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各領域的信息化進程也隨之加快。在初中的教育教學中,也逐漸廣泛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來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優(yōu)勢,將抽象的語文學科內容具體化,讓學生在豐富多元的學習載體中,活躍思維興趣,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提升學習效能。因此,作為教學活動主導的教師,應該以此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優(yōu)化;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01
一、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一堂好課開頭很重要。巧妙的導入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快速的拉回到課堂中來,并且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同時,一個巧妙的導入也能幫助教師創(chuàng)設豐富生動的教學情境,為整堂課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在教師巧妙的引導下,逐漸就將被動學習變?yōu)榱酥鲃犹骄俊?/p>
如在教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包括《云南歌會》、《端午的鴨蛋》、《吆喝》等關于民俗的篇目,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只通過口述,是很難讓不同地域的學生感受其中的精髓。這時就需要教師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整合網(wǎng)絡資源收集整理關于相關民俗資料,并利用學校對媒體設備播放如云南歌會的視頻、端午鴨蛋的圖片等內容進行課程引入,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集中學習注意力,并自然過渡到課堂教學內容,為后續(xù)課程內容的開展做好鋪墊。
二、多媒體講解重難點,實現(xiàn)精講精練
多媒體教學具有具體、形象、聲色兼具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優(yōu)勢,恰當加以運用。重點針對課程重難點,對學生難以理解內容加以精講精練。學生在多媒體教學的充分誘導下,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多感官協(xié)同作戰(zhàn),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升學習效率。
如在教授葉圣陶先生的《蘇州園林》時,僅僅靠教師的口頭講述,學生是很難體會到江南園林是怎么樣的,其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比如VR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同時增加學生的互動性,讓學生在教師講授前表達自己的游覽蘇州園林的畫面及感受。同時,教師可以使用微課的形式將說明文的知識進行重點突破,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來總結提煉說明文的文體特點,從而增加其語文素養(yǎng)。這樣,教學的重難點得以突破,學生牢固的掌握了知識點,也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多媒體練習鞏固,提升訓練效能
語文教學離不開閱讀提升鞏固,多媒體的運用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閱讀內容,有效的拓展了閱讀的寬度和深度,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閱讀素材。同時,多媒體強大的資源鏈接,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閱讀題型,以便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對所學知識進行練習鞏固。同時,學生對新事物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習題講練,獎勵勸導等等,都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求知欲望,有效的幫助教師提升了學習效能。同時,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閱讀教學不僅僅擴展的是文本語言,還包含了很多的文外語言,如圖片、視頻、音樂等等,大大的豐富了閱讀信息,愉悅了學生的閱讀感受。還可以建立班級閱讀聯(lián)盟,形成班級閱讀資源共享,學生在線進行閱讀感悟交流互動,從而極大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也快速提升了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效率和速度。
四、多媒體輔助調整學生情緒,集中學習注意力
初中學生因為處于青春期,心智發(fā)育還不成熟,思維跳躍,容易根據(jù)自身喜好而選擇學習范圍,因此許多學生存在著偏科的問題。針對這類問題,教師恰當?shù)倪\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適時的刺激學生的興趣點和注意力,不僅能夠有效的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還能幫助教師持續(xù)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tài)。
比如教授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時,學生往往對于文言文學習興趣不高,存在畏難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借助網(wǎng)絡資源整合《記承天詩夜游》、《醉翁亭記》、《西湖游記》等寫景類文言文散文進行類比,同時匯編整理,再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不同作者的身份、處境、思想性格等,來把握寫景類散文的特點。學生在整合獲取網(wǎng)絡信息知識素材的同時,也學會了自我知識改造和重組,從而逐步養(yǎng)成了信息收集和處理的能力和習慣,從而幫助學生減少心理抵觸,主動學習。
五、多媒體實現(xiàn)互動化教學,增強教學實效性
隨著整個數(shù)字化信息時代的發(fā)展,語文教師應該對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升級教學結構,優(yōu)化語文教學課程加強關注。教師對語文課程的優(yōu)化整合需要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進行,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不斷的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實現(xiàn)“啟發(fā)式”“問題探究式”“情景式”等等多元化、互動化教學模式,從而不斷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興趣性。
如在教授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時,由于學生與作者所處的時代不一樣,所以難以對詩歌中的用詞用語進行理解,想讓學生更加透徹的感悟詩歌的雄壯和豪邁,教師在進行教學前就應當布置相關的預習任務,如利用網(wǎng)絡收集北國雪景的圖片、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古今中外抒發(fā)豪情、展現(xiàn)壯志抱負的詩歌等。教師在設計教學流程上也可以先配合相關的雄壯的音樂,讓學生進行配樂朗誦,營造出鑒賞氛圍,初步讓學生把握詩歌豪邁雄壯的情感基調。其次,通過選取學生收集的北國雪景的圖片,激發(fā)學生思維,教師可借助課件視頻資料展示北國雪景中祖國壯麗山河的風光,介紹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讓學生在感官上感知詩歌情景的同時,也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然后,對比其他詩歌,讓學生進行區(qū)別鑒賞,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最后,在學生對詩歌有了全面了解的情況下,進行背誦。相信學生在多感官全方位的理解鑒賞之下對詩歌的掌握應該是非常有效的。課后,學生可通過多種形式將自身的心得感悟提交給老師,教師可在線進行點評指導等。
總之,多媒體信息手段具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優(yōu)勢,教師需要拓寬視野,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方式和手段,并且充分利用多媒體學習資源,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同時,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變革教學模式,借力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整合各項優(yōu)勢資源,逐步形成系統(tǒng)、有效的教學模式,并不斷的完善升級,從而形成初中語文教學互動式,學生學習主動式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任路路.“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語文教學初探[J].小學教學參考,2016(16)
[2]宮金艷.互聯(lián)網(wǎng)+自主課堂[J].中學語文.2017(06)
作者簡介:王占華,男,1972-07-,河南省商水縣大武鄉(xiāng)中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