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效課堂是指教學效果突出、高效率完成教學目標的課堂。教師的“軟實力”是指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是教師的頭腦和靈魂,它反映的是教師的思想境界和教育的內(nèi)在品質(zhì)與格調(diào)。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教師要不斷加強師德修養(yǎng),樹立“教”是為了“不教”,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大膽思考,大膽展示、大膽交流,從而使課堂變成學生自己的課堂,進而實現(xiàn)高效課堂。
[關鍵詞] 軟實力;師德修養(yǎng);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是指教學效果突出、高效率完成教學目標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效率高,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效果好的課堂。高效課堂呼喚高水平教師,需要教師不斷加強師德修養(yǎng)、刻苦鉆研教學藝術、努力提升教學能力、切實提高教學水平。總而言之,就是打造高效課堂要努力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
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就是教師的綜合實力。在教師的綜合實力中,文化學歷水平、教案設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協(xié)作溝通能力、板書設計能力、教育工作能力等方面,可以稱為教師的“硬實力”。而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則是教師的“軟實力”?!坝矊嵙Α本褪峭ǔKf的教學基本功,“軟實力”是教師的頭腦和靈魂,它反映的是教師的思想境界和教育的內(nèi)在品質(zhì)與格調(diào)。
一、加強師德修養(yǎng),提升師德水平
1.愛國守法是師德修養(yǎng)的根基
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是教育的主旋律,遵紀守法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永恒的主題。教師應該牢固樹立愛國主義思想,樹立為黨的教育事業(yè)奮斗終生的崇高理想。堅持依法治教,依法管理,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政策、法規(guī),法律禁止的事情堅決不做。教師要學習法律、普及法律,運用法律來規(guī)范自己的教學行為。精心培養(yǎng)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學習、愛生活,遵紀守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
2.愛崗敬業(yè)是師德修養(yǎng)的底線
愛崗敬業(yè)是師德修養(yǎng)的立足點,是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的基礎。教師要立足本職崗位,發(fā)自內(nèi)心地熱愛教育事業(yè),一不圖名二不圖利,甘守清貧樂于奉獻,勤勤懇懇、默默無聞、無怨無悔地耕耘在三尺講臺上。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在班級管理中升華人生價值,精心備課、用心講解、細心培養(yǎng)、耐心輔導,認認真真地講好每一節(jié)課,兢兢業(yè)業(yè)地教育好每一名學生。
3.關愛學生是師德修養(yǎng)的靈魂
關愛學生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要想講好課,真正地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就必須關心愛護每一名學生,特別是在學差生身上更要傾注全部的愛心。當學生取得成績時,教師要及時表揚,鼓勵學生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及時批評,并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引導學生尋找努力方向,激勵學生不要轉易放棄,奮發(fā)圖強,迎頭趕上。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教師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每一名學生,就一定能換來學生的擁護和愛戴。“親其師,信其道?!碑攷熒P系融洽時,就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高效課堂。
4.教書育人是師德修養(yǎng)的核心
立德樹人是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結合文化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通過有效的分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通過嚴格的課堂管理,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組織紀律性。不做只教書不育人的教書匠,爭當一名既教書又育人的教育家。積極探索教育規(guī)律,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主動探究、勤奮學習,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道德品質(zhì)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處事、學會求知,做一名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會的人。
5.為人師表是師德修養(yǎng)的關鍵
“其身正,不令則行”。在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過程中,身教重于言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以身作則,注重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是全社會對師德修養(yǎng)的根本要求,是師德修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教師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努力學習教育理論、業(yè)務知識,不斷提高教學能力、教學水平。加強師德修養(yǎng)、提高師德水平,在教育教學及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二、“教”是為了“不教”,一切以學生為中心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長期以來課堂教學都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diào)的是溝通與對話,倡導的是共建與合作。課堂上教師起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學生多學,教師少教,“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
1.教給學生方法和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更要教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研究、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主動求知、樂于鉆研、勤奮學習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樹立集體觀念、建立合作意識、發(fā)揚團隊精神、提高自學能力,由“學會”知識向“會學”知識轉變。
2.讓學生處于主動狀態(tài)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生知識的最高目標是達到“不需要教”的境界,使學生養(yǎng)成“不等老師教,自己先預習”的良好習慣。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要逐漸為“不需要教”打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地引導學生按照教師的節(jié)奏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學會放手,敢于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想學習、會學習、愛學習、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3.教師的作用在于啟發(fā)引導
葉圣陶說:“怎樣啟發(fā)學生,使他們自覺地動腦筋,是老師備課極重要的項目。這個項目做到了老師才真起了主導作用。”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變“講”為“導”,推動學生積極地向“不需要教”過渡。這就要求教師變“主角”為“導演”,學生變“觀眾”為“演員”,教師盡量少教,能不講的堅決不講,教給學生合作學習,可講可不講的盡量少講,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促使學生盡量多學。教師要精心備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
三、以生為本,以學定教
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宗旨是以生為本、關注生命,教育理念是以學定教、多學少教。高效課堂要求教師牢固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模式、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大膽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動”起來,課堂才能“活”起來,教學效果才能“好”起來。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和綜合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學”才是教師“教”的根本目的。這就要求我們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更要重視學生的“學”。實際上,重視學生的“學”,必將帶動教師的“教”。
1.研究學生學情,以生為本
以學定教,要求教師備課時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既要備重點難點,又要備學情學況,既要寫教案,又要寫學案。教師要站在更有利于學生“學”的角度合理確定教學方式,科學選用教學手段,力求教師的“教”能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符合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課堂教學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情差異,隨時掌握學生的實際需求,及時調(diào)整教學進度,合理開展合作探究、合作學習,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力求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2.關注學生差異,因材施教
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以學定教,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遵循“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方案。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詳細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努力做到有教無類、因材定教。以生為本,實行生本教育,把課堂還給真正的主人——學生。在設計導學案時,教師要結合授課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適應學生心理特點、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融知識性、層次性、開放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有效全面的教育教學活動,科學合理地設計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的開放式合作互學活動,讓優(yōu)等生在合作學習中得到鍛煉和發(fā)展,讓中等生在合作學習中得到肯定和鼓舞,讓學差生在互助學習中得到幫助和鼓勵,激發(fā)全體學生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專長。
3.轉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以學定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轉變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行為,想方設法地教會學生“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潛心鉆研教法學法、認真分析學情學況、堅持因材施教。課堂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遇到新問題、碰到疑難題時,不要輕易放棄,而要迎難而上想方設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培養(yǎng)自己攻堅克難的自信心。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主動學習意識,讓學生由“學會”知識向“會學”知識轉變。
會教不如會學,教得好不如學得好。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因此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過程中,轉變學法至關重要。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相信學生,大膽放手,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積極營造適合學生發(fā)展、激發(fā)學生潛能、調(diào)動學生興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在課堂上想說、敢說、能說、會說。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思維、發(fā)展能力、掌握技能,真正讓學生喜歡學習、樂于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大膽動手,大膽思維,大膽展示、大膽交流,從而使課堂變成學生自己的課堂,進而實現(xiàn)高效課堂。
【(基金項目: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高校數(shù)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與途徑研究,課題編號:NZJGH2018166,課題主持人:張金傳)(基金項目:呼倫貝爾市十三五課題: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有效性研究,課題批準號:19039,主持人:張金傳)】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