久精品|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亚洲成人一二三区av| 3wmmmm亚洲av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天网|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手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性色av|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青草综合色| 亚洲成色77777| 一级毛片我不卡| 高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亚洲精品日韩av片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小说| 老司机亚洲免费影院| 久久免费观看电影|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91精品国产九色|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看|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kizo精华| 国产亚洲最大av| 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啦啦啦中文免费视频观看日本|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果冻| 国产在线男女|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日韩视频在线欧美|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av| 久久精品国产鲁丝片午夜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 免费观看无遮挡的男女|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久久视频综合| 又爽又黄a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插逼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内射精品一级片tv|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免费看光身美女|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卡|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电影| 又粗又硬又长又爽又黄的视频|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午夜老司机福利剧场|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xxx大片免费视频| 免费看不卡的av|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毛片| 少妇人妻久久综合中文|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午夜视频国产福利| 男女国产视频网站| av视频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嫩草影院入口|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婷婷色综合www|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成年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99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 精品1|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三上悠亚av全集在线观看 | 九九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二区|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看| 欧美变态另类bdsm刘玥| 一级二级三级毛片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六月丁香七月| 老司机影院毛片| 午夜91福利影院| 高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国产av精品麻豆|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久久99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脚勾引网站|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毛片|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中国国产av一级| 全区人妻精品视频|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国产 一区精品| 美女中出高潮动态图| 久久 成人 亚洲|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av片|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 亚洲自偷自拍三级|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日本vs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一级毛片我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欧美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 男的添女的下面高潮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 男女国产视频网站|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学生| 成人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 狠狠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欧美少妇被猛烈插入视频|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一本色道久久久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 精品1| 亚洲av.av天堂|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中国美白少妇内射xxxbb| 老司机亚洲免费影院|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国产在线男女|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少妇丰满av|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av免费观看日本| 欧美变态另类bdsm刘玥|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18+在线观看网站|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成人国产麻豆网|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成人无遮挡网站|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老司机影院成人|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一边亲一边摸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少妇猛男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一级毛片黄色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亚洲精品一二三| 嫩草影院入口| 91久久精品电影网| 丰满饥渴人妻一区二区三|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谢|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