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登欣
摘 要:明代工部派出主事建立分司監(jiān)管泉源、閘官及閘務,以確保運河暢通。沽頭、南旺作為大運河暢通的重要節(jié)點,因受黃河影響,使得沽頭分司主事一度暫時帶管南旺分司。
關鍵詞:沽頭分司;南旺分司;運河;主事
2008年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對山東省汶上縣南旺鎮(zhèn)的分水龍王廟進行考古發(fā)掘過程中發(fā)現(xiàn)“創(chuàng)建宋尚書祠堂記碑”一通。該碑高293厘米,寬89厘米,厚29厘米,由明代正德年間的工部尚書李遂撰文,共875字。該碑記載了創(chuàng)建宋尚書祠堂的經(jīng)過,贊揚了永樂年間工部尚書宋禮治理的功績。碑文中有“又六年,工部郎中楊淳始厘正如制,淳暨主事,王鑾來征予,言夫人臣之奉國事也”和“十三年戊寅歲秋九月吉旦主事縉云李瑜立”的內容。人們不禁要問王鑾和李瑜是正德年間沽頭工部分司的主事,沽頭與南旺相距近150千米,中間又隔著專管濟寧閘座的濟寧分司,兩人怎么會同時出現(xiàn)在南旺的這一通碑上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需從明代對運河船閘的管理體制說起。
明代,運河上的每一船閘設閘官一員(一般為未入流),管理船閘啟閉等有關事務,若有兩閘距離較近或有需配合啟閉的情況,則會出現(xiàn)一閘官兼理兩閘、三閘的情況。同時為加強對重要地方,如寧陽、濟寧、臨清、南旺、沽頭等地船閘的管理,工部則直接派出都水清吏司主事(正六品)建立都水分司,監(jiān)管泉源、閘務,以確保運河暢通。
沽頭分司設置于成化初年。平江伯陳銳鑒于“徐州沽頭上下二閘并金溝淺一帶河道每年糧船到彼為因水淺,閉閘積水,或三四日、五六日開放一次,彼官豪勢要擅自啟放,耽延糧運”。建議專設主事加強管理,“要照濟寧臨清二處事例,添委工部主事一員管理”①,得到批準,成立了沽頭分司,監(jiān)管沽頭上中下三閘等。黃河自弘治后期不斷向東北遷徙,正流“自弘治七年(1494)修理后尚在清河口入淮,十八年北徙三百里至宿遷縣小河口,正德三年又北徙三百里至徐州小浮橋”。正德四年(1509),“六月又北徙一百二十里至沛縣飛云橋,俱入漕河”②。受黃河的影響,沽頭分司自成立后到正德年間多有設廢,“黃河入漕而沽頭利涉,故罷;黃河南徙而諸閘泉微,故又復?!雹壑钡秸率荒辏?516)才正式確定。黃河正流不斷向東北遷徙,造成“沽頭以黃河之出于徐州者,浩浩蕩蕩,彌漫南北,而數(shù)十年來,沽頭一帶水高于閘,何啻丈余”。沽頭一帶閘低水高,閘在水底,沽頭諸閘就毋用啟閉,分司主事也就幾乎無事可做了。
南旺分司最早設置于弘治十八年(1505),是專為加強對南旺南北二閘(柳林閘、十里閘)的管理而設。根據(jù)明代王寵《東泉志》記載,因“看得南旺南北兩閘以接汶水及泰山、萊蕪諸泉以濟南北運道,系是水泉總會分派去處,最為要害。緣兩閘(柳林閘、十里閘)一官一吏管理,職卑任小,不惟往來官豪得以擅自開閉,抑且官吏受賄常至走泄水利,致使糧運官民船只淺閣”。于是戶部郎中史學建議“欲令寧陽管泉主事,每年糧運盛行之時,至南旺暫住,嚴督官夫,以時啟閉”,以方便“提調南旺二閘”,由此,成立了南旺分司。南旺分司設立后,由管理山東十七州縣泉源的寧陽分司主事兼攝其政。這樣,寧陽分司主事不僅要在寧陽駐扎,往來督導疏浚山東各處泉源,而且還要于“每年三月以后,八月以前,糧運盛行之時,行委本官前來南旺暫住,監(jiān)臨二閘,庶舟楫得以通行”④。至正德十一年(1516),南旺閘座雖曾短暫專設南旺主事一員管理,但大多數(shù)時間里都是由寧陽主事“兼攝”。
南旺分司設立后,寧陽主事一方面要督導疏浚分布于兗州、濟南、青州三府十七州縣的泉源,另一方面還要“提調南旺二閘”。特別是南旺位居運河重要位置,素稱“運河之脊也?!薄般胨睍S河,過臨清。南會沂泗。過濟寧……至淮河。豈非所謂有源之水哉。當其中分也,上下數(shù)百里,皆視之以為盈涸,實漕河一大要會也。葢在南旺湖之間、所設諸閘以為之蓄泄者、舊以管泉主事兼之,泉出泰山諸處,而主事者往來其間,至南旺則一歲之間,殆亦無幾?!憋@然會有諸多不便?!岸贤斻胨?。水大而淤長,水小而舟膠。其所以為之消息盈虛,有不可以故常視者”①??偠戒钸\都御史叢蘭于是行文工部“汶水所系,如諸泉,如南旺,豈可無專官”,要求工部派專人管理南旺閘座。
正德十一年(1516),發(fā)生了沽頭分司主事王鑾、徐州沛縣知縣胡守約反抗宦官史宣的事件。這一年,織造宦官史宣過沽頭,向沛縣知縣胡守約索要纖夫一千人用來拉纖,胡守約只給他一半。史宣大怒,親自帶人到縣衙逮捕官吏,沽頭分司主事王鑾協(xié)助胡守約與史宣抗爭。結果,王鑾、胡守約被逮捕入獄。總督漕運都御史(漕運總督)叢蘭上書,提出“宣不法,鑾當亟釋”②。終于,經(jīng)孫懋等眾言官的不斷上書,胡守約被削職為民,王鑾在繳納財物贖罪后才得以繼續(xù)任職。
正德十二年(1517),叢蘭因“權不可以不專,官不可以贅設”,認為沽頭分司主事王鑾在沽頭,“贅也”。決定把剛剛復職的王鑾派往南旺專事南旺閘務,“別罷沽頭以興南旺,豈非隨機應變之道哉?夫運渠之利害大矣”③。于是,叢蘭“乃歸寧陽主事朱君(寅)于諸泉”,命寧陽主事朱寅專事泉務,不再兼攝南旺閘務。“乃取檄焉”,命沽頭主事王鑾兼攝南旺閘務。故《明史·王鑾傳》:“正德三年(1508)進士,授邵武知縣。入為都水主事,出轄徐沛閘河。十一年……已,分司南旺?!雹?/p>
后來,王鑾在南旺分司任上又誅殺了宦官廖堂侄子廖鵬的黨羽,不久去職??N云人李瑜接任沽頭分司主事,同樣繼續(xù)兼管南旺閘務。故《泉河史》卷五《職官表》中在王鑾、李瑜名下注釋,“王與李俱沽頭主事□□□”⑤;《山東運河備覽》則記載,正德十二年(1517)“命沽頭主事帶管南旺,后罷”,實際上是直到正德十四年(1519),工部才“專差主事一員駐南旺”⑥,沽頭主事就不再帶管南旺分司了。