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剛
(濟南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山東 濟南 250022)
雖然我國的醫(yī)療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對于很多疾病還沒有妥善的治療方法,比如目前的變應性咳嗽(Atopic Cough,AC)。這種咳嗽指的是慢性咳嗽患者中的某些患者具有特應性的因素,但不屬于支氣管炎、變應性鼻炎等癥狀,目前主要的治療措施是藥物治療。下面是詳細的資料和研究方法。
選擇2017-2018在本院進行治療的變應性咳嗽患者。共選擇了10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表法分為兩組,分別是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都是51例患者。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是27例,女24例;年齡18~79歲,平均年齡是(43.52±13.82)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是25例,女性患者是26例,年齡23~87歲,平均年齡是(46.61±16.31)歲。對比兩組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納入標準:都滿足《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中的規(guī)定要求,確診為變應性咳嗽:首先,有超過8周的時間呈現(xiàn)慢性咳嗽,一般情況下是刺激性干咳。其次,肺通氣功能正常,氣道高反應呈現(xiàn)陰性。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有過敏物質(zhì)接觸史或是過敏性疾病史;(2)變應原皮試陽性;(3)咳嗽敏感性增高?;颊哌€需要滿足辨證標準:干咳,無痰或有少量粘痰,連聲作嗆,唇鼻干燥,鼻塞,頭痛無汗。
1.2.2 排除標準:(1)哺乳期或是妊娠;(2)糖尿病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活動性消化性潰瘍病史以及精神疾病史;(3)1個月內(nèi)服用抗過敏性藥物;(4)高空作業(yè)者或是需要操作精密儀器的人員。
1.3.1 對照組:在早晨連續(xù)服用4天30mg的潑尼松;每天3次口服150mg的羅紅霉素;睡前口服10mg的西替利嗪;睡前口服10mg的孟魯司特鈉。
1.3.2 觀察組: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穴位敷貼與杏蘇散開展14天的治療。杏蘇散組方:大棗10g、生姜10g、甘草3g、陳皮10g、桔梗10g、前胡10g、半夏10g、紫蘇10g、杏仁10g、獲等10g、積殼lOg。如果患者存在口渴咽干、咳嗽痰少的情況,可以減少獲等、半夏的用量,再添加葛根以及桑葉使用水煮的方式進行口服。還有就是采用穴位敷貼組方:肉桂20g、丁香20g、細辛15g、甘遂15g、白芥子30g。將上述的藥材粉碎之后使用生姜汁進行攪拌,之后就可以在穴位上進行敷貼。選擇的穴位主要有足三里、天突穴、中府穴、風門穴。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咳嗽積分及發(fā)生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比較。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咳嗽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O5);兩組患者在經(jīng)過治療之后,咳嗽積分均相比較治療之前,觀察組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O5)。見表。
表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咳嗽積分(±s,分)
表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咳嗽積分(±s,分)
組別n時間夜間咳嗽積分日間咳嗽積分咳嗽總積分觀察組51治療前2.16±0.521.19±0.053.32±0.91治療后0.61±0.090.42±0.061.03±0.15對照組51治療前2.16±0.641.23±0.073.39±0.99治療后1.61±0.020.71±0.032.32±0.11
兩組患者在經(jīng)過治療前后,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異常情況。其中,觀察組共出現(xiàn)了敷貼皮膚起泡2例、疲倦4例。對照組出現(xiàn)的惡心為4例,呈現(xiàn)疲倦的為4例。比較兩組患者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變應性咳嗽目前在西醫(yī)上的治療,主要是采用抗組胺藥物進行治療,應用孟魯司特主要是因為Thl的主要介導細胞免疫和炎性反應,孟魯司特鈉屬新一代的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對變應性咳嗽進行治療具有比較好的應用效果。而選擇羅紅霉素主要是因為不但具有抗菌的效果,而且還具備抗炎的作用,具有獨特的療效。
在中醫(yī)學中,變應性咳嗽的致病原因,主要是風,寒,燥三邪。其中,涼燥咳嗽以風為先導。因為風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一般都是隨著風侵襲人體,導致肺失宣降,肺氣上逆;風甚則癢,燥甚則干,故咽癢咽干,干咳無痰或少痰;風寒襲表故患者兼有畏寒,頭痛無汗癥狀。穴位敷貼用藥選擇了生姜汁、丁香、肉桂、細辛、甘遂、白芥子。其中,白芥子主要是利氣消痰,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而選擇甘遂主要是能夠刺激皮膚。而生姜汁的功效主要是祛風散寒,溫肺止咳,可以有效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使藥物能夠更好的吸收;細辛的作用主要是通竅、溫肺化飲以及祛風散寒的效果。而丁香、肉桂具有溫中散寒的效果,可以使舒張支氣管得到落賬,使炎性反應降低。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穴位敷貼療法也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果,目前采用這一治療方法,就是通過藥物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藥性充分發(fā)揮出來,還能對人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得到有效調(diào)節(jié)。
綜上,在對變應性咳嗽也就是中醫(yī)上的涼燥犯肺證開展治療的時候,結合西藥應用杏蘇散加穴位敷貼的方式,相比較單純使用西藥有更加顯著的效果,值得在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