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
內(nèi)容摘要:詩詞歌賦是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形式,其中以詩為首。詩自古以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當今九年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小學語文教育也非常重視古詩的教育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材的編選中古詩的編選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但是不同的教材在古詩的編選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文章就人教版與北師大版進行比較研究。文章通過研究得出,人教版與北師大版在古詩編選方面既有差異,也有相同點。差異在于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選編古詩比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編古詩多32首;相同在于北師大版與人教版在古詩編選的標準、原則上基本相同。
關鍵詞:人教版 北師大版 小學 語文 古詩 比較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1]又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與鳥獸草木之名?!盵2]從孔子以來,詩都是重要的教育內(nèi)容,隋唐時期,更是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劉煦《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六《元稹白居易列傳》云:“史臣曰:‘舉才選士之法,尚矣!自漢策賢良,隋加詩賦,罷中正之法,委銓舉之司。由是爭務雕蟲,罕趨函丈,矯首皆希于屈、宋,駕肩并擬于《風》、《騷》?!盵3]所以,對詩的教育功能歷來都非常重視,古代還出現(xiàn)了專門教人作詩的書籍,如……到今天為止,對古詩的教育意義依然非常重視。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古詩已被列入重要的教育內(nèi)容,小學語文教材在編選時,古詩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雖然小學語文教材的編選繞不開古詩的編選,但是由于古詩篇目眾多,選篇目標不統(tǒng)一的原因,致使各個小學語文教材在選篇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本文就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與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進行比較研究,試圖存中分析出它們的共性、差異性以及形成原因。
一.人教版與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的編選情況
1.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的編選情況
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簡稱人教版。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選工作開始于建國后,但建國初的小學語文教材一直沒有編選古詩,到1956年才將古詩編入小學語文教材,但選入的篇數(shù)非常有限,僅有四篇,分別是包括《憫農(nóng)二首》、《蠶婦》和《田家》。但是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小學語文教材對古詩的編選數(shù)量越來越多,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編選古詩58首。古詩編選的具體情況如下:一年級10首,分別是《一去二三里》《詠鵝》《畫》《畫雞》《靜夜思》《憫農(nóng)(一)》《春曉》《村居》《所見》《小池》。二年級9首,分別是《贈劉景文》《山行》《回鄉(xiāng)偶書》《贈汪倫》《草》《宿新市徐公店》《敕勒歌》《望廬山瀑布》《絕句》。三年級10首,分別是《小兒垂釣》《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詠柳》《春日》《游子吟》《乞巧》《嫦娥》。四年級9首,分別是《題西林壁》《游山西村》《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過故人莊》《獨坐敬亭山》《望洞庭》《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五年級6首,分別是《泊船瓜洲》《秋思》《四時之風》《浪淘沙》《牧童》《舟過安仁》。六年級14首,分別是《詩經(jīng)·采薇》《春夜喜雨》《馬詩》《元日》《天竺寺八月十八日夜桂子》《清明》《七步詩》《鳥鳴澗》《芙蓉樓送辛漸》《江畔獨步尋花》《石灰吟》《竹石》《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己亥雜詩》。
2.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的編選情況
小學語文,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簡稱北師大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編選首,具體情況如下:一年級14首,分別是《山村》(一去二三里)《古朗月行》《詠鵝》《畫雞》《登鸛雀樓》《畫》《鋤禾》《梅花》《靜夜思》《春曉》《絕句》《贈汪倫》《春夜喜雨》《長歌行》。二年級11首,分別是《山行》《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惠崇《春江曉景》《所見》《回鄉(xiāng)偶書》《詠柳》《華山》《早發(fā)白帝城》《宿新市徐公店》《小池》。三年級16首,分別是《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贈花卿》《竹里館》《示兒》《望天門山》《敕勒歌》《鳥》《望洞庭》《元日》《游子吟》《絕句》《村居》《鄉(xiāng)村四月》《觀書有感》《石灰吟》《小兒垂釣》。四年級18首,分別是《鳥鳴澗》《暮江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書湖陰先生壁》《寄揚州韓綽判官》《琵琶行》《涼州詞》《入京》《江雪》《蘭溪棹歌》《桃花溪》《江畔獨步尋花》《游園不值》《春日》《滁州西澗》《舟夜書所見》《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題臨安邸》。五年級20首,分別是《房兵曹胡馬》《馬詩》《烏衣港》《浪淘沙》《鹿柴》《樂游原》《過分水嶺》《飲湖上初晴后雨》《冬夜讀書示子聿》《冬景》《登飛來峰》《題西林壁》《芙蓉樓送辛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已亥雜詩》《秋浦歌》《憫農(nóng)》《竹石》《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楓橋夜泊》。六年級11首,分別是《涼州詞》《浪淘沙》《十五從軍征》《出塞》《塞下曲》《墨梅圖題詩》《墨竹圖題詩》《四時田園雜興二首》《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二.人教版與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編選的異同
古詩是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但是不同的小學語文教材對古詩的編選存在一定的區(qū)別。通過上文對人教版與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編選古詩情況的統(tǒng)計來看,人教版與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對古詩的編選存在很大的區(qū)別,具體而言,最大的區(qū)別表現(xiàn)在編選古詩的數(shù)量上。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編選古詩58篇,而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編選古詩90篇。從數(shù)量來看,北師大版比人教版編選古詩多了32篇。具體比較之后發(fā)現(xiàn),人教版與北師大版編選古詩只有31首相同,具體篇目為:《一去二三里》《詠鵝》《畫》《畫雞》《靜夜思》《憫農(nóng)(一)》《春曉》《村居》《所見》《小池》《山行》《回鄉(xiāng)偶書》《贈汪倫》《宿新市徐公店》《敕勒歌》《望廬山瀑布》《絕句》《小兒垂釣》《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詠柳》《春日》《游子吟》《題西林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望洞庭》《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浪淘沙》《春夜喜雨》《馬詩》《元日》《《鳥鳴澗》《芙蓉樓送辛漸》《江畔獨步尋花》《石灰吟》《竹石》《己亥雜詩》。
雖然人教版與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編選的數(shù)量上存在很多的差異,人教版古詩入選58首,而北師大版古詩入選90首。但兩個版本在歷代詩歌入選率上呈現(xiàn)出基本相同的態(tài)勢。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編選古詩58篇,從時代而言,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唐代詩歌最多,共入選35篇,占歷代選詩的60%;宋代詩歌入選15首,占歷代選詩的26%;入選清代詩歌5首,占歷代選詩的8.6%;先秦、魏晉南北朝、明代詩歌各入選1首,共3首,占歷代選詩的5%。而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選詩歌90篇,其中唐代詩歌編選也最多,共入選52篇,占歷代選詩的57%;宋代詩歌入選24首,占歷代選詩的27%;入選清代詩歌6首,占歷代選詩的6%;漢、明代詩歌各入選3首,共6首,占歷代選詩的6%;魏晉南北朝、元代詩歌各入選1首,共2首,占歷代選詩的2%。從入選來看,人教版和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編選都主要則重于唐詩,其次是宋詩。而對其它時代詩歌皆入選較少。因此,人教版與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編選相比較,只有在詩歌數(shù)量上有區(qū)別,而在選詩的標準原則上基本一致。
三.人教版與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編選異同的原因
首先,人教版與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編選數(shù)量不同的原因。人教版與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編選的數(shù)量有很大的不同,人教版古詩入選58首,而北師大版古詩入選90首,北師大版古詩入選量,比人教版古詩入選量多出32首。造成這一區(qū)別的主要原因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選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復興的背景進行了。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增加了對古詩的編選充分的體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文化弘揚的特色。其次,人教版與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歷代古詩編選率基本相同的原因。雖然人教版與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編選的數(shù)量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對歷代詩歌編選的標準、原則基本一致,都以唐代詩歌為主,其次宋代詩歌,而對其它時期的詩歌皆編選很少。這一結(jié)果的出現(xiàn),與傳統(tǒng)以來對歷代代詩歌的認識有關。宋代嚴羽《滄浪詩話》曰:“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圃瓭h、魏以來,而截然謂當以盛唐為法,雖獲罪于世之君子,不辭也?!盵4]到明代前七子亦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盵5]由此可見,傳統(tǒng)以來,人們對古代詩歌的評價以唐代詩歌為最,而宋代詩歌僅次于唐代,其它時代詩歌皆不及唐宋詩。其它時代不以詩見長,而是以其它的文學形式見長,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朝之駢文,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一代之文學?!盵6]而明清時期小說最為繁榮。
四.結(jié)語
詩自古以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當今九年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小學語文教育也非常重視古詩的教育作用。但是不同的教材在古詩的編選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文章就人教版與北師大版進行比較研究。文章通過研究得出,人教版與北師大版在古詩編選方面既有差異,也有相同點。差異在于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選編古詩比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編古詩多32首,主要是因為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復興的背景下編寫的,因此,加大了對古詩的編選;相同在于北師大版與人教版在古詩編選的標準、原則上基本相同,都以唐代詩歌為主,其次宋詩。
注 釋
[1]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176頁。
[2]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183頁。
[3][唐]劉咰,《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4359頁。
[4][宋]嚴羽,《嚴羽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5頁。
[5]張廷玉,《明史》,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7348頁。
[6]王國維,《宋元戲曲史》,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1頁。
(作者單位:甘肅白銀草灘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